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牡丹是中国名花之一,花朵硕大,花容端丽,雍容华贵,超逸群卉,素有“
花王”之称。牡丹的根皮在中药中叫
丹皮,是具有清热化瘀功效的良药。牡丹原为野生的落叶小
灌木,在中国大约有1500年的栽培历史。
洛阳牡丹的人工栽培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北宋。之后,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和洛阳名园的毁夷,至南宋时,四川天彭牡丹继起,有小洛阳之盛。从陆游的《天彭牡丹谱》中所列60多个品种看,大都是从洛阳引进的。明代,盛极一时的
安徽亳州牡丹也有许多是从
洛阳引进的老品种。
清代,
曹州牡丹取代亳州牡丹而代之,
洛阳牡丹又直接或间接地和曹州牡丹存在一定的渊源关系,足见洛阳牡丹的传播和影响。当今
洛阳牡丹更传到
意大利、
德国、
法国、
日本、
美国、
荷兰、
南非、
澳大利亚和中国台湾、
香港等地区。
洛阳牡丹演化的结果,使得牡丹的观赏价值大大提高,但也造成了牡丹
有性繁殖能力的降低。千百年来,
洛阳花师们正是利用牡丹的这种演化、变异,经过自然和
人工选择,创造出数以百计的牡丹新品种,对花卉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洛阳牡丹品种的颜色是随着新品种的培养而不断增多。洛阳野生牡丹为白色的杨山牡丹和
紫斑牡丹以及其他牡丹种,经过人工栽培后,唐时出现了黑色(如军容紫),宋代出现了黄色(如姚黄等)、绿色(如欧家碧)、
紫色(如左花等)和复色(如添色红)以及奇特的转枝花(如潜溪绯)等。此外,
洛阳牡丹还出现了许多过渡性的花色。而今,洛阳牡丹的花色甚丰,有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及复色等9大色系,五彩缤纷,
万紫千红。截止1990年的统计,洛阳牡丹品种属红色系的204个,白色系67个,
粉色系133个,黄色系11个,
紫色系69个,蓝色系26个,绿色系4个,黑色系20个和复色系4个,总计538个。牡丹品种的命名,或以姓氏,或以产地,或以花色,或以花形。以姓氏得名者如
姚黄、
魏紫、欧家碧;以产地得名者如
洛阳春、潜溪绯、寿安红;以颜色取名者如鹤翎红、胭脂红。一些牡丹花,则冠以俊美的品名,如
醉杨妃、
玉天仙、二乔等。还有寓意深妙而又典雅的称呼,如璎珞宝珠、飞燕
红妆、
雪夫人、粉香奴等。每个品种差异分明,各具特色。
由
国际牡丹园培育的黑桃皇后、东篱银南等6个新品种正式通过有关部门鉴定,至此,洛阳牡丹由1030种增至为1036种。
洛阳牡丹简介牡丹是
中国名花之一,花朵硕大,花容端丽,雍容华贵,超逸群卉,素有“花王”之称。牡丹的根皮在中药中叫丹皮,是具有清热化瘀功效的良药。牡丹原为野生的落叶小灌木,在中国大约有1500年的栽培历史。
自
唐代以来,牡丹之盛,莫过于
洛阳,以“
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名流传于世。宋人
欧阳曾赋诗句“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来称赞洛阳牡丹。据有关史料
记载,宋代的
洛阳牡丹有一百多个品种,而且有不少名贵品种,其中的“
姚黄”、“
魏紫”,被誉为牡丹的“王”和“后”,尤为人们所喜爱。
每逢“
清明”,“
谷雨”时节(即每年四月下旬),
洛阳市内各公园里的牡丹竞放:“
姚黄”金光灿灿,“
魏紫”光彩灼灼,“洛阳红”喷红吐艳,“烟绒紫”墨里含金,“二乔”红白斗艳,“
豆绿”美如碧玉,……红白黛绿,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美不胜收。每年四月,洛阳都要举行盛大的牡丹花会,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竟相观赏,真正是“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是中国传统的著名花卉。洛阳牡丹,品种繁多,花色奇丽,自古盛名,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誉。每年4月1日至5月10日举办洛阳花会,同时还举办
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和牡丹灯会,届时中外游人云集洛阳,花海人潮,热闹非凡。
传说唐后
武则天在一个隆冬大雪纷飞的日子饮作诗。她乘酒兴醉笔写下诏书“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慑于此命,一夜之间绽开齐放,惟有牡丹抗旨不开。
武则天勃然大怒,遂将牡丹贬至洛阳。刚强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阳就
昂首怒放,这更激怒了武后,便又下令烧死牡丹。枝干虽被烧焦但到第二年春,牡丹反而开的更盛。
建国后,
洛阳十分重视牡丹的恢复和发展工作组织园林科技人员扩大繁殖,建立了牡丹花园和牡丹花坛,牡丹又恢复生机,并于1982年被正式命名为
市花,同时决定举办牡丹花会。洛阳的牡丹已由三十多个品种发展到一千多个品种。
每年
清明前后,牡丹花会拉开序幕,数百万株牡丹发蕊齐放,五彩缤纷,蔚为壮观。使得洛阳变的更加绚丽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