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仔,即年轻的男打工者,是受雇于人,替别人工作而获得工薪的人。中国大陆的这一词语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从香港传入的,最早是由农民工这一概论分化出来的新名词,在日常用语中广泛理解为“在各大城市中
打工的年轻男子。一般没有很高的
学历,从事辛苦、
薪水较低的工作”是传统观念上狭隘思考的产物,带有一定的贬义。打工仔中也有极少的高学历、高年薪的“高级打工仔”、“
打工皇帝”等。
性质特点
“打工仔”一词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初期从
香港传入内地的词语,它在广东深圳逐渐流行到中国各地的。打工仔的性质与特点有如下几点:
(一)打工仔的性质:是受雇于人,替别人工作的“
工薪阶层”或“从事受薪工作”的年轻的“男性”劳动力,无论职位高低,均不是
企业的
股东,他与企业只是一种聘用关系。
(二)打工仔的特点:
1、在中国大陆表现为离乡别井到外地、外省工作;
2、所从事的是不太稳定,不属于铁饭碗的工作;
3、多指从事比较劳苦、每天工作时间比较长、收入不高的体力活;
4、往往
寄人篱下、忍气吞声、讨薪难、没有
社会保险待遇。
5、主要指农民工,即男性的年轻农民工。
2015-4期《中华诗词》刊登的《鹧鸪天·农民工》一词,作者左河水是这样表述打工仔的:“几亩农田难度生,问巡海角作民工。异乡独在非为客,作业佳节在险空。熬酷暑,抗严冬,风餐地宿斗蚊虫。新城汗砌千楼起,何日村房不惧风。”表达了打工仔的来源、目的、艰苦等情况。
历史贡献
打工仔(年轻的农民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巨大的,他们成为我国
建筑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主力军,是提高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他们进入城镇非正规部门就业后,其自身
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也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贡献。他们对经济成果分享程度较低,且总体呈现出下降的态势。他们游离于农村与城镇之间,在职业层次、工资报酬和
社会福利等方面与市民存在明显差距,无法真正享受市民待遇,只能选择在城镇从事非正规就业,使打工仔在城镇就业能力低、就业流动频繁,与经济
社会转型和城镇化发展的要求不适应。
2010年初,国内外经济开始复苏,沿海城市普遍出现“用工荒”现象。从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角度分析,“用工荒”不是劳动力总量供应出现短缺而是低工资的廉价劳动力短缺,是由经济扩张引起的劳动力诱致性需求增加导致的区域性和结构性劳动力短缺。“用工荒”表面上是由于经济回暖的结果,实际上更多地反映出农民工群体不愿接受与劳动强度不成正比的低廉工资。因此,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应注重提高打工仔的工资待遇和福利水平,让他们充分享受经济增长成果,进而推动中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打工仔通由具有一定及很高特长、
技术能力、综合素质的人员组成,是中国社会转型后出现的一个新兴群体,其出现从整体上推动了中作私营销、民营等经济体的发展。同时也为国家的经济的整体发展做出了明显的贡献。
打工仔通常具有吃苦、耐劳、及专业技能等品质,日常所提及的纯体力劳动者通常是由当地下层劳动者构成,其缺乏打工仔背井离乡独自生存这一特征,不能算入打工仔这一概论,通常建筑工人中的泥水工、砖工、
木工并不属于纯体力型工作,其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才能胜任。
打工仔待遇在进几年由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了一定改观,但
待遇、生存环境等仍然显得相对较低。需要国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加以完善。
诗词表述
万道砖墙砌楚辛,几多惆怅度黄昏。异乡校外儿八岁,留守田间父六旬。
城镇化,筑功勋,扛难闯险惧求薪。医疗社保无承保,缘是乡籍农户身。(《
中华诗词》2015-04期)
几亩农田难度生,问巡海角作民工。异乡独在非为客,作业佳节在险空。
熬酷暑,抗严冬,风餐地宿斗蚊虫。新城汗砌千楼起,何日村房不惧风。(《中华诗词》2015-04期)
老汉离乡为育娃,几经风雨闯天涯。日修豪宅熬寒暑, 夜宿窝棚受咬扎。
节膳用,戒烟茶,赚了学费备零花。望乡放眼何方是, 四面楼林不见家。(《中华诗词著作家典藏》2011)
掩泪辍学别母亲,几番流浪获工薪。日西劳累如霜打,夜半读愉若踏春。
别忘我,梦中人,万千离恨为脱贫。仰天长啸迷蒙月,何日天涯返小村?(《
中华诗词》2014-11期)
历尽寒窗出校堂,万千期盼系儿郎。天涯应聘茫茫路,壮志凌风道道伤。
思女友,梦爹娘,泪凝短信诉衷肠。悠悠日月临年岁,心恐无颜见
故乡。(《
中华诗词》2014-11期)
《鹧鸪天·农民工创业》(左河水)
不忍穷乡度苦贫,出山闯荡作工人。车间半载当班长,函授三年几履新。《江西诗词》2015-1期
攻市场,巧经营,立门创业叱风云。锦城高宅安居在,探母回村是市民。
《农民工》(薛海兵)
告别父母泪成双,背起行囊走四方。 露宿风餐沙盖饭,披星戴月土铺床。
建成楼宇千排秀,铺就路桥万里长。 汗透衣衫朝复暮,何时能买半间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