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宁又可称为做客、返外家。流行于南北广大地区。指已嫁女子,回娘家归问父母之行动。起源很早,《
诗经》已有“归事父母”之记载。
1、[(of married women) go back to paternal home for a visit, (rarely of men) visit with one's parents] 回家省亲。
多指已嫁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明·
归有光《
项脊轩志》
2、归宁,古时流传下来的礼俗,又可称为做客、返外家(
闽南语用法)或
三朝回门,是指新婚夫妻在结婚的第三日,携礼前往女方家里省亲、探访,女方家人此时亦须准备宴客(通常于中午,称做归宁宴或请女婿),归宁结束后,媒人的工作才算告了一个段落,男方须送礼给媒人表示谢意。
明 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公(
袁可立)授弟子于张氏,夫人归宁,问车于张,弗之予夫人不义。”
丰子恺 《缘缘堂随笔·晨梦》:“我妻到故乡去作长期的归宁,把两个小孩子留剩在这里,交托我管。”
补注:归宁一词,现代虽多为【已嫁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之意,但是在对诗经的研究中,《
葛覃》中主人公的女子,并不一定是已经出嫁,也有可能是待嫁之身。因此,归宁一词是有“回家慰安父母”或者“出嫁以安父母之心”的两个不同解释。
三国 魏
曹植《弃妇篇》:“拊心常叹息,无子当归宁。”参见“七出”。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卷五:“ 宋
赵湘 《南阳集》有《送周湜下第归宁序》……是男子亦可言归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