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排版
合理的编排报纸的版面
报纸排版是指将图文内容按照一定的规范,合理的编排在报纸的版面上。“版面一张脸”、“标题一双眼”,一个好版面,会直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之在美的形式氛围中浏览到丰富多彩的信息报道。如果版面编排不规范、不美观、不和谐、不便于阅读,会直接影响新闻报道和报纸的宣传效果,降低报纸的可读性。
发展历史
从最早的报纸开始,我国的报纸发展到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报纸版面的编排是报纸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报纸版面从最初的“系日条事,不立首末”的原始形态,已发展到如今多版化、彩色化时代。报纸的排版不单单是报纸的视觉形象、广告和包装,吸引着读者的视线,刺激着读者的阅读欲望,更是一种艺术美感在文学形式上的体现。一份好的报纸应该版面清新整洁,这样读者阅读时才会感觉清晰流畅,让人身心愉悦。对于现代的读者来说,我们从接触报纸开始,报纸就是这个样子,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不足为奇了。我们很少会有这样的疑问:报纸为什么是我们所司空见惯的对开式或者四开式的长方形,而不是三角形或者椭圆形?报纸的形态难道就不能换个样子吗?
事实上,报纸诞生的时候并不是我们所看到的样子,而且在诞生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是我们看到的样子。我们的报纸从唐代产生,发展到,经历了1200多年的时间,其中有近1100年的时间,报纸的版面不是我们所见到的样子。换句话说,我们所司空见惯的当代报纸版面形态仅仅存在了100多年的时间。报纸发展的历史如此漫长,报纸的形态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可以说,每一次报纸的形态变化都不是偶然的,都遵循了一定的规律。在这里我们简要回顾一下报纸排版的演化历史,以期能从其中探寻出报纸版面发展的内在规律,以便我们在以后的报纸版面设计和研究中能充分发挥版面的特有优势,创造出更多的、更好的版面样式。
卷副式
我们从现存的最早可见的报纸实物敦煌进奏院状可以看出,我国早期的报纸从形式上来看是类似于官文书的卷副式,而且唐代报纸的基本形状是横条卷的。现藏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的敦煌进奏院状报是唐僖宗年间的报纸,原状是一张长97厘米、宽28.5厘米的横条卷,纸的外观和质量近似于白色的宣纸,比较坚韧,文字是从右向左、自上而下用毛笔书写的。纸的背面抄有大汉三年季布骂阵词文。从敦煌进奏院状可以看出,最早的报纸版面形式没有分栏,也没有分版,只是按照古代的书写和阅读方式从右到左,自上而下的排列开来。稿件都是按照时间顺序编排的,没有主次轻重之分,也没有新闻标题。这种报纸在更大层面上说,只是把文字简单的罗列在一起,并没有什么的排版,只是为了把大量的文字信息统一的安排在一个物体上。这样的报纸在市场上不具备竞争力,只是用来作为宫廷信息的一种载体。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明代,明代的报纸出现了不同于唐代的报纸的版面形式——书册式,并一直沿用下来。
书册式
从现有资料看,我国的报纸发展到了明代中叶以后开始出现了民间报房印刷的“京报”。从版面形式上来看,当时的报纸在形式上来说是和书籍相同的,采用单面印刷,折叠后装订的书册式。这比起原来的卷副式有了较大的改进,把相同的、一类的或者需要用时阅览的内容放在了一起提供阅读。明代中叶以后,开始出现民间印刷的京报。从版面形式上看,当时的报纸与书籍相同,都是单面印刷,折叠后装订成册。清朝民间报房所出的报纸开始出现“京报”报头,每天一期,每期一册,每期4-10页不等,每页对叠之后装订成册,长约20厘米,宽约10厘米。
1815年,马礼逊和米怜在马六甲创办了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主编在封面上署名“博爱者”。适应中国人的阅读习惯,《察世俗每月统纪传》采用中国书本式雕版印刷,形状就像一本中国线装书,每月出版一册,全年合订一卷,还印有全年目录、序文和封面,便于读者保存。从这之后在中国创办报刊的外国人也都延续了这一传统。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人开始意识到报刊的重要作用,开始创办自己的民族报纸,但是在形式上基本也都采用书册式,像康有为梁启超资产阶级维新派所创办的《万国公报》《时务报》等报纸都是采用的书册式。这种版式的报纸,也都是单面印刷,没有版面的概念,不分版,版面上也不分栏。
1861年创办的中文报纸《上海新报》,幅面为八开。这是一张用白报纸双面印刷的新型报纸。该报首创新闻报道加醒目标题的做法,开创了近代中文报纸使用新闻标题的时代。
1900年1月25日,兴中会的机关报《中国日报》在香港创刊了。陈少白担任《中国日报》的社长兼总编。当时,国内外中文报纸,“均每行直下,艰于阅读,即每版仅分四至六栏,题字号稍大”,《中国日报》则完全仿照日本报纸,创多栏横排,标题长短不一,版面活泼大方,是中国近代报刊中第一份首开横排分栏的报纸。
与其说报纸的排版是编辑的个人风格,更不如说是整个社会的环境所造就。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信息量大增,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越来越广,人们的艺术品位也愈来愈高,不再只是需要文字罗列式的知识,更需要的是有生命力的文字。排版技术的再一次发展显示出了世界的进步。
单张双面
首创现代型报纸四个版,并两面印刷的是1904年在上海创刊的《时报》。该报在编排上强调“务求显醒”,配备了从一号到六号全套字模,“最紧要之事则用大字,次则中字,寻常新闻用小字”。《时报》的这种革新,虽然最初被许多报纸认为怪异之举,但比起以前的版面形式,这种单张的、大尺寸、每一面并排两块版的版面确实有很多优点。所以,尽管有些人看不惯,它还是风行开来。“辛亥革命后,各报都仿效它改用这种版式。从此,报纸的书本版式被完全淘汰”方汉奇在《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中说到。
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之后,报纸在新闻业务上有很大的进步:在内容上,新闻成为报纸的主角,新闻题材增多,注重对新闻标题的加工,一些大的报纸开始广泛运用新闻摄影图片。这一时期的报纸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不同于早期的报纸,更接近现代报纸的形态;在内容上来说,新闻报道成为主角,很多的报纸如《申报》已经开始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在形式上来说,我们可以看到,报纸虽然没有明确的栏的概念,但是基本上稿件的编排不再是自上而下,不加以区分了,很多的稿件开始加了线条和其他的稿件加以区分;在新闻标题上,这一时期,新闻稿件不仅仅有了标题,而且有的时候还会出现多行题,标题的字号比正文大,不同的标题形式字体字号也不同,1909年1月25日,改用进口新闻纸双面印刷,版式基本上形成了现代报纸的形式。
大公报》1902年创刊,采用书册式,每日八页。1926年《大公报》续刊后,每日出版对开两大张、共八版,报头改用隶书,成为标准招牌字。在版面编排上,它借鉴日本《朝日新闻》等报的做法,根据新闻内容的轻重进行编排,大小铅字搭配使用;长文短文兼顾,突出重要新闻,并配发图片;标题制作醒目,整个版面显得错落有致,生动活泼。
戈公振记载,辛亥革命前后,“报纸渐多,形式已归于一律”。例如,1909年在上海创刊的《民呼日报》,为“日出对开两大张,版面竖排六栏”;1916年8月在北京创刊的《晨钟》,为“日出两大张八版”;1918年10月邵飘萍在北京创办的《京报副刊》,为“日出对开四版”。
但是我国早期的报纸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都是采用了从右至左从上到下的纯直排式的编排方式。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56年,《人民日报》进行改版,改传统的直排式为横排式,自此以后的报纸都改为了以横排为主的报纸版面。至此,我国的报纸从古代形态脱胎成为了具有现代模式的报纸。
模块式版面是一种简洁的版式,版面规则而清晰,符合现代审美观念。现代报纸的变化无不是现代人艺术水平的提高,整个社会在审美上也有了较大的改变,虽然一时难以变化,但在众多新鲜事物的影响下,逐渐适应了这艺术品位疯狂增长的年代。
有史可查,在中国报纸排版发生如此巨变的这些年中,中国艺术其他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34年是聂耳的音乐年《大路歌》、《开路先锋》、《毕业歌》、《新女性》、《码头工人歌》、《前进歌》、《打长江》等歌曲以及《金蛇狂舞》、《翠湖春晓》等民族器乐曲,都是这一年完成的。以及1935年,他写下了《梅娘曲》、《慰劳歌》、《塞外村女》、《自卫歌》、《铁蹄下的歌女》以及建国后定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齐白石被授予“中国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金奖、1963年诞辰100周年之际被公推为“世界文化名人”等等。
多版色彩化
1985年,王选团队研制的华光系统改变了我国报纸的版面形态,我国的报纸版面从以往的黑白色开始进入了色彩化时代。藉由新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报纸版面也进入了多版化的时代。色彩化,多版化成为我国当代报纸的主要特征。
进入21世纪,单纯的美观已不再是人们追求的木匾,符合整个社会的发展的美感才是现阶段报纸排版的目标之所在。我相信,只要不断积累、积极实践、勇于创新,新颖独特的报纸排版版式还会不断出现的。
基本要求
报纸排版要讲规程
组版编辑不仅要懂新闻采写、稿件选编,而且要懂得报纸的整个生产过程。即:安排各类稿件,修改审定各版标题,设计划版,美化版面,调整版面与稿件,审改大样、检查付印,直至看到第一张报纸。各家报纸都在进行改进,在这个改进过程中必须抓好组版编辑工作,改善报纸的编排,让报纸形成良好的版面风格、合理的版式规范和高效的组版规程。
报纸排版要讲权威
任何一家报纸都重视舆论导向,导向是报纸的灵魂,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导向必须明确。新闻报道的标题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所以,报纸排版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就一篇言论稿件而言,它要讲政策,讲道理,就不宜“浓妆艳抹”,应该和它的内容一样严肃、庄重。编辑为了突出言论稿件的宣传效果,适当的加框、加线,是为了增强视觉强度。但花边不宜使用那些花、鸟、叶之类,或带有实物的花边来作花框,更不能把标题打扮得花花绿绿。《中国青年报》的“求实篇”言论栏可称范本,采用标题字体严肃,花框、花线时粗时细,始终给人以庄重之感。
报纸排版要讲规范化
一是在进行版面设计时,要周密地考虑到每一篇稿件在版式结构中的位置,主题鲜明、主次分明,力戒轻重倒置,随意拼凑。全版既突出中心,又相互呼应,消息、评论、通讯、专栏、各种文、图稿件,各得其所,既保持足够的信息量,又体现报道意图,引导读者依照版面的安排,取舍阅读。
二是划版要规范,在编排文字稿件的走向时,要用多变的走文形式,使版式结构中的块状形态变化多端,要注意版面形块分割合理。
三是标题讲规格、求美,做到题文相符,力求简洁标题的主题、肩题副题字号,大小依次可差三档左右,搭配不合适则影响美观。
四是图片放置合理,根据图片本身内容以及与整个版面的协调等情况,设计图片的大小尺寸,或加框、线点缀。
五是用字规范,一般报纸有固定的字号,字体;评论、按语、图片说明等文用活体字 ;对作者署名头衔、文章署名、讯头、讯尾、记者、通讯员姓名等,均应按报纸需要与习惯,规定统一的字型、字号,避免各版大小不一。
在版面规范这方面,《人民日报》、《文汇报》、《光明日报》等可称典范。
报纸排版要有创新性
专门的报纸版面设计只有100年左右的历史,在这以前,报纸的版面设计是依照人们习惯的书籍版式设计而进行的。到了建国初期,《东北日报》、《辽东大众》等版面比书刊大了几倍,到了七十、八十年代,报纸版式就明显不同了,打破了呆板、单一的形式。作为当今办报人,特别是激光照排的大屏幕操作员,要大胆创新,运用各种美化手段和技巧,设计好版面。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05 16:44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