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玉珍(1329年10月2日―1366年3月17日),原名瑞,字玉珍,一说本姓旻,后因崇信
白莲教而改姓明。
湖广省黄州路随州
随县梅丘里(今湖北省随县柳林)人。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
大夏政权的建立者。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元
天历二年九月初九(1329年10月2日),一说为元
至顺二年(1331年),明玉珍出生于
湖广省黄州路
随州随县梅丘里(今湖北省随县
柳林镇),是明家的第一个儿子。明玉珍长有
异相,一只眼睛是
重瞳子。
元顺帝
元统元年(1333年),五岁的明玉珍开始识字。
元
至元四年(1338年),十岁的明玉珍同张先生的儿子文炳和本村的戴寿、邹兴等人一起进了随州的官学。六年的小学生活后,十六岁的明玉珍已经身长七尺。他经过每年的月考、小学的年考、会考,最后成为官学的大学生员。
元
至正六年(1346年),从随州官学大学班学成毕业回到家时,十八岁的玉珍已经身长八尺。
屯兵青林
明玉珍的家中世代以种田为生,但他向来怀有大志,不屑于务农。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明玉珍询问乡里的老人:“蒙元的君主无道,天下各地起兵,这怎么是好?”老人回答说:“您平日勇猛谋略,被人信任和敬畏,聚集乡兵,驻扎在青山,量力审时,大则进取,小则自卫,这一策略如何?”明玉珍说:“好”,于是部署各
乡豪分别驻守在要害,而且修栅栏、筑城,聚众十多万人,众人推举明玉珍为屯长。
追随徐主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冬,
徐寿辉派人招降明玉珍说:“我起兵举义,期望追逐敌人,以安定中原。如果你归来与我共商大事,很好;若不来则我先增兵诛杀你。”明玉珍惧怕了,想要保护自己的家乡,不得已同意了。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冬,一说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明玉珍持剑追随徐寿辉,参加徐寿辉领导的天完红巾军,战功显著。徐寿辉以特殊的礼节对待他,授任明玉珍为统兵征虏大元帅。明玉珍归顺徐寿辉后,率其旧部隶倪文俊部下,镇守沔阳。
沔阳激战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冬,元军统帅、四川行省政事
哈麻秃(也作哈林秃、哈林都)率部配合地方武力屡攻沔阳,明玉珍接战于
沔阳湖(今湖北省仙桃市
排湖)中,不幸被飞矢射中右眼,虽经医治,但仍失明。沔阳湖激战中红巾军虽获大胜,哈麻秃退回四川,但明玉珍损失也不小,他从此成了“瞎子元帅”,人送外号“明眼子”,被敌人称作“明瞎子”,但明玉珍也因此威名大振。然后明玉珍立即派人从黄梅山中接回徐寿辉在沔阳湖休养生息。
川江筹粮
沔阳湖激战后的一段时间里,明玉珍在沔阳湖中实际上担负起保卫大宋政权和领袖的重任。
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秋,沔阳遭遇连年洪涝灾害,人民只能以野菜、河鱼为生。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倪文俊命令明玉珍领兵万余驾斗船五十艘至夔州(今四川奉节)筹粮。当时夷陵(今湖北宜昌)为天完参政姜珏所辖,所以明玉珍得以往来巫峡,满载粮食而归,而四川人民亦未受到骚扰。明玉珍去四川筹粮的成功,解决了天完红巾军的军需供应,有力地支援了倪文俊在军事上的胜利,为天完政权的重建立下了战功。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秋,明玉珍第二次入蜀贸粮。同年冬,明玉珍自
巫峡准备归来。当时,元朝四川行省
右丞完者都在
重庆募兵,义兵元帅
杨汉率部五千人驻扎在西平寨。
合兵入蜀
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二月,徐寿辉命令明玉珍平定西南(现云南、四川)。
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三月,明玉珍再次运载大批粮食经巫峡准备回湖北。屯兵四川西平寨的义兵元帅杨汉领兵五千到重庆,屯兵于江北。后来杨汉掳夺船只顺江东下,刚好在巫峡遇到明玉珍。杨汉部众对明玉珍诉说了杨汉被完者都陷害的事,并且告诉明玉珍重庆城兵备单薄,只有完者都与另一守将,而且与四川行省左丞哈麻秃不和,若调转船头,出其不意攻击重庆,取重庆易如反掌,重庆攻下,则全蜀可顺势攻取。明玉珍听闻后犹豫不决。万户戴寿献计说:“鸟儿在困境中会投向树林以求庇护,人在困境中则会投奔他人以求帮助。况且您在沔阳整顿军队,原本就是为了百姓;到蜀地筹集粮食,同样也是为了百姓的生计。不如将船只分为两队,其中一半装载粮食返回沔阳,用以救济那里的饥荒;另一半则顺流而下,借助汉水的兵力攻打重庆。如果成功占领了重庆,那就据守那里;如果不成功,就撤回,这样也没有什么损失。而且这次出兵,既可以窥探陇蜀的虚实,又可以占据长江上游的有利位置,保护荆襄地区的安宁,同时开辟新的粮食运输通道,真可谓一举三得。希望您不要有其他顾虑。”明玉珍听从了他们的建议,于是率兵与杨汉余部合兵日夜兼程向重庆进发。
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秋,明玉珍入蜀,平定夔洲(今
奉节)、万州(今
万县)。他入蜀后,军纪严明,严禁掳掠烧杀,民众纷纷投奔麾下。
驻军泸州
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二月,逃至果州的元四川行省左丞完者都与行省平章郎革歹、参政赵资,率兵驻扎在嘉定州,妄图夺回重庆。明玉珍派明三(明二,后复姓名
万胜)抵御,明三夜晚派军人陈夜眼爬上城墙,劫乌牛山寨(今
乌尤山),直捣嘉定城,两地均被攻克,完者都、朗革歹逃遁,只有赵资死守大佛寨,与相持半年。
明玉珍西进时曾驻军
泸州,其宣使刘泽民说:“此间元进士
刘桢字维国者,有文章,能政事,历任大石路经历,因青巾李喜喜入蜀大肆杀戮,隐居方山,曷往见焉。”明玉珍亲自前往拜访刘桢,与他交谈后大喜说:“吾得一孔明也。”明玉珍于是邀请刘桢至舟中与自己共论国事,后拜他为
理问。
攻占重庆
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四月,一说至正十七年(1357年)四月,明玉珍率部运粮途中折返,直抵重庆朝天门,守城元军不战自溃。当时蜀中太平日子过久了,忽然看见大批斗船云集,远近骚动。父老迎接明玉珍部众入城,明玉珍攻占重庆。他下令禁止抢掠,安抚百姓,使城中安居如故,投降的人络绎不绝。元四川行省左丞、参政、重庆守将哈麻秃仓促应战,战败被俘,被押送给徐寿辉处置。完者都见明玉珍部队势力强大,连夜逃往果州(今四川南充市),其后泸州归降。
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秋,一说为至正十七年(1357年),徐寿辉任命明玉珍为陇蜀行省右丞。同年冬,明玉珍部攻克叙南,任广西两江道宣慰使。
西进涪江
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春,明玉珍则率军由涪江西进。当时宋政权北方红巾军西路军李喜喜(李仲贤)、王虎、郭成等部在陕西作战失利后进入四川,占领成都等地,改称“青巾”。六月,明玉珍在普州(今
安岳)打败青巾,李喜喜率青巾军退至成都。明玉珍班师回重庆,受封为陇蜀四川行省参政。
攻克嘉定
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一说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春,明玉珍亲自领兵围团嘉定九鼎山的大佛寨(即大佛寺,又名凌云寺),并命令明三率精锐直趋成都。当时在成都的元平章
买奴、参政韩叔享被青城农民军所抓,城市空虚,由都事薛元理理署行省事。守城士兵都是新招募的,听闻明玉珍军队到来,大惊溃散。明三领兵进入省府,生擒郎革歹和赵资两人的妻子,顺流而归,郎革歹的妻子投江自尽。
明三带着赵资的妻子去见明玉珍,明玉珍以礼相待,并说:“您的丈夫赵资也是中国人,为什么反而为胡人异族守城作战呢?如果夫人能劝他投降,我将会分封土地相赠。”第二天,两军交战时,明玉珍让赵资的妻子和孩子站在阵前,赵资的妻子对他说:“我与锁儿(赵资之子)被俘,明公却以礼相待,希望您能念及与妻子的结发之情,救救我们母子的性命。”赵资停下马,拿起弓箭,大声喊道:“你这痴妇怎么还不去死,你没看到平章的妻子是怎么做的吗?”说完,赵资用强弓射杀了妻子,还想射杀自己的儿子,但明玉珍的士兵用盾牌护住了赵资的儿子。劝降不成后,明玉珍挥师勇进,分左右两翼夹击元军,元军大败,明玉珍亲自率军仅用了十天时间便攻陷大佛寨,赵资逃走。自此,四川各地的郡县纷纷归降,明玉珍完全占领了四川地区。
多次受封
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六月,明玉珍在普州(今安岳)击败元军将领李仲贤,李仲贤败逃成都。明玉珍率部凯旋,宋主徐寿辉加封明玉珍为陇蜀(今陕西、四川)四川行省参政。正值陈友谅图谋不轨,驱除异己之时,明玉珍向宋主徐寿辉上书揭露其罪状。从此以后,陈友谅怀恨在心,派刺客陈亨潜伏重庆,伺机刺杀明玉珍,终于没有得逞。陈亨等乘明玉珍出征广安之机,杀害了员外鲍玉等七人后逃跑。
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十月,明玉珍遣使进贡于宋政权,被徐寿辉拜为
骠骑卫上将军、陇蜀省左丞相。徐寿辉还赠赐给明玉珍一只金杯和两枚银锭,被明玉珍一直珍藏在身边,从未舍得动用过。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春,明玉珍改任奉国上将军、统军都元帅。同年夏,明玉珍在五面山抓住了李君诚,袭击舒家寨,田成、傅德错愕败走。在合州州治西南,郡人董孝文率乡兵抵抗,坚守劫石砰、虎头寨,经数日明玉珍才得以攻克。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一说为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四月,赵资、完者都、郎革歹三人在龙州会合,密谋复兴,却被游兵抓获送至重庆。明玉珍本想重用他们,将他们安置在治平寺,并派人传达自己的意愿,但三人表示:“国破家亡,只求速死!”明玉珍仍想保全他们的性命,但当时有传言说赵参政的援军将至,于是明玉珍下令将他们一同斩首于大十字街。蜀地百姓称他们为“三忠”,明玉珍则以礼安葬了他们。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闰五月,陈友谅杀徐寿辉于采石,自立为帝,国号为“汉”。陈友谅派使者到明玉珍处讣告,明玉珍悲痛欲绝,怒斩信使,烧毁书信,又传令三军披麻戴孝,为徐寿辉发丧。他还命令部将莫仁寿领兵守夔,不与相通,立徐寿辉庙于城南,春秋奉祀。
据蜀称王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一说为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明玉珍平定成都、大庆、潼川(今
三台县),在铁檠城(今
云阳县)击败向寿福。之后,明玉珍召集部将商议讨伐陈友谅,将讨陈檄文四方散发,并邀请各路兵马会师
三峡。
元至正二十年十月十五日(1360年11月23日),一说为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十月十五日,明玉珍受部将拥戴,在重庆继承徐寿辉的衣钵,即陇蜀国王位,修宫殿于太平门内,正式称陇蜀王,不改国号、不改年号,追谥徐寿辉为应天启运献武皇帝。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十一月,明玉珍率军平定播南(今贵州省)、攻克巴州(今巴中),在牛头寨俘虏元将熊文弼,又攻克长宁州(今
长宁县)。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四月,明玉珍以刘桢为王国参谋,朝夕侍讲书史,参与裁决政事。刘桢竭力鼓吹明玉珍据称帝,他抓住各种机会屡次劝说,明玉珍的心腹大将戴寿、张文炳亦也极力赞同。明玉珍终于决定加紧筹划称帝事宜。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五月,明玉珍攻克嘉定等路,李思齐遣兵抵抗。明玉珍又攻克普州(今安元)、广元等地,各郡县相继前来归附。此后,明玉珍派兵四出,以图拓展疆土。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九月,遣兵下四川东部诸郡县,元命四川行省左丞
李思齐出兵,李思齐佯为出兵,旋即退守凤翔。
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五月,明玉珍分兵攻
龙州(今四川
江油北)、
青川,北犯
兴元(今陕西
汉中)、巩昌(今甘肃陇西)诸路。
重庆称帝
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十一月,明玉珍举行了祭祀山川的盛典。元至正二十三年正月初一(1363年1月16日),一说壬寅年(1362年),明玉珍率百官祭告天地,即皇帝位,接受皇帝玉玺绶带,国号
大夏,改元天统,定都重庆(一说在成都称帝)。设立太庙,追尊四代先祖为皇帝、皇后,享受天子规格的礼乐祭祀,与
郊社仪式同样隆重。国号“大夏”中的“夏”,应有“华夏”之含义,表明国家以驱逐蒙元、复兴华夏为使命,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传统夷夏观,以及“内诸夏而外夷狄”的民族思想。明玉珍称帝后,今北川、平武一带相继臣服于大夏政权,并接受了明玉珍大夏政权的封号。
兵指云南
大夏天统元年(1363年)冬,明玉珍派遣万胜领兵出汉中,攻剌踏坎,元普颜达失平章逃跑,万胜获得其人马,立即报捷而还。这是一次试探性进攻,当时主要军事行动还是用在安定后方上。
大夏天统二年(1364年)三月,明玉珍命令司马万胜、司寇邹必、指挥芝麻李领兵十一万(号称)攻云南。万胜由叙南(今四川宜寒)界首、司寇邹兴由建昌(今四川西昌)、指挥芝麻李由
八番(贵州患水)分三路向云南进攻。当时万胜部实际兵马不及万人(号称数万);而且是孤军深入,但皆以一当十,十二月八日抵云南,攻占云南首府中庆路(今云南昆明)。梁王孛罗(一名把都)及云南行省廉访司官没有料到万胜兵马杀到,提前两天弃城而逃,至金马山屯兵据守。
万胜占据云南首府中庆路(今云南昆明),并于天统三年(1365年)继续深入大理。万胜初临乌蛮,当地各民族族长纷纷纳粮纳款以供军资;又攻及乌隆,当地守军无不望风而奔溃。一时间,在进军的道路两边,士民冒雨以争降,官吏叩头而请罪。万胜部秋毫无犯,虽深入少数民族地区,但受到当地民众的欢迎,顿时万里皆安。二月,万胜坚持等待邹、李兵来会合,但另两支大军却迟迟不至。万胜于是遣使四出,告谕招安,每天带着宣牌前来投降的人不可枚举。万胜接着派侍中杨源上表奏闻,并将俘获的大象进献给明玉珍。
大夏天统三年(1365年)三月,一说为天统四年(1366年)五月,明玉珍命令万胜领兵攻打
兴元城(今
汉中),围城三日,攻克不下而归。此次战争不胜后,夏政权便采取保境自守政策,不再轻易出兵进取。
大夏天统三年(1365年)四月,梁王部将傅大都率兵出来侦敌,获万胜部将、招安元帅姬安礼,问:“胜兵几何?”曰:“八千。”于是傅大都会合大理段平章(段功)的兵马,攻击万胜部,杀伤万胜部兵士过半,万胜兵败于关滩。这次战役,万胜因为孤军深入,兵士多战伤、疾病,所以难以久驻。万胜于是留建水元帅府聂千户守中庆路(今云南昆明),自己带部分兵马退回重庆。
大夏天统三年(1365年)秋,一说为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秋,巴州叛乱,明玉珍命令司寇邹兴攻克巴州,留官镇守。冬,原徐寿辉部下、参政姜珏来重庆朝贡,明玉珍令其镇守
夷陵。元威顺王侯普颜达失平章率领军队从云南地区前住陕西,明玉珍派遣丞相
戴寿追击,追至秦州没有赶上而返回。
积劳成疾
大夏天统四年二月六日(1366年3月17日),明玉珍积劳成疾,虽百般医治,均不见效,于重庆在病榻前召集群臣说:“中原未平,胡虏未逐,志不能遂也,此殆天意。今西蜀险塞,予殁后,汝等同心协力,但可自守,慎勿妄窥中原,亦不可与各邻国构隙。”说罢,明玉珍便逝世了。他在位共六年,享年三十八岁。群臣尊上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钦文昭武皇帝”(一说文武至圣皇帝)。于当年九月六日葬于重庆江北宝盖山
睿陵。遗诏太子
明升即位。
为政举措
政治
仿周制
大夏天统元年(1363年),朝廷官制仿周制,设六卿:拜戴寿为
冢宰,理百官;明三复姓名万胜,为
司马,掌管军事;张文斌为
司空,掌管工程;向大亨、莫仁寿为
司寇,掌管司法刑狱;吴友仁、邹兴为
司徒,掌管土地户籍;刘桢为
宗伯,掌管礼仪制度。
仿宋元制
大夏天统三年(1365年)春,夏政权因仿行周制,官制名称皆不合时宜,故明玉珍对中央官制作了重大调整,仿效宋元的官制更六卿为中书省、枢密院,分别管理政务和军务。以戴寿为左丞相,万胜为右丞相,向大亨、张文炳为知枢密院。
在地方政权建设方面,明玉珍分蜀地为八道。设府、州、县三级
行政机构,更置府、州、县官名,府置官
刺史、州置官
太守,县置官
县令。其统治范围最盛时东至
夷陵(今湖北宜昌),西到
中庆(今云南昆明),南达播州(今贵州
遵义),北抵兴元(今陕西
汉中)。州县多所改置,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
宣慰司、
安抚司、军民府、镇边都元帅府等。
经济
大夏天统元年(1363年)夏,开始确定赋税,只收取10%的赋税,而且取消了劳役。没收元朝的牧马地和部分大地主的土地,崇尚节俭。大夏成为各农民起义军建立的政权中,赋税最轻的地区。实行低赋税政策、礼乐刑政、纪纲法度,卓然有绪,有助于战乱中恢复农业生产,以安黎庶。使人民休养生息,鼓励军队屯田。
大夏天统元年(1363年),明玉珍发行新钱币二种:
天统通宝,
天统元宝,均为铜铸小平钱。天统通宝为
真书,天统元宝为
篆书。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社会产品的增多,商业贸易逐步活跃起来。新钱取代了元钞,稳定了物价,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天统年间,明玉珍发行纸币“益州通行钞”,棉皮纸木刻板印刷。框郭内上栏刻楷书“益州通行钞”五字,左右各有篆书“福民”、“利国”字样。下栏分为三格。右为“工部监印”,中为“蜀郡行使,当制钱贰贯”。左为有关钞法条文:“现值国家初建,民间元气丧失,市面发现钱荒,故令工部监制。印造贰贯钱钞,一律通行使用。便利商民交易,以资周转市面。缴纳国家粮款,均与
制钱无异。倘有阻挠伪造,斩首示众不贷。天统元年、月、日”等文字。其真伪有争议。
军事
夏政权建立后,继续开展反元武装斗争。明玉珍在军事上作了重要部署:置奉天征虏大将军府于汉中,以进取陕右;置奉天征蛮大将军府于夷陵,以进取友谅。这一军事部署,充分表明了夏政权的军事斗争目标,即巩固蜀地,北取陕右,与元军阀李思齐、张良弼争夺陕西;东塞䕫门,以对抗背叛天完的陈友谅。这一战略思想,在大夏天统三年(1365年)明玉珍致朱元璋书中也有所表白:“区区人马二十万,北出汉中,东下荆、楚,期靖残虏,以安黎庶。”
大夏天统三年(1365年),明玉珍在军事部署上也作了调整,以达到保境自守的目的。命令平章邹兴镇守成都,平章吴友仁镇守
保宁(今
阆中),平章莫仁寿镇守夔关(今
奉节),平章邓元帅镇守
通江,参政江宝英镇守
播州(今贵州
遵义),宣慰荆玉镇守
永宁(今四川
叙永西南),宣慰商希孟镇守
黔南,参政姜珏镇守
夷陵(今夷昌)。
文化
为了保证有足够多的知识分子参人国家政权,明玉珍很注重发展教育事业,也注重发现和罗致人才。大夏政权建立后,设置翰林院,内设国子监,又以牟图南为丞相(承旨),史天章为学士,太子
明升朝夕接受教育,亦教公卿子弟;外设提举司、教授所,教养郡县生徒。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从皇太子到公卿子弟再到郡县生徒,都可以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
为了扩大大夏国的政权基础,明玉珍仍实行
科举制,设
进士科,在四川八道举行
乡试,精心选拔人才,供各级政府部门录用。乡试合格者,参加由宗伯刘桢主持的
会试;又合格者由明玉珍亲自廷试,取中者分别赐与进士及第、进士出身,为知识分子提供了仕官的机会。对教学卓有成效的教师,明玉珍也予以拔擢。
大夏天统元年(1363年)秋,大夏国首次开科取士,赐董璧(或作重璧、董重璧)等8人进士及第,其余人分别赐进士出身。
外交
大夏天统二年(1364年),明玉珍派遣参政江俨充当使者,通好于吴王朱元璋。吴王派遣都事孙养浩回访明玉珍,自后信使往返不绝。
大夏天统三年(1365年)秋,朱元璋派遣其都司孙养浩到重庆与明氏结好,朱元璋写信给明玉珍说:吴王奉书夏国皇帝。我得到的姜珏的诰命文书,文辞内容都非常恰当贴切。辛卯年时,蔡州、颍州一带战乱四起,有个叫陈友谅的人,他仗着自己地盘广大,军队强大,但即便是他这样一方势力,在面对如我们这样的小领地时,也不得不仓促应战。然而仅仅过了三年,他就被消灭了。元朝人原本居住在沙漠边塞之地,现在反而占据了中原,这就像是帽子和鞋子穿反了,颠倒了常理。您顺应时势而起,占据国家上游的有利位置,而我们这里虽然只是个小地方,但有长江天险作为屏障,我们两地相互依存,如同唇齿一般紧密相连。如果我们能够齐心协力,共同行动,定能收复中原失地。等到大局安定之日,我们各自安守自己的疆土。因此,我特意派遣使者前来与您通好,希望您能考虑我们的提议,共谋大业。
明玉珍接信后,派遣参议江严答聘,其信说:夏国皇帝奉书吴王足下。近来元朝的国运衰败,中原地区气运兴盛,上天必定会降生英雄豪杰,来驱逐元朝的侵略者,恢复百姓的自由生活,这是天意所归。只是中原地区能够明白这一道理的人太少,还在为元朝效力,这实在是令人痛心疾首。您顺应天命而兴起,亲眼目睹百姓遭受涂炭之苦,想必也是于心不忍的。我麾下虽仅有人马二十万,但决心从汉中北上,向东进攻荆楚之地,期望能够平定残余的敌人,使百姓得以安宁。因此,我特地派遣使者前来,希望恢复与您的友好关系,并共同约定行动,不敢稍有拖延。请您高瞻远瞩,体谅我的用心。
历史评价
明夏
邹兴:恭惟皇帝陛下,勇智如
汤,文明协
舜,既念中华之贵,反为
左衽之流。矧在位之贪残,致生民之困踣。恭行天罚,遂平定乎多方;礼顺人情,即进登于五位。
杨学可《
明氏实录》:玉珍当元末起兵,窃据巴蜀,一传而灭,然无大淫虐。
明升《即位诏书》:皇天眷命,笃生我太祖皇帝,恭行吊伐,创业开基,期靖中原,以登至治。顾大业末就,龙驭上升,举国臣民攀号莫及。
明朝
方孝孺:夏主方有意于据蜀,群臣遭青巾之虐,百无一二。夏主躬行俭约,兴文教,辟异端,禁侵掠,薄税敛,一方咸赖小康焉。惜不能谨之于始,私家倍于公室,仓帑空虚,不能展其疆界,历年虽不永,民至今感叹焉。然不能以文词尽其贤也。
清朝
傅维鳞《
明书》:风情慷慨,仁心义质,宏图雅节,有足称焉。获据险远,屏绝昏虐,减赋礼贤,文教彬郁,负川锦以为固,控全蜀而称制,要亦偏安之令规,霸者之高烈矣。
张廷玉《
明史》:①明玉珍素无远略,然性节俭,颇好学,折节下士。②国珍首乱,反覆无信,然竟获良死,玉珍乘势,割据一隅,僭号二世,皆不可谓非幸也。
近现代
吴晗《朱元璋传》:明玉珍,随州随县梅丘巡检司弓手,后担任牌子头(弓手班长)。机警多谋,身高八尺,体质强壮,性情刚直,不嗜声色货利,善骑射,处事公道果断,乐于助人,邻里纠纷爱找他调解,地方上有什么大事,都想听听他的意见。
崔瑞德、
牟复礼等《
剑桥中国明代史》:明玉珍已在1357年举着南方红巾军的旗帜进入四川,并从无能的蒙古防军和北翼红巾军残余土匪手中征服了这个富饶而半隔绝的地区。
轶事典故
崇尚节俭
明玉珍生前崇尚节俭,殓葬品除随身衣物外,唯一能算作金银珠宝的只有一个金杯和两个小银锭,那还是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进见徐寿辉时,徐寿辉赏赐的,明玉珍从未动用过。
从重庆发掘的墓葬得到证明:明玉珍的墓规模不大,随葬品不多,出土的战袍、帛等的质量一般。说明他保持了农民朴素的阶级本色。
劝坐王位
明玉珍邀请各路兵马会师三峡后,重庆父老豪杰殷勤挽留明玉珍说:“百姓没有国君,你想到哪里去呢?”明玉珍婉言再三推辞。将士们都立誓拥戴他说:“我们如不全力辅佐你称王,让鬼神都来诛杀我们。”明玉珍这才允从了大家的意愿,答应称王。
加入明教
南方志士
彭莹玉潜入淮西,秘密传教,联络罗田
徐寿辉、沔阳
陈友谅、黄陂
倪文俊等,组织民(明)教,发动民众起义,志在反元复宋。
明教宣称:天下大乱,弥勒降生,明王(真龙天子)出世,光明战胜黑暗,太平日子就要到来。明玉珍了解到明教的教义是素衣、薄葬、节俭,教友如同兄弟姐妹,一人有难,大家支援,驱除邪恶,崇尚光明,便同平林的贫苦农民一起加入了明教。
杀尽鞑虏
1351年中秋节前夕,明教教主下达“杀尽
鞑虏,迎接光明”的指令。同各地的教会一样,明玉珍以送月饼为名,串通平林一带的教友,于农历八月十五晚上,统一行动,一夜间将管理菜刀的元朝官吏全部杀死。这就是流传至今的“八月十五杀鞑子,家家户户齐动手”的佳话。
平林百姓杀了官吏,担心官府派兵进剿,便找明玉珍说:“你为人刚正,又肯帮助人,当此乱世,你如果出来组织一批青年人,保护家乡不遭破坏,大家会感激你的;如果时局有变,还可乘机干一番事业。”明玉珍接受了大家的意见,便挑选精壮青年千余人,屯兵青林山,农闲集中练兵,农忙回家耕种,遇到兵匪侵扰,乡亲们齐到山寨避难。众人推举他为屯长。
明玉珍为了长远之计,带领大家加固寨城,分兵把守要塞,还在山上修建练兵场、跑马场教习武艺,至今遗迹尚存。明玉珍虽世代务农,但自幼崇文尚武,体魄强壮,又在巡检司当过弓兵,不仅刀矛娴熟,箭术高超,而且骑马功夫过硬。他让大家分列两边,看他示范。他在战马疾驰时飞身上马,忽而翻滚腾越,忽而蹬里藏身,熟练自如;又在嘈杂声中辨别飞箭来自何方,一扬手便将对方射来的暗箭接在手中,他的每一个动作都赢得众人阵阵喝彩。他还注重夜间演练,增强大家夜战本领,当时传为神兵天将的“夜眼陈”、“飞天张”等就是在这时练就的一身绝技,后来成为红巾军中的骁将。他命戴寿主管寨务,邹兴主管兵事,分工负责,把山寨治理得井井有条。因为这里安全,大洪山周围的百姓也纷纷投奔青林山,人数越来越多。
人际关系
人物争议
籍贯之争
关于明玉珍的籍贯,传世文献有几种说法:一为随州人,或笼统说为随州,或具体指为“随州玉沙村人”;一说为沔阳人。《玄宫之碑》明载为“随州随县梅丘人”。
家庭出身
明玉珍的家庭户籍是民户中的农户是无争议的。关于明玉珍出身是否中小地主有争议。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历史学家
吴晗在《朱元璋传》中说明玉珍“有上百亩田地产业,是个中小地主”;又说明玉珍参加元末农民起义是“徐寿辉使人招降,不得已加入红军”(红巾军)。
判断明玉珍是中小地主的依据是:(一)叶子奇著的《草木子》卷三上《克谨篇》记有明玉珍当过“巡司弓兵牌子头”,弓兵(弓手)是那时州县军事机构检司统辖的士卒,在宋代,“弓手系第三等(户)”,由中小地主担任。(二)元末农民起义初期,明玉珍被推为寨堡军的“屯长”。
杨学可撰著的《明氏实录》说:“家世以农亩为业。”至正二十年春,明玉珍在一个命令中自称:“予本乡农”。记载明玉珍祖辈以农为业,本人从小在家务农的史书有:《明太祖实录》:“随州农家子”;《平夏录》:“家世务农”;《续资治通鉴》:“世家农”等。
叶子奇著的《草木子》卷三上《克谨篇》记有明玉珍当过“巡司弓兵牌子头”。元代“弓手”是服徭役性质,按法令规定应由中等人户承担,但中等人户(中小地主)用各种手段转嫁给自耕农民。《元史·崔彧传》说“大都(帝京)高资户多为桑哥等所容庇,凡百徭役止令贫民当之”。《
元典章》也说:“凡有公家差役,交无力小民替代”。
庄燕和认为:在明玉珍参加元末农民大起义前,应是一个农村“贫民”或“无力小民”,一个为中小地主顶替徭役的自耕农。称明玉珍“有上百亩田地产业,是个中小地主”,纯属虚构,《元史》《明史》及其他史书都没有这样的记载。定明玉珍为“中小地主”,不大合乎史实。
起义原因
明玉珍参加农民起义的情况有种种不同说法,《明氏实录》记载,明玉珍参加红巾军是在徐寿辉的威迫之下而想“保护乡里,不得己从焉”。但重庆出土的《玄宫之碑》中记载为:“元末天下大乱,英雄崛起,生民无所依赖。岁庚寅,淮人立徐主称皇帝于蕲阳,……明年,太祖(明玉珍)杖剑从之”。说明明玉珍是主动积极地参加了农民起义。
宗教信仰
明玉珍22岁加入红巾军后直至入川建国,这一时期的宗教观念应当受到红巾军宗教派系的影响。剑桥学者说似乎是以佛教为主;日本
吉冈义丰等学者认为弥勒佛教系。有一个无争的事实是明玉珍是为保全乡里而屯兵,他不是带的某宗教派系的教徒,而是千余
乡勇参加红巾军的。如果要把他归属到某个宗教派系里面,那就是学者们分析他所在的部队的主流派系了。从典籍记载和学者们的讨论情况看,有9种说法:
称王时间
陈友谅杀害徐寿辉后,明玉珍自称“陇蜀王”。其时间诸书大多记为庚子岁(至正二十年,1360年),或说五月,或说八月,或未书月份;也有史籍如《平胡录》《鸿猷录》《元史》作壬寅岁(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元史·顺帝纪》更确指为五月辛卯日(二十七日),各说不一。《玄宫之碑》记载:“以其年(按即庚子岁)十月望日即国王位于重庆之行邸。”即至正二十年十月十五日称“陇蜀王”。
称帝时间
关于明玉珍称帝、建立大夏政权的时间和“天统”纪年的问题,文献所载较为纷乱,且与《
玄宫之碑》载出入很大。
《平夏录》记载:“以壬寅(1362年)春三月即位于重庆。”《
明实录类纂·文教科技卷》、《
明太祖实录》、《
国榷》作“壬寅三月己酉”,即三月初三;《明氏实录》:“天统元年、壬寅,春三月戊辰(按为二十二日),祭告天地,即皇帝位,建都重庆,国号大夏,改元天统。”并以这年为天统元年,把明玉珍的卒年(丙午、1366年)记为天统五年,即天统年号共五年。《明史·明玉珍传》也记载:“以二十二年春僭即皇帝位于重庆。”《湖北历史人物传》《
辞源》等皆持1362年说。
明玉珍称帝、建立大夏的时间,《玄宫之碑》记载为:“癸卯岁,正月朔旦,受皇帝玺绶,国号大夏,改元天统,历曰先天。”则为癸卯岁(1363年),而不是壬寅岁(1362年)。
以1362年为天统元年,把明玉珍的卒年(丙午、1366年)记为天统五年,即天统年号共五年。这就与《玄宫之碑》所记大相径庭。《玄宫之碑》记载立石时间为“天统四年”,即明玉珍逝世的那年(丙午、1366年),则天统年号只有四年而非五年。
也有另些史籍所载年代与《玄宫之碑》相合,《
平胡录》:“癸卯、至正二十三年,其龙凤九年、汉大义四年、蜀天统元年也,春正月,玉珍称帝,改元天统。”《元史》亦云:“(至正)二十三年春正月壬寅朔,四川明玉珍僭称皇帝,建国号曰大夏,纪元曰天统。”
至于大夏政权建立的日期,诸书或作三月己酉(初三)、正月初一、四月初一、三月初一、三月戊辰(二十二日)。《玄宫之碑》明载“正月朔旦,受皇帝玺绶”,即正月初一。
《玄宫之碑》是明玉珍逝世的当年,由其宗室和大臣所立,是最原始的记载,称帝日期和天统纪年是不敢混乱的,且有其他史籍所证,
胡昭曦认为应以《玄宫之碑》记载为准。
逝世日期
明玉珍逝世时间及终年岁数。史籍一般均记载明玉珍卒于丙午年(1366年),终年三十六岁。逝世具体日期,有丙午春、二月庚辰(二十八日)、三月等记载。《玄宫之碑》记载:“(明玉珍)生于己巳九月九日,崩于丙午二月六日,……寿三十八,在位六年。”
死因之争
明玉珍之死,虽然多数史料反映为自然死亡,但亦有明人
叶子奇的《
草木子》、
郎瑛的《
七修类稿》记有“玉珍在位六年,后为明二杀之”之说。
后世纪念
陵寝
明玉珍“睿陵”,位于重庆市
江北城宝盖山山腰洗布塘地区,呈西北―东南向。陵墓背靠宝盖山,东临
扬子江,南濒
嘉陵江。明玉珍墓为长方形竖穴石坑墓。据《
明史》记载:“葬玉珍于江水之北”,寥寥数字并未指出明玉珍的确葬地点和营葬规模。1982年3月30日,因江北城
上横街重庆织布厂扩建厂房,使得明玉珍“睿陵”重现天日。1983年,明玉珍”睿陵”被确定为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80年代末,江北区委、区府拨款200余万,在原址上修建“明玉珍墓陈列馆”。1990年,明玉珍墓陈列馆举行揭幕仪式后,正式对外开放参观。
(明玉珍“睿陵”图册来源:)
祠堂
夏王庙为明玉珍享庙,又称始祖庙。《大同谱》中记道:“于韩国李朝献陵命建祠于松都梨井里,特教不祧,以施崇奉之礼,逮于肃陵命移建于延安地。“在延白郡湖东面烽火里,始修于夏王第六世,继修于丁亥年,夏王十八世孙海宗撰写了夏王庙重修记,时间为1827年。辛酉年(1861年)再修。
雕塑
纪念馆
1995年,
随州市在柳林镇双利村修建了明玉珍纪念馆,占地面积8平方公里。1996年,湖北省随州市柳林镇明玉珍纪念馆(原馆)举行开馆庆典。2012年,湖北省随县柳林镇明玉珍故里纪念馆(新馆)举行开馆庆典仪式。
明氏大宗会
1973年,明玉珍在韩、朝后裔成立明氏大宗会,1986年将
朝鲜半岛明氏家族两大支系的家谱合二为一,编为《明氏大同谱》,1999年5月出版《明氏始祖大夏太祖明玉珍皇帝史迹》一书,并修订发行《明氏大同谱》,2001年将明玉珍驾崩之日农历二月初六定为祭祖日,每年到设在“
三八线”的望祭台遥望中国,祭祀先祖。
2004年2月,韩国“明氏大宗会”一行27人,在会长明宜植(原韩国农林水产部次官)的带领下,来到柳林镇明玉珍纪念馆祭奠先祖,并向纪念馆捐赠钱款,支持纪念馆建设。
1995年至2017年韩国明氏大宗会祭祖团每年农历二月初六都要到重庆叡陵祭拜先祖明玉珍。
史料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