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地中海岸边的
古罗马遗址提帕萨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是沿着纪念碑及毛里塔尼亚最大的王室陵墓修建的遗址群,其中不乏腓基尼、罗马、早期基督教和
拜占庭人的遗址。提帕萨成为
阿尔及利亚境内著名的旅游胜地,其悠久而秀美的文化景观不断的吸引着不计其数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世界文化遗产
基本资料
遗产名称:提帕萨(Tipasa)
入选时间:1982年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iv)
地理位置:N36 35 36.0 E2 26 25.7(提帕萨:西考古公园)
N36 35 34.3 E2 27 16.6(提帕萨:东考古公园)
N36 34 29.4 E2 33 11.4(克波尔·埃尔·鲁米亚陵墓)
遗产编号:193
遗产描述
提帕萨位于首都阿尔及尔西郊70公里处的地中海沿岸,最初是腓尼基人的贸易集散地,公元1-2世纪提帕萨先后被拉丁人和罗马人占领,后为古毛里塔尼亚王国的港口城市,再后来提帕萨成为北非最重要的基督教徒定居点之一。提帕萨古城已发掘出的古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建于公元五世纪的海边陵墓,坐落在城墙外,这里有专供殡葬礼仪使用的著名的圣萨尔萨教堂。圣萨尔萨教堂位于陵墓区西部,建于公元4世纪,是提帕萨设主教区时代的古建筑。它是阿尔及利亚境内最大的基督教教堂,现今尚保存有装饰内壁的浮雕、长方形洗礼室以及略有损坏的二层洗礼盘等。另一部分是名胜古迹很集中的考古区,露天剧场是考古区最著名的古迹,建在长方形的地基上,剧场观众席保存较好。当地的博物馆藏有从罗马遗址中发掘出来的雕像、石棺、日用器皿和工艺品,还有刻在木片上的罗马奴隶的卖身契和其他文件。
1982年根据
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v),提帕萨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遴选依据标准(iii):提帕萨是现在已经消失的古迦太基和罗马文明的特殊证据。
世遗委员会评价
提帕萨位于地中海海滨,原是古罗马统治下古迦太基人的贸易港,后成为征服毛利塔尼亚王国的战略基地。该遗址不仅有一系列腓尼基人、罗马人、古基督教和拜占庭时期的独特建筑群遗迹,还有当地的古迹,如宏伟的毛里塔尼亚皇家陵墓——克博·埃尔·罗米亚(Kbor er Roumia)。
遗址简介
提帕萨位于首都阿尔及尔西郊70公里处的地中海沿岸,是古代
迦太基的贸易驿站,后被罗马占领并作为征服毛里塔尼亚王国的战略要地。它是沿着纪念碑及毛里塔尼亚最大的王室陵墓修建的遗址群。其中包括腓基尼、罗马、早期基督教和
拜占庭人的遗址。古罗马遗址提帕萨原为腓尼基人的商业城市。公元2世纪中叶,罗马军队进驻了提帕萨。这一时期罗马人开始建造公共广场、卡皮特里姆神庙、浴场、圆形斗技场、剧场等。这些都是提帕萨现存的最为重要的建筑物遗迹,均位于全长2000米的城墙内侧。城墙设有数座塔楼和城门。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占领该地时,这里已变成荒无人烟的废墟了。提帕萨一词由阿拉伯语蒂法塞德转化而来,意为荒芜之都。
历史溯源
这里是北非保存最好的罗马帝国时期的城市遗址。地中海的波涛伴随着这座古城度过了无数沧桑岁月,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提帕萨曾是存在时间短暂的努米底亚王朝马西尼萨国王统治时期领土的一部分,公元前146年罗马人占领迦太基城,提帕萨被罗马帝国吞并,到公元439年易手于汪达尔人,前后共500多年。其间,逐渐发展成为罗马帝国的一等城市,是
北非一大港。曾是该市的臣民、后来为罗马皇帝的塞普蒂米厄斯·塞洛维在该城大兴土木,将其变成罗马世界中最漂亮的城市之一。它拥有宏大的建筑物、人工港口、市场、仓库、工场和
居民区。
公元2世纪时,城市沿地中海南岸向东西两个方向扩展。在原来的战壕位置修筑了石头城墙,保存至今的海德瑞恩浴室建于126-127年间。公元3世纪初,提帕萨的城市建设达到顶峰。塞普蒂米厄斯·塞洛维于202年在东部前线大获全胜,第二年荣归故里,塞维洛拱门就是在他凯旋之前仓促中建造的。这座拱门的东、南、西、北各有一个门洞,石料以
石灰石为主,外面由大理石浮雕和檐柱装饰,高大而精美,不失为古罗马建筑的杰作。
传说4世纪初,这里的女圣人圣萨尔莎因毁损一尊圣像而被杀,投入大海,海中
波涛汹涌,后在岸边出现她的
坟墓。公元363-367年,城市遭到奥斯图里部落的洗劫,其间地中海沿岸发生的一次
大地震(公元365年)更是雪上加霜,使提帕萨遭到严重破坏。公元439年,汪达尔人占领迦太基城,取代了罗马人在北非的地位。随着
汪达尔人和阿里乌斯派教徒的入侵,大多数居民逃往
西班牙。传说中这些人即使被割掉了舌头,他们仍能说话。在汪达尔人统治时期(公元439-534年),城墙被拆除,这座历史名城完全暴露在部落的侵扰与
沙漠的蚕食面前。直到拜占庭时期(公元534-624年)开始偶有建设,但从规模上已经缩小成一个村镇。公元七世纪,
阿拉伯人的入侵使得提帕萨的居民所剩无几,这时提帕萨已遭到严重的破坏。物换星移,1649年法国旅行家杜兰德造访了,描述了这里的遗迹情况,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法国在17世纪、英国在18世纪将这里的大理石柱和浮雕运往本土。
英国和
马耳他一些著名建筑上就有提帕萨运去的材料。
地下两大古迹
提帕萨古城的一部分至今还埋在地下,已发掘出的古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陵墓区,坐落在城墙外,这里有专供殡葬礼仪使用的著名的圣萨尔萨教堂。另一部分是名胜古迹很集中的考古区。圣萨尔萨教堂,位于陵墓区西部,建于公元4世纪,它长52米、宽42米,有9个跨间,是提帕萨设主教区时代的古建筑。它是阿尔及利亚境内最大的基督教教堂,现今尚保存有装饰内壁的浮雕、长方形洗礼室以及略有损坏的二层洗礼盘等。露天剧场是考古区最著名的古迹。剧场东西走向,最长轴线为80米,呈椭圆形,建在长方形的地基上。剧场观众席保存较好,可容纳3000人。当地的博物馆藏有从罗马遗址中发掘出来的雕像、
石棺、日用器皿和工艺品,还有刻在木片上的罗马奴隶的卖身契和其他文件 。
提帕萨内主要的建筑物多建于公元2世纪到3世纪,此时,提帕萨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邻海而建的大剧院是这些建筑中的杰作,它一共有三层,每层都用巨大的圆柱支撑,剧场内还饰有白色和粉色大理石浮雕。现今,剧场已被意大利考古学家们修复了,并且每年夏季都在此举行盛大的文化表演。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剧场的粉色的砂石墙正在遭受严重的自然破坏,尤其是由于海风和海浪引起的风化剥蚀。剧场的一些建筑常常需要就地取材,临时加固。而海边的一些建筑则逐渐被海水剥蚀,最后消失了。
罗马建筑风格
令人难以相信的是,如此规模宏大、设施完备的古代城市遗址,竟然是两千多年以前建造的。它是地中海沿岸保存最完好的古罗马遗址之一,它生动地表现了古罗马人当时的生活状况。
地中海的波涛伴随着这座古城度过了无数沧桑岁月。提帕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古城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是当年北非的一大港口,也是当时与加达梅斯城之间进行贸易的主要桥梁。阿尔及利亚北部在古代本是迦太基人的领地。从公元前146年罗马人占领迦太基城,到公元439年易手汪达尔人,在前后500多年期间,提帕萨逐渐发展成罗马帝国的一等城市。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置身于发掘后的考古区,仍然能够强烈地感受到当年罗马帝国那气势非凡的宏大与壮观。这不仅因它曾作为这座城市而占地广大,更由于在它的断壁残垣中蕴含了极其丰富的
人文价值。那一座座气势如虹的古罗马建筑,线条之流畅,雕刻之精美,令人眼花缭乱。作为将近2000年前古罗马人生活的重要城市和贸易港口,这座古城的布局,具有典型的
罗马建筑风格。
城市街道规划井然有序。其城区的建筑布局呈长方形,南北主要街道名卡尔多,东西干道名德古玛努斯,城内的其他街巷都与这两条大街平行而建。沿卡尔多街向北步行,可一直走到碧波万顷的地中海南岸。卡尔多街南端是著名的塞维洛拱门,也是提帕萨考古遗址的入口处。在这里有一座3米多高的
石碑,上面用阿拉伯文和英文写明该考古区受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保护。卡尔多街是原来老城的中轴线,由于公元1世纪末城市的发展,现处于考古区西南部。建造于公元1~2世纪的大剧场、竞技场和赛马场是
古罗马人最喜欢去的娱乐场所,因而这些建筑也最具有代表性。塞布拉塔剧场主要由半圆形的看台和舞台组成,中间由乐池连接,形成和谐的整体。
建于公元五世纪的海边陵墓是提帕萨最引人入胜的地方之一。提帕萨的广场保存完好,是提帕萨遗址中最古老的建筑。罗马古城遗址中有
斗兽场、
庙宇、教堂、商店、戏院和喷泉,古罗马大道通往当时的王都伊奥勒。提帕萨的博物馆面积很小,但仍保存着大量从长方形的教堂中运来的价值连城的镶嵌画,这些画容易使人联想到一世纪的生活,从罗马遗址中挖掘出来的雕像、日用器皿、
工艺品等文物多藏于此,还有刻在木片上的卖身万契和其他文件。距古城遗址不远,有古罗马坟场。提帕萨遗址中还有一条宽14米的主干道路,这条道路中长约200米的一段被完整的保存了下来。
古迹保护
罗马帝国
腓尼基港口城市莱普帝斯始建于公元前一世纪,它是当时与加达梅斯城之间进行贸易的主要桥梁。和其他的港口城市(如提帕萨)一样,它的命运也同样掌握在当时的统治者手 中。公元二世纪塞佛留当上了罗马帝国的皇帝,在他的治理下,提帕萨变成了罗马最漂亮的城市。修建这座城市的建筑师有自大狂的嫌疑,到过该城市以后,在到其他地方似乎再也没有比这儿更大、更美、更豪华的建筑了。他们用大理石代替灰泥,用花岗岩代替砂石,用斑岩代替
玄武岩;他们用堡垒来连接围墙;他们把街道扩地象广场一样宽。
公元前146年,在强大的罗马帝国的压迫下,迦太基王国渐渐衰退了。到了公元一世纪,提帕萨被并入罗马帝国领土,并逐渐成为当时的谷物贸易中心。公元193年,在一系列政治和军事活动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塞佛留登基称帝。然而,提帕萨到了最强盛的时候,由于公元429年汪达尔人的入侵,
罗马帝国逐渐衰败了。也就在这个时期,
沙漠淹没了整座城市。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政府派了一批有500人的探险队来发掘这座地下古城。至此,提帕萨遗址终于重见天日了。提帕萨遗址被覆于其上的沙子完好的保存下来。
古迹发掘
二战后,
法国和英国的考古学家配合
意大利人继续发掘工作。但直到提帕萨遗址被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以后,大规模的发掘活动才被展开。至今为止,已有300多处古迹已被发掘出来,其中包括公共浴池、占地一公顷的学术论坛、港口、
神庙、集市以及大剧场等。这些古迹大都得到了很好的修复,其中能容纳15000人的圆形大剧场的修复工作已基本完成,成千上百的雕件和镶嵌图案被转移到的黎波里的博物馆里保存起来。遗憾的是,当时古罗马人修建的大型防洪工程遭到严重破坏,已无法修复。1987年到1988年间,提帕萨遗址遭到了
洪水的袭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了大量设备进行援助。然而,要恢复提帕萨遗址需要几年的时间。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保护提帕萨遗址,提交了一项防洪计划。自1994年,一队英国考古队在英国考古家黑尔卧尔德教授的带领下在远离中心的边远地区开始了新的一轮发掘活动;与此同时,由布纳卡沙教授带领的意大利考古队和由安卓.拉隆德教授率领的法国考古队也分别在市中心和港口处各自展开了一系列考古发掘活动。
参考资料
Tipasa./whc.unesco.org/en/list/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