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能力
执政能力
执政能力一般指以执政党为主体、以国家权力系统为客体的执政党执掌国家政权的能力。
定义
执政能力一般指以执政党为主体、以国家权力系统为客体的执政党执掌国家政权的能力。党的执政能力特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是指党在执政过程中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2017年10月18日,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具体阐述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首次作了概括:“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既体现了一般现代政党执政重视依法治国执政方式的普遍性,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本质和处于国家领导核心长期执政的特性。这一概括蕴含着执政能力与五个关系:
(1) 与党的领导水平的关系;(2) 与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关系;(3) 与党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的关系;(4) 与党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的关系;(5) 与党的事业和自身建设的关系。揭示了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能力建设的各个方面及具体要求,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思考。
必然性
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只有解决好这一课题,才能保证中国共产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必要性
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
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使党的领导和执政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和挑战。这种考验和挑战非同寻常,是历史性的考验,是时代的挑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问题,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问题,维护党的执政安全问题,非常现实地摆在面前。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之所以如此重要而紧迫,从根本上说,就在于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来自三个方面的严峻考验和挑战。一是党所肩负的艰巨任务和历史使命;二是党面对的国际环境和时代要求;三是党的自身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从国内形势和面临的任务来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但也必须看到,要走的路还很长,任务十分艰巨。第一,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状况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个主要矛盾没有变,发展的任务和压力仍然很重。第二,随着改革的深入,长期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越来越大。第三,在推动社会协调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方面,面临新挑战。世界上一些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在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阶段,社会经济结构剧烈变化,利益矛盾不断增加,社会稳定问题非常突出。第四,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必须要求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党坚定不移的目标。所有这些,都要求中国共产党增强理论创新的能力,增强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依法执政、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
从国际环境和时代要求来看
尽管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整个世界处在极其复杂而深刻的变动之中,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这些复杂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世界多极化的趋势虽然不可阻挡,但在曲折中发展。美国正处在新一轮战略扩张的势头上,竭力谋求长期的世界霸权,推行单边主义,鼓吹“新干涉主义”,实施先发制人的战略。二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而这个进程实际上由发达国家主导,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三是现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全球范围内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对市场、人才、战略资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四是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外交、安全等方面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各种矛盾和利益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无论是合作还是斗争,在内容、方式和手段上都更加复杂多变。五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将长期存在,有时斗争会很激烈。所有这一切,都要求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光观察和审视世界,增强科学判断形势和驾驭复杂国际局面的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从容应对,趋利避害,争取主动。
从党的自身状况来看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各级组织是有战斗力的,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在许多方面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比如,在思想政治建设方面,如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特别是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防止社会意识多样化对党在思想和行动上的高度统一带来冲击。又比如,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条件下长期执政,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严重脱离群众,理想信念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乃至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问题,如何真正得到有效遏制和解决。这些都要求中国共产党不断增强加强自身建设的能力,提高和增强党员、干部的素质和本领。
基本概念
过程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个思想经历了长时期的孕育。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虽是十六大明确提出的,但这个思想却经历了长时期的孕育。毛泽东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提出执政党建设问题时就已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面前,需要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学会管理城市,学会管理生产的方法,学会商业工作、银行工作和其他工作,提高做好经济工作的本领。否则,“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28页)这实际上就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的雏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多次强调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强调要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处理好法治人治的关系、处理好党和政府的关系,把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问题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任务密切联系起来。他一再指出:实现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革命,全党必须再重新进行学习,除学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外,还要学经济学、学科学技术、学管理,“几百个中央委员,几千个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干部,要带头钻研现代化经济建设”。(《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53页)这实际上是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的进一步阐发。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逐渐形成一个明确的思想,经历了三个阶段。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当今国际环境和时代要求,根据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艰巨任务,根据党的自身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不断对党的执政能力进行研究和阐发,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明确的思想。它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五大以前,提出了强化执政意识,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思想。在1990年前后,江泽民就指出:我们的党是执政的党,党的领导要通过执政来体现。“我们必须强化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加强党的领导,“要认真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活动方式”。在十四大报告中,他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努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问题。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几个问题的决定》,又强调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问题,指出党的高级干部努力要成为善于治党治国的政治家,“应该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讲究领导艺术,审时度势,驾驭全局,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在随后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在论述提高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时,特别强调“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从全局观察形势、处理问题的能力”。1996年3月,江泽民关于讲政治的讲话,事实上又把提高执政能力问题作为讲政治的一项重要内容,认为“只有讲政治,才能提高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总揽和驾驭全局的能力,从而提高领导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水平”。
第二阶段
从十五大开始,提出加强执政党建设的两大历史性课题的思想,随后不久使用了“执政能力”概念。十五大报告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围绕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它要求“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在1997年底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将这两个“不断”概括为执政党建设的两大课题。1998年2月,江泽民在十五届二中全会讲话中,又提出在经济工作中要增强承受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问题。在这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他又强调提高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是全党必须始终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2000年5月,江泽民在上海进一步将“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明确为“两大历史性课题”。党的执政能力的概念,江泽民在1999年1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金融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就已经指出,认为提高“执政能力是极重要的”。2000年2月,他再次强调,要“提高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增强广大党员和干部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2001年5月,他在安徽考察讲话时进一步论述了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问题。他说: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取决于中国共产党。这不仅取决于党的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也取决于各级党组织贯彻落实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和水平,也就是说,还取决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这就要求“努力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提高运用民主法制办法开展工作的能力,提高按照科学规律办事的能力,努力掌握科学的领导方式领导方法”。他还指出,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掌握主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因此,“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将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
第三阶段
从党的十六大开始,明确提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十六大报告在论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问题的六项要求时,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并且对“执政能力”的内涵初步概括为五个方面。这就是“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善于进行理论思维战略思维,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必须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及时研究解决改革和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善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和克服各种困难,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必须增强法制观念,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必须立足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进一步明确提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点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这样,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也就成为十六大以来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重点。这一年多来,对它的认识不断提高,越来越感到它的重要性。因此,在十五届六中全会专门研讨党的作风建设,并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之后,十六届四中全会又专门研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丰富内涵
党的执政能力问题
执政能力是中国政权建设中的一个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地位、所肩负的任务的内在要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包含着许多方面的内容,党的十六大概括了最基本的五个方面,即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及总揽全局的能力。
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
执政能力要求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对形势做出全面而正确的判断。中国的发展是在世界大环境中进行的,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乃至工作的方式方法,都受到时代发展与环境变化的制约。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封闭状态下发展。因此,中国制定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采取了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当前,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但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没有根本改变,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又有新的表现,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加之民族、宗教矛盾与局部冲突时起时伏,使人类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应具有站在历史与全局的高度进行理论思考、理论创新与战略规划的能力,正确把握时代的特征,使之成为制定政策的依据。
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不断研究解决改革和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善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市场经济不同于计划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很多,必须在思想上不断有新突破,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努力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对经济现状而言,更需要通过合理调整,深化改革,优化经济结构,调动一切经济要素,增强市场经济活力。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要求学会抢抓机遇,善于利用机遇。21世纪头20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是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历史发展期,必须特别珍惜机遇,抢抓机遇,不断提高领导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推动市场经济全面、协调发展,抢占新一轮区域经济竞争的制高点。
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要求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各种不同的利益关系,克服各种困难,应对各种风险。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世界还很不安宁。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表现的情况下,关系中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就很难绝对避免。必须认清这些复杂因素,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从国内看,在新的形势下,社会矛盾复杂,而且往往与新的利益分配机制有关。比如,先富和后富的矛盾、加大结构调整与部分工人下岗的矛盾、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与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的矛盾等。这些都要在发展的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
要求增强法制观念,把依法执政纳入依法治国之中,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的治国方略,依法执政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在一定意义上说,依法执政还是依法治国的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党,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就必须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要牢固树立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必须接受人民监督与法律制约的观念,带头做遵守法律、执行法律、维护法律的模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三者的结合点就是党的依法执政。
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
要求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出发考虑和处理问题,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党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凡事从全局出发,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也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客观要求。
最新修订时间:2022-01-04 16:43
目录
概述
定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