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丞相胡同
巴儿胡同
文丞相胡同位于中国北京市 东城区西北部,北起大兴胡同,南至府学胡同,东与桃条胡同相通,西与东旺胡同相通,属交道口街道办事处管辖
历史沿革
建祠的时间是大明王朝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建祠的地点是当年文天祥被囚的地方。东城府学胡同里有一条直达大兴胡同的小巷,叫做文丞相胡同。它的老名叫巴儿胡同,乾隆时代称作靶儿胡同。其实在更早的胡同名称就叫做“文丞相祠”。看来,清朝有心病,不喜欢“文丞相”这三个字。文丞相胡同的名称是由文天祥的祠堂而来的。文丞相祠的东墙在文丞相胡同,大门在府学胡同,是为纪念南宋的抗元将领文天祥而建立的。
历史故事
文天祥南宋右丞相,他为维护祖国的统一,坚持不懈抗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他孤军奋战,在大都途中,他写下《过零丁洋》诗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历史名句。他的诗成为教育少年儿童的楷模。
第二年10月文天祥被押送到大都城,关押在元的兵马司土牢里。在关押的四年中,文天祥坚贞不屈,誓死不投降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八,元朝皇帝忽必烈亲自出马劝降,用宰相的高职位诱惑。文天祥不为所动,正气凛然说道:“愿赐一死足矣。”翻译成今天的话就是,只希望你让我为国捐躯,我就满足了。
一位阶下囚竟敢对大元皇帝说出这样的话,这不是对皇帝威严的高度蔑视吗?第二天,忽必烈命令在柴市处死文天祥文天祥下了囚车,向围观的百姓询问,哪边是南方。然后朝着南宋所在的方向深深地下拜,告别故土。
传说,就在文天祥慷慨赴义的这一时刻,随着鲜血洒落,大风骤然而起,漫天扬沙,遮天蔽日,如同黑夜降临。人与人之间站着,分辨不出对方的面孔。忽必烈惊恐万状,急忙下命索关闭城门,以防出现意外。
从这天以后,一连好几天,天色阴沉晦暗,皇城里不得不在大白天点着蜡烛照亮行路。大臣上早朝,都要由下人打着灯笼,在前面引导,这才敢抬腿走路。忽必烈信奉道教,他向张天师询问是什么原因造成天气这么反常。天师回答,文丞相英灵不灭,天怒人怨。忽必烈赶忙忏悔自己的罪过,下令赠给文天祥金紫光禄大夫、太保、中书平章政事和庐陵郡公等等官职,并且给他发了一个荣誉称号:忠武,来表示对文天祥的敬重。紧跟着,派人把这些封号书写到文天祥的神主牌位,并且把文天祥就义柴市打扫干净.泼上净水,在那里安置祭祀坛来祭祀这位英灵。
令人没有料想到的事情又发生了。就在祭祀刚刚开始的时候,突然狂风拔地而起.砂石横扫大地.在场的人谁都睁不开眼道睛。那块写有忽必烈封号的神主,鬼使神差地被大风卷到半天中。跟着雷声隐隐约约响起来,好似有谁在发怒、在斥责。
忽必烈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文天祥的在天之灵不接受大元帝国的封号。忽必烈只好下命令,取消他赠给文丞相的封号,改成原先南宋王朝封的少保、右承相和信国公的官职来祭奠这位至死不屈的热爱自己国土的英雄。命令刚刚一出口,天空豁然开朗,云消雾散,大地明媚。后代人仰慕文丞相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气节,就在他被囚处建起了祠堂,来悼念他。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就把祠堂东墙外的这条小胡同改盛回叫文丞相胡同,以便让后代子孙永远缅怀和学习这位民族英雄的精神。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05 20:0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历史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