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九思,元书画家、鉴藏家。
江浙行省儒学提举柯谦子,受其父的影响,自幼爱好书画,
天历元年(1328),游学建康经人引荐结识了
怀王图帖睦尔,不久怀王继位称帝,是为文宗,被授予
正七品典瑞院都事,翌年,迁升为
正五品奎章阁鉴书博士,专门负责宫廷所藏的金石书画的鉴定。文宗去世后,束装南归,退居吴下,流寓松江县胭脂桥,与
赵孟頫、
虞集、
倪赞等为友。卒于苏州。博学能文,擅写墨竹,长于画山水、人物、花卉。一生好文物,富收藏,精鉴赏。
艺术风格
柯九思博学能诗文;善书,四体
八法俱能起雅去俗。素有诗、书、画三绝之称。他的绘画以“神似”著称,擅画竹,并受
赵孟頫影响,主张以书入画。他的书法于
欧阳询笔法之外融入魏晋人之韵,
结体严整,字体恬和雅逸,深受赵孟頫推崇尚晋人书法观的影响。
生平经历
柯九思出生于群山簇拥、碧溪环绕的今
仙居县田市镇柯思岙村。也许是自幼饮神龙瀑之甘泉,受
括苍山秀灵之气熏陶之故,长大后,柯九思才华横溢,艺冠画坛,成为元代著名书画家。其父柯谦,曾任翰林国史检阅、
江浙儒学提举,是
元朝仙居较为显扬的一个官宦。
柯九思受其父的影响,自幼爱好书画,聪颖绝伦,被视为“神童”。
延佑元年(1314)以父荫补
华亭县尉,不就。
天历元年(1328),柯九思游学建康经人引荐结识了
怀王图帖睦尔。不久怀王继位称帝,是为文宗。柯九思被授予
典瑞院都事(
正七品,掌管瑞宝和礼用玉器)一职。天历二年,元文宗仿宋阁学制,柯九思被迁升为
奎章阁鉴书博士(
正五品),专门负责宫廷所藏的金石书画的鉴定。凡内府所藏古器物、书画均命柯九思鉴定。经他鉴定收入内府的有
王献之《鸭头丸》、
虞世南临《兰亭序》、
杨凝式《韭花贴》、
苏轼《
寒食帖》等。皇帝对柯九思颇信任,为让他能自由出入禁中,皇帝特“赐牙章得通籍禁署”,使其与奎章阁
侍书学士
虞集一起
常侍皇帝左右。柯作画,虞
题诗,“宠顾日隆”。虞集寄词柯九思的
长短句《风人松》中提到的“晚值
金銮殿”、“花里停骖”、“书诏许传宫烛”就是当时的一种实录。后因朝中官僚的嫉忌及文宗去世,柯九思束装南归,退居吴下,流寓
松江(今属
上海市)胭脂桥。
“报道先生归也,
杏花春雨江南。”柯九思的南归使名士云集的江浙文坛增添了活力。但这位“先一奈是丹丘仙,迎风一笑春翩翩”,“狂逸有高海岳之风”的风流名士受此
油印重打击后,心情十分悒郁。据
柯德《春花秋花草堂笔记》载,
至元五年(1339)柯九思曾回转故乡仙居,“每忆大都,皆不堪往事。”一老道请他作画吟诗,心情不佳的他以“山不入目不能画,水未入怀不能吟”为由婉言谢绝。
至正三年(1343)十月,柯九思暴卒于苏州,年仅五十四岁。
艺术成就
书法
“自许才名今独步”,作为文学侍从之臣,柯九思仕途失意,并不得志。但在文学艺术领域却是多才多艺、卓有成就。他工诗文、好诗翰、识金石,可谓集诗人、词家、金石鉴赏家于一身。然,柯九思最擅长的还是书和画,素有诗、书、画三绝之称。他的
书法作品传世绝少,行楷是其所长,字体早期秀逸,晚年沉郁。雄伟中具质朴之骨力,厚重中见挺拔之秀气,具有独行的
艺术魅力。柯九思绘画成就最高,影响极大。所画山水,苍秀浑厚,
丘壑不凡;花鸟石草,
淡墨传香,饶有奇趣。他的存世书迹有《
老人星赋》《读诛蚊赋诗》《重题兰亭独孤本》等。
绘画和理论
他尤善画
墨竹,发展了
墨竹画鼻祖
文同的画法,别开生面将中国古代的书法融于画法之中,“写干用
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或用鲁公(即
颜真卿)撇笔法”。柯九思笔下的墨竹“各具姿态,曲尽生意”,新竹拔地而起,枝茂
叶盛,欣欣向荣;老竹稍稍倚斜,枝叶扶疏,劲节健骨;幼竹奋发向上,稚叶初长,充满朝气。正如元朝国子祭酒
刘铉所赞叹的“晴雨风雪,横出悬垂;荣枯稚老,各极其妙。”此外,明朝
刘伯温、清朝乾隆皇帝对柯九思的墨竹都有
题咏之作。 艺术是永恒的。柯九思的画见于后代著录者颇少,但因其名声大,伪作也不少。如今尚存比较可靠的精品是保存在故宫博物院的《
清閟阁墨竹图》和
上海博物馆的《
双竹图》。
博学能文,善写墨竹,师文湖州。长于画山水、人物、花卉;槎芽竹石,师
苏东坡。画大树枝干,皆以一笔涂抹,不见有痕迹,形神俱备。其苍松翠柏,林木烟梢,古气磅礴,别有淡逸之趣。凡内府所藏
法书名画,皆由鉴定,又善鉴识金石。作品留传至今的有《
竹石图》等。著有《
竹谱》一书。能诗文,有《丹丘生集》辑本。
收藏爱好
柯九思不仅是位书画家,而且也是元代最负盛名的鉴藏家。他一生好文物,富收藏,精鉴赏。曾得晋人《
黄庭内景经》真迹,因题其室曰“玉文堂”。据文献记载,柯九思收藏的书画文物范围很广,上至晋人
名帖,下至元人字画,以及三代金石鼎彝等,琳琅满目。他与博雅之士游历,临摹、观赏名画法帖,从魏晋“
二王”,到隋唐五代、宋元历朝大家字画,各种流派,几无不有。而且皆细心研究,每见佳作,反复揣摩,用于艺术创作,得心应手。他有意把自己与
米芾相比,惨淡经营,30岁时,“庋藏书画以米家画舫相比”。他收藏《
曹娥碑》,朝野惊叹,
虞集赞曰:“敬仲家无此书,何以鉴天下之书耶?”他出入朝野,饱览饫看公私收藏,逐渐树立起较高的威望,许多文人都邀请他鉴定各自的藏品。
柯九思《陆浚之皇极赋跋》
早年,柯九思以书画为重,30岁时,“庋藏书画以米家画舫相比”,规模相当,成为一大鉴藏家。他好法书,“多蓄魏晋法书,至宋人书,殆百十函”,收藏过一些照耀书法史的
名帖,《
曹娥碑》《定武兰亭五字损本》、晋人《
黄庭内景经》、
王献之《
鸭头丸帖》、
林藻《
深慰帖》、苏轼《
天际乌云帖》、
黄庭坚《动静帖》《荆州帖》、
米芾《拜中岳命诗卷》都曾为柯氏收藏。
然而,柯九思更精于名画的鉴赏,他用书画家的眼光去评价绘画,富有说服力,从现有资料来看,经柯九思收藏的名画甚为可观,而且大都为精品,如隋
郑法士《读碑图》、唐张萱《明皇出骑图》、
韦偃《
双骑图》、五代
阮郜《
阆苑女仙图》、宋人《
溪山行旅图》《
老子像》、米芾《
春山瑞松图》、
扬无咎《
四梅图》、
赵孟坚《
岁寒三友图》等。而且他的收藏不仅仅局限于唐宋名画,元代前辈画人的作品也在他收藏之列。如
赵子昂《
秀石疏林图》《
秋郊饮马图》、
任仁发《
二马图》、
何澄《
归庄图》、
方从义《惠方舟行图》、
曹知白《远山疏林图》都为其收藏,这些作品都不失为
中国绘画史上的名迹。
同许多大鉴藏家一样,柯九思的收藏用印颇多,主要有“柯九思”、“柯氏敬仲”、“丹丘柯九思章”、“敬仲书印”、“柯氏真赏”、“柯氏秘笈”、“训忠之家”等
朱文印,“柯氏
私印”、“
丹丘生”、“任斋”等白文印,“玉堂柯九思私印”葫芦朱文印。凡钤有柯氏真印的书画作品,一般多为真迹,且相当一部分为精品。
书画欣赏
《清閟阁墨竹图》
纸本 132.8x58.5厘米
收藏和数据:
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题跋:
自跋: 至元後
戊寅十二月十三日,留清閟閣,因作此卷。丹丘生题。 赏鉴跋: 画幅上方有
乾隆御题诗,不录
作者印: 柯氏敬仲
收藏印:
项元汴收藏诸印、清内府诸鉴藏玺
著录书籍:
《石渠宝笈·初编·养心殿》著录。
简要介绍:
竹,由于被传统文人赋予了“虚心异
众草,节劲逾凡木”的人格象征,因此,自
宋代文同等人倡导始,到元代已成为极受欢迎的绘画题材。从技法上看,有勾勒填色的“画竹”与墨笔写意的“写竹”之分。此图即属于“写竹”一路画法。柯九思曾主张:“画竹写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或用鲁公撇笔法。”(《珊瑚网·画跋·卷八》)观此图画法,拳石
皴法浑厚,实源于董巨一派,而墨竹则全法文同。作者以淡墨写干,用笔挺拔圆浑,宛如篆书,竹节两端再复垂墨,不勾节却连属自然。
竹叶行笔沉着稳健,一如后人形容他的墨竹 “大叶长梢动
冕旒”,以深墨为面,淡墨为背,正是源自文同。(米芾曾言:“……(画竹)以深墨为面,淡墨为背,自文同始。”)再加上劲健的小枝穿插其间,使丛竹于庄重、淳厚之中显示出活脱的生韵。
《
七君子图》收录了柯九思、顾安、吴镇三位元代画竹大师的作品。
绘画风格
画家柯九思笔下的竹子姿态优美,如凤尾摇曳而出。
评价
清人
王文治评价:“丹邱书体仿效率更父子,力求劲拔,乃—望而知为元人书,时代为也。”
行楷是其所长,他的存世书迹有《
老人星赋》《读诛蚊赋诗》《重题兰亭独孤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