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梅县区梅北中学位于
梅州市梅县区石扇镇,从1907年创办至2004年,已经历了97个春秋。97年来,学校由借两间店宇办公上课、仅有6位教员、23个学生的崇德公学开始,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拥有24个班级、有1205名学生、74位
教工、校园面积19343平方米、校舍建筑9130多平方米、教学设备较为完善的粤东农村一流中学。
历史沿革
梅州市梅县区梅北中学能有04年这样的规模,除了形势发展、历史进步,更要归功于
侨胞和
港澳同胞的热心支持和鼎力资助。
早在开办初中之初的1926年,校董会便派校长冯干中先生和校董邓少楼先生前往南洋各地向华侨募筹建校经费。历时两年,得款两万余,作为添建校舍等费用。因而安设了铁门、铁栅并建应接室。由于时局影响,应接室未能完工。后几年又继续向华侨募捐,将应接室完成(即今东楼)并在梅城首井头街购置校店一间(价值一万元),以收取店租作为办学经费之辅助。
1937年,校董会又派张焕环先生前往南洋募款建“
罗芳伯纪念堂”,至1940年5月将“罗芳伯纪念堂”建成,又将西斋升楼,还在纪念堂后建校店四间,使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
新中国建立后的一段时期,由
干极“左”路线影响,热心的华侨报国无门。直到十一属
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再次激起华侨和港澳同胞的捐资的热潮。
1981年,旅外校友李达文先生首次
归宁母校,捐资一万元兴建学生饭堂。
1982年,李达文先生再次归宁母校,见
校门口有块空地,并了解到母校校舍紧缺,便主动向母校借皮尺测量,并当即决定:由他独力捐资30万元港元,兴建“达文楼”。达文楼面积670平方米,两层共有教室、住房各6间,大大缓解了当时梅北中学教室、住房紧张的状况。
1981—1983年,旅印尼侨领、校友章生辉先生号召华侨捐资办学,筹资22万港元,兴建梅县区石扇焕文中学,(现己并入梅北中学,保留校址厚貌,作为初一分教点8个班),先后落成“添麟教学大楼”、“雪云纪念大楼”、厨房等,建筑面积达两千多平方米,教室8间,教工宿舍等20间。对当时的焕文中学的建设可谓
功不可没。从82年设立“焕文生辉奖教奖学金”以来,共奖励达7万多元(教师每年2000元,学生每年每班180元),极大激发了教师勤教、学生勤学的积极性。李这文先生、章生辉先生热心母校建设的爱国爱乡行动,为旅外乡贤、梅北校友捐资办学作出了榜样。开创了建国后石扇侨胞捐资的先河。
1985年,为纪念母校建校80周年,缅怀教育界
老前辈冯引士、肖木粦校长等,由旅外校友章生辉、肖崇文、林清荣、陈伟光、肖振伸、钟
琼琚、彭铭福、
曾敏粦等九位先生集资49.5万港元,拆西楼、西斋、南斋,建起了80周年纪念搂及教工宿舍楼。建筑面积共计2200平方米,计有教室8间、实验室6间、课间休息室3间、教师住房27间。80周年纪念楼及教工宿舍楼的兴建,不仅大大改善了梅北中学的教学条件和教师居住环境,也使梅北中学的校容校貌大为改观。
1988年,旅台校友彭淦波先生首次归宁母校,看到母校校容校貌变化较大,教室、实验室等教学设施也较大改善,唯有师生的生活设施——厨房、饭堂等,不仅破旧简陋,且卫生状况极差,便当即表示:回台后由他负责募集30万元港元
建造师生餐厅。他回去后,在旅台校友和石扇
同乡会的共同努力下,梅县区首座中学师生餐厅遂于1990年春竣工。新建师生餐厅,建筑面积为84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设计周全合理,既宽敞明亮、整洁美观,又将师生厨房、饭堂、浴室分开,不仅大大方便了师生的进餐、洗澡,也有利于搞好卫生和管理工作。
1992年,旅外校友章生辉先生等,目睹正楼年久破损,结构也已不合时宜,遂倡议将正楼进行改造,使其青春化。于是由章生辉、肖崇文、林清荣、李达文、张远明、丘亮接、
李裕能、廖联喜八位先生集资42万元港元,加上镇政府拨款8万元,将原来窄小、阴暗、潮湿的旧楼彻底拆掉(保留大钟楼),在原地按原外型模式重新设计安排,建成宽敞明亮、结构合理、实用美观的青春楼。全楼二层,建筑面积为1400平方米,拥有教室6间,图书阅览室一间,会议厅一间,还有教研室和教师住房6间,并配置男女卫生间等。梅北中学校园面貌焕然一新,校容校貌更为改观。
1997年4月2日的校友座谈会上,热心母校教育事业的贤明之土又提出“拆建礼堂,扩大运动场”的宏伟规划。
2001年1月8日,由旅台校友彭淦波先生倡议并捐资10万元人民币,旅印尼校友曹绍球先生捐资12.5万元港币,曹宏德先生、曹振德先生捐资6万元港币以及广州校友等热心人士兴建的四层“科学楼”落成。建筑面积达1200多平方米,各种场室十多间。解决了学校多年来场室不足的问题。
2002年3月8日,旅印尼校友章生辉先生伉丽捐资45万元人民币的“添麟大礼堂”落成。其中旅印尼华侨丘亮
接先生捐资10000元人民币;李裕能先生捐资5300元人民币安装礼堂
音响设备;广州校友捐资制作大礼堂舞台布幕。他们的义举为全校师生集会和开展文娱活动提供一个理想场所。
2002年10月16日,由旅台校友彭淦波先生捐资15万元人民币兴建:“淦波体育场”落成。农村初级中学有如此规模的体育场,实在是为
石扇镇增色不少,到04年的体育场经常是一派龙腾虎跃的景象。
在梅北中学9130平方米的建筑中,有8000多平方米是改革开放之后20多年来由侨胞和港澳同胞捐资建造的。捐资总额达300多万港元。旅外乡贤、校友为梅北中学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功绩有口皆碑,家乡人民将世世代代怀念他们!
旅外乡贤、校友在为母校搞好校舍建设的同时,还积极为母校进行软件建设。为提高梅北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家乡培育更多更尖的优秀人才,他们确实是满腔热情,不遗余力。早在1981年4月,校友彰铭福先生,为丰富教工的业余生活,给母校捐赠了一台20寸彩色电视机,直到04年,仍一直为师生服务着。
1985年4月,章达舜先生捐5000港元、梁森元先生捐资3000港元,给母校购置了办公厅、招待室的桌椅等各种设备,从而改善了教工的工作、学习环境。
1989年旅港校友黄耿昌先生捐赠价值万余元的电教设备。1991年3月,黄耿昌先生又捐赠二万余港元作为奖教奖学基金。黄先生不仅自已慷慨解囊,还积极和
梅县区旅港乡贤李新民先生、陈泰元先生等联系,同年10月,隆文籍的李新民先生被黄耿昌先生的热情所感动,也为梅北中学捐资一万港元作奖教奖学基金。1993年5月,白宫籍的旅港乡贤陈泰元先生也捐资三万元作为
梅州市梅县区梅北中学的奖教奖学基金。
此外,旅马来西亚的曾敏粦先生,也以其先兄曾信粦的名义捐赠5000元港币,作梅北中学奖教奖学基金。8月,平远籍旅港同胞
何冬青先生捐款2万元人民币作奖教奖学基金。12月,
廖清伯姆子孙捐款2万多元人民币作奖教奖学基金。此外,内地校友也先后为母校募集8000多元人民币作为母校的奖教奖学基金。旅台校友彭淦波先生又从1992年开始每年给母校5000港元作为当年设的奖教奖学金。旅台校友刘达安先生,倡议设立“乡学奖学金”,并率先付诸行动。从1990年起,凡从
梅州市梅县区梅北中学考上
梅州东山中学的学生,每人每学期资助600港元作学习、生活费用。梅州东山中学毕业后若能考取本科大学者,则继续资助其学习生活费用,每学期1000港元,直到大学毕业。
旅外乡贤、校友的关心支持,极大地鼓舞了母校师生,将“勤奋、刻苦、团结、进取”的优良校风发扬光大,教学质量逐年提高。近年来,初中升高中统考,梅北中学考生的入围率、入重点率均居全区40间中学之前列,各科平均分都在前五名内。梅北中学也连年被评为
梅州市梅县区教育局系统先进集体。这些成绩的取得,完全离不开海内外乡贤校友的关心支持和热心资助,
梅州市梅县区梅北中学的光荣史册上,将永远留下旅外乡贤,校友光辉的一页。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深信,在校友们的无私精神的感召下,梅北中学师生将更加努力拼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家乡、为祖国、为社会培育更多英才!
办学条件
梅州市梅县区梅北中学9130平方米的建筑中,有8000多平方米是改革开放之后20多年来由侨胞和港澳同胞捐资建造的。捐资总额达300多万港元。旅外乡贤、校友为梅北中学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功绩有口皆碑,家乡人民将世世代代怀念他们!
办学成果
旅外乡贤、校友的关心支持,极大地鼓舞了母校师生,将“勤奋、刻苦、团结、进取”的优良校风发扬光大,教学质量逐年提高。近年来,初中升高中统考,梅北中学考生的入围率、
历任校长(19张)入重点率均居全区40间中学之前列,各科平均分都在前五名内。梅州市梅县区梅北中学也连年被评为梅县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这些成绩的取得,完全离不开海内外乡贤校友的关心支持和热心资助,梅州市梅县区梅北中学的光荣史册上,将永远留下旅外乡贤,校友光辉的一页。
学校地址
校风
勤奋、刻苦、团结、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