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曼华(1927——2011年),女,京韵大鼓演员。代表作有《怀德别女》
简介
杨曼华(1927——2011年),女,京韵大鼓演员
人物生平
杨曼华是曲艺
教育家杨浩亭(小彩舞之蒙师)之女,后拜
钟德海为师,全面继承了刘派京韵大鼓,还得到
白云鹏、
白凤岩、
白凤鸣的指点与教导,并曾在上海与京韵大鼓前辈
张小轩同台,因此她的艺术融合了刘、白、少白三派的艺术特色。她能够根据自己的天赋条件进行个性化处理,表演侧重于面部表情和身段做功,以细腻、妩媚见长,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曾以《
乌龙院》、《
活捉三郎》、《闹江州》及《怀德别女》(此节目为
刘宝全晚年所排演的新曲目,与后来流传的
少白派版本在唱腔上区别较大,钟德海只传授给了
小岚云和杨曼华)等曲目为杀手锏,走红曲坛,曾被报界誉为“活婆惜”。
解放后杨曼华先后加入了天津市曲艺工作团、
和平区曲艺杂技团,后调到河北省工作,1961年返回天津之后即脱离舞台,直至去世再未登台。晚年,她曾将艺术传授给了振北曲艺团的李淑荣(曾为原和平区曲艺杂技团魔术演员),使李淑荣的演唱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由于杨曼华很早便脱离舞台,因此没有任何演唱资料流传。
《“小筱岚云”——杨曼华》
接到一条消息,京韵大鼓老艺人杨曼华老师去世了,享年85岁。 说杨曼华是名老艺人似乎有些名不副实,因为她从上世纪的60年代就告别舞台了,而且平生也没有留下一丁点的音响资料,论及京韵大鼓的演员几乎也没有提到她的,但是从以下几点您就可以知道杨曼华老师的资历与艺术水平了。
一 彩舞、岚云 同师同门
杨曼华生于1927年,她的养父就是
刘宝全的忠实信徒杨浩亭(官称叫“杨二爷”),杨浩亭非是别人,正是“金嗓歌王”的蒙师,杨浩亭因为对刘宝全的艺术喜爱到痴迷的程度,他便叫自己的闺女干了这行,杨二爷对自己这位养女视如己出,“爱如那掌上的明珍”,杨曼华老师晚年很感慨的说:“在买来的闺女里,就是我跟映霞没有受罪。”杨曼华老师在南方长大,小时候还看过很多林澍森的大戏,后来到了北方,天天的泡在小梨园里,长期的观摩刘宝全的演出,拜
钟德海为师,所以她又是
小岚云的师妹,钟和杨也可以说是得钟德海传授刘派最直接的二位演员了,有这二位大名鼎鼎的师姐当先,杨曼华老师的起点就可想而知了。
二 薪传宝全、艺兼四派
杨曼华老师在杨浩亭、钟德海的教导下,继承了宝全老祖晚期的艺术特色,但是老白先生
白云鹏对她也是喜爱有加,曾经手把手的教给她六个节目(老白先生是出了奇的保守的老艺人,能对杨曼华老师慷慨的教授,真是难得的很啊),甚至于说
阎秋霞的《凤仪亭》就是杨曼华老师给她说的,后来由于
钟德海的劝说,才没有唱
白派(
孙书筠老师在回忆录中也后悔自己没好好学白派,特别是老白先生的“花板”的技巧)。杨曼华还曾经在上海为
张小轩跨刀演出,您想这是多么难遇的机缘吧。另外,她的很多活都得到过少白昆仲的指点,比如《金定骂城》就与
侯月秋、阎秋霞传下来的版本不同,而是完全宗法少白的,唱到樊金定自刎结束,所以说杨曼华算是艺兼四派的一位艺人了。
杨曼华老师在鼎盛时期(上世纪的40—50年代中期),有三段“撒手锏”:《
坐楼杀惜》、《
活捉三郎》、《
李逵夺鱼》,据传说在报界对她有“活婆惜”的赞誉,就说她塑造的阎婆惜是最为拿手的,极尽妩媚细腻之能事。杨的戏路与
小映霞相仿,她们的嗓音都是不济的,靠拼做功著称,现在这三段都知道是小映霞的绝活,而杨曼华当年也是以这些做功戏为号召的。题为《小筱岚云》是从师承上说的,而真正要从艺术上说吧,杨曼华应该称作“大筱映霞”(因为她们二位风格非常近似)。
四 壮年息影 阔别舞台
杨曼华老师在解放后参加了天津市曲艺工作团,后来转到
和平区曲艺团,再后来跟着
于宝林、
冯宝华、
魏毓环等人到了河北省,从事教学,回天津之后就算是告别舞台了,转身变为一个家庭妇女而已矣,一直到她老死也未能重返舞台,这是很遗憾的。假若她一直登台献艺,纵然不能与钟骆比肩,起码可以在映霞、灵霞、陈玉华诸家之上(因为杨曼华老师的唱腔比她们几位细腻)。
现在振北曲艺团的大鼓演员李淑荣就是杨曼华老师亲自指点过的,虽然李淑荣常演的曲目不多(只有《截江》、三本《长沙》、《长坂坡》、《夺鱼》、《华容道》等数段),但是身段繁复,而且眼神很灵活,尽管还有不足之处,但是较之振北其他的大鼓演员已经算是鹤立鸡群了,这与杨曼华老师晚年的悉心传授是分不开的,从李淑荣身上也可以看到些许杨曼华当年的影子来。
六 怀德别女 遗恨绵绵
杨曼华老师有一段颇为得意的曲目,就是
刘宝全晚年上演的《怀德别女》,现在的版本都是
孙书筠传下来的
少白派的演法,而真正宝全老祖晚年新上演的《别女》,
钟德海只传给了筱岚云和杨曼华二位,而因为筱岚云不擅长演唱抒情的曲目,所以很少贴演,杨曼华晚年曾经想将这段录下来,作为资料传流后世的,但是可惜天不假年啊,宝全老祖早早的把她给呼唤走了,也使得我们错失了欣赏刘派《别女》的机会,这段刘派的《别女》也随着杨曼华的离世而失传了。
杨曼华老师的一生是很坎坷的,她的艺术也像她的《别女》,终生没有留下一点点资料,但愿这篇小文能够起到一点缅怀和宣传杨曼华老师的作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