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始建于1947年8月,是国内最早建立的高等音乐院系之一;是江西省办学规模最大、办学层次最全、师资力量最雄厚、教学条件最优越的音乐学院;是培养音乐师资和音乐表演人才的重要基地和江西省音乐教育研究的中心。江西省艺术学科的骨干教师和高校音乐院系中的学术带头人大多数毕业于本院。
校容校貌
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拥有2万多平方米的音乐教学大楼、数百台钢琴、数码钢琴教室、MIDI音乐制作室和全省最大的多功能演播厅。江西省大学生艺术团挂靠我院,下设交响乐团、民族管弦乐团、瓷乐团、舞蹈团、合唱团、戏剧表演团、轻音乐团、键盘乐团。
学院现有8个系(音乐学系、作曲指挥系、管弦系、钢琴系、声乐系、舞蹈系、播音与主持艺术系、戏剧表演系)、4个部(本科教学部、研究生教学部、艺术实践部、公共音乐教学部)、8个艺术演出团队(交响乐团、民族管弦乐团、舞蹈团、戏剧表演团、键盘乐团、瓷乐团、合唱团、轻音乐团),设有四个本科专业(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硕士研究生涵盖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学科教学、艺术硕士等4个专业15个方向的人才培养,是我省培养艺术类硕士研究生最早及类型最全的培养单位。
师资力量
现有
教职工117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31人、博士学位9人、享受
国务院特殊津贴者2人、
博士生导师2人、
硕士生导师44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音乐学科学术带头人3人、省级骨干教师4人。学术梯队中有多人担任全国、省级学术团体的兼职如:
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副理事长;理论作曲、合唱指挥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江西省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
江西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副主席;江西省声乐家学会、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等。
历史沿革
1947年8月,国立中正大学教育系副教授刘天浪受命创办江西省立体育师范专科学校音乐科并兼任教授;1949年8月,国立中正大学更名为南昌大学,其中的文学院在南昌大学与八一革命大学合并时,南昌大学文学院同八一革大文艺部合组为文学艺术学院。为了培养国家急需的师资,1951年7月,教育部批准南昌大学增设师范部,内设中文、艺术等九个专科,学制三年,学生全部公费,参加全国统一招生。同年8月,刘天浪又受组织委派正式创办南昌大学师范部艺术科,分音乐、美术两个专业组。随着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南昌大学留下师范部于1953年10月更名为
江西师范学院。1958年,艺术科改名艺术系,正式成立党支部,内设音乐、美术两个专业,实行主副科制;1985年艺术系分为音乐系和美术系;1992年12月,音乐系和美术系合并成立艺术学院;2000年成立音乐学院。
学院之歌
岁月如歌,历史似河。
江西师大音乐学院的发展是一首唱不完的歌、一条奔流不息的河。她从51级音乐组翻开第一页起,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风雨兼程、艰难跋涉地走到2011年的今天,已经是第60个年头了。半个多世纪以来,许多音乐志士同仁为了共同的事业和理想,付出了无私的辛劳与汗水,他们潜心教学、殚精竭虑,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一生,我们将永远崇敬和怀念他们。
所授荣誉
江西省大学生艺术团挂靠我院。我院交响乐团、民族管弦乐团自2006年起承担了八次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举办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足迹遍及江西省近百所高等院校和重点中学,受到广泛好评。瓷乐团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中国红歌会”、“中国俄语年”、中央电视台“音乐专题”及出访国外的交流演出,多位教师参加国际音乐节的演出。瓷乐团、舞蹈团参加了2009年中央电视台“宜春月·中华情”中秋晚会的演出;主创的大型风俗民情组歌“赣鄱谣”在国家大剧院演出;我院合唱团代表江西省参加中央电视台第十四届全国青年歌手大赛、第八届、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合唱比赛、中央电视台“爱国歌曲大家唱”展演晚会等,均获得优秀成绩;戏剧表演团多次代表江西省参加教育部、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的演出及比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参加各类演出和比赛成绩斐然。在江西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本学院囊括了各门类的一等奖项;2010年江西省首届普通高校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中,我院学生囊括了各门类的一等奖第一名;2012年在教育部主办的第七届全国高校
音乐学专业本科生基本功比赛中,团体成绩名列全国前十名,参赛全部选手(三人)均获个人全能奖,并荣获个人单项奖一项;同年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我院舞蹈《朝气蓬勃》荣获专业组全国一等奖;声乐小组唱《那一片红》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表演(专业组)二等奖;13、14年我院教师和学生分别获得第二届、第三届全国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赛一等奖,江西省第五届
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教育部首届全国微课教学大赛三等奖,江西省高校首届微课比赛一等奖,第四届江西省大学生舞蹈大赛表演一等奖、创编一等奖,第五届江西艺术节(省声乐比赛、省钢琴比赛)摘取了各项目的一等奖;2014年获得江西省大学生艺术展演各项目一等奖,2015年获得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声乐专业组一等奖等……。
外界评价
院师生积极参加社会上的各种大型文艺演出,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营造了良好的艺术氛围、提高了周边的文艺修养,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与一致的好评。
学院依托“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研究基地”、“赣传统音乐文化研究所”、“江西省大学生艺术团”和江西省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当代形态文艺学研究中心”、江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红色资源开发与教育研究中心”等基地,为本学院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搭建了宽阔的学术平台。
现任领导
(院长:熊小玉)
(院党委书记:黄焰烘)
黄焰烘,男,1963年10月出生,湖南株洲人。现任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党委书记。
1982年9月考入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1986年7月毕业留校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曾任中文系教学干事,校长办公室秘书,总务处科员、副科长、科长,后勤集团人事部经理,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校教育国际合作与留学办公室副主任(正处)等职。高教管理副教授。
在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近三十年间,认真学习,虚心求教,踏实工作,勤奋努力,勇于创新。多次被评为校“
优秀共产党员”、“三育人”先进工作者、学生工作先进个人、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工会工作先进个人等,所分管的工作也多次获学校先进。
在做好工作的同时,积极进行理论研究和探索,先后参加编著《高校后勤社会化与管理创新》,参编《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班主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等书;在《
江西社会科学》、《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高教研究》等杂志发表相关论文多篇;参与完成(排名第一)省教科规划重点课题一项。同时利用所学专业为学校本科生开设《
毛泽东诗词赏析》选修课,教授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经贸写作》、《汉语教程》等课程。
个人兴趣爱好广泛,喜欢音乐、旅游、读书、运动等。
(副院长:廖婷)
廖婷,女,江西师大音乐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
江西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曾作为江西省青联优秀代表,应邀到韩国和香港等地演出。
1973年出生于江西省九江市,2003年—2005年被选调到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挂职锻炼,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中发表《浅谈电影音乐本体性质及其认识意义》(独著)等论文。
近三年主持的课题:《孟戏祭祀仪式及其音乐研究》江西省高校
人文社会科学曾获得江西省高校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三育人先进工作者”、“三下乡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所带的学生参加全国和全省的声乐比赛,获得优秀指导老师奖!
(院党委副书记:李艳萍)
李艳萍,女,江西师大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
硕士生导师,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江西省音乐家协会声乐学会秘书长、常务理事,江西省合唱协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声乐表演和教学工作,承担了硕士研究生和本科《声乐》《
声乐演唱与教学》《合唱与指挥》等课程的教学任务。
在声乐教学与演唱中,个人曾获国家级、省级各类声乐比赛一、二、三等奖近20项次,其中国家级声乐比赛金奖2次;所教学生多人多次在各类声乐大赛中获奖;所指挥的合唱团队多次在省级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
在科研工作中,在国家级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江西地方优秀音乐文化的保护》、《积极参与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那里的哎呀勒》等6篇论文和作品。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简论中国民歌的演唱风格》、《歌唱中的声、境、情三位一体》等近20余篇。
音乐论文《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化声乐教学改革》、《如何提高高师声乐的有效教学与学生的实践能力》分获江西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论文一等奖和三等奖。主持研究的成果《多路径培养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研究与实践》获2010年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主持和参与《中国民族声乐演唱风格的演变与发展研究》、《江西省高校音乐学专业的办学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等近20项省、校级科研课题。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声乐艺术理论》(中国声乐作品教学曲目精选)、《合唱与指挥》2部,参编《音乐欣赏》《美学与美育教程》《
西洋歌剧与美声唱法》等多部音乐理论著作。
曾获江西省高校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江西师范大学“
优秀共产党员”、“三育人先进工作者”、“三下乡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