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
辩证法是古代一种自发的、原始的辩证法思想。辩证法的最初
表现形态。在古代的中国和
希腊,都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都是不断运动变化的,“一切皆流,无物常住”,“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永远不断地更新”(《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第23页)。这是对运动
绝对性的天才猜测。中国古代《
周易》说:“一阴一阳谓之道”;《庄子·天下》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
万世不竭”;《
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等。这些都包含有事物无限可分、统一物由对立面组成、对立面相互转化、量变引起质变等丰富辩证法思想。
古希腊的
亚里士多德还把运动区分为性质变化和状态变化两大类,并具体分为六种形式。由于历史的局限,古代朴素辩证法对事物的运动变化只能在直观经验的基础上,从总体上作
一般性的描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肤浅、笼统,对世界的各部分及其相互联系了解甚少,具有直观、粗浅、朴素性质,必然被尔后的
形而上学所代替。
中国古代《
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等。《
诗经》上说:“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也说明了一切事物都是在运动变化的,是一种朴素辩证法观点。
在欧洲,古希腊的
赫拉克利特认为“一切皆变,无物常住”,“统一物是由两个对立面组成的”。
直观性,猜测性。如“形即神也,神即形也,形存神存,形谢神没。”缺乏根据及论证,是
朴素唯物主义的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