浅埋暗挖法是在距离地表较近的地下进行各种类型地下洞室暗挖施工的一种方法。在城镇
软弱围岩地层中,在浅埋条件下修建
地下工程,以改造地质条件为前提,以控制
地表沉降为重点,以格栅(或其他钢结构)和喷锚作为
初期支护手段,遵循“
新奥法”大部分原理,按照十八字原则(即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进行隧道的设计和施工,称之为浅埋暗挖法。
浅埋暗挖法是在距离地表较近的地下进行各种类型地下洞室暗挖施工的一种方法。继1984年
王梦恕院士在
军都山隧道黄土段试验成功的基础上,又于1986年在具有开拓性、
风险性、复杂性的北京
复兴门地铁
折返线工程中应用,在拆迁少、不扰民、不破坏环境下获得成功。同时,结合中国特点及
水文地质系统,创造了小导管超前支护技术、8字型网构钢拱架设计、制造技术、正台阶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施工技术和变位进行反分析计算的方法,提出了“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 18字方针,突出时空效应对防塌的重要作用,提出在软弱地层快速施工的理念。由此形成了浅埋暗挖法,创立了适用于软弱地层的地下工程设计、
施工方法。
浅埋暗挖法沿用
新奥法 (New Austrian Tunneling Method)基本原理,初次支护按承担全部基本荷载设计,二次
模筑衬砌作为
安全储备;初次支护和
二次衬砌共同承担
特殊荷载。应用浅埋暗挖法设计、施工时,同时采用多种辅助工法,
超前支护,改善加固围岩,调动部分围岩的自承能力;并采用不同的开挖方法及时支护、封闭成环,使其与围岩共同作用形成联合支护体系;在
施工过程中
应用监控量测、
信息反馈和
优化设计,实现不塌方、少沉降、安全施工等,并形成多种综合配套技术。
浅埋暗挖法施工的地下洞室具有埋深浅(最小覆跨比可达0.2)、地层岩性差(通常为第四纪软弱地层)、存在地下水(需降低
地下水位)、
周围环境复杂(邻近既有建、构筑物)等特点。
由于造价低、拆迁少、灵活多变、无须太多
专用设备及不干扰地面交通和周围环境等特点,浅埋暗挖法在全国类似地层和各种
地下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在
北京地铁复西区间、
西单车站、国家计委地下停车场、首钢地下运输廊道、城市地下热力、电力管道、
长安街地下过街通道及地铁复—八线中推广应用,在深圳地下过街通道及
广州地铁一号线等地下工程中推广应用,并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综合配套技术。
同时,经过许多工程的成功实施,其
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由只适用于
第四纪地层、无水、地面无建筑物等简单条件,拓广到非第四纪地层、超浅埋(埋深已缩小到0.8m)、
大跨度、上软下硬、高水位等
复杂地层及
环境条件下的地下工程中去。
信息化技术的实施,实现了浅埋暗挖技术的全过程控制,有效地减小了由于地层损失而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等
环境问题。不但使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由于及时调整、优化支护参数,提高了施工质量和速度,使浅埋暗挖法特点得到更进一步的发挥,为城市地下
工程设计、施工提供了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具有重大的
社会效益和
环境效益,该方法在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