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业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加农业总产值
工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加农业总产值,是工业和农业两大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价值总和。是工农业总产量的货币表现,是用来反映工业生产和农业总成果的经济指标。
简介
翻译:
工农业总产值gross output value of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计算:
计算和研究工农业总产值,可以全面地观察工业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发展速度,以及工农业生产中的各项重要比例关系。工农业总产值表现工业和农业总产品的价值。它的计算方法,是以一定期间的实物产量,乘其出售价格(出厂价格或者产地价格)。工农业总产值的价格计算,通常是采用现行价格和不变价格(也叫可比价格)两种。
生产范围分布图
工业
简介
工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工业产品总量。根据计算工业总产值的价格不同,工业总产值又分为现价工业总产值和不变价工业总产值,不变价工业总产值是指在计算不同时期工业总产值时,对同一产品采用同一时期或同一时点的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作为不变价,又称w定价格。采用不变价计算工业总产值,主要是用以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
构成
工业总产值包括:本期生产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及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
⒈本期生产成品价值是指企业本期生产,并在报告期内不需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合格、包装入库的全部工业成品和对外销售的半成品的价值总和。本期生产成品价值不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和对外销售的半成品。本期生产成品价值的计算公式:本期生产成品价值=自备原材料生产的产品数量,本期不含销项税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凡报告期内产品销售价格有变动,或同一种产品在同一时期有几种销售价格的,应分别按不同价格计算总产值。若一个生产周期完成时,还不能确定按哪一种价格销售,可按报告期实际乎均销售价格计算。实际销售价格是指产品销售时的实际出厂价格。另外,工业总产值中有些项目,如自制设备、提供给该企业基本建设和生产福利部门的产品和工业性作业等,没有出厂价格,可按实际成本价或加工费计算。
⒉对外加工费收入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完成的对外承接的工业品加工(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的产品)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外承接的工业性作业所取得的加工费收入。计入工业总产值的对外加工费收入应不含销项税,可根据“产品销售收入”科目的相关资料取得。
⒊自制半成品及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是指企业报告期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减期初的差额价值。该指标核算与各企业的会计核算口径一致,未设半成品科目的企业可不计这部分价值,产品产量统计和中间投入的计算也应与之保持同口径。
计算
工业总产值是工业统计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项指标,总产值指标出现错误将影响工业增加值、增加值率、工业产销率等综合指数计算的准确性,因此应重视产值的计算。
由于多数企业是由财务人员兼职统计工作,在实际计算中容易出现以下几种不正确做法:
⑴用产品销售收入或生产成本代替工业总产值;
⑵不遵循生产的原则(产品不是该企业生产的);
工业总产值
⑶企业对用自备原材料生产和用订货者来料加工,这两种不同情况下如何计算工业总产值不加以区分;
⑷期末期初半成品及在制品差额漏统;
工业总产值出现负数。究其原因,多数是因为对工业总产值的概念、计算原则及计算方法不够了解造成的:
⒈当月产品产量×产品销售单价;
⒉当月主营业务收入+库存商品期末余额—库存商品期初余额。
a、第一个公式中销售单价是不含税单价,因为增值税本身并不代表收入。
b、第二个公式中,如果库存商品按照成本价核算,两个公式算出来的结果是不同的。
公式分解如下:当月销售收入=当月销售数量×当月销售单价 库存商品期末余额=库存商品期末数量×当月商品成本 库存商品期初余额=库存商品起初数量×当月商品成本 即:当月销售数量×当月销售单价+库存商品期末数量×当月商品成本-库存商品起初数量×当月商品成本 =当月销售数量×当月销售单价+(库存商品期末数量-库存商品期初数量)×当月销售成本 =当月销售数量×当月销售单价+(当月产量-当月销售数量)×当月销售成本 =当月销售数量×(当月销售单价-当月销售成本)+当月产量×当月销售成本 这样由于销售单价与销售成本之间存在差异而造成两个公式会有不同的结果。
计算原则
工业生产的原则。凡是企业在报告期生产的经检验合格的产品,不管是否在报告期销售,计算工业总产值时都应包括在内。
最终产品的原则。凡是计入工业总产值的产品必须是该企业生产的经检验合格,不需再进行任何加工的最终产品。如果企业有中间产品对外销售,那么也视为企业的最终产品,也应包括在企业总产值内。
⒊ ;工厂法的原则。工业总产值是按企业最终产品来计算的,所以不允许同一产品的价值在企业内部重复计算,但是允许企业之间的重复计算。
影响因素
1.用产品销售收入、生产成本等财务指标代替工业总产值。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统计人员对工业总产值的概念不清。工业总产值是针对企业当期生产的产品和对pr加工费收入的价值进行统计,体现的是报告期的生产总量;而产品销售收入是企业销售产品和对外提供劳务等主要经营业务取得的收入,总量。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总产值是以报告期生产量作为计算依据,而产品销售收入是以当期取得的对外销售的产品作为基础。前者强调的必须是报告期生产的产品,后者在时间-「即包括报告期内的,也包括报告期外的。只要统计人员了解了总产值的概念,就可以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
2.将不是本企业生产的产品价值计入总产值。此类问题多发生于规模较小的企业,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基层统计人员在计算工业总产值时,没能遵循工业生产的原则,特别是从事计算机软硬件制造的企业,更容易出现将本企业外购未经加工的产品按全价计入本企业的工业总产值。
3.对接全价或加工费计算工业总产值不加以区分。一般此类问题的发生,是因为有些统计人员不能正确区分在什么情况下按加工费计算,什么情况下按全价计算。区分的标准是看企业进行生产所用的原材料是企业自备的,还是由订货者提供的。在按加工费计算总产值时也分订货者来料加工和工业性作业两种情况。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出具有新的实物形态的产品,该产品具有新的使用价值;而工业性作业是在报告期内以生产性劳务形式表现的产品价值,它只是恢复或增加原来产品的使用价值。两种情况下所取得的加工收入,都应包括在总产值内,且按加工费计算,不能按全价统计。
自制半成品及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漏统。企业自制半成品及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漏统情况,主要发生在对半成品及在制品进行核算的企业,特别是容易在生产周期较长或报告期内半成品数额较大的企业发生。在这里需要明确指出的是,凡会计上对半成品及在制品进行核算的企业,在计算工业总产值时就应包括这部分的价值,否则,就不包括4.。
5.工工业总产值出现负数。造成工业总产值填报中出现负数的原因,一般是当企业发生退货时,企业的统计人员往往习惯按会计上的处理方法,在总产值中扣除退货产品的价值,当退货数额较大时,出现了负数。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违背了生产的原则。当企业发生退货时,只要不是因产品本身出现质量问题而发生的退货,就不允许在已上报过的总产值中冲减。企业内发生退货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当企业由于产品质量问题发生退货时,由于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属于不合格产品,发生退货的数额不得计入工业总产值;另一种是因非质量问题而发生的退货,退货数额只允许在生产期内进行冲减,但不得在退货发生时冲减报告期内的当月工业总产值。
农业
简介
农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全部产品的总量,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农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成果。农、林、牧、渔业的统计范围是:
⑴农业 包括农作物种植业和其他农业。农作物种植业包括谷物、豆类、薯类、棉、油料、糖料、麻类、烟叶、蔬菜、药材、瓜类和其他农作物的种植,以及茶园、桑园、果园的生产经营。其他农业 包括采集野生植物的果实、纤维、树胶、树脂、油料以及柴草、野生药材、菌类等及农民家庭兼营的商品性工业。
⑵林业 包括林木的栽培(不包括茶园、桑园和果园的栽培、管理和收获等活动)、林产品的采集和村及村以下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户的竹木采伐。
⑶牧业 包括除渔业养殖以外的一切动物饲养和放牧以及野生动物的捕猎和饲养。
⑷渔业 包括水生动物和海藻类植物的养殖和捕捞。从所有制看,包括国有经济的各种专业农(农、林、牧、渔)场以及国家各级机关团体学校、科研机构、部队经营的农业;集体所有制的乡镇村各级办农场;农村各种经济组织经营的农、林、牧、渔业以及工矿企业家属集体经营的农业;农民家庭自营的农林牧渔业及兼营商品性工业等。
构成
A、种植业:从事农作物栽培获得的产品产值
B、其它农业:采集野生植物产值和农民家庭兼营的工商业产值;
⑴林业产值=营林产值+采集林产品产值+村及村以下采伐竹木产值
⑵牧业产值指饲养牲畜、家禽产值和出售蓄禽产品产值。
⑶渔业产值包括从水域中捕捞的野生或人工养殖的动、植物产品产值
计算
在实际计算中,我们会采用三种价格,即当年价格现行价格),可比价格不变价格三种。下面进行详细介绍一下。
指报告期的实际价格。如工业品的出厂价格、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和商业的零售价格等。按当年价格计算的一些总量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反映当年的实际情况,使国民经济各项指标互相衔接,便于考察社会经济效益,便于对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之间进行综合平衡,按当年价格计算的价值指标,在不同年份之间进行对比时,因为包含各年间价格变动的因素,不能确切地反映实物量的增减变化动态,必须消除价格变动因素后对比,才能真实地反映经济发展动态。
指对不同时期的价值量进行对比时,扣除了价格变动的因素,以确切反映物量的变化情况。按可比价格计算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按产品产量乘不变价格计算;二是用物价指数换算。
指用某一时期同类产品的平均价格作为固定的价格。它用来计算各个时期的产品价值,目的是为了消除各时期价格变动的因素,不同时期对比可以反映生产的发展速度,以取得前后时期之间、地区之间、计划与实际之间指标的可比性。不变价格并不是永恒不变的价格,新中国建立以来,随着工农业生产价格水平的变化,国家统计局已先后五次制定了全国统一的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的不变价格:⑴1949-1957年使用1952年不变价格;⑵1957-1971年使用1957年不变价格;⑶1971-1981年使用1970年不变价格;⑷1981-1990年使用1980年不变价格;⑸1990年开始使用1990年不变价格,直到2004年90价格还在使用。但2004年开始采用可比价格计算。即在2004年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共有三种价格,今年可能要取消90年价格,采用可比价和现行价两种价格。
计算原则
通常是按农林牧渔业产品及其副产品的产量分别乘以各自单位产品价格求得,少数生产周期较长,当年没有产品或产品产量不易统计的,则采用间接方法匡算其产值,然后将四业产品产值相加即为农业总产值。1957年以前的农业总产值中包括了厩肥和农民自给性手工业(如农民自制衣服、鞋、袜,自己从事粮食初步加工等)。1958年及以后的农业总产值,林业中增加了村及村以下竹木采伐产值;牧业中取消费厩肥产值;副业中取消了农民自给性手工业产值,增加了村及村以下办的工业产值;渔业中增加了海洋捕捞水产品产值。1980年及以后的农业总产值,在副业中增加了农民家庭兼营工业商品部分的产值。从1984年起村及村以下办工业产值划归工业。从1993年起,取消副业。将野生动物的捕猎划入牧业,野生植物采集和农民家庭兼营商品性工业划归农业。
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
指被调查城镇居民家庭在支付个人所得税之后,所余下的实际收入。
影响因素
迄今为止,已经有许多学者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各种模型分析和研究。其中主要有:农作物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政府的农业生产和事业财政支持、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农业的收入、经济增长等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在农业劳动力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国家大力提倡集约型农业生产和经营,农业发展中加大了对科技投入和现代化机械的使用的背景下,研究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截至2008年,制约我国农业总产值提高的主要因素有:
耕地资源日趋减少
到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已到了1.2亿hm?2的警戒线。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耕地逐年减少;人口逐年增加,人均粮食占比下降;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土地的需求加大,农业总产值增加困难。
自然灾害增加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极端气候明显增多。水灾、旱灾、雨雪冰雹灾害频繁,病虫害防治压力加大。2007年,我国气候异常,降雨严重不均,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局部地区雨情、汛情、旱情、灾情超历史记录,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 363亿元,农作物受灾面积达0.06 3亿hm?2。虽然2007年我国粮食产量超过5 000亿kg,但依然满足不了国内需求。2007年我 国人均粮食供应量只有378kg,低于1996年人均的412kg。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减少
每年我国都有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大量的农产品生产者变成了农产品消费者。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外出务工农民兼营农业,每年都在农忙季节回乡务农。一般每次回乡务农时间为两周到一个月;农业劳动时间投入不足,农业生产经营粗放;松散的小规模农业生产严重制约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的提高,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粮食生产成本持续增加
据农业部统计,虽然我国在2005年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农民负担理应减轻,但是由于柴油、化肥、农药等农资成本的增加,导致了我国水稻、小麦和玉米的生产成本每年都以6%~8%的速度增长。
此外,影响农业总产值提高的因素还有农业制度的合理性、农业的资金投入、农业的基础设施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农田水利、农业交通运输情况以及作物良种等。
建议措施
不断完善现有农业制度和政策
原有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不能给当前我国农村综合改革带来制度创新的新内容,已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为此,要盘活和扩大土地的各项权利,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融合家庭经营制度,合作经营制度和现代农业公司制度;发挥现代工业成果和科学技术对农业制度的影响,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指导农业经营制度;使我国农业尽快走向机械化、信息化、资源利用高效化、节约化、耕作制度与栽培技术现代化的道路。
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
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即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明显高于2007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明显高于2007年,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明显高于2007年。可见国家正不断地加大对“三农”的重视程度,不断推进“以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市反哺农村”的政策实施进程,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成果带动“三农”的发展。
完善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
我国农业基础实施薄弱,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业的灌溉条件落后,交通有水电基础设施不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就不断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制度的创新,工程的治理模式也不 断随之改变,但是实践中工程的治理仍然存在种种困境,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总产值的提高。在国内外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下,提高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治理绩效,既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又是促进其作为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可持续利用的手段,也是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因此,为了提高灌溉用水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和解决农业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利用,必须提高农田水利的排水抗洪抗旱能力。
加强农业的机械化水平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用先进的工业带动落后的农业,有经济和科技带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政府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性能优越的各类农业机械,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引导,扶持,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当前,我国应加大对农机大型拖拉机、大型收割机、大型采棉机、农用飞机等机械设备的投入,以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业的生产力水平。
扩大良种使用面积
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下,要想提高农业产值,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来改进良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突出解决农业良种产业化问题,可以实施农业良种产业化开发工程。以育种为重点, 坚持选、繁、推相结合,走出一条以良种产业化开发为龙头,带动整个农业发展的新路子。也可能建成较完善的科研育种体系,筛选出优质、专用农作物新品种进行培育。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18 21:33
目录
概述
简介
工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