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子织蛾
鳞翅目织蛾科动物
椰子织蛾,属鳞翅目织蛾科,椰子织蛾是棕榈科植物的重要食叶害虫。雌虫将成堆产在叶片背面,卵通常产在老叶上。1头成虫平均产卵140粒,卵期约5天,幼虫共5龄,龄期约40天。老熟幼虫在蛀道内化蛹,蛹期约10天左右,成虫寿命约5—7天;1年发生4—5代,完成1代约需2个月。该害虫具有繁殖能力强、生长周期短、可全年危害的特点。
形态特征
半透明乳黄色,长椭圆形,具有纵横网格,成堆产于叶片背面上。卵一般在老叶上,卵量达59—252粒,平均137粒。
幼虫
5—8个龄期。雌、雄幼虫大小相似,雄性6—8龄幼虫虫体第9节前缘腹中腺表面有一圆形凹陷,雌虫无凹陷。
成熟幼虫长20-25 mm,头和前胸暗褐色,中胸微红色,腹部背面及侧面通常有5条褐色纵纹。幼虫5~8个龄期。雌、雄幼虫大小相似,雄性 6~8 龄,腹部第 9 节前缘腹中腺表面有一圆形凹陷,雌虫无此凹陷,这一特征可用于辨别幼虫的性别。
红褐色,雌、雄虫蛹质量分别为( 22.18 ±0.99) 、( 17.73 ±0.09) mg ( Santhosh & Prabhu,1987) 。
成虫
触角长5—7mm,38—42节。中间各节呈圆柱形,最后一节呈锥形。
成虫为小型蛾类,体长(从前头到腹端)10-12 mm。翅宽大被厚鳞,灰白至浅黄灰色间有许多深灰色斑。下唇须长,向上弯曲,超过头顶,第3节与第2节等长。触角长5~7 mm,38~42 节。中间各节呈圆柱形,最后一节呈锥形( Jayaprakash &Prabhu,1986) 。两性相似,但雌虫略大,雌虫的触角略比雄虫长,前翅有3个模糊斑,雄虫后翅端缘具毛。
注:形态特征图片由(广东农业部)提供
生物特性
雌蛾在叶片背面产卵。卵一般产在老叶上,卵量达59—252粒,平均137粒。在印度,椰子织蛾卵期大约5d,幼虫期42d,蛹期12d,成虫寿命5—7d,全世代需2—2.5个月,1年发生5代。
椰子织蛾成虫可以飞行,大多在晚间活动。雌蛾在叶片背面产卵。卵一般产在老叶上,卵量达 59 ~252 粒,平均 137 粒。在印度,椰子织蛾卵期大约 5 d,幼虫期 42 d,蛹期 12 d,成虫寿命 5-7 d,全世代需 2-2.5 个月,1 年发生 5 代( Nirula,1955) 。
寄主植物
椰子织蛾主要寄主植物为棕榈科植物,包括椰子(Cocos nucifera L.),扇叶树头榈(Borrassus flabellifer L.),枣椰树(Phoenix dactylifera L.)、银海枣(P. sylvestris Roxb)、野生枣椰(P. theophrasti Greuter)、贝叶棕(Corypha umbraculifera L.)、西谷椰子(Metroxylon sagu Rottboell)、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 Rob)、非洲棕(Hyphaene thebaica L.)、董棕(Caryota urens L.)、甘蓝椰子(Oredoxa oleracea Kruth)等。另据报道,香蕉(Musa spp.)也是椰子织蛾的转主寄主。
椰子织蛾在海南省主要危害椰子(Cocos nucifera L.)、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 R.Br.)、中东海枣(Phoenix sylvestris Roxb)、华盛顿棕(Washingtonia robusta)、槟榔(Areca catechu Linn.)、散尾葵(Chrysalidocarpus lutescens H. Wendl.)、大王椰子(Roystonea regia O.F. Cook)、桄榔(Arenga pinnata Merr.)、酒瓶椰子(Hyophore lagenicaulis H. E.)、狐尾椰子(Wodyetia bifurcate A. K. Irvine.)、假槟榔(Archontophoenix alexandrae H. Wendl.)、霸王棕(Bismarckia nobilis Hildebr. Et H. Wendl )、红脉棕(Latania lontaroidesz)等棕榈科植物,其中椰子和中东海枣受害最为严重。在广东省主要危害大王椰子中东海枣加拿利海枣
分布区域
国内
海南省(新发现)
国外
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缅甸、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泰国和马来西亚等。
危害症状
椰子织蛾以幼虫取食叶片,危害老叶和新叶,并构筑丝网状虫道,因此,棕榈科植物整个生长阶段均易受到椰子织蛾的危害。受害严重时整个树冠被侵染,叶片干枯脱落,树势衰弱。幼虫的排泄物还会导致叶片光合作用效率低下。椰子织蛾还取食苞芽,造成椰树花穗减少、生长迟缓、过早落果等现象,进而严重影响椰子产量。椰子织蛾严重侵染椰子后,可造成椰子减产近50%。
该害虫主要以幼虫从棕榈科植物的下部叶片向上危害,将叶肉吃光,使叶片形成干枯状。幼虫在叶片背面形成蛀道,蛀道内粪便与其吐丝交织。椰子织蛾与椰心叶甲不同,椰子织蛾同时危害椰子树的老叶和新叶,而椰心叶甲仅危害椰子树新叶。
注:危害症状图片由(广东农业部)提供
传播渠道
成虫能够飞翔传播。幼虫和能够通过棕榈科果实传播,还能随苗木的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
防控措施
可以采取化学防治、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进行防控。国外报道有效的药剂有敌敌畏敌百虫马拉硫磷等,树干注射印楝素水剂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农业防治是预防椰子织蛾爆发的辅助措施,通过削减和烧毁被害叶片和枯叶等,可以减少虫源。
图集
图1
椰子织蛾图1:椰子织蛾卵长椭球形,长0.7~0.9mm,宽0.4~0.5mm,半透明,成堆产于叶片上
图2
椰子织蛾图2:3龄幼虫
图3
椰子织蛾图3:大龄幼虫(4龄以上,体长20~25mm)
图4
椰子织蛾图4:幼虫取食危害
图5
椰子织蛾图5:蛹腹面(左:雌,右:雄)
雌蛹平均体长11.6mm,宽2.9mm
雄蛹平均体长 9.2mm,宽2.4mm
图6
椰子织蛾图6:在老人葵叶片中聚集化蛹
图7
图7-1 雌虫背面
图7-2 雄虫背面
图7-3 雄虫腹面
(注:图集图片由浙江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提供)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4 22:11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