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剑龙
澳门城市大学特聘教授
著作
著有《旷野的呼声:中国现代作家与基督教文化》、《放逐与回归:中国现代乡土文学论》、《现实悲歌:新现实主义小说论》、《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新时期文学二十年》(合著)等著作多部,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论文多次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复印转载,并曾发表小说散文诗歌多篇。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上海文化与上海文学”、“‘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基督教文化思潮”等多项。
奖项
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全国青年优秀美学学术成果奖、田汉戏剧奖评论奖、上海师范大学优秀教授奖等。现任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澳门城市大学特聘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全国理事,中国老舍研究会理事,中国鲁迅研究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会、国际比较文学研究会、中华美学会、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
出版图书
主要社会兼职
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上海世博会主题论坛策划专家,《上海世博会公众论坛》的主要整理编撰者之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中国鲁迅研究会,中国老舍研究会、中国小说学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会、国际比较文学研究会、中华美学会、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
论著
作品
长篇小说:《金牛河安徽文艺出版社(2008-10出版)
专著
1.《放逐与回归——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综论》上海书店出版社,(1995年版).
2.《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对‘五四’时期一个角度的回溯与思考》,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2004年10月出版)
4.《文化批判与文化认同》上海文化出版社(2008-09出版)
5.《后新时期文化与文学论》上海文化出版社(2010-05出版)
6.《文化的震撼和心灵的冲突:新时期文学论》上海文化出版社(2010-05出版)
7.《旷野的呼声:中国作家与基督教》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01出版)
编著
1.《新时期文学二十年精选:中篇小说卷》王铁仙、杨剑龙、刘挺生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01出版)2.《都市帝国与先知》孙逊、杨剑龙编三联书店上海分店(2006-08出版)
3.《中国现当代文学简史》杨剑龙、钱虹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9出版)
4.《阅读城市: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都市生活》孙逊、杨剑龙编上海三联书店(2007-03出版)
5.《全球化中的上海与东京》孙逊、杨剑龙编三联书店上海分店(2007-10出版)
6.《都市空间与文化想象》孙逊、杨剑龙编上海三联书店(2008-10出版)
7.《都市文化研究·网络社会与城市环境》孙逊、杨剑龙编上海三联书店(2010-07出版)
8.《双城记:上海、纽约都市文化》孙福庆、杨剑龙编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06出版)
近年来部分论文
1. 都市文化研究的学科建构和发展路径——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剑龙教授访谈[J]. 社会科学家,2011,(6).
2. 论“五四”时期陈独秀对基督教的复杂态度[J]. 社会科学家,2011,(6).
3.韩国抗日“义兵运动”的生动写照——评无名氏的《红魔》、《龙窟》[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
4. 移动电视与市民文化权益[J]. 秘书,2011,(7).
5. 国家、群体与个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思考[J].广东社会科学,2010,(6).
6. 民族国家视角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2).
7. 灵魂拯救的文学——论灵性文学小说集《新城路100号》[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8. 上海世博会效应与上海的转型及发展[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9. 物欲世界中的温情——评徐则臣的短篇小说《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J]. 名作欣赏,2011,(10).
10. 杨剑龙,满建,李彦姝. 直面苦痛与生命追求——关于史铁生的价值与意义的讨论[J]. 理论与创作,2011,(3).
11. 新世纪城市文学的缺憾——以上海文学为例[J]. 探索与争鸣,2011,(4).
12. 论新世纪上海城市书写的长篇小说创作[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13. 论“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基督教文化思潮[J]. 世界宗教研究,2011,(3).
14. 现代长篇小说的先声——关于《冲积期化石》的讨论[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15. 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社会(三篇)[J].甘肃社会科学,2010,(1).
16. 论非基督教思潮与中国教会本色化运动[J]. 甘肃社会科学,2010,(1).
17. 上海世博会主题公众论坛的文化阐释[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18. 科学技术与人文内涵的融会——从巴黎世博会到上海世博会[J]. 社会科学,2010,(4).
19. 意象建构中的浓墨重彩——重读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J]. 理论与创作,2010,(2).
20. “文章或有山林意”——论汪曾祺的游记创作[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21. 探究现代派文学的文化语境与文化精神——评李洪华著《上海文化与现代派文学》[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
22. 世博会与上海文化建设[J]. 秘书,2010,(5).
23. 对“崇高”的反叛与颠覆——重读王朔的《顽主》[J]. 阅江学刊,2010,(3).
24. 论新时期至新世纪的文学观念与文学潮流[J]. 江汉论坛,2010,(6).
25. 论鲁迅《野草》的词语悖反、母题悖论及其艺术张力[J]. 学术月刊,2010,(4).
26. 一部接近文学发生原生态的文学史——评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5).
27. 姚克与电影《清宫秘史》[J]. 博览群书,2010,(7).
28. 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遗产保护[J]. 中国名城,2010,(10).
29. 上海世博会与城市文化[J].江西社会科学,2010,(8).
30. “把它打碎之后进行重新组合”——马原冈底斯的诱惑》重读[J]. 理论与创作,2010,(6).
31. 取消文理分科之我见[J]. 检察风云,2009,(5).
32. 《论写作》:牢骚里的真感悟[J]. 名作欣赏,2009,(7).
33. 前言:张爱玲与她的散文创作[J]. 名作欣赏,2009,(7).
34. 论20世纪乡土文学的创作心态与叙事方式[J]. 社会科学,2009,(4).
35. 风物长宜放眼量——对于新世纪朱自清研究的观照[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
36. 《谈音乐》:以纤敏的感受描摹音乐之美[J]. 名作欣赏,2009,(9).
37. 陶晶孙的《给日本的遗书》[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38. 在人学与审美中探究文学精神——读王铁仙的《中国现代文学精神》[J]. 文学评论,2009,(3).
39. 论基督教文化与冰心许地山小说的叙事模式[J]. 中国比较文学,2009,(3).
40. 论新世纪初的文化语境与文学现象[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41. 一幅清新淡雅的风俗画——重读汪曾祺的《受戒》[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6).
42. 论西方文艺中心论与中国文学批评传统[J]. 文艺理论研究,2010,(1).
43. 大都市文化发展趋势与上海文化发展坐标、定位问题研究[J].科学发展,2009,(7).
44. 论《新青年》的封面与插图的文化韵味[J]. 江汉论坛,2006,(1).
45. 论先锋的上海与先锋的诗歌[J]. 学习与探索,2006,(1).
46. 论尹玲诗歌创作的主题意象[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47. 底层生存与纯文学:面对时代的问题[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2).
48. 揭示华夏民族双重的精神悲剧——重读鲁迅的《药》[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4).
49. 宗教信仰与当代伦理社会——重读《田野上的教堂》[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6,(2).
50. 论上海文化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J]. 文学评论,2006,(6). 近年来发表的部分论文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28 20:49
目录
概述
著作
奖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