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村
历史地名
新罗村是唐朝时期唐属国新罗移民在中国东部沿海一带,特别是山东江苏沿海一带形成的聚居区。
结论
通过前文的考察和分析,可以发现:
第一,在九世纪以及十世纪初,唐朝山东地区登州牟平县的邵村浦、乳山浦,文登县的赤山浦周围的赤山村、刘村以及旦山浦、长淮浦,莱州即墨县崂山一带的南升家庄,密州诸城县的大珠山一带,还有其他一些沿海地区,分布有一些新罗侨民村落。
第二,这些新罗村落的形成,缘自淄青镇割据时期掠卖新罗人口的活动和以后唐朝解放新罗奴婢的政策,也与新罗张宝皋东北亚地区的海上经营活动有关。而从淄青镇割据势力李氏家族的高句丽人背景看,他们对掠卖新罗人口活动的放纵也反映出高句丽人新罗人的敌意。它表明,在新罗统一三国(韩国及今朝鲜部分文人认为新罗统一三国,但部分学者承认未统一三国,国际上暂无此共识)后的一个多世纪里,高丽人和新罗人还没有完全消除他们之间的原先国家意识
第三,“勾当新罗押衙所”的存在和它的“押衙”等职由新罗人来担任等情况表明,新罗人社会在唐朝具有自治权,它反映了唐朝政府对于外来民族的“怀柔”政策,但他们并没有治外法权
地理位置
基础设施
截止2007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有路灯,有1154户通自来水,有190户饮用井水,有1344户通电,有1190户通有线拥有电视机农户1193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89.74%和89.97%);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867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711户(分别占总数的57.84%和46.83%);该村委会到乡道路为柏油、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全村共拥有汽车88辆,拖拉机112辆,摩托车85辆。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1户,装有太阳能农户210户;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332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88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82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经济
收入以种殖业和养殖业为主。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594.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30元,其中:种植业收入746.14万元,占总收入的8.56%;畜牧业收入731.38万元,收入的9.93%(出栏肉猪3939头,肉牛238头,肉羊473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收入1632万元,收入的80.61%;工资性收入69.8万元,占总收入的0.86%;全村常年外出务工人数677人(占劳动力的13.19%),务工647人,到省外务工30人,外出务工收入62.99万元。
人口
截止2008年,该村有农户1345户,乡村人口5164人,其中男性2562人,女性2602人,其中农业人口5164人,劳动力3576人,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343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是苗族、彝族混居地,其中苗族233人。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12 09:28
目录
概述
结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