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文学院
江南大学二级学院
江南大学文学院系教育部直属之211重点建设大学——江南大学的文科院系之一。江南大学文学院秉持深厚的教育教学传统,注重人文哲学和社会文化的意识培植,重视学生个性和内在潜力的开掘,尤其关注专业知识和技能(技术)与社会需要的联结。文学院拥有中文系、戏剧影视系和文化传媒系三个系部,汉语言文学戏剧影视文学两个本科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两个硕士学位点,食品贸易与文化博士点。校生(本、硕、博)人数一千余人。
教育特色
自1948年由钱穆先生首创文学院,暨1981年重设专业,1996年规范专业本科建制,2001年实现多校专业整合以来,江南大学文学院犹如活力四射的骄子,以昂扬的斗志在向更大更远的目标突击。
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探索,江南大学文学院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学科与专业发展理念。学院坚信深厚的文化知识修养和文学积淀,是现代新人文概念的根本,它为文学教育与新人文人才的适应社会和拓展创新事业奠定了素质基础;同时,明确的专业方向和定位清晰的技能训练,对我院学生树立专业实践意识和深化专业应用意识,起到了重要的规范作用。文学院的师资队伍实力雄厚、结构合理,能全面胜任和拓展相关专业的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现师资队伍中教授有12人,副教授21人,聘请全国重点大学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13人,获得和即将获得博士学位者达35%以上。现任教师中有多名省级优秀骨干、江苏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省级“三三三工程”、“青蓝工程”人选。学术研究上成果丰硕,近年来出版学术著作、编著教材10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900余篇,获国家图书奖、省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近100项。在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戏剧影视文学、语言学等方向已形成若干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院系领导
程勉中(1954—),江苏无锡人,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主要研究高等教育学及历史学、文化学。学术兼职有中国高教学会会员,中国高教学会秘书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无锡市历史学会副秘书长。先后发表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历史文化研究等论文50余篇,有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并被多种丛书收录。出版学术专著《学校办公室管理基础》(中国档案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书院书斋》、《现代大学管理机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3部。其中,《现代大学管理机制》出版后在国内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光明日报》专门发表评论文章予以重点介绍,2008年1月列为全国最大图书市场北京第三极书局畅销书排行榜第五名。进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
高毛华(1963-),女,江苏江阴人, 江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中心副教授,主攻美国文学与文化研究。先后在《江南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20世纪西方成长主题文学创作的精神追寻》、《论美国文学中的“逃避者”群像》、《论卫希礼形象的文化内核》、《论<简爱>中的神秘召唤》等学术论文10多篇。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先后在《南京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建立文学课教学的动态模式》等课改论文,参编教材《外国文学阅读与欣赏》(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列为“高等院校21世纪人文素质教材”,参与研究的《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教改项目获得2007年江南大学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正参与《20世纪西方文学主题学研究》等课题研究。
蔡爱国(1977—),男,江苏盐城人,文学博士,江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心副教授(校聘),主攻二十世纪通俗文学研究。出版学术专著《历史的表情》(百家出版社2006年版,获无锡市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参编《中国当代通俗小说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先后在《当代文坛》、《华中科技大学学报》、《明清小说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作为武侠小说叙事元素的历史》、《论当代历史小说真实性的维度》、《当代商贾历史小说的生产范式及其转型》等学术论文10多篇。主持江苏省教育厅科研课题《后朦胧诗时期先锋诗歌研究》研究。
杨 晖(1964年—)男,江苏无锡市人,文学博士,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助理、文艺学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导,主要从事文学理论与中国诗学研究,全国文学理论学会会员,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协会会员,无锡市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山东社会科学》、《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贵州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文章二十多篇,并合著《郁达夫:感伤的旅程》(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参加过三部教材的编写,完成江苏教育厅课题,先后获得无锡市哲学社会科学二、三等奖。现正主持四川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项目。
庄若江(1958-),女,江苏常州人,江南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系主任、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心副教授,主攻世界华文文学与戏剧影视文学研究,学术兼职主要有江苏省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江南影视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无锡市美学学会副会长。《台湾女作家散文论稿》、《城市文化论》等学术专著及部分学术论文,多次获江苏省和无锡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曾被被评为无锡市优秀青年教师、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和“无锡市岗位女明星”,并多次获校“优秀教育工作者”奖励。
院系专业
古代文学硕士点
秉承悠久的传统文化素养,在文史哲融合基础上形成本学位点鲜明的学科方向与特色。古代文学硕士点以博士生导师、百家讲坛主讲,著名学者姚淦铭教授领衔,着重研究古代文学与文化的内在规律、底蕴,精研典籍,爬疏文萃,并基于此探讨开掘古代文学与当代生活、文学的智慧结合和人文新变,基于食品文化研究平台分抉中国饮食文化、食品文学的独特旨趣;由知名学者黄志浩教授担纲中国诗学方向,研究诗学三昧,开发诗论与中国文学的结构关系和深层内蕴;由知名学者孙虹教授担纲词学方向,校注名典,发掘唐宋词家、流派和词作的精美风范与价值。本学位点导师还有知名学者徐兴海教授、尹楚兵副教授,他们都在古代文学研究完成很多有影响的成果。江南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硕士点面向港台、世界各地常年接受访问学者,并欢迎各国研究生报考到本学位点留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点
秉承深厚的中国文化、中国文学理念传统,在世界跨文化交流背景下开辟本学科的崭新领域,形成独具品格的学术方向和研究特色。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点以太湖学者、著名世界文学研究专家蒋承勇教授领衔,着重研究世界文学的作家、流派,以世界眼光阐释一流作家,探讨世界文学的最新流向与学术趋势;由知名学者赵建军教授担纲比较诗学方向,从中西文论、中西美学的比较,发掘世界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差异与互动,以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发掘最具世界文学意义的作家、作品,揭示其民族特色与气派,在西方、印度、中国的诗学比较中,分抉中国文学的独特规律与旨趣;由知名学者武跃速教授担纲欧美文学方向,发掘具有世界意义并对中国文学产生重要影响的作家、流派,在主题学方面凝成特定的研究趣味;由知名学者肖向东教授担纲中西文学与文化方向,研究中西文学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独特规律、内涵与文学韵味,发掘中西作家的独特价值,阐释中西文学与文化的内在联系。本学位点导师还有知名学者周春宇教授、孙周年教授、杨晖副教授、罗兴萍副教授,他们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都有自己的专攻擅长,完成一定数量有影响的成果。江南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点面向港台、世界各地常年接受访问学者,并欢迎各国研究生报考到本学位点留学。
汉语言文学(含师范和非师范类)本科专业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21世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质量教学、科研、应用性人才。非师范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文化、宣传、新闻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师范专业培养中学语文师资及从事其他相关教学科研工作的人才。在大学后教育中,文学院鼓励本科毕业生考研深造,并为有志青年创造提供深造条件。主要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美学、马列文论、秘书学(高级文秘)、新闻学(新闻传播与广告学)、教育学(师范)、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以及其他素质教育课程、高层次选修课等。
戏剧影视文学本科专业
培养具有扎实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系统理论知识和具体能力、能够胜任各类中等以上学校从事戏剧影视教学并能在影视业从事理论、编导、管理、策划与创作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学位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概论、戏剧概论、影视编导、影视制作、西方电影史、戏剧作品分析、中国戏剧史、外国戏剧史、文艺心理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等。
荣誉资质
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国家“1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
教育部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61所试点高校之一
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40所重点高校之一
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的80所知名高校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高校
在中国大学整体评价排名中,2010年位列58位,2011年位列53位,2012年位列52位,其中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在国际if设计高校排名中名列全球第12位,2011年IF ranking(设计)全球院校排名中晋升为全球第5位,在年的美国ESI全球大学学科排名中,我校工程学、农学和化学3个学科位列全球大学前1%。
基本数据
江南大学基本数据(2010年7月)
师资力量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任教师1623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48名、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61%。拥有部省级及以上教学科研团队15个,教育部、国家外专局“111计划”引智基地3个。由600多名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组成的学术带头群体,为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江南大学是我国轻工、食品、工业生物技术高科技的摇篮与依托单位之一,建有食品领域研究单位中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发酵工程领域研究单位中唯一的国家工程实验室等5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以及14个部省级科研平台;拥有纸质图书200多万册,数字图书400多万册。“十一五”以来,学校承担并完成了包括国家“973”、“863”、国家重大专项、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国家、部省级科研项目1666项,共获国家、部省级以上科技奖励25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2011年,学校科研经费总量达4.03亿元;国际三大检索收录论文共1530篇,其中SCIE623篇、EI767篇、ISTP140篇;申请专利3235项,授权专利1568项,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
学校充分发挥在轻工、食品、纺织、环境、化工、生物医药、物联网等方面的科技优势,积极参与国家、地区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在科研开发、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与企业开展全面合作。
学校与江苏、浙江、安徽、湖北、贵州、甘肃、河南等省的20多个地市开展全面合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与地方政府合资建立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已成为高科技研究项目的重要孵化基地。通过资源整合、学科交叉,在全国高校中建立了首个农产品加工研究院。
学校重视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加快科技创新,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参与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江苏省沿江经济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在轻工、食品、纺织、环境、化工、生物医药等方面的科技优势,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在科研开发、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与企业开展全面合作,推动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学校与江苏浙江安徽湖北贵州甘肃河南等省的20多个地市开展全面合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与地方政府合资建立的省级大学科技园,已成为高科技研究项目的重要孵化基地。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武贵龙
校 长  陈 坚
党委副书记 周小浦
副校长  冯 骉
党委副书记 符惠明
副校长  高卫东
副校长  金征宇
副校长  纪志成
副校长  符惠明
副校长  徐 岩
副校长  田 备
科技园地
2001 年,以江南大学重点优势学科为支撑,以在无锡的省部属重点科研院所为依托,无锡市大学科技园在无锡国家高新区内正式启动建设。2001 年10 月,经江苏省科技、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江苏省无锡大学科技园正式成立,2006 年10月,与中国矿业大学科技园同期被国家科技、教育主管部门正式认定为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成为江苏省第3家国家大学科技园。
科技园成立,经过多次重组、调整,已基本建设成为融高新技术企业孵化、技术创新示范、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信息集散等功能于一身的无锡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核心型孵化器,成为体系完备、活力涌动、激励充分的无锡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综合性孵化器,成为多功能、现代化,孵化能力较强、社会影响力较大和市场竞争力较高的长三角地区区域性孵化器。在园企业100 余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0%。
随着科技园对科技成果转化力度的增强和园区内创业氛围的日趋浓厚,园区内集聚了一批生物工程技术、食品科学、新药制造、纺织新材料、电子信息技术等项目,并培育了一批优秀企业。
重点研究
国家级:
粮食发酵工艺及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际黄酒工程技术中心(共建)
省部级:
江南大学食品胶体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南大学糖化学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南大学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南大学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建)
江南大学轻工过程先进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轻工业局发酵工程重点实验室
国家轻工业局食品工程重点实验室
国家轻工业局表面化学及工程重点实验室
物联网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功能食品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经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
江苏省产品创意与设计文化重点研究基地
江苏党风廉政建设创新研究基地
江苏省生物活性产品加工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生物医药(无锡)技术转移与推广服务中心
江苏省生物医药制造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生物质能与减碳技术工程实验室
江苏省工业色谱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其他:
轻工业设计生产力促进中心
国家轻工业包装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浆料检测中心
中国食品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中国高校工业微生物资源和信息中心
国家农产品加工研究院
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小麦)
江苏省现代物理农业技术与装备创新中心
江南发展研究院
无锡市工业装备节能与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
最新修订时间:2022-09-13 16:20
目录
概述
教育特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