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污染物
由无机物构成的污染物
无机污染物(inorganic pollutant),由无机物构成的污染物。如各种有毒金属及其氧化物、酸、盐类硫化物卤化物等。采矿冶炼、机械制造、建筑材料化工工业生产排出的污染物中大量为无机污染物,其中的氧化物和金属粉尘是主要的大气无机污染物。各种酸、碱和盐类的排放,会引起水体污染,其中所含的重金属会在沉积物土壤中积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生物无机元素不同价态或以不同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时其环境化学行为和生物效应大不相同,这是当今无机污染物研究中的前沿领域
基本内容
无机污染物有的是随着地壳变迁火山爆发岩石风化等天然过程进入大气、水体、土壤和生态系统的,有的是随着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而进入的。各种无机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和转化,参与并干扰各种环境化学过程和物质循环过程,造成了无机污染物的污染。等的矿物开采量甚至大大超过它们的自然循环量。
现代采矿、冶炼、机械制造、建筑材料、化工等生产部门,每天都排放大量的无机污染物,包括有害的元素氧化物、酸、碱和盐类等。其中硫、氮、碳的氧化物和一些金属粉尘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可以直接危害人体和生态系统(见大气污染)。它们有的会和烃类污染物进一步发生气相反应生成光化学烟雾,有的会发生液相反应,引起酸雨等,从而伤害动植物,腐蚀建筑材料,使土壤肥力下降。各种酸、碱和盐类的任意排放,往往会引起水质恶化等,其中所含的重金属元素如铅、镉、等可在土壤中积累,通过食物链在不同的营养级上逐级富集,造成更大的危害。
污染元素
污染物大多数是由与组成生物机体相同的元素所组成,当污染物发生分解之后,有些元素(如碳、氮、硫、磷、钙、镁、钾、钠等)就可以成为生物的构成成分。有些微量元素如锰、铁、铜、钴、铬、锌、钼是高等生物都必需的营养元素。所有的植物都需要硼,大多数植物需要钒,哺乳动物则除硼、钒之外还需要碘、氟、硒、锶和铬等。但如环境中这些元素的含量超过一定限度,也会成为恶化环境质量、危害生态系统环境污染物。例如锌在土壤中含量过高,可使作物的植株矮小,叶片萎黄。过量的锌还会使土壤酶系丧失活性,细菌数目减少,土壤微生物作用降低。其他必需的营养元素如铜、锰、钴、钒、硒、钼等含量过高都对生态系统有毒害作用和不利影响。有些元素如铍、镉、汞、镍、砷等对生物是有毒的,其中铍、羰基镍六价铬等对实验动物有致癌作用。锑、铊、铅等也都有毒性,可以在生物体内蓄积,引起各种症状。
一些无机污染物,特别是铅、汞、镉等重金属,它们在土壤和植株中的含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土壤>根系>茎叶>籽粒(果实)。各种元素的价态不相同,毒性也不一样。如六价铬毒性大于三价铬,三价锑毒性大于五价锑,高价钒毒性大于低价钒,三价砷毒性大于五价砷。汞、锑、硒等的化合物的毒性又都较其元素状态的毒性为高。有些元素和化合物相互间存在拮抗或协同作用。例如锌或镉能和氰产生协同作用,使氰的毒性增高;镍或铜则对氰的毒性有拮抗作用,使氰的毒性降低。这是因为它们和氰能形成稳定的络合离子。
污染类别
酸碱污染
酸碱污染主要由进入废水的无机酸碱,以及酸雨的降落形成。矿山排水、黏胶纤维工业废水、钢铁厂酸洗废水及燃料工业废水等,常含有较多的酸。碱性废水则主要来自造纸、炼油、制碱等工业。水样的酸碱性在水质标准中以pH来反映,pH<7呈现酸性,pH>7呈现碱性。一般要求处理后污水的pH在6~9之间。天然水体的pH的一般为6~9,受到酸碱污染会使水体的pH 发生变化。酸性废水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金属及混凝土结构材料的腐蚀上,碱性废水易产生泡沫,使土壤盐碱化。
毒物污染
废水中能对生物引起毒性反应的化学物质,称为毒性污染物,简称毒物。工业上使用的有毒化学物质已超过10000种,因而已成为人们最关注的污染类别。毒物是重要的水质指标,各种水质标准中对主要的毒物都规定了限值。废水中的无机毒物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类。
(1)金属毒物污染:金属毒物主要为重金属(相对密度大于4~5)。重金属主要指汞、铬、镉、铅、镍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也包括具有一定毒害性的一般金属,如锌、铜、钴、锡等。
(2)非金属毒物污染:重要的非金属毒物有砷、硒、氰、氟、硫(S2-)、亚硝酸根离子(NO2-)等。砷中毒能引起神经紊乱,诱发皮肤癌等;硒中毒能引发皮炎、嗅觉失灵、婴儿畸变等;氰中毒时则能引起细胞窒息、组织缺氧、脑部受损等,最终还可能因为呼吸中枢麻痹而导致死亡;氟对植物的危害最大,可以使其致死;硫中毒则会引起呼吸麻痹和昏迷;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会与仲胺生成亚硝胺,从而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
迁移转化
无机污染物通过沉淀-溶解、氧化-还原、配合作用、胶体形成、吸附-解吸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进行迁移转化,参与和干扰各种环境化学过程和物质循环过程,最终以一种或多种形态长期存留于环境,形成永久性的潜在危害。下面以重金属为例来对无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加以说明。
重金属在水体中迁移转化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工程。所以,在研究其在河流中迁移化的规律时,必须正确综合考虑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重金属迁移指的是重金属在自然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和存在形态的转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富集与分散问题。
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迁移,按照物质运动的形式,可分为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生物迁移三种基本类型。
机械迁移是指重金属离子以溶解态或颗粒态的形式被水流机械搬运。迁移过程服从水力学原理。
物理化学迁移是指重金属以简单离子、络离子或可溶性分子,在环境中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水解、氧化、还原、沉淀、溶解、络合、吸附作用等)所实现的迁移与转化过程。这是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最重要迁移转化形式。这种迁移转化的结果决定了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存在形式、富集状况和潜在生态危害程度。
生物迁移是指重金属通过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生长、死亡等过程所进行的迁移。这种迁移过程比较复杂,它既是物理化学问题,也服从生物学规律。重金属能通过生物体迁移,并使重金属在某些有机体中富集起来,经食物链的放大作用,构成对人体危害。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3:14
目录
概述
基本内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