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书
书体名
书体名。也叫楷书真书。相传正书始于东汉王次仲,完备于三国锺繇闲书
定义
亦称“楷书”、“正楷”、“真书”。字体名。明代张绅《书法通释》云:“古无‘真书’之称,后人谓之正书、楷书者,盖即隶书也(即隶楷),但自钟繇以后,二王变体,世人谓之‘真书’。”为了端正草书的漫无准则和减省汉隶的波磔,由隶书发展演变而成。始于汉末,为魏晋通用至今的一种字体。笔画平整,形体方正, 故名。《宣和书谱》称:“在汉建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法。所谓楷法者,今之正书也。人既便之,世遂行焉。于是西汉之末,隶字石刻间染为正书。降及三国锺繇,乃有《贺克捷表》, 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晋王羲之作《乐毅论》、《黄庭经》,一出于世,遂为今昔不赀之宝。”
释义
含义:正者。规 则端正;大者,通行无碍。正书自古以来称为真 书、楷书,现在正书的含义已经扩大其外延, 包 含了篆、隶、楷三种书体。
这意味着凡通用的、 规整的书体都可以称为正书。以前通行字体为大 小篆,汉至魏晋以隶书行天下。篆书、隶书完成 了它们的历史使命.楷书则作为成熟的书体应用 至今.今之正书已经和古之真书不同,是相对于 行草书而言的。 中华民族的祖先从大自然中窥见了表达思维 的天地之心的象形文字,奠定了中国人的独特的 思维方式。
辨析
古代的正式公文,碑志中,一般都有篆额, 内容则需要工整的隶书楷书,正书有行草书所 不能替代的功用性与艺术性。正书如茶,行草如 酒。正书需要的是神闲气静,蔼然敬远;而行草 书则抑扬起伏.曲折迂回。 正书是书法之本,是书法艺术活水源头。当 代书风急功近利者多,平实者少;浮躁者多,潜 入者少。正书有两大功能,一是对社会有实用价 值的意义;一是对人心有静化功能的意义。搦一 管,端正静坐,神澄意定,翰墨幽香, 自净其 意。正书的提倡是书法由亢奋期开始进入集体静 思的阶段.是书法的需要,更是社会风气的需要。
类别
正书所包含的三种字体,都是随着时代的需要而演变汉字
以上是正书所包含的三种字体的发展与流变之关系,而正书与行草书的关系则是相生的、互动的关系。欲学草书,须精正书,此可说是唯一途径。正书像儒,是社会的需要;行草像道,是人精神自由的需要。正书犹如礼,行草犹如乐。 故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正书静而行草动, 正书是立德、立功、立言的需要,行草则需要超越功利思想而再漆于自由精神的需要。静观是超越功利的书学基础,没有正书之静,则无法有行草之动。 《书谱》云,先平正后险绝,复归平正。正是此意。正书与行草书是书法艺术的一体之两面,一庄重一散淡,一静穆一灵动。尼采在 《悲剧的诞生》中论及古希腊艺术精神有两种, 一是端庄静穆的阿波罗精神,一是狄奥尼修斯的 放旷不羁的酒神精神,正书与行草书的内在精神恰好与此二种精神相符合。
影响
文字的出现使得先民对文字的发明奉 若神明,如对至尊。篆书取圆势象征天,上紧下 松,给人一种强烈的崇高感;隶书取方势象征 地,左右扩展,有平正承上之用;楷书取长方 形,八法齐备,以活脱脱人的形象来呈现。苏东 坡《论书》云: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 者缺一,不为书。篆、隶、楷三种字体隐含了宇 宙间之大秘密:天、地、人三才悉备。篆代表了 远古时期的人们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所以篆字 图形有如天上的星辰;隶 代表了人开始进入了自身 的生存环境,对大地广袤 的思考;而楷书出现的时 期就是被认为人类自身开 始觉醒的时期,是人文精 神的第一次凸显。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13 21:01
目录
概述
定义
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