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装斗争
用武装力量进行的斗争
通常所说的武装斗争,是指为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组织和使用武装力量进行的斗争,包括战争和战争以外的武装冲突,它发生于不同的阶级、民族、国家和政治集团之间。其中,被压迫阶级、被压迫民族的武装斗争,是推翻反动统治、抵御外来侵略、争取解放的主要手段。
方法特点
原始社会末期就有了武装斗争的萌芽。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一些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利用手中掌握的武装力量,对本国、本民族的人民实行残酷的压迫和奴役,极力镇压人民的武装反抗,或对异国异族的人民进行武装侵略,由此引起了反对阶级压迫和民族奴役的武装斗争。例如,奴隶社会的奴隶反抗奴隶主阶级的武装斗争,封建社会的农民阶级反抗封建地主阶级的武装斗争,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武装斗争,世界近现代史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众多民族反抗异族入侵和殖民掠夺的武装斗争等。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武装斗争的规模和方式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
在古代,与当时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状况相适应,武装斗争所用的武器主要是冷兵器,后期有数量较少的火器。军队是武装斗争的主体力量,由车兵、步兵、骑兵以及水军等构成。主要形式是军队用较密集的队形进行近战和白刃格斗。近代,随着火器、蒸汽机、内燃机以及机器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火枪队、炮兵队在武装力量的组织结构中占了主导地位。武装斗争的形式主要是敌对双方军队在战场上以线式队形、纵队、纵队与散开队形相结合以及散兵群的方式在较远距离进行交战。
进入现代以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机械化武器装备得到重大更新,武装力量的现代化给武装斗争的理论、方式、方法及指挥带来极大改观;其形式往往由诸军种、兵种合成的装备有大量坦克、飞机和自行火炮等现代化武器的军队,采用宽正面、多梯次、大纵深、多方向的方法进行立体作战。大规模武装斗争的破坏性、残酷性和激烈性大大提高。特别是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如侦察卫星、电子战武器、精确制导武器、隐身武器、高性能夜视器材等,在军事强国的武装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的作战方式如高度立体化的联合作战、信息战、非接触作战、非线式作战、非对称作战、精确作战等,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新发生的武装斗争中。
理论认识
K.马克思、F.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探讨武装斗争和军事发展的规律,特别是关于无产阶级武装夺取政权的根本问题,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武装斗争理论。主要内容是: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无产阶级只有用暴力,用武装的人民彻底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才能夺取政权;武装起义是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暴力革命的开始形式,起义必须服从一定的规则,必须在各方面条件成熟时才能发动;起义是一种艺术,一旦发动,就必须进行到底;起义必须是进攻的,防御是起义的死路,必须在决定性的地点和时机,集中强大的优势力量,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等。
基本特征
V.I.列宁在领导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指出:武装斗争是阶级斗争的最尖锐的形式,阶级斗争在一定条件下就会发展为国内阶级之间的武装斗争。无产阶级的武装斗争,首要的和基本的特征是武装夺取政权。俄国在列宁领导下,实践了武装革命的理论,以城市武装起义为中心,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后又粉碎了国内反革命武装叛乱和外国武装干涉,巩固了新生的革命政权。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揭示了中国人民武装革命的规律,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武装斗争的道路。主要内容是: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战争解决问题;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战争,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和人民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革命任务;进行武装斗争必须依靠人民军队和实行人民战争,必须和非武装斗争形式相结合;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党的建设是中国人民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在毛泽东的武装斗争理论指引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在近现代,为反抗阶级压迫和民族奴役而进行的武装斗争,其要求是:①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革命政党来领导。②建立发展以人民军队为骨干的武装力量,动员一切能够动员的力量,广泛进行武装斗争。③建立根据地或稳固的后方,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使武装斗争有所依托。④选择正确的武装斗争道路,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⑤武装斗争和其他斗争形式相结合,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领域的斗争要积极配合武装斗争。⑥武装斗争取得胜利后,要注重巩固和扩大胜利的成果。在阶级社会中,武装斗争产生的根源在于私有制和阶级剥削。只有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消亡,武装斗争才会失去得以发生的土壤和条件。
中国理论
认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和优点,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中国革命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是由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特点决定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没有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联合势力总是凭借其强大的军队和暴力,对人民实行独裁统治。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已经一再地证明,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不能完成任何的革命任务。
同时,中国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势力之间的争夺造成中国反动统治集团之间的分裂和战争。这种特点,又使革命武装能够在反动统治薄弱的农村不断积蓄和发展自身的力量,逐步扩大斗争的阵地。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党从单独地领导中国革命战争时起,即以武装斗争在农村开辟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方面的结合,形成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若干小块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实行一系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党通过人民战争,一步一步地把落后的农村改造成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先进革命阵地,并依托和发展这个阵地,通过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经过22年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终于打败拥有优势装备、异常凶残的国内外敌人,最后赢得夺取全国政权的伟大胜利。
实质
中国的武装斗争的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这是因为:
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群众,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主要落实在对广大农民的领导上。
第二、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反封建,而反封建的核心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而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第三、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反革命力量对农村的控制相对薄弱;广大农村的自然经济,以及帝国主义之间、军阀之间的矛盾斗争,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革命在农村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提供了可能。
第四、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凶恶而强大的,而城市工人阶级的力量相对弱小,中国共产党要积蓄和锻炼力量,就必须领导农民,把落后的农村建成先进的革命根据地,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
第五、事实上,农民是中国革命军队的主要来源。中国革命战争正是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加下取得胜利的。
但是,由于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受教育水平的制约,没有科学的思想作指导,这些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中国的农民不能领导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中国的无产阶级受压迫最深,最有觉悟,最有组织性、纪律性,是革命最坚决、最彻底的阶级,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因此,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者。
特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般的武装斗争,也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武装起义。
中国武装斗争的基本特点是“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农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这是因为:
第一、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国革命最广大的动力,是中国革命队伍的主力军。
第二、农民是中国军队的来源。
第三、广大农民所在的农村,是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的战略基地。
总之,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正如毛泽东所说:“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革命任务”。所以,坚持武装斗争为主要革命形式,坚持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军队为主要组织形式,善于把武装斗争这个斗争形式同城市工人的斗争等其他斗争形式,在全国范围内直接或间接地配合起来,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途径。武装斗争成为中国革命的一大法宝。
经验
1928年11月25日,中共红军第四军前委书记毛泽东给中共中央写了报告,总结1927年下半年和1928年井冈山根据地和其他地区的武装斗争经验。毛泽东指出,红军和红色政权发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是:
第一、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周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
第二、经过第一次大革命影响和锻炼的工农兵士,为建立革命军队和红色政权准备了良好的群众条件。
第三、“中国革命形势是跟着国内买办豪绅阶级和国际资产阶级的继续的分裂和战争,而继续地向前发展的”,这样“不但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没有疑义,而且这些红色区域将继续发展,日渐接近于全国政权的取得”。
第四、有相当力量的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
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是红色政权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的条件。
毛泽东强调武装斗争对于坚持长期割据局面的极端重要的意义,指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的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理由有三:
一、毛泽东从中国国情出发,分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社会的国情,强调中国革命只能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二、毛泽东从中国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性出发,强调指出中国革命只能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三、毛泽东还进一步分析了敌我力量对比、帝国主义和国内军阀之间的矛盾、国内反动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指出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将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参考资料
武装斗争.新浪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26 23:25
目录
概述
方法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