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腊起义是指北
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由佣工出身的方腊在睦州青溪县(今浙江
淳安)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历时六个多月。
背景
统治集团的腐朽
北宋末年,政治腐朽,民族与阶级矛盾尖锐,危机重重。徽宗
赵佶昏庸荒唐,对内行残暴统治,重用蔡京、童贯、
王黼、
梁师成、朱勔、李彦等“六贼”。这些奸臣贪污纳贿、搜刮民脂,致民穷财尽,“公家无半年之储,百姓无旬日之积”。地方官吏亦贪赃枉法、征敛无度,赋税繁重,土地兼并盛行,百姓困苦不堪。徽宗则沉湎享乐,不理政事,同时朝廷及地方官员大量搜刮民财、强占民田,又增加赋税、卖官鬻爵,导致宋王朝的统治更加腐朽衰败。
江浙赋税的加重
方腊起义的发祥地与活动区域在两浙路和江南东路,即今浙江省和苏南、皖南、赣东北地区。到了徽宗统治时期,为了弥补财政上入不敷出的局面,宋政府便加紧了剥削。江浙地区作为宋代经济要地与财源核心,两浙路和江南东路垦田占全国17%,户口占比亦可观。江南各路粮纲总额中,其米供京师数额突出,两浙路最多,合计占米纲41%。自神宗熙宁起,上供粮帛银限额渐增,崇宁时一路增幅达十数倍。宋廷财政亏空后,更从东南,尤其江浙加紧榨取,农民负担极重。方腊起义领袖曾言“东南之民苦于剥削久矣”,李纲也在上给徽宗的言事疏中指出:“比年以来,用度既广,取于民者,常赋之外,其目繁多”。百姓生活困苦,最终致方腊起义爆发。
“花石纲”的烦扰
北宋末年,以徽宗为首的腐朽统治集团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其中“花石纲”之役扰民极甚。蔡京为邀宠,提“丰亨豫大”说,欲广建宫苑,集各地奇花异木于开封供皇室赏玩。崇宁元年(1101年),童贯于苏杭设“造作局”,驱使数千工匠制各类工艺品,原料取自民间。崇宁四年(1105年),蔡京命朱勔在苏杭设“应奉局”,大量征调船只,以每十艘船编为一纲,称为“花石纲”,专门负责运送从江南地区搜集而来的草木奇石。凡百姓家有可赏玩之物,便强征,不付分文,稍有违逆则以“大不恭”治罪。民众遇此役多家中破产,甚至卖儿鬻女。运船途中,水门、桥梁、城垣若阻碍皆拆除。每运船多则役夫数千,耗费巨大,“一石之费,民间至用三十万缗金”,“花石纲”之役祸害州郡二十年,成为东南地区方腊起义的导火线。
摩尼教的盛行
宣和二年(1120年),睦州青溪县(今浙江安县)一带盛行
摩尼教,当地信众颇多,宋朝官府根据这些教徒吃素和崇拜摩尼佛的特点,称为“
吃菜事魔”。“吃菜事魔”教是承袭了波斯人摩尼所创摩尼教的教义而发展起米的。其教义标榜“
二宗三际过程
起义发动
方腊本是江南东路歙州
歙县(今安徽省歙县境内)人,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随家人逃荒至方村的姑婆家。由于家境贫困,方腊被迫在地主方有常家的漆园做佣工。由于青溪县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手工业生产原料,所以成丁“花石纲”之役骚扰的重点地区,仅从这里掠走的就有上千万斤,搜的花石数目也极其庞大。统治阶级的疯狂掠夺,极大地损害小生产者和贫苦农民的生计,激化了东南地区的阶级矛盾。于是,方腊以“诛朱勔”为号召,发动起义。方腊领导的起义,是以“吃菜事魔”的秘密宗教进行准备活动的,南宋杨仲良在《通鉴长编纪事本末·讨方贼》中称“方腊者因以妖术诱之,凶党稍集。”
宣和二年(1120年),青溪县一个方姓地主向官府告发了方腊准备武装起义的秘密,同年十月初九,方腊假托“得天符牒”,率领拥护他的农民和信众杀死青溪地主方有常一家,并以帮源洞为据点,聚集贫苦农民,号召起义。为舞士气,方腊在青溪县漆园誓师,向一千多起义群众发表演说,悲愤交集地控诉:“今赋役繁重,官吏侵渔,农桑不足以供应。吾侪所赖为命者漆楮竹木耳,又悉科取,无锱铢遗”。揭露统治阶级横征暴敛、豪奢挥霍,和以百姓之膏血取媚于“西北二虏”的罪行;斥责贪官污吏巧取豪夺,侵渔百姓的凶残行为;指出了东南广大人民所处的“终岁勤劳,妻子冻馁”的悲惨境地,号召人民“仗义而起”,推翻黑暗的统治。方腊自号“圣公”,改年号为“永乐”,以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为永乐元年正月,建立政权。置官吏将帅,以巾饰为别,自红巾而上,分为六个等级,起义如燎原烈火,东南人民群起而应之,参加者不仅有农民,而且“私贩茶盐之人”也纷纷投入起义。
军事扩张
发动起义不久,方腊起义的队伍发展到十万人。起义军所到之处,“劫富室,杀官吏、士人”,并将官吏、地主的财产“散以募众”。在起义初期,起义军虽然“无甲胄”“少器械”,但起义农民殊死搏斗,以简陋的武器在青溪县息坑歼灭前来镇压的官军五千人,斩两浙都监黎遵、颜坦,并乘胜一举攻克青溪县城。宣和二年(1120年)十二月,起义军又攻克睦州、歙州、衢州,占领
寿昌、分水、
桐庐、
遂安等县,起义队伍发展到百余万人。起义军连战连捷,为扩大战果,方腊率师北上,以破竹之势连克新城、富阳等县,直取杭州,知州赵霆逃跑,制置使陈建、廉访使赵约战死,起义军占领了杭州。一部分西进的起义军也占领了
婺源、
开化,并进抵
江山、
常山,包围了信州,至此,起义军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占领了睦、歙、衢、杭、婺、处等“六州五十二县”。方腊领导的起义斗争达到了高潮。
起义军获得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和响应。苏州石生,湖州
归安县(今浙江吴兴)陆行儿,婺州兰溪县灵山峒(今浙江兰溪西南)朱言、吴邦,永康县
方岩山(今浙江永康东)陈十四,处州缙云县(今属浙江)霍成富、陈箍桶等,纷纷领导当地农民参加起义。台州仙居县吕师囊,越州剡县(今浙江嵊县西)裘日新(仇道人),衢州郑魔王等领导当地摩尼教秘密组织起兵响应。湖、常、秀等州农民,也“结集徒众”,准备攻打州县。各地农民望见义军的旗帜,听见鼓声,就跑来迎接。参加义军的更是“项背相望”。
对抗受挫
方腊起义极大地震动了北宋的统治阶级,他们采取了军事镇压和招抚瓦解的两手策略。宣和三年(1121年),任命
童贯为“江淮荆浙宣抚”率领集中在首都开封准备联金伐辽的十五万禁军精锐,以及山西、陕西的地方军队,进逼两浙,对起义军展开镇压。与此同时,为缓和阶级矛盾,瓦解起义军,徽宗 “下诏罪己”宣布撤销苏、杭“应奉局”,停止“花石纲”征敛,罢免了朱勔父子的官职。
宣和三年(1121年)正月,童贯、
谭稹分兵两路,由王禀、刘镇等分别率领,向杭州和歙州进发,企图在睦州会合。后攻下6州50多县,包括今浙江省全境和安徽、江苏南部、江西东北部的广大地区。义军秀州之战失利,杭州失去屏障。
宣和三年(1121年),义军将领郑魔王指挥另一路起义军攻打常山(今浙江常山)和江山(今浙江江山西南部),很快攻占两城,并控制信州城外围地区。但宋朝信州守将王愈采取分区布防、设伏等措施进行抵抗,起义军进攻信州受阻。后来信州将领高志临指挥率先埋伏的宋军发起进攻,截断起义军后路,起义军战败被迫撤退。王愈命宋军尾随追赶,三路宋军同时进攻,起义军伤亡惨重,被迫撤回衢州。
结果
起义失败
由于秀州、信州两路进攻受挫,起义军被迫退守杭州。童贯指挥宋军,将东南境内的起义军各个击破,杭州失去屏障,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军包围杭州,义军经过苦战,因粮尽援绝,被迫退出杭州。杭州失守,革命形势急转直下。
宣和三年(1121年)三月初,义军再次进军杭州,不胜。宋军杨可世、刘镇部攻陷歙州,王禀部攻陷睦州。四月初二,衢州失守,郑魔王被俘。十七日,婺州失陷。十九日,王禀部攻陷青溪县。由于起义军没有占领控扼长江天险的金陵,在官军大兵压境的形势下,陷入被动局面,使起义之初的划江而守的计划难以实现。方腊带领义军退守帮源峒。官军严密包围了帮源峒,断绝了起义军的一切接济,并下令:凡能斩首者赏。官军凡遇往来行人,不问是起义军否,即行捕杀邀赏,甚至进入居民家中,杀害无辜百姓,“所杀平民,不下二百万”。
起义军顽强抵抗数十天,宣和三年(1121年)四月二十六日,官军由小径攻入帮源峒,方腊在石洞中躲藏起来,由于石洞极为隐蔽,官军“莫知所入”。这时,在宋军中任裨将的韩世忠“潜行溪谷,问野妇得径”,便率骁勇进入方腊所藏洞中,格杀数十人。四月二十七日,方腊及其妻邵氏、子方亳(二太子)、宰相
方肥等五十二人被俘。藏匿在洞中的七万起义军壮烈牺牲,方七佛等人逃走。方腊等人被押往汴京,八月二十四日,方腊“伏诛”。
余部斗争
方腊起义失败后,余部转战浙东。童贯派
郭仲荀、
刘光世、
姚平仲等镇压。宣和三年(1121年)五月,俞道安领台州仙居起义军攻占乐清,义乌、寿昌起义军据守天仙峒、月溪峒,激战失利,兰溪灵山峒起义军与刘光世部交战,千六百人战死,裘日新率越州剡县起义军与姚平仲部战于桃源,战败被杀。闰五月初三,姚平仲攻台州吕师囊部,陷招贤四十余洞,
杨惟忠等部围攻方七佛部,起义军失利。六月,
吕师囊转至黄岩,折可存追击,起义军扼守断头山,遭宋军偷袭,吕师囊等三十余首领战死。七月中旬,
俞道安攻温州,战三十余日不克,转处州。八月,洪载被招安,俞道安退永康山区。十月,俞道安兵败战死。余部在浙江坚持战斗,至宣和四年(1122年)三月被彻底镇压。宋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所不为,无辜百姓被杀害的不计其数,两浙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争议
宋江镇压方腊起义
在小说《水浒传》中,宋江接受招安后率领梁山好汉参与了征方腊之役,并最终平定了方腊起义。然而,小说是文学创作,存在虚构和夸张的成分,不能作为确定历史事实的依据,与真实的历史存在争议。
在历史记载中,《宋史·侯蒙传》记载了亳州知州侯蒙曾向宋徽宗上书,建议赦过招降宋江,让其率兵讨方腊以赎过,但并没有明确记载宋江是否真的参与了镇压方腊起义。《宋史·童贯传·方腊传》也详细记载了方腊起义的过程以及童贯率官军镇压方腊起义的情况,其中未提及宋江参与镇压,说明在正史中没有宋江参与此事的直接证据。
在考古发现中,1939年出土的《折可存墓志铭》记载了
折可存曾参与镇压方腊起义,且在方腊起义被平定后,折可存“班师过国门,奉御笔捕草寇宋江,不逾月,继获”。这表明宋江是在方腊起义被平定之后才被抓捕的,进一步证实了宋江未曾参与镇压方腊起义。
方腊与摩尼教关系
《中国农民起义论集》(1954年)认为方腊是“‘食菜事魔’教的首领之一”,《
从陈胜吴广到太平天国》(1972 年)说方腊是“青溪摩尼教首领”,而《劳动人民反孔斗争简史》(1976年)则认为他是“睦州一带”的“魔头(首领)”。
而在北宋
庄绰的《
鸡肋篇》、南宋
李焘的《
续资治通鉴长编》、南宋杨仲良的《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南宋
李埴的《
皇宋十朝纲要》、南宋陈均的《皇朝编年纲目备要》等记载有方腊起义的史料中,都只记载了方腊利用封建迷信发动农民群众,而没有提及他是摩尼教首领。
评价
《
宋史》:腊之起,破六州五十二县,戕平民二百万,所掠妇女自贼峒逃出,倮而缢于林中者,由汤岩、椔岭八十五里间,九村山谷相望。
法学家
谢觉哉:方腊是起义,宋江等是胡闹。方腊反对赵家剥民媚外政策,不可招安者也。宋江虽然也反对贪污,但仍尊重赵家天子,以暴行为钓饵,等候招安者也。可惜方腊没有像《水浒》一样的传,也不许有这样的传。
近代演义小说作家
蔡东藩说:方腊、宋江,虽皆亡命之徒,而非贪官污吏之有以激之,则必不能为叛逆之举。盖自来盗贼蜂起,未有不从官吏所致,苛征横敛,民不聊生,则往往铤而走险,啸聚成群,大则揭竿,小则越货。
《新华日报》:方腊从起事到覆灭,前后不足一年时间,所到之处,烧杀劫掠,造成6州52县糜烂,二百万生灵涂炭,破坏性不可估量。方腊,这个影响中国历史的重要人物,千秋功罪,长留后人评说。
影响
政治影响
方腊起义提出了“法平等”政治纲领。起义军夺得官私财物,一方面设立“府库仓廪”,储备军饷;一方面“散以募众”,救济贫苦农民。这次起义对尊卑贵贱的封建秩序进行了一次大扫荡。方腊于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起义,十一月便自号“圣公”,建元“永乐”,敢于同至高无上的皇帝“分庭抗礼”。起义之后仅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就攻占了宋朝睦、歙、杭、婺、衢、处一共六州五十二县,夺得了东南半壁江山,撼动了北宋王朝在东南地区的统治。两浙地区在经过方腊起义后,百姓对宋王朝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致使江浙地区的官员和地主乡绅处于惊疑之中。方腊起义波及的地区,北逾长江,东至大海,西及江西,南摇闽粤,虽然方腊起义很快被平定,但是江浙地区对宋王朝的反抗从未停止,从北宋末到南宋绍兴年间,江浙地区起义不断,持续时间长达二十余年。
社会影响
方腊起义对北宋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江浙地区是北宋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也是赋税的重要来源地,在方腊起义期间,社会动荡,北宋经济受到重创,江浙地区的赋税也大打折扣。起义军所到之处,商业贸易等几乎停滞,地方经济也陷入崩溃。方腊起义虽被镇压,但是通过这次起义,基本结束了北宋朝廷借由“花石纲”对江浙百姓的征敛和盘剥,方腊起义也因此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作品
文学作品
施耐庵所著的《
水浒传》第一百十回到第一百十九回,描写了宋朝派兵征讨方腊的故事,并写了方腊起义是因朱勔征取花石纲,民怨沸腾,人心思乱,方腊乘机造反。宿太尉保奏被朝廷招安的山东境内反叛的宋江等人,出兵征剿方腊,宋江大军直抵扬州屯扎。宋江的军队渡过过长江,攻打润州,方腊的军队战败。之后,宋江与卢俊义兵分两路,一路出兵常州、苏州;一路攻打宣州、湖州。宋江与卢俊义分别攻占了睦州和歙州,合兵围剿方腊首义地青溪县帮源洞。宋江的军队攻入帮源洞,最终生擒方腊,方腊起义被剿灭。
1986年,王中文创作的历史章回小说《方腊反宋血战记》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同年,王中文创作的历史章回小说《
水浒别传》出版,该书共分5部,其中引首部《方腊反》主写方腊起义。
影视作品
1998年上映的电视剧《水浒传》,导演
张绍林,其中第39集到第42集描述了宋朝派遣被招安的宋江等人出兵镇压方腊起义的故事,剧中方腊的饰演者为演员
崔岱。
2011年上映的电视剧《水浒传》,导演
鞠觉亮,其中第82集到第84集描述了宋朝派遣被招安的宋江等人出兵镇压方腊起义的故事,剧中方腊的饰演者为演员
吴庆哲。
遗迹
方腊洞
方腊洞,位于浙江省淳安县叶家乡洞源里村西南2.5公里。原名帮源洞,是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方腊失败后避难之所。为了纪念方腊起义,当地群众将帮源洞改名为“方腊洞”。洞口为倒梯形,垂直于山坡,洞高1.89米,上宽1.45米,下宽1.11米,洞通进深(除去底部二室)22.16米,平均高度3米左右,平均宽度为0.70米,从洞口至内9米处最狭,仅0.36米;至13.60米处,高4米,宽1.30米,能容一人自由进出,至22.10米处,分为两岔,往下垂直3米为第二室,室长1.80米,宽0.90米;往南向下垂直0.8米为第三室,长3.40米,宽2.30米,可容十余人坐卧其中。离洞口20米处竖有“方腊洞”一碑,是郭沫若于1964年题写。1963年3月,浙江省人民委员会公布方腊洞为省重点方物保护单位。1981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方腊起义石刻
1988年3月,在浙江省淳安县文昌镇王家源村出土了《方腊起义石刻》,为国家一级文物。此石重17.75公斤,呈不规整的椭圆体,长39厘米,四面略作长方形,宽度分别为16、12、11、16厘米。四面皆阴刻楷书铭文,共11行,内容连贯,全文如下“庚子十月初九日,睦州青溪县万年乡方十三作逆,名方(腊),妻姓邵。至十二月出洞,初五烧人家屋,打到杭州,便打秀口(州)城,不开。丑年三月,天兵捉焉。四月廿七日,辛太尉入洞,收下入京,改为严州淳安县。丰源院僧用琴记。”丰源院用琴和尚是方腊起义的目击者和“受害者”,他用刻刀将方腊起义的全过程刻记下来。
史料索引
《通鉴长编纪事本末》
《宋史·卷四百六十八·列传第二百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