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史上,
德国康德和黑格尔对直观性都有过论述。
康德认为:“美是不依赖概念而作为一个普遍愉快的对象被表现出来的。”(《判断力批判》上卷第6节)“如果人只依概念来判断对象,那么美的一切表象都消失了(同上书第8节),已看到审美的直观性的特点。
黑格尔则认为美既有理性的内容,又是一种灌注生气的形象,它可以使人从中观照自己认识自己、思考自己。马克思改造和发挥了德国古典美学,提出“人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人可以“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7页)。揭开了美的直观性的社会实践意义。直观性在不同的艺术门类中,有不同的表现,在绘画、雕塑、影视、戏剧中,人们可以直接感受艺术形象的特征,在文学,特别是在音乐中,人们都要凭借自己的想象力来感受形象的情景和意蕴。艺术的直观性可以吸引人们的审美注意,激发人们的审美情绪,使人们在欣赏中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积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