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模式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为达到战略目标,系统地对人力资源各种部署和活动进行计划和管理的模式,是组织战略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力资源管理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基本简介
概念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首先由美国人提出。但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日本的企业实际上扮演着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先驱实践者的角色。日本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精髓在于其人本主义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日本的企业将其管理重心集中在对“人的管理”之上,实行了一系列充分体现其人本主义思想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例如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教育培训制以及保障制等等。这些制度的战略基础是:能力、品质、技能、教育程度、完成任务的适应性和岗位工作绩效等。但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人力资源管理的弊端也日益地暴露出来。约翰·沃洛诺夫在《日本管理的危机》、帕茨·史密斯在《日本:一种新的解释》、菲利普·安德森在《黑纱的里面:除去日本人商业行为的迷雾》等著作中,深刻地分析了日本模式的弊端。他们指出,在日本的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在更大程度上陷入一般事务性职能,对人力资源的战略性、战略人力资源的工作绩效激励,核心雇员的配置等方面缺乏充分的界定、使用和激励,这使得日本的企业“核心人力资源”(Core Human Resources)的“战略性”受到极大削弱和限制。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近一二十年来这个领域的发展令人瞩目。对这一思想的研究与讨论日趋深入,并被欧、美、日企业的管理实践证明为是获得长期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战略途径。相对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Strategic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SHRM)定位于在支持企业的战略中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和职能。学术理论界一般采用Wright&Mcmanhan的定义,即为企业能够实现目标所进行和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人力资源部署和管理行为。
内涵
所谓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指在企业总体战略框架下对人力资源进行使用、管理、控制、监测、维护和开发,籍以创造协同价值,达成企业战略目标的方法体系,包括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战略性组织管理体系、战略性工作管理体系、战略性人力资源配置体系、战略性薪酬管理体系战略性绩效管理体系战略性培训教育体系以及战略性人才培养体系等。
在对内外部环境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的挑战以及现有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不足,清晰的勾勒出未来人力资源愿景目标以及与企业未来发展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并制定出能把目标转化为行动的可行措施以及对措施执行情况的评价和监控体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人力资源战略系统。
四大核心职能:打造战略所需的人力资源队伍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核心职能包括人力资源配置、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评价人力资源激励四方面职能,从而构建科学有效的“招人、育人、用人和留人”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战略性人力资源配置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基于公司的战略目标来配置所需的人力资源,根据定员标准来对人力资源进行动态调整,引进满足战略要求的人力资源,对现有人员进行职位调整和职位优化,建立有效的人员退出机制以输出不满足公司需要的人员,通过人力资源配置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
战略性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任务是对公司现有人力资源进行系统的开发和培养,从素质和质量上保证满足公司战略的需要。根据公司战略需要组织相应培训,并通过制定领导者继任计划和员工职业发展规划来保证员工和公司保持同步成长。
薪酬战略的类型
薪酬决定标准
薪酬决定标准是指决定薪酬高低的依据,岗位、技能、资历、绩效和市场状况等都可能是决定薪酬的依据。究竟按照什么依据来决定薪酬,这取决于有关依据的特征和企业的具体状况。
(1)基于岗位或技能。传统薪酬制度通常按岗位来决定薪酬,认为岗位分析能够科学地衡量一个岗位对公司的价值,可以避免薪酬的决定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但由于岗位是流动和变化的,企业无法用过去的岗位分析结果来衡量当时的岗位对公司的贡献。此外,同一岗位,工作人员不同,其绩效也不同。因此,按岗位支付薪酬难以保证其激励的公正性。技能薪酬观认为,员工尤其是掌握多种技能的员工是公司竞争力的源泉,企业应该根据员工的技能水平来决定员工的薪酬。但是,技能薪酬往往依据员工的潜在能力,而不是对企业的实际贡献来决定员工的薪酬,这容易导致员工薪酬与公司绩效相脱节,不利于公司的持续发展
(2)基于绩效或资历。许多学者认为,应该依据组织目标和公司衡量绩效的能力来决定是根据绩效还是资历来确定薪酬。如果公司确实能够精确地衡量绩效,并且相应地支付薪酬,那么这种薪酬制度就是公平的,并且也是有作用的;否则,这种薪酬制度就不是公平的,甚至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根据资历支付薪酬的一个假设前提就是:员工的资历越丰富,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就越大。同时,员工的资历比较直观,容易确定,实施起来也比较容易。许多公司希望能根据绩效来决定员工薪酬,但由于无法客观衡量绩效,最终还是根据资历来支付薪酬。
战略性人力资源评价的核心任务是对公司员工的素质能力和绩效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价,一方面保证公司的战略目标与员工个人绩效得到有效结合,另一方面为公司对员工激励和职业发展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战略性人力资源激励的核心任务是依据公司战略需要和员工的绩效表现对员工进行激励,通过制定科学的薪酬福利长期激励措施来激发员工充分发挥潜能,在为公司创造价值的基础上实现自己的价值。
四个基础平台: 构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
有效建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并得到并发挥预期的效果的前提是组织要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一个必要的平台,这个平台包括人力资源专业队伍、人力资源组织环境、人力资源专业化建设和人力资源基础建设四个方面,为构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提供相应的组织保证和专业能力。
人力资源专业队伍是构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保障。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对人力资源专业队伍有着较高的要求,对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合理的定位,明确界定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责和职权,对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有着严格的要求,同时对直线经理参与和配合人力资源管理也作出明确的要求,从各个方面保证人力资源专业队伍能成为构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力基础。
合理的组织环境是构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外部条件。要求从公司战略出发,设计出一套适合公司战略需要的组织结构,并细化每个职位的设置,并根据公司外部环境进行优化,为公司构建战略性人力资源体系提供相应的组织环境。
人力资源专业化建设是构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专业保障。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有着明显的专业特征,通过专业化建设为有效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奠定专业基础,人力资源的专业化建设内容包括:组织系统的岗位分析以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职权、工作条件任职资格;根据公司业务和职位特征设定相应的定员标准;组织系统的岗位评价,作为制定薪酬序列的重要依据;根据公司战略需要和岗位类别开发出相应的素质和能力模型
人力资源基础建设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要保证这个系统能够得到正常运行还需要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基础管理体系,包括通过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高效为各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提供客观的信息,开展日常的事务性工作保证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基本特征
战略性
人力资源战略与组织总体战略相匹配。
系统性
与企业运营系统、研发系统等相互协调。
匹配性
横向匹配/ 纵向匹配。
柔性/ 灵活性
主要观点
普适性观点
某些人力资源管理实务(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actice)与组织绩效之间存在正向的线性关系,并且这种关系适用于所有的企业。
德莱里等在综合以前研究的基础上指出,高绩效工作系统应包括7项得到认可的人力资源管理实务,它们是:内部提升机会、正式的培训系统、绩效评价利润分享计划、员工安全感、员工发言权和工作界定。
权变性观点
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绩效之间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它会受到各种变量的影响。大部分学者都主张把组织战略作为一项关键的权变变量,认为组织战略会影响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
当组织采用A战略时,某项人力资源管理实务可能会影响组织绩效;而当组织采用B战略时,这项人力资源管理实务可能并不影响组织绩效,或者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也就是说,采用不同战略的组织应该采用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实务。
配置性观点
把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实务所形成的配置或模式作为自变量,考察其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配置性观点比普适性、权变性观点都更为系统和复杂:
首先,配置性观点采用整体和系统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力图寻找能使组织绩效最大化的人力资源配置或模式;
其二,配置性观点假设,不同的配置或模式都能使组织绩效最大化;
其三,这些配置是从理论上推论出来的理想框架,而不是实际观察到的现象。
建立建议
企业在建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可以同时参考这三种观点。
首先,可以根据普遍性的观点,考虑究竟哪些人力资源管理实务会对企业的绩效有明显的影响;
其次,应该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尤其是发展战略,在那些对企业的绩效有明显影响的人力资源管理实务之间进行选择;
最后,企业在建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时,还应该考虑各种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实务之间的互相影响,使得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实务之间能够互相支持。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10 16:10
目录
概述
基本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