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云,晚清爱国将领,广东
嘉应州(今广东梅州兴宁市)人,号春臣,为兴宁仁本堂十七世。李庆云投军后累立战功,先在陕西、甘肃平定回乱,再西进收复
新疆,后又在
中法战争中为祖国立下功勋。曾任雷州营
参将、龙门协副将、三江协副将、龙门协
副将兼钦州营参将等职。
人物生平
从同治四年至宣统二年(1910),李庆云从军在伍时间约45年。从
光绪十年(1884)至
宣统二年,李庆云在中越前线戍守的时间有二十多年。
光绪初年,
阿古柏势力侵占新疆,左宗棠力排众议进军新疆,李庆云即于此时被招至其麾下,在收复南北疆之战中建功立业。
光绪九年,法国开始侵占越南,侵略中国,左宗棠自请赴边督军,令其大将王德榜组建恪靖定边军。
光绪十一年,王德榜的恪靖军与冯子材的萃军、刘永福的黑旗军协同作战,取得镇南关大捷,将法军一直追赶到越南谅山,取得了晚清王朝难得一见的对外战争胜利。
在这抗法战争中,李庆云率领恪靖军的一营清军,收复了法军占领的越南谅山、南关各城池。中法战局平定后,清廷派员踏勘中越边界,将白龙尾等地划入中国管辖,指派龙门协水师巡视管理。
光绪十九年两广总督李瀚章请以李庆云补任香山协水师副将。
晚清社会动荡,农民起义和革命斗争风起云涌,位于广东、广西交界的钦廉地区也是如此。
光绪二十八年,李庆云由龙门协调任三江协副将,次年,天地会用计谋引诱清军水师登岸,击毙龙门协副将傅建勋,清廷因而再将李庆云调回龙门。
在这光绪末年的钦廉
防城起义背后,是同盟会领导人黄兴、王和顺的身影。在辛亥革命天翻地覆之际,李庆云随腐朽的晚清王朝逝世于驻守多年的边防前线。
轶事典故
一、平定回乱
同治三年,李庆云随西安将军都兴阿军到陕西追剿回乱,攻”花马池”为掌旗官;绝粮道而克”清水堡”,授予把总(七品).宁夏将军穆图善于同治七年亲督大军渡洮河,围攻马占鳌部。李庆云跟随傅先宗在清水沟、党川铺、段家坪、祁家集等地展开激战。仅一战,庆云即将其攻破。傅先宗因功受封凉州镇总兵,记名以提督用。李庆云升守备(五品)并受赏换花翎..
同治十年,左宗棠命进击河州。傅先宗部为中路从狄道架浮桥先渡,率李庆云所部沿黑山后岭上三甲集南山巅立营。双方逐屋而战,枪炮如雨,死伤狼藉,马占鳌军终因寡不敌众而纷纷败退下来。傅先宗率部强攻新路坡三垒不下,伤亡惨重,被击中右额而毙。提督徐文秀率军援助,反清军乘势向清军发起进攻,徐文秀身被三矛而亡。王德榜接傅先宗余部,李庆云跟据自己多年来多次与马占鳌的交锋中判断马占鳌是个有民族大义又敢担当的血性中人,并提出以抚为主,区别对待的主张。王德榜非常赞同并转告左宗棠。在庆云耐心劝说下,马占鳌等人终于乞降就抚。回民瀑乱到此宣告结束。李庆云就这样走入了左宗棠的视线,凡是左宗棠主张的如修复新疆、抢修永定河、镇南关大捷等庆云都不缺席的战将。
二、收复新疆
1865年,
阿古柏在英国支持下率军入侵新疆。沙俄占领伊犁。1875年,钦差大臣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清兵出关总兵力约八万人。1876年刘锦荣率领李庆云等用开花大炮轰塌坚同城墙,经过数天激战,占领古牧地,主力迅速挺进乌鲁木齐。白彦虎弃城逃向达坂。不到三个月,北疆除伊犁外,全部克复。1877年4月,李庆云等部1万余人从乌鲁木齐南下,迅速包围达坂城。先打退增援之敌,再用开花大论轰塌城中大炮台、月城和城垛,击中敌弹药库,截杀突围之敌后,达坂城遂克复。继而收复吐鲁番,未及半月收复三城。阿古柏见大势已去而自杀。清军挟连克三城之余威,向西挺进收复库车、苏城,连克南疆四城。清军破竹之势,使西四城守敌惊恐万分,而纷纷请降。占国土六分之一的新疆,被侵占十五年,在李庆云等将士的浴血奋战后,终于回到了祖国怀抱。这是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中少有的一次彻底胜利。它不仅增强了民族自信心,而且粉碎了英俄殖民阴谋。
李庆云在边疆多年,冲锋陷阵,不避艰险,连年率领马步各营随征尤为出力,累擢至都司(四品),并赏加游击衔(从三品)。左宗棠在修复新疆的有功人员奏章中,奏保李庆云至分部学习,列为将领的培养对象。
三、兴修水利
为了防止沙俄,左宗棠命王德榜和李庆云率兵三千驻张家口。永定河连年水灾,李庆云等将领主动请愿抢修涿洲永济桥和永定河。永济桥浚河筑堤工程完工后,
李鸿章验收后评价为“工程坚固,堪耐久远”。《涿州志》也说,“宗棠由西夏凯旋,尝驻兵县北永济桥东,后令兵士挖河,与民秋毫无犯。”左宗棠又派李庆云率军1400余人,协助李鸿章率领的淮军疏通永定河下游。原定三个月才完成的工程,只用了一个月。清廷根据恭亲王、醇亲王的奏折发布上谕,对兴修水利提出表扬。报纸亦称颂左宗棠虽身居高位仍心系民生。李鸿章在奏章中给李庆云嘉将参将衔(三品)。
四、大战镇南关
法军大犯镇南关前隘,驻守在镇南关东油隘的王德榜得到前敌主帅
冯子材的命令,即率军穿插到法军后方的主要据点文渊附近,王德榜分兵四路:第一路袭击敌据点文渊,从侧面牵制东岭的敌人。第二路打到了镇南关的东面,直接威胁着敌军的退路。第三路大军由王德榜亲自率领,主动回师关前隘,与苏元春、冯子材等军前后夹击。第四路李庆云亲率精锐将士作奇兵,从甫谷的绝壁处突然出现在法国援军和运输队面前,犹如神兵天降,攻其不备。出色地截击了法国侵略军的辎重,截杀了法军的援兵,割断了敌人的补给线和退路,使关隘的法军弹尽粮绝,陷入欲退不可、欲进不能的困窘境地。这一仗出奇制胜,有效地支援了正在与敌军正面相持激战的冯子材十营和王寿棋八营勤军。王德榜主动回援夹击东岭之敌,也给与法军激战的苏元春、陈嘉各部以非常及时的援助,从而取得了镇南关大捷的重大胜利。李庆云率领楚军乘胜追击,如猛虎下山,越战越勇,并将法军统帅尼格里击成重伤,失去指挥,复克谅山。法军大败,溃不成军,被王德榜和李庆云所率楚军赶到船头一线。这次战役,击伤了法军统帅尼格里,擒获高级将领二名,斩杀其他军官数十名,消灭侵略军一千多人,法国菇尔费理内阁也因此突然倒台。
驻地位置
龙门岛位于北部湾钦亷沿海,扼茅尾海通向钦州湾外海的咽喉要道,面积约10平方公里。因茅尾海出口两侧的山脉蜿蜒起伏如龙状,东西对峙如门,此岛又是水上进出钦州的门户,故名“龙门”。古代的龙门岛,东扼钦亷,西接交趾,南出钦州湾外海可直驶南海、印度洋,北进茅尾海沿钦江、渔洪江可深入钦亷内陆,地势险要,实为兵家必争之地。龙门岛与它周围的一百多个小岛在钦州湾中星罗棋布,岛岛相望;山环水绕,泾泾相通,合称龙门七十二泾;此处既风景宜人、海产丰富,又是钦州的海上屏障。这些岛屿以及岛周围生长着的红树林,能有效减轻钦州湾外海的狂风巨浪对钦州湾内水——茅尾海的冲击。在古代钦亷沿海航路艰险的情况下,这里的水泾就成为海上航运的必经之地,龙门岛北部就成了船舶避风港。1684年,鉴于龙门岛对钦亷海防的军事重要性,清廷在岛上设龙门协水师,驻副将、守备、参将等官员,由副将统领。裁撤廉州镇总兵,与高雷总兵合并为高雷廉总兵,驻地高州,龙门协隶属高雷廉总兵管辖。龙门协分左右二营,左营水师八百二十三人,右营八百十一人,共有官兵1634人。水师战船12艘,其中大米艇三艘,中米艇四艘,小米艇一艘,捞缯船三艘,艍船一艘。龙门协水师官兵巡防北部湾,实现了从明代的涠洲游击水寨体系向清代的龙门协水师的转化。1717年,清两广总督杨琳在粤海沿岸大规模修筑炮台,缉私防盗。钦亷沿海的冠头岭炮台、八字山炮台、大观港东炮台、大观港西炮台、乌雷墩炮台、牙山炮台、鹰岭炮台、香炉墩炮台、长墩东炮台、长墩西炮台、莲园港炮台、南港炮台、石龟头炮台等皆隶属于龙门协管辖。1883年——1885年,中法战争爆发,两广总督张之洞调高雷亷罗四镇总兵官梁正源驻防北海,龙门协水师副将李庆云与之配合,增强从冠头岭至龙门岛的海防。法国军舰几次窥视,见清军有备,撤走。摘自<<龙门岛的海防历史>>
史料记载
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光绪皇帝朱批奏章中记载:李庆云(1845-1912),清朝晚期著名将领,号春臣。广东
嘉应州(今广东梅州兴宁之枫树岭)人。行伍出身。李庆云投军后,以武功、胆识服众。先在陕西、甘肃平定回乱升守备并受赏换花翎;再西进收复新疆累立战功,左宗棠奏升“游击”;领军兴修涿州永济桥河溢及永定河有功,李鸿章奏保赏加参将衔(三品);光绪十年,挥师南下,李庆云将军随王德榜赴越南,恪靖楚军副中营,截断法军援军和运输队,缴获军响、弹药和粮草,大败法军于越南,率先向谅山发起进攻.镇南关大捷后,大吏会一同奏保免补游参,以副将遇缺先补。随后赴海南办理炮台工事。二十年委署雷州营参将;二十四年任龙门协副将;二十八年调署三江协副将;三十二年复任龙门协副将兼署钦州营参将,仍职绾两符。
据1905年出版的《北海杂录职官》载:“龙门协,现任者为李协镇庆云,嘉应州人。衙署向设龙门,每年数月移驻北海。”协镇,即副将,隶属总兵,统理一协之军务。龙门协衙门虽然设在钦州龙门,但李庆云将军每年也有数月,到北海水师行台坐镇,处理海防军务。他还在北海置有房产,开设几间珠宝店,名为“春和堂”。是清末龙门协水师副将李庆云将军,辞世于民国元年(1912年)三月上旬。李庆云龙门协水师在抗法战争中立下功勋。
北海镇水陆总兵统辖镇标二营,兼辖龙门协、雷州等营。镇标左营、右营,龙门协左营、右营,雷州营,钦州营,白龙营,徐闻营,石城营,灵山营。
——《清史稿·职官志·兵二》
北海镇水路总兵官一员,统辖镇标二营,兼辖龙门协及雷州等六营。镇标:左营设陆路游击一人、守备一人,右营设陆路都司一人,营属千总共四人,把总共七人,外委共十一人。所辖:龙门协设外海水师副将一人,左、右营各设外海水师都司一人,守备一人,营属外海水师千总共四人、把总共八人、外委共八人。雷州营、钦州营各设陆路参将一人、守备一人,白龙营、石城营冬设陆路都司一人,徐闻营、灵山营各设陆路守备一人。
——刘子杨编著《清代地方官制考·清代各省绿营兵之建置》
龙门协,现任者为李协镇庆云,嘉应州人。衙署向设龙门,每年数月移驻北海。
——(清光绪三十一年)梁鸿勋《北海杂录·职官》
清末二品将军墓,位于市教育局办公楼往南约110米处,西距广东路约110米。墓主是清末龙门协水师副将李庆云将军,辞世于民国元年三月上旬。……据说,二品官李庆云,也与同时代的钦州名将刘永福、冯子材有姻亲。刘永福的干女儿嫁给李庆云的儿子,冯子材的儿子娶李庆云的女儿。
——王戈《北海的庙、墓、园、亭、井、树》,见《北海史稿汇纂》
白龙尾,为粤东西南海面之极边,距北海约一百七十里,海界与越南近。海贼行劫,辄藉越界以为逋逃薮。现白龙尾驻有都司一名,千总一名,兵五十名,师船四艘,常川驻守。然究非海贼敌,且贼一逃越南之狗头山,师船每追之弗能及,非派兵轮无以镇守。此地除官兵外,并无居民,其孤寂可想概见。
——(清光绪三十一年)梁鸿勋《北海杂录·白龙尾》
窃臣等于光绪十三年六月初一日承准军机大臣字寄,光绪十三年五月初十日奉上谕:“此次所定粤省界务,将勘界大臣意见不合归入请示之。白龙尾、江平、黄竹等处,一律划归中国,江平、黄竹向为华民聚居,白龙尾地方岁只巡哨一及,此后各该处善后事宜应如何,设官分汛妥筹布置,该督抚务当悉心会商奏明办理”……上年十二月,臣(张)之洞巡视粤海各口,复亲至白龙尾地方登岸,查阅该岛形势,督同该镇道府州,咨询筹度……龙门协所管洋面今已远至白龙尾以西,其地盗匪出没无常,且附近洋面时有法船游弋,拟设中号轮船一艘,尚觉不敷,现由省城另派兵轮一艘驻泊白龙尾一带,协同往来巡缉。
——(光绪十四年六月初四日)
张之洞《遵筹钦州新界善后事宜折》
海安营属在西下路洋面。原奉议西下路共派米艇船三十只,本营配驾七只。每年哨巡,上班派崖州参将为统巡,本营守备为分巡,下班派龙门副将为统巡,本营游击为总巡。上班于三、五两月,每月巡至吴川洋面,与东海兵船会哨。下班于九月、十一月,巡至龙门白龙尾洋面。平时在海口、乌石、草潭、涠州、沙桁及琼州等处洋面常行巡缉。
——(宣统)《徐闻县志·兵防志·巡哨》
又廉洋师船与白龙营船,改归龙门协副将李庆云统带。因各船水勇原支口粮太薄,核准酌增。
——(宣统元年,两广总督)张人骏《张督办理缉捕之奏报》,见《申报》1909年5月15日报道
白龙尾岛又名夜莺岛,位于北部湾中部,附近有丰富的渔产和石油资源,在军事上和经济上均有较高的价值。该岛历来归中国管辖,清代为广东省龙门协水师汛地。1887年6月中法划界时划归中国。后因清廷腐败,海疆废弛,法人遂渐染指该地。本世纪50年代初,我人民解放军渡海将岛解放,旋因越南政府请求而移交该国。此后越南一直强占不还。
在西部肇、高、廉等府州,光绪二十九年七月,钦州天地会首领滕八、彭十二、黎糖糕十等,起为魁首,号召党羽攻防城县治,十二月,戕害署龙门协副将傅建勋,势益鸱张。清道员秦炳直率大批清兵围剿,彭十二等遇害,余部在尖头李率领下渡海入琼州,继续坚持斗争直至光绪三十一年。
——雷冬文《近代广东会党·辛亥革命前后广东会党的反清起义及角色演变》
亲属成员
李庆云与同时代的钦州名将刘永福、冯子材有姻亲,
刘永福的干女儿嫁给李庆云的儿子,
冯子材的儿子娶李庆云的女儿。
李庆云曾与民族英雄刘永福、冯子材的抗法军队并肩作战,而他从光绪十年就带往越南前线的侄子
李森华,还曾追随刘永福前往台湾抗击日军,累功至正五品守备武职。
据宣统二年兴宁仁本堂族谱统计,清末仁本堂李氏家族从军并获有军功、职位者共54人,其余从军却不知其名者不知其数。详见下表。
人物传记
胡锡侯撰李庆云事略
清末宣统二年所修的兴宁《仁本堂李氏族谱》中,举人胡锡侯撰有5篇人物传略,其中之一就是为李庆云所写的《李春臣协戎事略》。
宁昌居岭东之东,平原沃野,山水汇集,其一门韬略、斩将搴旗,同以丰功膺懋赏者,军门李公而外,复有协戎李公一人。
公名庆云,号春臣,与军门同为兴宁之枫树岭人。曾祖泰琰,祖祚永,父同安,俱锡封如公阶。
公少失怙,特家贫力作,艰苦自持。及长,遂投笔从戎,往陕西投效西安将军都公营,随同攻剿陕、回,以克复清水堡贼巢出力,蒙保免补外委,以把总尽先拔补。继复投甘肃宁夏将军穆公部下,随同克复狄道州城池,连年夺取新路坡要隘,以克复泰子寺汛城、削平祈家集等贼巢案内,迭保免补把、千总,以守备尽先即补,并赏换花翎。公在边疆多年,平日督队前敌,相持于枪烟弹雨之间,冲锋陷阵不避难险,积年马、步各营随征尤为出力,上峰喜,倾心委任,奏保免补守备,以都司尽先补用,并赏加游击衔。
光绪四年,北庭不靖,公随同攻克乌鲁木齐、吐番等城,并次第克复新疆南路八城,在事出力,制府左公奏保免补都司,以游击尽先补用。
迩年畿辅水患不时暴发,公于兴修涿州永济桥河溢及永定河工在事出力,由直督爵相李公奏保赏加参将衔。
光绪十年,法越事起,公随闽藩王公德榜赴越南,札委管带恪靖楚军副中营,迭次克城破垒,大吏会同奏保,免补游、参,以副将遇缺先补。随奉督宪李公札委,赴琼办理炮台要工。
二十年,委署雷州营参将。
二十一年,奉准补授龙门协副将,钦饬先赴任。
二十八年,调署三江协副将。
三十年,回龙门本任。
三十一年,兼署钦州营参将,现仍职绾两符。
公早历戎行,悉心奉职,在任之日,整营规,除陋习,不遗余力,严饬所属员弁兵勇,水陆操演以期,枪炮有准。粤故襟带重洋,常多盗,公缉捕维勤,遇盗必获,外匪临境,务必设法歼除,俾地方安谧。其初任龙门协也,亲督弁勇前往合浦属山口地方,击灭大股土匪林癞楂六等,及在雷州企水港,击斃大伙洋盗首匪朱亚安等多名,夺获船械旗帜各件。比回龙门,而钦州贼复炽,业经调齐师船,据守各港,于六墩洋面,击毙正匪首滕八,及协同拏获黎糖糕十、彭十二等各酋,暨陆续获匪约百余名,解办在案。公行年六十有余,倾以钦、廉肃清案内,大吏奏保以应升之缺升用,其勋阶正未有量。
子锦荣,号镜秋,二品荫生。孙观生、观养,俱幼学。
前在安南从侄森华,随同征剿法夷得力。森华,号子善,现年四十余,光绪十年,随叔庆云克复越南谅山、南关各城,迭保尽先千总。回粤后,投效琼州五弓黎匪。继随军门刘公永福,抵台湾与日本鏖兵对垒,事平回粤。投绥远军,随观察潘公培階征剿土匪,以克复广西兴业、北流、陆川、蓉县各城池案内,奏保蓝翎守备。事后仍投龙门营,奉委管带师船出洋缉捕,迭获洋海著匪,寻委署龙门协左营右哨千总,卸任后拨归广东督标中营候补。光绪二十七年假旋,适罗冈土匪扑城,邑令冯公委带本城治安局勇,以保全县城案内擢保都司,以原标候补。自是留局带团连年,搜捕漏匪及劫盗多名,由县禀准大宪,著委都守繁缺一次。三十二年,改为巡警正局,邑令郑公禀请巡警道宪,加札派充巡佐,并谕帮办义仓,筹办平糶。其时城内低洼,沟渠壅塞,稍遇大雨街衢变成水国,郑公目击情形,又以倡修水利专谕督理,筹款千金,疏通一邑,郑公深嘉,乃绩旌以匾额,颜曰“功昭疏浚”,良不诬也。迩来邑俗好斗,动辄干戈,排难解纷,邑人称善。虽然,往者如是,来日方长,其功名事业又乌可限量哉。渺渺前途,姑俟异日记者再绩帙而成编,斯发起者所心香而默祝也。至其祖若父及胞叔,宣统元年俱以锡封正三品武义都尉,共沐覃恩。于铄哉,询属一门之盛矣。
宣统二年孟春月谷旦,愚弟胡锡侯顿首拜撰。
——胡锡侯《李春臣协戌事略,男锦荣、侄森华附》,见《客家珍稀谱牒文献丛刊》第1册《宣统广东兴宁仁本堂李氏族谱》
军墓介绍
清末二品将军墓
清末二品将军墓,位于市教育局办公楼往南约110米处,西距广东路约110米。墓主是清末龙门协水师副将李庆云将军,辞世于民国元年(1912年)三月上旬。
李将军是广东嘉应州(现在梅州市)人,年轻时跟随大姐做小买卖,后从军,在钦州龙门协水师任职。据l905年出版的《北海杂录·职官》载:“龙门协,现任者为李协镇庆云,嘉应州人。衙署向设龙门,每年数月移驻北海。”协镇,即副将,隶属总兵,统理一协之军务。龙门协衙门虽然设在钦州龙门,但李庆云将军每年也有数月,到北海水师行台坐镇,处理海防军务。他还在北海置有房产,开设几间珠宝店,名为“春和堂”。
据说李将军去世半年后才下葬,主要是在这半年内选择墓地、修筑墓园。李将军的棺材共两副。大棺材长约2.8米,宽约2米。大棺材内又装有小棺材。小棺材是装殓遗体的。小棺材旁的空间,也许是放置陪葬品的。未下葬前,棺材用黄糖、石灰、细沙、青油等物拌匀密封,以防止泄出臭味。据说,李将军的家人曾在十二间屋村的东侧购地l0亩作为墓园地。
李将军的墓园,座西北朝东南,由坟墓、后土、拴马柱等到三部分组成,用三合土构筑。坟墓的墓圈呈半椭圆形,墓墙前后距离,长约l8米,宽约8米。
墓顶如帽状突起,坟墓前立有一方大墓碑,高ll3公分,宽l28公分,厚31公分。墓碑顶部呈弧圆形。在墓碑两侧,各嵌有半葫芦形的装饰构件。
在墓碑碑额处,横刻有“首世兵”三字,文字走向由右至左。“首世兵”的意思是什么呢?莫非死者是他们家族中首次当兵的?墓碑两侧刻有一副对联:左边上联为:“龙门贻盛绩”;右边下联为:“马鬓喜荣封”。该对联,反映了墓主生前建树功业的地点和因由。
墓碑中间为一正方形石碑,石碑的高、宽均为80公分。在正方形的石碑上,直书阴刻七行字,其中石碑两侧阴刻一副对联。左侧上联为:“俎豆千秋鼎盛”;右侧下联为:“佳城万古流芳”。“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的器具,引申为祭祀、崇奉之意。此对联的意思大概是:“子孙后代如果都生活富裕,千秋祭祀一样兴盛;李将军的功业,将在美丽的北海万古流芳”。
石碑的正中阴刻有:“皇清诰授武功将军刚毅庆云李府君之墓。”李庆云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被皇帝授予武功将军,属从二品武官,比正二品官低一级。其官服面前绣有“狮子”图案,官帽饰有珊瑚顶。
在石碑的上联内侧,刻有“新汉民国元年岁次壬子三月上浣吉旦”和“戌山辰兼辛乙”等两行字。第一行文字说死者辞世于民国元年(1912年)三月上旬某一吉祥日子。“岁次壬子”即农历“壬子”年,“上浣”即上旬,“吉旦”即吉日。第二行“戌山辰兼辛乙”,即表明坟墓的方位朝向:坐西北朝东南。
李将军墓地的选择和朝向,以前是经过国师风水先生确定的。我国古代地理方位表示,有几种方法,其中有:阴阳、五行、四季、五色、左右、八卦、数字、天干地支等,“戌山辰兼辛乙”是采用天干地支法表示地理方位的。
在石碑下联的内侧,又刻有两行字,说明后辈立碑的祭祀人。第一行是:“先逝男锦荣”。“先逝男锦荣”,即是李庆云的儿子李锦荣,因李锦荣死于其父亲李庆云之前,故说是“先逝男”。李庆云除了儿子李锦荣外,还有女儿,但过去重男轻女,女儿的名字不上墓碑。第二行是:“祀孙荣生、荣贵泣立”。单一“荣”字,“生”、“贵”两字并列于“荣”字之下。“祀孙”即祭祀的孙子,李荣生、李荣贵都是李锦荣的儿子。“泣立”,即悲痛地树立墓碑。
墓碑的背面,雕饰有双层圆圈,大圆圈内有小圆圈。大圆圈直径70公分,小圆圈直径46公分。
墓碑后面,是墓穴封顶,分两层圆台,高约80公分,其中上层高约26公分。上层圆台直径l53公分,下层圆台直径约360公分。
坟墓四周建有圆形墓墙。在坟墓的后墙,又雕饰有一双套圈、大小圆圈相套。大圆圈直径40公分,小圆圈直径31公分。坟墓后墙的双圈雕饰,与墓碑后的双圈雕饰相对应。也不知其用意如何。
坟墓的后面墓墙高约40公分。后面墓墙外还建有矮墙。高矮墙之间留有小排水沟。
墓碑前建有四级拜台。拜台一级比一级低落,一级比一级宽阔。这可能与等级辈份拜祭位置有关。后辈份的人多,站在下级拜台拜祭,需要位置要宽阔一些。墓碑前的四级拜台长约l3米。近墓碑的第一级拜台宽约5米,上筑有宽约1.5米的供放置祭品的小平台;第二级拜台宽约6.5米;第三级拜台宽约9米;第四级拜台宽约10.5米。在三、四级拜台之间,两边各建有一小截矮墙,矮墙相对处,各砌有一台墩。据说,以前在这两个台墩上,曾放置有一对石狮子,现已无存。
墓前两侧建有一对“拴马柱”,“拴马柱”离坟墓的前墓墙约有l6米。拴马柱是供扫墓人拴马用的,以前有钱人家去扫墓,大多都是骑马的。“拴马柱”高1.7米,四方形,一面宽l6.5公分,另一面宽18.5公分,花岗岩石质。拴马柱树立在一团馒头状的三合土的土墩匕,其直径约l.8米。
在两根“拴马柱”上,刻有一副对联。东北这根“拴马柱”阴刻上联为:“忠骨瘗佳城,山川增色,绩著清邦,此日已骑鲸去”;西南这根“拴马柱”阴刻下联为:“将才居绣壤,草木知兵,形归吉穴,他年应化鹤来。”瘗,音意,埋尸体或随葬物。拴马柱上刻的这副挽联,对得还算工整、贴切,意蕴不错。
李将军坟墓后面,相距约16米,是该墓的“后土”。“后土”,即坟墓的土地神。“后土”呈长圆形,长8米,宽6米,“后土”有墓碑及拜台两部分。“后土”石碑高90公分,宽60公分。石碑上阴刻有:“本山后土龙神位”等字,在“本”字两旁,刻有“李”和“姓”两字,即注明是李家坟墓的后土龙神位。拜台有两级。后土墓碑两侧,建有高约90公分高的墓墙。
过去,在婚配上都是讲究门当户对的。据说,二品官李庆云,也与同时代的钦州名将刘永福、冯子材有姻亲。刘永福的干女儿嫁给李庆云的儿子,冯子材的儿子娶李庆云的女儿。在刘永福的公馆“三宣堂”内,悬挂有额匾“建威第”,可见刘永福是建威将军。而冯子材,曾被诰授荣禄大夫建威将军。这两位建威将军都是正一品武官,相当于内阁大臣。
李将军去世后,据传李府曾雇请专人,在李将军的墓园早晚烧香照料。
我国历代盗墓风行。李将军的坟墓也难幸免。据说,于l990年1月14日的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李将军及其梁三夫人的坟墓,均遭到盗墓贼的洗劫。李将军的后人,后来曾沿着坟墓的盗洞深入到李将军的墓室查看,随葬品已被劫掠,只剩下两副棺木及先人的骸骨。
李将军是外乡人,以二品官的身份埋葬于北海,其规格之高,实属少见。该墓园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
清末二品夫人墓
清末二品夫人墓,位于李庆云将军坟墓西北约30米处,北距北海市教育局办公大楼约80米,西距广东路约l00米。用三合土构筑。
该墓主是清末二品官李庆云将军的第三夫人,死于民国二年(1913年),即是李将军去世后的第二年。
二品夫人墓,由坟墓和后土两部分构成。坟墓的墓圈呈半椭圆形,座西北朝东南,坟的朝向与其丈夫李将军墓朝向一致。坟墓的墓圈前后长约11米,宽约7米。墓穴封顶呈马鞍形。坟墓封顶的前面,立有一石刻墓碑。碑高90公分,宽60公分。在墓碑左右,各嵌有半葫芦形的三合土装饰构件。
该墓的石碑上,阴刻有四行碑文。中间这行是:“前清诰授二品夫人显祖妣梁三夫人之墓”,表明墓主的身份。因墓主死于民国,是清朝诰封的二品夫人,故称“前清诰授二品夫人”。
诰授,亦即诰封,根据明、清两代对官员及其先代和妻室授予封典的制度,五品以上的官员用皇帝的命令授予,称为诰封。五品以下的官员用敕命授予,称为敕封。“显”,即对已去世的人的美称,“妣”,是已故的母亲。“显祖妣”是对已去世祖母的美称。“梁三夫人”即墓主姓梁,排行第三的夫人。墓主的丈夫生前有五位妻子,前两位妻子没有男孩生育,只有第三位妻子生有男儿李锦荣,故第三位妻子被立为正房。皇帝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诰封时,只授予第三妻室为二品夫人。
墓碑的左边,刻有“中华民国二年五月中瀚吉旦”,表明墓主去世的日期,即去世于民国二年(1913年)五月中旬某吉祥日子。“中擀”即“中浣”,一月之中旬。唐代制度,官吏每十天休息洗沐一次,浣,即洗也。后来因此沿习称每月的上、中、下旬为上、中、下浣。吉旦,即吉日。
墓碑的右边,刻有两行字,靠近中间的这行是:“先逝嫡男李锦荣”,因亲生子李锦荣死于其母亲梁三夫人之前,故日“先逝嫡男”。第二行字为:“祀孙荣生、荣贵跪立”。表明立碑祭祀人为墓主的孙子李荣生、李荣贵。
梁三夫人墓有三层级拜台,墓碑前建有一宽约90公分供放置祭品的小平台。
坟墓后约8米处,有该坟的后土。后土有二级拜台,拜台宽约3米。后土石碑高60公分,宽30公分。碑石刻有两行直书碑文,中间一行为:“本山后土龙神位”,其右侧一行为“李氏立”。碑石两边筑有一高60公分的墓墙抱着前级拜台。
虽然“清末二品夫人墓”的规摸,稍比“清末二品将军墓”小,但也不失为一处具有人文价值的墓葬。二品夫人墓与二品将军墓相距不远,古色古香,已构成了一处人文景观。
人物纪念
每年的清明,都有几千人的祭拜队伍来纪念李庆云将军。平时来瞻仰将军的更是数于万计。
2019年,广西北部湾李氏文化协会第五次举办纪念民族英雄李庆云将军的爱国主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