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子良(460年~494年),字云英,兰陵(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南朝齐宗室大臣、文学家。齐高帝萧道成之孙,齐武帝
萧赜次子,母为
武穆皇后裴惠昭。
萧子良精通经学、史学,尤喜佛典,与兄长文惠太子萧长懋并精佛法。齐永明年间,有文士集合于竟陵王左右,其中最著名有
萧衍、
沈约、
谢朓、
王融、
萧琛、
范云、任昉、
陆倕等八人,
文学史上称“
竟陵八友”。任司徒时,移居鸡笼山邸,常在邸园内操办各类
斋戒,大集朝臣众僧。一生奉戒极严,自名为“净住子”。
何胤的学生锺岏进议曰“食蚶蛎不为食肉”,遭到子良的怒斥。
范缜不信佛,子良也以为不满。为政体恤百姓疾苦,遇有灾荒,则上奏朝廷宽减役税、开仓赈济,深受百姓拥护。
汤用彤赞叹说:“竟陵王者,乃一诚恳之宗教徒也。”
萧子良亡后,
袁彖对
陆慧晓说:“齐氏微弱已数年矣,爪牙柱石之臣都尽,所余惟风流名士耳,若不立长君,无以镇四海。王融欲立子良,实安社稷,恨其不能断事,以至被杀。今苍生方涂炭,正当沥耳听之。”
南齐时朝政昏乱,对人民的剥削十分残酷。萧子良能够体恤民情,主张减轻
赋役征发。萧子良批判折钱纳税制度的弊端,指出:“诸赋税所应纳钱,不限大小,但令所在兼折布帛若杂物,是军国所须者,听随价准直,不必尽令送钱。”他认为实行这样的政策,“于公不亏其用,在私实荷其渥”,既保证了军需国用,又照顾到人民的负担能力,公私两便。
南齐时流行把征收
商税的官职标高价出售给私人承包的做法,弊病很多。萧子良坚决主张“宣敕有司,更详优格”,革除商税征收中的种种弊端。萧子良积极主张免除民间欠税,指出:“今闻所在,逋余尚多。守宰严期,兼夜课切。新税力尚无从,故调于何取给?政当相驱为盗耳。”他主张“逋租宜皆原除,少降停思,微纤民命。”萧子良反对重役扰民,指出民间“乃有畏失严期,自残躯命。亦有折绝手足,以避徭役,生育弗起,殆为恒事”,主张立即采取措施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
“
竟陵八友”是南齐永明年间出现的一个文人集团,由竟陵王萧子良召集,包括
范云、
萧琛、
任昉、
王融、
萧衍、
谢朓、
沈约、
陆倕八人,除此八人之外,萧子良的西邸还聚集了大批文士,规模很大,多达八十余人。这个集团促进了南齐文学与佛学的发展,推动了“
永明体”的产生,对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这些人从事大量与佛教有关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对
南朝佛教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一影响突出表现在:理论
上义学发达,玄学色彩浓厚,
三教融合趋势明显;实践上注重修行,信仰虔诚,信众激增。其实,“竟陵八友”集团对于历史的影响远不止在文学与佛学方面,他们对于齐梁政治的影响也相当重大。这与八友前期在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中的活动是分不开的。
萧子良在西邸的
政治行为与思想极大地影响了八人后来的政治倾向,从而对他们的命运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八友的个性在南齐永明末年的“皇位事件”中得到体现。永明末年,
齐武帝欲传位于萧子良却终立
萧昭业,子良发动政变却归于失败。“竟陵八友”对于此事的态度迥然不同,王融身先士卒,萧衍临阵倒戈,范云等人则持观望态度,并未给予萧子良
实质性的帮助,子良最终忧郁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