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权政治(しっけんせいじ),是指
日本历史上
北条氏以其执权地位掌握幕府实权的一种政治形态。
源赖朝去世后,外戚北条氏逐一打压畠山氏、比企氏、和田氏等势力强大的御家人,集政所、侍所别当于一身,将军权力被弱化,北条氏遂以执权身份掌握幕府实权。其后,北条氏逐步确立了其独裁体制。第3代将军
源实朝被暗杀后,北条氏从京都迎来摄家(藤原家)幼子
九条赖经,立为傀儡将军。第3代执权
北条泰时于家禄元年(1225年)设“
连署”和“
评定众”,于贞永元年(1232年)制定《
御成败式目》。第五代执权
北条时赖于建长元年(1249年)设“
引付众”。自
北条时宗开始,北条氏的家督(
得宗)更为专制,加之其内管领的篡权,引起
御家人的普遍反对,最终导致
镰仓幕府及执权政治倒台。
关于执权政治的成立,
日本学者佐藤进一认始于
和田义盛之乱,但另一学者上横手雅敬比其早了十年,认为在建仁三年(1203年)
北条时政消灭将军
源赖家的外戚比企氏、废赖家立实朝后,自己作为政所
别当就任执权,这就是执权政治的成立。北条时政掌权后,于元久二年(1205年)试图废除
源实朝、让自己的女婿
平贺朝雅接任将军,不过没有成功,被流放
伊豆。
北条义时就任执权之后,与其姊
北条政子一起掌权,镰仓殿源实朝只是傀儡。承久元年(1219年),源实朝被杀后,北条氏从京都的九条家迎立的三寅(
九条道家之子)也是幼童,甚至还没有被任命为将军,但北条政子作为实质性的镰仓殿,站在与御家人的主从结合的顶点,独断政事,执权义时掌握幕府的官僚机构并帮助她。在承久三年(1221年)的
承久之乱中,在政子、义时的领导下,幕府方面取得了胜利。这期间的政治性质是镰仓殿独裁制的延长。因此,仅仅北条氏掌握政权,也不能说是执权政治,执权政治作为区别于镰仓殿独裁制的一种合议政治的出现还要等到之后。
佐藤进一认为执权政治成立于和田氏之乱,同时认为执权政治是一种典型的“后承久之乱”的政治形态,特别是以执权
北条泰时的时代为典型。上横手也有同样的观点,除了建仁三年(1203年)执权政治“成立”之外,还重视北条泰时以嘉禄元年(1225年)政子之死为契机所进行的一系列政治改革,将其作为执权政治的“确立”。改革的内容是,将执权增加到两名(其中一名是
连署),新设
评定众,开启合议政治,并让之前从京都迎接的三寅元服,改名
九条赖经,向朝廷申请后于翌年接任
征夷大将军(
摄家将军)。贞永元年(1232年),制定《
御成败式目》,确立了审判标准,执权政治得以顺利运转。《御成败式目》只适用于幕府的势力圈,在朝廷和庄园领主的统治下,各自的法律都是有效的。幕府尊重庄园领主和在地领主的领主权,不进入其内部,也不干涉国司、领家的行政。
关于执权政治的崩溃和向
得宗专制的过渡,佐藤进一阐述了
北条时赖以来的得宗专制倾向,但上横手雅敬认为得宗专制不仅是幕府内的对立,还应该在幕府和公家政权的关系中把握,通过将得宗专制分为两个阶段,使执权政治的规定更加严格。即,得宗专制的第一阶段是北条时赖、
北条时宗时期,第二阶段是
北条贞时、
北条高时时期。首先,就第一阶段而言,时赖实行高压政治,排除北条一门的不平分子、以三浦氏为首的有力
御家人、摄家将军等反对势力,并决定
治天之君、皇位和摄关的人选,全方位干预朝政。时宗在
元日战争之际,夺取朝廷的传统外交权,独断地采取强硬的外交政策,并将
本所领的年贡等征发为军粮,获得了动员本所一元地的庄官等非御家人的权限等,大大修改了以往不干涉本所领的原则。时赖将九条赖经、九条赖嗣等摄家将军相继赶回京都,取而代之的是迎立
亲王将军,使将军的傀儡化进一步发展,并以阴谋为借口随便驱逐历代将军。时赖从执权退下后,仍作为得宗掌握着幕府的实权,得宗和执权被分离,权力的根源被置于得宗而非执权。幕政的运转也开始出现从评定众的“评定”转移到得宗私宅的“
寄合”的倾向。从这些方面看,有人认为时赖、时宗的时代应该算在得宗专制期而非执权政治期是不妥当的。但是,在这个时期,得宗专制的对象主要面向朝廷、贵族、寺社,因此得宗需要得到御家人的支持,采取了保护御家人的政策,如设置引付,努力使审判迅速且公正,缩短大番役勤仕的时限、减轻御家人的负担等。但是这样成功干涉了公家方面,得宗专制进入了与御家人强烈对立的第二阶段,其契机是
霜月骚动,得宗专制在此确立。
虽说执权政治是合议政治,但幕府政治的本质是独裁专制,专制的主体只不过是从镰仓殿转移到北条氏(得宗),合议的执权政治也是在北条氏确立代替镰仓殿的独裁之前的过渡期的一种例外的政治形态。因此,严格来说,执权政治应该限定于执权泰时、经时的时代,即从嘉禄元年(1225年)到宽元四年(1246年)大约二十年的政治。但是,包括与镰仓殿独裁制、得宗专制的过渡期在内,从建仁三年(1205年)到弘安八年(1285年)的约八十年也可以看作是广义的执权政治。
就执权政治的性质而言,泰时所代表的执权政治,从同时代开始就被赞颂为善政,以佐藤进一为首的现代日本历史学家也普遍对执权政治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佐藤进一认为,执权政治克服了寄生在朝廷之上并确立自己权力的将军独裁制,武士阶级(特别是东国武士)在执权政治中才能将幕府作为自己的政权,从而“实现字面上的武家政权”,持这种见解的学者不在少数。
另一方面,上横手雅敬在《承久之乱的历史评价》中指出,
承久之乱后的执权政治,是在地领主势力和庄园领主势力的均衡基础上,作为调停两者对立的权力而固定下来的,有抑制在地领主成长的一面。但是同样是在地领主(武士),佐藤进一主要考虑的是东国的豪族领主,上横手雅敬考虑的是日本全国武士。1955年前后的佐藤、上横手的见解都指出了镰仓幕府的半古代性格,封建制的成立则要求之于镰仓时代以后,而且显著地受到了将在地领主视为封建制展开的重要载体的当时的社会构成史视角的影响。后来上横手认为执权政治是从镰仓殿独裁制到得宗专制过渡时期的例外,是因为怀疑以往对执权政治的赞美倾向;也有像杉桥隆夫那样,认为评定众的大半是文笔官僚,东国的豪族领主很少,对“合议”的实质抱有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