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去皮)三两(9g),甘草(炙)二两(6g),生姜(切)三两(9g),大
枣(擘)十二枚,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5g)。
方中桂枝既可解肌调营卫,又可温通胸中阳气,有表邪则解表,无表邪则走里而温通。生姜解表散寒,温通阳气,与桂枝相用,既增强
解肌散风寒,又可增强温通阳气。附子温壮阳气,通达胸阳,与甘草相用,温通阳气之中有补阳之用,故可疗胸中阳气虚弱证。甘草、大枣补益
中气,既可益营,又可扶阳气,更可调和诸药。诸药相伍,重在温补阳气,解肌散邪,共建其功。
桂枝去芍药汤与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相比较,桂枝去芍药汤主治
太阳中风证与胸阳不足证相兼;而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治太阳中风证与胸
阳虚弱证相兼,其二者虽主
表证都是太阳中风证,但主胸中则不尽相同,证有轻重之分。又桂枝去芍药汤与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均可治疗单一的胸中病证,可其主治也有轻重之分,临证应区别用之。
《注解伤寒论》:与
桂枝汤以散客邪,通行阳气;芍药
益阴,阴虚者非所宜,故去之。阳气已虚,若更加之微寒,则必当温剂以散之,故加附子。
《内台方议》:
阳虚阴盛,邪在胸中,不可发汗,只得与附子以复阳温经,与桂枝以散其邪也。
《
伤寒来苏集》:桂枝汤阳中有阴,去芍药之酸寒,则阴气流行,而邪自不结,即扶阳之剂矣。若微恶寒,则阴气凝聚,恐姜、桂之力不能散,必加附子之辛热。
《古方选注》:桂枝汤去芍药加附子者,下后微恶寒,显然阳气涣散于中下矣。当急救其阳,毋暇顾恋阳气,以附子直从下焦温经助阳,臣以桂枝、甘草,载还中焦阴气,以杜亡阳之机,为御后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