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牛调
壮族的风俗歌
春牛调(chun niu diao),壮族风俗歌。又称“唱春牛”。流行于广西德保靖西上思邕宁横县等地。在春节期间演唱。
基本概述
用纸糊成春牛模样,小伙子们举着“春牛”,姑娘们唱歌,并敲锣打鼓游村串寨祝贺新年。每到一处,在庭院里唱春牛歌、跳春牛舞。曲调有趣而诙谐,唱词是:“春天来了,该耕种了,为今年秋天丰收打基础了”。打春牛
打春牛汉族旧俗,流行于中国许多地区。“春牛”,用桑木做骨架,冬至节后日取土塑成。身高4尺,长8尺,画四时八节360日12时辰图纹。立春前一日,人们到先家坛奉祀,然后用彩鞭鞭打,把“春牛”赶回县府,在大堂设酒果供奉。男女老少牵“牛””,唱栽秧歌,祈求丰年
春牛舞
春牛舞,是粤西山区农村民间的一种演唱舞蹈。具有历史悠久,乡土气息浓郁,群众喜闻乐见的特点。
每年春节或开耕时节,山区农村便盛行这种春牛舞。“春牛”一般由两个演员扮舞,一人舞牛头,一人舞牛尾,牛头用木头或竹篾扎制,外形比真的牛头大一倍,弯弯的犹角,大大的眼睛,黑的皮毛,牛鼻被穿着,和真的一样。牛身用布做,遮住里边的演员,牛身和牛尾由一人操舞。
表演前,“牛”躺在一边,在一阵欢快的锣鼓声中,由一位老农打扮的角色把牛牵起,绕场走几周,并对“牛”说几句打诨话,引观众发笑,然后边舞边唱:打起锣鼓响悠悠,人家舞狮我舞牛,人家舞狮得快乐,我地舞牛庆丰收。一段锣鼓之后,接着又唱下去。表演时,牛的舞蹈动作很简单,只是随着牵牛人的唱颂,摇头摆尾,作欣喜之状,接受人们的称赞。牵牛人的动作则比较多,一边唱一边抚摸着春牛,从牛头摸到牛尾,每摸一处,都有唱词,如摸摸牛头摸牛耳,农家耕作全靠你;摸摸牛头摸牛眼,薯粟豆麦粮增产;摸摸牛头摸牛尾,耕夫步步紧相随。摸摸牛头摸牛身,风调雨顺好耕耘,摸摸牛头摸牛脚,晤愁吃来晤愁着。牛儿是个农家宝,农民爱牛乐呵呵;相依为命勤耕作,共同走向金光道。唱词内容朴实,曲调深沉,感情真挚,教育大家要爱护耕牛,勤耕勤种。在春牛舞了一阵之后,又有几名秧歌队上场,边扭边唱,敲锣打鼓,十分热闹。
表演者还一边唱,一边做骑牛、驶牛、犁田,耙地等动作,有的手扶犁耙等农具,有的徒手,要十分逼真,稍有破绽,观众就要唱歌来讥讽:手拿金花金黄黄,犁田大伯晤在行,丁丁园园犁紧转,样般中间晤开行。表演者即顺便接过话头,逗趣作答:锣鼓打来闹洋洋,老兄讲得也在行。是你不知我心意,留出中间做鱼塘。使得气氛更加热烈。有的地方还有一生一旦,打扮成新郎。新娘,手持洋伞,肩挑花篮,边舞边唱相际 唱一阵,扭一阵,又敲一阵锣鼓。唱到兴高采烈时,有几个人走入场中边拍掌边跳,和演员一齐起舞,大家互逗互乐。
春牛舞唱词内容朴实,感情真挚,教育大家要爱护耕牛,勤耕勤种;曲调深沉缠绵。由于在民间长期传唱的结果,已经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曲调。俗称“春牛调”:主要包括四种,全省各地都差不多。粤北的乐昌、南雄。连县、连山,粤东的新丰、龙门,粤西的阳春、信宜、高州等县,基本都是这个曲调。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7-28 13:37
目录
概述
基本概述
春牛舞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