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第五行政区
中华民国时期的江西省地方行政区划
江西省第五行政区,是中华民国时期的江西省地方行政区划,相当于地级市。由于民国时期各省的地方行政区划多有变动,因而前后有过三个江西省第五行政区,但维系时间最长的则是自1935年(民国24年)至1949年(民国38年)长达14年的行政区划,包含赣东北的浮梁、湖口、彭泽、都昌、婺源、乐平、鄱阳、万年、余干、德兴等十县,该行政区的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在当时的浮梁县县治——景德镇的城区内。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该行政区撤销,所辖各县经过多次调整,但自1983年以来一直分属景德镇(辖浮梁、乐平)、九江(辖湖口、彭泽、都昌)、上饶(辖婺源、鄱阳、万年、余干、德兴)三市。
基本情况
江西省第五行政区虽然仅存在14年(1935-1949),但却是严格按照“山川形便”设置行政区划的一次有益尝试,因为该区各县在地理上都位于怀玉山脉的北部和鄱阳湖以东地区。
该行政区的主体是封建时代的饶州府,原饶州七县(鄱阳、浮梁、德兴、乐平、余干、万年、安仁)除地处信江流域的安仁(即今余江区)外,其余六县都属于鄱江(又名饶河)流域,并且作为第五行政区的主体维系了饶州文化在该区域内的影响力。其余四县则在封建时代分属三地:婺源县属徽州府、都昌县属于南康府、彭泽县与湖口县则属九江府
就方言论,该区由两大方言区构成:赣语区、徽语区。浮梁(除景德镇外)、婺源、德兴都是徽语区,其余七县以及浮梁县的县治景德镇则使用赣语。而浮梁县景德镇作为该区的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十分巧合地体现了该区方言的使用态势。
注意的是,第一次婺源隶赣(1934-1947)就是当时的中央政府按照山川形便的角度考虑的,而婺源隶赣后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江西省第五行政区的管辖范围,由于婺源到该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浮梁县景德镇十分便利,因而带动了两地的商贸文化交流和商业移民潮,在景德镇的婺源人由于得地缘之便,使其自身在徽州同乡中的地位得以提高,原本旅居景德镇的徽州人以黟县为首,但是婺源隶赣后此种局面逐渐扭转,而婺源人施维明把持景德镇商会长达十余年之久就是这一变化的侧证。
各县概况
浮梁
浮梁县,位于景德镇市的北部,公元621年建县,初名新平,公元742年更名为浮梁。地灵人杰的浮梁县自然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近80%,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且历代人才辈出,涌现过“一王二侯三尚书,六位宰相七侍郎”。当地特产是“一瓷二茶”:举世闻名的瓷都景德镇在历史上长期隶属于浮梁县管辖,因而浮梁被誉为“世界瓷都之源”;唐代的浮梁茶也曾闻名天下,在敦煌遗书之《茶酒论》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分别留有“浮梁歙州,万国来求”与“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美名,于是又被人们赞为“中国名茶之乡”。
婺源
婺源县,是古徽州六县之一,也是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婺源东西分别与两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市景德镇市毗邻,南隔铜都德兴市世界自然遗产“江南第一仙山”——三清山相望,北枕国家级旅游胜地黄山市。婺源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一颗镶嵌在三省交界处的绿色明珠。
德兴
德兴县,1990年改为县级德兴市,位于上饶市北部,乐安河中上游,地处赣、浙、皖三省接壤处。东接浙江省开化县,东南与玉山县上饶县毗邻,南和横峰县弋阳县相接,西接乐平市,北连婺源县。有三清山风景名胜区和银井、胆泉、唐代采铜窿洞、商周文化遗址等名胜古迹。龙头山乡高竹山方志敏义士蒙难处,有革命义士纪念馆。人口特点,基本上由1/3人口来自浙江,1/3来自祖国各地和1/3的本地人组成,是一个融合各地文化极具包容性的移民城市,以“铜文化”、“多元文化”著称。
鄱阳
鄱阳县,位于上饶市西部,在封建社会中一直都是赣东北的政治和文化中心,鄱阳县人口多达140万(截至2010年),是江西省人口最多的县。县城鄱阳镇是江西著名的古镇之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设置番县,番令吴芮始筑城池,两汉时县治迁城东里之姑县,原名不详,即今古县渡。鄱阳县古称番邑,饶州,汉时更名鄱阳县,素有“鱼米之乡”、“富饶之州”、“银鄱阳”的美誉,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因县而得名。
都昌
都昌县,位于九江市东部,该县北邻彭(泽)湖(口)而列长江之南,西界星子而居庐山之东,东交鄱阳,南望永修、新建、南昌、余干而傍鄱阳湖烟波浩淼处,峰峦叠秀于绿水上,田园阡陌,凝翠载红,点缀其间。牧童笛晨,渔舟唱晚,古往今来,曾吸引无数骚人墨客驻足忘返。谢灵运、李白等著名诗人,都为之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宋代大文豪苏轼诗曰“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水隔南山人不渡,东风吹老碧桃花”。黄庭坚更是赞叹这片土地有如“李成、范宽得意图画”。
乐平
乐平县,位于景德镇市南部,1992年改为县级市,总面积1973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15平方千米。总人口80.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万人,城区人口15万人。产业以煤炭、电力、化工、纺织、机械、食物、医药、建材为主。农业以种水稻、棉花、蔬菜为主。皖赣铁路、乐德铁路、景鹰高速公路、206国道和乐上、乐弋、田乐线3条省道穿境而过。乐安河可终年通航,上溯德兴市,下入鄱阳湖通长江。名胜古迹有翠平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洪岩仙境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泪滩双月、文山石林、历居寺、(山历)崌山、乐平湖、红十军旧址、饶派风格古民居建筑群等。
万年
万年县位于上饶市中部,县域面积1139.65平方公里,全县辖6镇10乡192村委会,总人口37万,幅员面积1140.76平方公里。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割鄱阳、余干、贵溪、乐平四县边地设县治。境内大源仙人洞和吊桶环古文化遗址近来闻名于世,被确认为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并列为中国二十世纪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万年特产主要有驰名中外的万年珍珠以及久负盛名的万年贡米和万年水泥。万年县是环鄱阳湖经济圈以及环鄱阳湖城市群30个县市之一。将进一步提升我县的经济发展。
余干
余干县位于上饶市西部,古称干越,秦始置县。县城余干镇位于全县的中心,处于信江下游的滨湖平原上,地势平坦低洼,湖泊众多,港汊纵横。陆路距南昌90公里,景德镇市120公里,鹰潭68公里,位于三市之中;向东至上饶市167公里。地势东南高,西南低,由东南部丘陵向西北缓慢倾斜,过渡到湖滨平原。地形基本由低丘和湖滨平原组成。纵贯全境的信江分东西支流注入鄱阳湖。全县国土面积233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1.6万亩,水面96.5万亩,山林79.1万亩,草洲21.8万亩,全县地貌以低丘和滨湖平原为主,基本构成为“四水三山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辖27个乡镇场,372个村委会,总人口10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1.6万人。县城驻玉亭镇
湖口
湖口县位于九江市东部,始建于南唐(公元950年),因地处鄱阳湖入长江之口而得名,是“江西水上北大门”,素有 “江湖锁钥,三省通衢”之称,境内东临彭泽,南接都昌,西与星子、庐山区界湖毗邻,北与安徽宿松襟江为界。历史上有苏东坡、陶渊明、李白、陆游、黄庭坚等100多位名人墨客登临石钟山吟诗作赋,记胜抒怀,留下许多赞美诗文;湖口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最著名的战役有“朱元璋和陈友谅大战鄱湖十八年”,“太平军与湘军之战”,“李烈钧讨袁起义(二次革命)”等;濒危剧种青阳腔戏曲艺术在此得到较好的保护和开发。
彭泽
彭泽县位于九江市东北部,是江西省最北的县,北濒长江,县境东邻安徽冬至县,南抵鄱阳、都昌毗邻,西连湖口县,北与安徽宿松、望江隔江相望,东西最宽处约48公里,南北最长处约57公里。总面积1544平方公里,人口35万,素有“七省扼塞”、“赣北大门”之称。地势南高北低,东南部为山区,中部为丘陵,西北沿长江一带为冲积平原。四季分明,年均温14~17℃,年降水量1400毫米。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铅、锌、铀、瓷土、大理石、石英砂、石灰石等。特产有彭泽大鲫鱼、螃蟹等。名胜古迹龙宫洞风景区、马当山诸胜、屹立江中的澎浪矶(彭郎矶)。东晋陶渊明曾为彭泽令,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著名中外,史称“陶彭泽”。第二次海内革命战役期间,中共彭、湖、都、鄱、东、建、望7县委旧址在境内。桃红山南方亚种梅花鹿已设天然保护区
最新修订时间:2022-01-04 10:49
目录
概述
基本情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