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都市圈
城镇化战略格局规划
成都都市圈(英文:Chengdu Metropolitan area),是《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城镇化战略格局规划的“一核”,是四川全省经济核心区和带动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规划中明确了该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以及先进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基地。
发展历程
2021年11月29日,四川省政府正式印发《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下称《规划》)。这是继南京都市圈、福州都市圈以后,国家层面批复的第三个都市圈规划,也是中西部一个。《规划》明确,成都都市圈以成都市为中心,与联系紧密的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共同组成。
《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成长期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东部发达地区水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基本建成空间结构清晰、城市功能互补、要素流动有序、产业分工协作、交通往来顺畅、公共服务均衡、环境和谐宜居的现代化成都都市圈。
产业发展
打造成渝创新驱动核心区。
根据《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在培育优势产业集群中明确依托成都等城市的科研资源优势和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充分发挥天府新区等高端要素集聚平台作用,瞄准全球和国家科技创新趋势,联合重庆打造一批创新型园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重点突破创新链的关键技术、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加快形成电子核心部件、新材料、物联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高端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在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方面,《规划》明确要打造创新创业发展平台。依托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型省份建设,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天府新区等为载体,打造成渝创新驱动核心区。同时,建设四川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加快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家级园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023年,成都都市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7845.35亿元,增速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
经济
2024年,成都都市圈(成都市、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756.8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为46.0%。其中,成都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511.3亿元,增长5.7%,占都市圈比重为79.0%;德阳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265.4亿元,增长7.2%,占都市圈比重为11.0%;眉山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90.1亿元,增长7.0%,占都市圈比重为6.3%;资阳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90.0亿元,增长6.5%,占都市圈比重为3.7%。
2024年,成都都市圈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7.2%,增速高于全省4.8个百分点。成都市、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分别增长7.3%、8.5%、6.0%、5.6%。
2024年,成都都市圈共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82.8亿元。成都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49.5亿元,占都市圈比重为81.8%;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分别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0.5亿元、160.7亿元、72.1亿元。2024年,成都都市圈共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25.5亿元。成都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10.4亿元,占都市圈比重为72.0%;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分别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7.1亿元、351.9亿元、236.1亿元。
2024年,成都都市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增速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成都市、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分别增长4.8%、14.0%、15.0%、13.8%。
2024年,成都都市圈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69.1亿元,同比增长3.6%,占全省的比重为46.2%。成都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27.1亿元,增长3.3%,占都市圈比重为81.5%;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5.5亿元、672.7亿元、483.8亿元,分别增长6.4%、4.3%、2.8%,占都市圈比重分别为9.3%、5.3%、3.8%。
互联互通
重点发展成渝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在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方面,根据《规划》,将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按照“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 要求,强化水运、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有机衔接, 重点发展成都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提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运行效率。提高综合客运枢纽一体化水平,完善货运枢纽集疏运功能, 推进城市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建设。
同时,完善机场布局和功能。明确要强化成都和重庆航空枢纽功能,新建成都新机场等,优化航线网络,适度提高航班密度,培育和拓展国际运输航线。
在构建高速共享信息网络方面,《规划》明确将加强干线通信网络建设,发挥成都和重庆两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作用,提高网间流量疏导能力和互通效率,适时扩容国际通信直达数据通道。同时,搭建城市群信息服务平台,《规划》要求要协同推进成都等智慧城市建设,统一建设标准,开放数据接口,建设一体化公共应用平台,构建智慧城市群。
开放合作
务实推进国别合作产业园区建设。
根据《规划》,将构建便捷畅通的国际开放通道,优化对外开放平台。作为国家开放大通道之一,提出要扩大以成都、重庆等为起点的中欧班列品牌影响力,提高运行效率和运营效率,将其培育发展成为内陆地区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西向国际贸易大通道。同时,以两江新区、天府新区为对外开放大平台,整合新区政策资源,高起点打造内陆对外开放门户。
务实推进并适时扩大国别合作产业园区建设。就成都而言,《规划》还明确要依托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进中韩创新创业园建设,共建众创空间,开展联合研发,推动产业联动,建设亚太的创新创业中心和创新创业成果产业化基地;加快中德创新产业合作平台建设,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聚焦多领域创新产业合作,打造“中德创新合作升级版”。
交通
2021年12月10日,随着德阳至都江堰高速公路建成投用,标志着中国铁建投资集团、中国铁建昆仑投资集团作为社会投资人牵头实施的成都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成都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全长443公里,由德阳至简阳段、简阳至蒲江段、蒲江至都江堰段、德阳至都江堰段四条高速组成,是中国铁建在四川投资建设并投入运营的第一条高速公路。
截止至2025年2月,成都都市圈市域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672.885公里,在建里程231.43公里,累计运送达140亿人次。
成都市域(郊)铁路成德线环评正式获批,2024年将与资阳线、成眉线一起,进一步加快建设步伐。未来,成都都市圈轨道交通的畅通,将进一步联通成德眉资四城的未来发展,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也将让市民快速共享便捷的都市圈生活。
参考资料
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方网站.2016-05-04
最新修订时间:2025-02-24 17:00
目录
概述
发展历程
产业发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