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溃疡
病症名
位于贲门至幽门之间的慢性溃疡称之为胃溃疡(gastric ulcer,GU),是消化性溃疡的一种,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可发生在十二指肠,也可发生在食管下端,胃-空肠吻合口附近以及美克尔憩室内异位胃黏膜上。这些溃疡的形成均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为消化性溃疡
摘要
消化性溃疡,指胃肠黏膜被胃消化液自身消化而造成的超过粘膜肌层的组织损伤。可发生于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其中以胃及十二指肠最为常见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其病因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基本相似。明确诊断主要靠胃镜检查。胃溃疡是消化性溃疡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是指胃黏膜被胃消化液自身消化而造成的超过粘膜肌层的组织损伤。
症状特点
慢性胃溃疡以反复发作的节律性上腹痛为临床特点,常伴有嗳气、返酸、灼热、嘈杂等感觉,甚至还有恶心、呕吐、呕血、便血。在胃肠局部有圆形、椭圆形慢性溃疡。
表现
(一)腹痛,胃体部溃疡的腹痛部位往往在上腹中线的左侧或左上腹部;位于胃小弯高位的溃疡,贲门或胃底部的溃疡,疼痛可出现在前胸的左下部位;胃溃疡位于后壁或向后穿透胰腺时,可以出现后背疼痛。胃溃疡的疼痛定位不如十二指肠溃疡那样局限。
(二)体重减轻,这是由于热量摄入减少的结果。胃溃疡病人常于进食后引起腹痛,不进食则不疼痛,因此为了减少疼痛,病人宁可少吃或不吃。由于食物的种类和量与疼痛有关,往往使病人过于慎重地选择食品或减少饮食量。长期热量摄入不足,便会导致体重下降,甚至营养不良。体重减轻有时相当显着,如果发生在40岁以上的病人身上,甚至会被临床医生疑为恶性肿瘤
(三)疼痛性质的改变,溃疡病的特点是规律性疼痛。胃溃疡为饱餐痛,疼痛在饭后半小时至2小时出现,至下次进餐前疼痛已消失。十二指肠溃疡是饥饿痛亦称空腹痛,疼痛多在饭后3~4小时出现,持续至下一次进餐前,进食后疼痛可减轻或完全消失,有的病人可出现夜间痛。
(四)出现固定的包块。一部分胃溃疡病人在其心窝部可摸到包块、质硬、表面不光滑,而且包块迅速增大,按压疼痛。随包块的增大,呕吐也随之加重,此种情况大都是发生了恶变。
(五)无法解释的黑便。一般黑便可见于进食大量猪、羊、鸡等动物血之后,也见于服某种药物之后。如果溃疡病人出现了无法解释的黑便,或者化验大便持续有血,需特别注意,应进一步查清,这往往是恶变的先兆症状。
病因
慢性溃疡病的病因很复杂,尚未清楚,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胃液的消化作用 多年研究已证明,溃疡的形成是胃壁或十二指肠壁组织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的结果。这种自我消化过程是溃疡形成的直接原因。
诊断
慢性胃溃疡诊断依据:上腹隐痛、灼痛或钝痛,服用碱性药物后缓解;常于剑突下偏左,好发于餐后半小时到1~2小时;疼痛常伴反酸嗳气;溃疡活动期大便隐血阳性。
注意事项
(一)避免精神紧张
胃溃疡是一种典型的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对胃溃疡影响很大。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过分忧虑对大脑皮层产生不良的刺激,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和溃疡的愈合。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是治愈胃溃疡的关键。
(二)讲究生活规律,注意气候变化
胃溃疡病人生活要有一定规律,不可过分疲劳,劳累过度不但会影响食物的消化,还会妨碍溃疡的愈合。溃疡病人一定要注意休息,生活起居要有规律。溃疡病发作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溃疡病人必须注意气候变化,根据节气冷暖,及时添减衣被。
(三)避免服用对胃粘膜有损害的药物
有些药物,如阿司匹林地塞米松、强的松、消炎痛等,对胃粘膜有刺激作用,可加重胃溃疡的病情,应尽量避免使用。如果因疾病需要非得要服用,或向医生说明,改用它药,或配合使用像葵花胃康灵这种中成药物,作为辅助药物,放在饭后服用,可有效地杀灭幽门螺杆菌,减少对胃的不良反应,而且它对于老胃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四)注意饮食
①尽量不吃或少吃辛辣食物,以避免胃粘膜损害,并防止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高。
②尽量不进食过酸的食物,以防止对胃粘膜的损害。
③提高饮食中粗纤维膳食的比例,可使胃扩张的时间缩短,降低胃酸的分泌。食物纤维分可溶性与非可溶性两种,可溶性纤维包括果胶(含水果等软组织的物质)、藻胶、豆胶等;不可溶性食物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来源于谷类、豆类种籽的表皮和植物茎叶。
④增加膳食中亚油酸等必需脂肪酸的含量。植物油是人类必需脂肪酸的主要来源。因必需脂肪酸可以在胃粘膜内迅速地转化为前列腺素E,增强胃粘膜的防御功能。故应提倡食用植物油,少食或不食动物性脂肪。
⑤限制饮食中的食盐摄入量,尽可能采取低盐饮食。
⑥进食时切勿狼吞虎咽,宜细嚼慢咽,因咀嚼时可增加唾液分泌,能中和胃液酸度。
⑦尽量不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均可导致胃肠消化功能紊乱,不利于溃疡的愈合。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01 07:21
目录
概述
摘要
症状特点
表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