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紫村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雷峰镇下辖村
朱紫村,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雷峰镇下辖村,朱紫古时叫“乌杵”,“乌杵”闽南语读作“殴赐”,该读法一直沿用。位于福建省德化县城东新区四期,地处德化县城东北部、雷峰镇西南部。东邻苏洋村、西到龙岸村、南接后所村、北承蕉溪村,距雷峰镇政府7公里,距德化县政府6公里。朱紫景色秀丽,气候宜人,雨量充沛,是全镇距离老城区最近、接受老城区辐射最广的村落,国道355线贯穿该村腹地,具有交通便捷、信息资源丰富等优势,2009年底全村共有320户1172人。人口都是汉族,其中林氏720人、张氏120人,7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角落,土地总面积11.07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136亩、山地面积14500亩、果园面积200亩。
简介
朱紫村以林姓为主,还有温、周、蔡、张等姓氏。其中林姓从惠安三十里迁来。林氏宗祠坪中堂于明朝西卯年梅月林驯德重修。明朝有林道起任广东嘉善县令,后升广州府同知,林际春任江西崇义知县,后升广东德庆知州。今有林玉城,现任泉州市鲤城区检察长。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全村现有大中专毕业生20多人。
村名由来
朱紫林氏族谱
据德化《朱紫林氏族谱》载:林勋,字安仁,九牧之孙。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居惠安三十里。入元,传至伦公,生宥先,宥先生文政,文政生明公,迁莆田朱紫坊,明公生德懋。德懋(1302年-1368年),生于元成宗大德六年,因避乱移居德化邑东之乌杵。配陈氏生国卿。国卿生二子:道起、道辉。道起名震郎,生于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年),官广州同知。显贵时题词故里称朱紫乡,此为德化朱紫林的来历。
九牧林传衍
闽林始祖禄公第十世孙茂公,字汝盛,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任右丞。公举家徙莆田北螺村定居,夫人纳刺多氏生一子,名孝宝。孝宝生文济,文济生国都,国都生玄泰,玄泰生万宠,万宠生披公。
披公字茂彦,号闽山,万宠公之次子。唐天宝十一年(752年)明经及第,授将乐令,后任潭州刺史、沣州司马、康州刺史。夫人郑氏、陈氏、朱氏。郑氏生苇、藻、著、荐、晔;陈氏生蕴、蒙、迈;朱氏生兢。兄弟9人先后登科任刺史,世称“九牧林家”。
“九牧”长房苇之孙勋,字安仁,南宗建炎二年(1128年)徙居惠安三十里。元初有伦生宥先,宥先生文政,文政生明,明公生德懋。为避乱,德懋公徙迁至德化,泰定甲子年(1324年)择居乌杵(今雷峰镇朱紫村)。
国卿系德懋之子,娶郑氏为妻,始建基业。国卿长子道起纬震郎,任广东嘉善县令,后升广州府同知。适太守离任,公奉朝命署理府事,勤政清廉。道起公将乌杵更名为朱紫,该村地名一直沿用。
村居区划
朱紫村 下辖地区:朱紫、阔格、水尾、岭脚、半山丘、内村、西坪、漈上、上坑尾、内洋、外洋、深垄
历史名人
林道起(1346-1408年)雷峰镇朱紫村人,纬震郎,进士,任广东嘉善县令,后升广州府同知,将乌杵更名为朱紫。
林道辉,雷峰镇朱紫村人,讳震郎,开基潮州。元末由广南回家,路过潮州,久住旅店,遂家于潮。
林际春(1564-1625年)字洁然,号字樨,清泰朱紫(今雷峰镇朱紫村)人。生于明朝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明朝万历十九年(1591年)辛卯科举人,官拜州牧,诰授奉直大夫,江西崇义知县,后升广东德庆知州。
林骥良,雷峰镇朱紫村人,字驯德,号伯云,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开基林氏宗祠坪中堂。
林德成,雷峰镇朱紫村人,明万历年间建碧云堂大夫第,皇宫式古建筑,2002年编入《泉州名祠》。
经济发展
1998年,朱紫村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全市百个新村建设示范村”之一。经过两年的建设,朱紫新村已初具规模。极具特色的农民别墅错落有致;投资36万元、占地400平方米的村部于2000年元旦投入使用。电讯事业发展迅速,现已开通程控电话100多门,移动电话50多部。
1999年工农业总产值1856万元,村财收入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34元。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名列全镇前茅。
2009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3788.6万元(其中工业产值2830万元,农业产值958.6万元),村财收入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548元。
朱紫村遍地是红土,村人利用红土加工烧成建筑红砖销往各地。全村共有20余家红砖生产厂家,建筑红砖为该村的支柱产业。着力发展蔬菜、水果种植业,以及美蛙养殖业,多轮驱动,全面推动产业规模化、一体化发展。
为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该村实施了声势浩大的“移民工程”,即通过优惠政策,把本镇或外镇偏远村落的农民迁入。已接纳200多人。
2010年3月22日,德化县隆重举行德化国际瓷都印象生态园项目开工典礼。项目选址朱紫村。
2017年9月14日,总投资30亿元的“大洲·瓷都影视文化特色小镇”项目签约。项目选址朱紫村和蕉溪村。
2017年12月28日,泉州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发布消息:德化城关至永泰嵩口(泉州段)高速公路将在朱紫村设德化东出入口。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11 08:14
目录
概述
简介
村名由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