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属西非(法语:Afrique Occidentale Française,简称AOF)指的是法国在
西非的一大片殖民地,面积达4,689,000平方公里。包括
毛里塔尼亚、
塞内加尔、
尼日尔、
法属苏丹(今
马里)、法属几内亚(今
几内亚)、
科特迪瓦、
上沃尔特(今
布基纳法索)和
达荷美(今
贝宁)。成立于1895年。1958年解体。
简介
法属西非的
总督自1895年起驻
圣路易(法语:Saint-Louis),1902年迁往
达喀尔(法语:Dakar)。总督直接向巴黎政府负责。法属西非的各殖民地,比如塞内加尔、达荷美等,各有一位副总督,管辖本地区。副总督直接对总督负责。总督与巴黎政府的“
殖民地部”共同负责确定副总督人选,报经
法国议会核准,即可上任。
自1946年开始,殖民政府在达喀尔成立“法属西非大委员会”,作为总督的咨询机构。每个下属殖民地各选两位代表作为大委员会的成员,通常也就是该殖民地的副总督和一位非洲人。除了塞内加尔早期的四个公社(指圣路易、达喀尔、戈雷、
吕菲斯克四个城镇。此四镇位于塞内加尔河口地区,是法国在西非最早的殖民地。法国居民很多,当地非洲居民得以享受法国国民的同等权利。1848年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给予四镇居民完全的法国公民权。1916年的一项法令规定,四市镇为宗主国的一部分,实行法国市政法律,全体居民及其后裔为法国公民,各镇可派一名代表进入法国
下议院),整个法属西非的非洲居民没有与法国居民等同的
选举权等权利。
在法属西非各地殖民地的管理上,最主要的是设置名为“治理圈”(Cercle)的行政机构。治理圈由一位法国人任长官,下辖若干更小的行政区,这样的小行政区只管辖若干村庄,由法国人任命非洲酋长管理。治理圈的长官直接对各单独殖民地的副总督负责,小行政区的非洲酋长对治理圈的法国长官负责。
统治方式
法国对西非的治理总体上属于直接统治,法国人为最高
行政长官,具有绝对权力。地方酋长不过是法国人殖民统治的工具,没有任何实权。
法国在征服西非的过程中遇到由传统首领(国王、酋长等)组织和领导的西非人民的英勇抵抗。即使在镇压这些抵抗后,法国
殖民者仍心有余悸。为此,法国人决定消灭可能成为反法领导力量的
非洲国家和部落组织,重新划分行政区域,废除传统首领的权力,委派各级官员,推行
宗主国法令,直接统治
土著居民。即使那些充当殖民走卒的地方酋长也往往不是原来的传统酋长,而是由法国人重新委任的非洲“忠诚者”(其中许多人并非出身部落上层,而是曾在法国殖民军队服役的“立功者”)。
法国人最终希望将这片土地从文化上、政治上完全融入法国之中。在这种体制中,法国人很少利用非洲本土的实权阶层,而主要依靠自己的新体制维护统治。为在西非推行“
同化政策”,1912年法国当局制定“入籍法”,规定凡出生在法属西非,“能效忠法国或任公职10年以上、能阅读或书写
法文、拥有
生活资料、具备良好品质”者可获得法国
公民权。显然在非洲居民中只有极少数知识分子和土著上层符合这些条件,能成为“法国公民”,而绝大多数非洲人则沦为没有公民权的“法国臣民”。法国难以偿付全面同化非洲人的巨大代价,只能想办法
直接控制非洲居民。
英国人的做法恰好相反:他们不像法国那样创立新统治制度,而是最大可能地利用非洲当地权力体系实现
殖民统治。相对于英国的统治方式,法国人显得比较暴力,经常运用
强迫劳动和监禁等手段维持统治,掘取利益。法国也不似英国那样,利用部分殖民地收益回哺非洲人,培养当地的
中产阶级(英国殖民当局确定各地应纳的年度直接
税额,由土著官员征收。土著政权留取大部分税额以支付土著官员薪水和公共建设事业费用,其余上交英国殖民当局),法国人将收益全部据为己有。
统治意义
积极意义
在法国殖民当局的统治下,西非日渐呈现出另一个崭新的
社会环境。
社会秩序好转,
政权组织比以前更为强大,部落间建立了友好关系;
奴隶制取缔后,自由
市场经济开始出现,人们可以自由迁移;交通通讯条件大为改善,铁路和电报线路都在西非出现。
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交通运输网的建设,促使了一批近代城市在
矿区、
贸易中心、铁路与公路沿线以及沿海港口兴起与发展。
这些都更加促进了个人和商品的
自由流动,有利于提高了西非的生产力,促进了西非内部的
资源流动和文化交流,开启了西非社会由
传统经济向殖民地经济转换发展的局面。
局限性
法国殖民当局运用
经济手段和强制性
行政手段,逐步建立了以
不等价交换为基础的商业掠夺体系,把西非社会传统的
经济结构改变为适合欧洲
垄断资本掠夺所需要的殖民地经济结构,使西非逐渐成为欧洲
资本主义宗主国的农业原料附庸和
商品倾销市场。
到20世纪初,西非各地已初步形成以生产、出口单一经济作物为特征、
加工工业极
不发达的畸形的殖民地经济结构的雏形。欧洲垄断资本家在西非低价收购当地生产的
经济作物,高价出售西非所需要的粮食、布匹等日用品,通过贱买贵卖的“
剪刀差”攫取
超额利润。
历史沿革
法国殖民者进入
西部非洲后,在与其他
殖民国家争夺当中取得了大量的领土,这些地区一开始或者成为
塞内加尔殖民地的一部分或者是各别的独立实体,由军方进行统治,被称为“军管领土”(Military Territories)。
在遭受法国殖民侵略的西非土地上,有图库勒尔、瓦苏鲁、
达荷美等这样一些统一的强大王国;而另一些地区则散布着许多原始的氏族部落、
部落联盟,以及小
酋长国、小王国。对前者,法国殖民者以
绝对优势的武力予以侵占;对后者,则时常使用结盟、缔约等等欺骗手段,把它们划为自己的
势力范围,再予以占领。1890年代后期,
法国政府开始直接统治这些新得领土,并将加蓬以西的领土转由在塞内加尔的单一总督所管辖,直接对法国的海外事务部负责。第一位塞内加尔总督Jean-Baptiste Chaudié在1895年6月16日被任命,而这片领土在1904年正式被命名为“法属西非”(AOF)。法国把已占领的塞内加尔、
法属苏丹、法属
几内亚、
象牙海岸合并为法属西非联邦。达荷美、
尼日尔、
上沃尔特分别在1904、1908 和1910年并入法属西非殖民地,1912年沦为
法国殖民地的
毛里塔尼亚也于1920年并入法属西非。
加蓬等地在稍后则成为
法属赤道非洲(AEF)的一部分。
法国第四共和国政府在
二战后逐渐开放其殖民地的
政治权利。1946年“拉明盖依法”(loi Lamine Guèye)赋与非洲殖民地本地人有限的公民权。1956年的“框架法”(Loi Cadre)建立了仅有咨议权的普选议会。
法兰西殖民帝国被转换为“
法兰西联盟”(英语:French Union),1958年的第五共和宪法则再次将之转换为“
法兰西共同体”(英语;French Community 法语:Communauté française ),每一个殖民地都被转换成
保护国(Protectorate),拥有具咨议权的国民会议(National Assembly);被法国任命的总督改称为“高级专员”(High Commissioner),是保护国的国家元首。
国民议会则有权指名一名非洲人为对国家元首有
建议权的政府首长。
1958年的公民投票批准了法兰西联盟,但几内亚的
公投以压倒性的比数决定几内亚独立。1960年,由于法国在
法越战争的失利以及
阿尔及利亚的紧张局势,
法国宪法的修正同意殖民地单方面更改他们的宪法,于是西非的许多新国家便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