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类型图是野外实际填绘成图的
普通地貌图。图上应全面反映调查区内各种地貌类型的实际分布状况和典型微地貌单元。
概念
地貌类型图又称普通地貌图。表示地貌形态和成因类型的地图。是编制地貌区划图和其他地貌图的基础。图例系统建立在地貌分类的基础上,反映地图制作者的地貌分类观点。地貌类型图在国家建设和科学研究方面有广泛的用途。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展全国1∶100万比例尺的地貌制图工作,一些省市也进行了1∶50万比例尺的地貌制图。在地貌制图中广泛利用了假彩色“陆地卫星”影像,并进一步统一了制图规范。
地貌图
专题地图的一种。表示地表形态的外部特征、类型、形成、发展以及地理分布的地图。它是研究地表形态,进行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与改造自然(如水土保持、土地利用、改造沙漠等)的重要依据。军事上研究地形,是制定作战计划、阵地构筑、兵力部署的重要资料。有普通地貌图和专用地貌图两种。地貌图主要以不同的符号、颜色和晕线反映各种地貌的外部形态特征、成因、年代、发展过程、发育程度以及相互关系等。通常以普通地图为基础加绘地貌内容而成。
着重反映地貌的形态、成因、发展变化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的图件。它是通过地貌调查绘制的,是区域地貌研究的主要成果,也是解决生产中地貌问题的重要依据。根据地貌形态和成因的综合特征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关系绘制的称普通地貌图,如地貌类型图和地貌区划图;突出表现某些有关的地貌类型或某些地貌要素的特征和时空关系的,称
专门地貌图,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分布图、地面坡度图、地貌预测图和地貌作用强度图等。
专题地图
突出表示某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专题地图的主题要素,可以是普通地图上所固有的一种或几种基本要素,也可以是专业部门特殊需要的内容,例如专题地图中的
行政区划图,其主题要素是居民地的行政等级和境界,这些也是普通地图的基本要素。而专题地图中的工业经济图,其主题要素是工厂的生产能力和各种经济指标等,则属于专业部门的特殊要素。专题地图的内容由两部分构成:主题要素和地理基础。地理基础用以表明主题要素的空间位置与地理背景,主要有经纬线网、水体、境界线、居民地等。
在地图上较突出地表示某种专题内容如道路,虽然早已出现,但专题地图作为独立的类别从一般地图中划分出来乃始于19世纪初。随着科学的发展与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认识日益扩大和深入,专题地图的内容和主题愈加丰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是发展最迅速的地图类别。
专题地图种类繁多,按主题要素所属学科,可分为自然地图和人文地图。自然地图包括
地势图、
地貌图、
地质图、
地球物理图、气象气候图、水文图、土壤图、
植被图、动物地理图、综合自然地理图等。人文地图包括政治行政区划图、人口图、城市图、文化教育地图、环境保护地图、经济地图、历史地图等。
专题地图主题要素的表示方法主要有:定位符号法——用点状符号表示呈点状分布要素的位置、类别、数量或等级。
线状符号法——用线状符号表示呈线状或带状分布要素的位置、类别和等级。范围法——用面状符号表示不连续分布的面状要素的范围和类别。质底法——用底色或晕线表示连续分布的面状要素的分布范围和类别。量底法——用色彩浓淡或晕线疏密表示连续分布的面状要素的分布地域和数量差别。等值线法——用一组等值线表示连续分布的面状或体状分布要素的数量特征。点值法——用一些代表一定数值的点子符号表示不连续分布的面状要素的大致分布范围和数量。动线法——用加箭头的线状符号表示主题要素运动的方向、路线和强度。定域统计图法 (
分区统计图法)——将代表具体数值的图形或图表绘在统计区域内,表示该区域内某要素的总数量。
分级统计图法——用深浅不同的色调或疏密不同的晕线表示统计区域范围内某要素的数量特征(一般多用于表示相对数量,如密度、强度或发展水平等)。
定位统计图法—用绘在某要素分布位置上的统计图表,显示其数量变化特征。
专题地图内容是各学科长期研究所积累的丰富知识的高度概括,可为深入研究和指导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是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进行规划与建设必不可少的参考图件,是传播科学知识必备的工具。在经济建设、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中均起重要作用。
地质图
用一定的线条(主要是地质线)、符号、花纹和色调将地壳一部分上的地层、构造、岩体等地质现象,按比例投影在平面上,此即地质图。地质界线包括地层的界面,不整合、断层及侵入体接触面等。地质图根据详细程度和用途可分为四类,即概略地质图、区域地质图、详细地质图及专用地质图。地质图用来表示地层、构造和矿产分布的一般情况,它是
地质勘探的主要成果之一,是生产上常用的基础图件。
地质图表明制图区地质组成及构造特征的地图。反映出该地区的地质发展史及地质构造。是找矿、采矿、工程建筑等
国民经济部门的重要资料。以不同的符号、线条、颜色表示地面或地下的岩石性质、年代、产状和地质构造。条件允许的地方志,应附有本区的地质图。
地势图
以
等高线加分层设色的方法着重表示地势特征为主的自然地图。在地势图上可以表示出地面的高程分布及其对比关系,清晰地显示出山川大势,区分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平原、
盆地等大的地形类型,还可以反映黄土、岩溶、沙漠、火山等地貌形态的特点。图上还详细地表示与地形有密切关系的水系,其他要素则适当表示。
地势图上等高线的选择根据
地图比例尺、地图用途和制图区域的地形特点,在较大比例尺地势图上用固定的等高距,这样可以明显反映出斜坡坡度的对比关系。在较小比例尺地势图上则用变距等高线,即在高度愈大的地区,等高距愈大。用变距等高线表示的地形,只反映不同高程带的层次,不能从等高线的疏密判断坡度。将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之间染上深浅不同的颜色,称为分层设色。考虑到地面起伏是连续的,所以在不同的高程带内选用的颜色也必须具有光谱上的连续性。分层设色通用的颜色顺序是:海洋—蓝色,平原—绿色,低山丘陵—黄色,高山—棕褐色。
在地势图上经常采用地貌符号补充表示某些地貌形态。为了增强地形的立体感,有时在分层设色基础上再加晕渲。
地势图可以提供区域的地形和水文等有关资料,对研究地形、水文和民航都有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