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中国湖北省下辖自治州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恩施州,Enshi Tujia and Miao Autonomous Prefecture),湖北省辖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东连荆楚,南接潇湘,西临渝黔,北靠神农架,全州总面积2.4万平方千米,辖两市六县。2023年年末,恩施州户籍人口为398.65万人。州内方言属于西南官话成渝片。
名称衍变
东晋末,桓元子诞到此筑城,自称施王,子孙袭王至后周保定年被废,以此置施州。元代在此实行土司制度,土司驻今宣恩县城,因土司驻地在施州南面,故名施南土司。明代在施州设施州卫。清雍正六年(1728年)裁施州卫,设施县,次年改称恩施县,意即皇帝赐名于施县。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在200万年以前,恩施境内就有远古人类的足迹。“建始人”在武陵山区开始了原始的生产和生活,创造了人类早期的文明,创造了使用石制工具的原始生活。
春秋为巴子国地;战国为楚地。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秦属黔中郡;汉属南郡武陵郡;三国先属蜀,后属吴建平郡、武陵郡;两晋与南北朝宋、齐、梁、北周属建平郡、天门郡、武陵郡、信陵郡、秭归郡、业州军屯郡、清江郡。
隋唐至宋元时期
隋属巴东郡巴东县,清江郡清江县、开夷县、建始县;唐属归州巴东县,施州清江县、建始县;五代先后为前、后蜀所据;宋属归州巴东县,施州清江县、建始县及辰州、富州、高州、定州等许多小羁糜州;元属归州巴东县、施州建始县,南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先后置散毛土司唐崖土司金峒土司龙潭土司忠建土司、毛岭土司、施南土司等土司;元末明玉珍据蜀时恩施州地区为其所控制。
明清时期
明属夔州建始县、归州巴东县、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南部地区仍实行土司制度,设有容美宣慰司,施南、散毛、忠建3个宣抚司,9个安抚司,13个长官司,5个蛮夷长官司。清初沿用明制,雍正六年(1728年)裁施州卫,设恩施县,辖区未变,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置施南府,辖恩施县、宣恩县、来凤县、咸丰县、利川县,乾隆元年(1736年),夔州建始县划归施州,巴东县、鹤峰州属宜昌府。
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设道存县,民国四年(1915年)设荆南道,治所恩施县,辖恩施、建始、宣恩、来凤、咸丰、利川6县,民国十五年(1926年)改荆南道为施鹤道,鹤峰州改县划入施鹤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改设鄂西行政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改为第十行政督察区,巴东县划入,州域始为8县之治。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改为第七行政督察区,辖区未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11月6日恩施县城解放,建立湖北省恩施行政区,置专员公署,仍辖原8县,1955年5月12日改称湖北省恩施专员公署。文化大革命中,1967年1月30日造反派夺权,专署陷于瘫痪,3月2日经湖北省军区党委批准,由恩施军分区成立抓革命促生产办公室,5月13日改为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1968年成立湖北省恩施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废除革命委员会成立恩施地区行政公署。
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恩施地区行政公署,成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2月1日正式成立,全州辖恩施市、巴东、建始、利川、来凤、咸丰、宣恩、鹤峰7县1市。1986年11月14日,利川撤县建市。
1993年4月4日,国务院以国函【1993】36号文批复同意将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更名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从2005年开始,州庆日定为8月19日。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恩施走位于湖北省西南部,介于东经108°23′12″~110°38′08″、北纬29°07′10″~31°24′13″之间,东连荆楚,南接潇湘,西临渝黔,北靠神农架。州域东西最宽220千米,南北最长260千米,总面积24111平方千米。
气候
恩施州属亚热带季风性山地湿润气候,总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冬暖夏凉,雨热同季、雾多湿重。由于地形复杂,高差悬殊,决定了光、热、水等气候要素的重新分配,使全州的气候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地域差异,形成了具有地区特点的多样化、多层次的立体气候,州内气候资源具有以下五类特征,即冬暖湿润的平谷气候,温暖湿润的低山气候,温和湿润的中山气候,温凉潮湿的高山气候,高寒过湿的高山脊岭气候。
境内年均气温16.2℃,全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基本一致,最低都是1月,随后逐月上升,至7月最高,8月缓降,后逐渐下降。全州全年平均日照时数1232.2,境内无霜期在200-300天之间,大部分地区在230天以上。
州内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春夏多于秋冬,春秋多阴雨,夏季强度大,冬季雨量小。全州降水总体分布是南多北少,高山多于低山,长江河谷最少,南部鹤峰最多。
地质
恩施州位于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南端的黔东褶皱北东端,扬子江中下游东西向构造西端,北邻淮阳山字形构造西翼反射弧,西与四川盆地毗邻。处于扬子江淮地台近中部偏西,西为四川中台坳的川东梳状褶皱束,中、东部为八面山台坳之黔江隆起褶皱束和武陵坳褶皱束的北东段。州境位于多种构造体系联合、复合部位,具有多期活动的特征。中、南部的华夏构造和八面山弧形帚状构造以及纵贯中、北部的新华夏系联合式构造、新华夏系联合式构造,北部的东西向构造是州境的基本地质构造格架。
恩施州境碳酸岩遍布,地层出露尚全,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左右。在一些古老背斜山体的两翼有较大面积的志留——泥盆系沙质岩与石英砂岩分布。上三迭系与侏罗系的紫、黄砂岩及白垩系至第三系的红色砂岩仅限于少数山间盆地中,河岩面积不足三分之一。除志留系上统、泥盆系下统、石灰系上统和下统等地层沉积缺失或遭剥蚀外,板溪群(神农架群)至第四系均有分布。巴东县神农架背斜南西翼转角廓楼有细碧岩层状、似层状产于神农架石槽河组中,鹤峰县东山峰背斜于板溪群中有煌斑闪长岩脉,建始县龙潭坪有隐伏的燕山期中酸性岩体。全州地层除神农架、板溪群、震旦系零星分布于神农架背斜、东山峰背斜轴部外,其它地层各县(市)均有分布。
地形地貌
恩施州境内绝大部分是山地,惯称“八山半水分半田”。地貌以碳酸盐岩组成的高原型山地为主体,兼有碳酸盐岩组成的低山峡谷与溶蚀盆地,砂岩组成的低中山宽谷及山间红色盆地,海拔最高处为巴东神农架主峰的大窝坑3032米,最低点为巴东长江边的红庙岭66.8米。平均海拔高度1000米。海拔1200米以上的地区占总面积的29.4%,海拔800至1200米的地区占总面积的43.6%,海拔800米以下的地区占总面积的27%。恩施州境内地势呈西北、东北部高,中部相对低的状态。地貌基本特征是阶梯状地貌发育。州境因受新构造运动间歇活动的影响,大面积隆起成山,局部断陷、沉积形成多级夷面与山间河谷断陷盆地。境内除东北部有海拔3000米以上小面积山地外,普遍展布着海拔2000至1700米、1500至1300米、1200至1000米、900至800米、700至500米等五级面积不等的夷平面,并存在一至二级河谷阶地,呈现明显层状地貌。
水文水利
恩施州河流众多,5000米以上的河流约400条,分属长江上游下段、清江、酉水、乌江、澧水5个水系,较大的河流有清江、酉水、唐崖河、郁江、娄水、沿渡河(神农溪)等。地下水资源主要为碳酸盐岩类岩溶水。清江源出利川市汪营镇上十庙,州境内河长278千米,流域面积10860平方千米,较大的支流有忠建河、马水河、野三河、龙王河、带水河;酉水为沅江支流,源出宣恩县椿木营锣鼓圈,州境内长163千米,流域面积2687平方千米,较大的支流有新峡河、老峡河;娄水为澧水支流,源出鹤峰县小圆乡里湾,州内河长141千米,流域面积2939平方千米,较大的支流有芭蕉河、湾潭河、大典河;唐崖河为乌江上游支流,州内河长115千米,流域面积2512平方千米,州内较大的支流有冷水河、南河、野猫河;郁江是乌江上游支流,州境内河长88.0千米,流域面积1579平方千米,较大的支流有官地坝河、四河头河等;沿渡河又名神农溪,全长60.6千米,流域面积1047平方千米,较大的支流有三道河、平阻河。
州境属裂隙岩溶水区,主要含水岩层为碳酸岩类,厚度大,分布广,地下水补给条件好。暗河伏流多,资源丰富。从多年平均地下水总补给模数分布情况和地下水储量分析,南北大,东西小。州境地下水资源虽丰富,但分布不均。地下水与地表水分布规律一致。
截至2023年7月,恩施州共有各类水库工程262座,其中大中型水库32座,小型水库230座。其中,大、中型水库情况如下所示:
土壤
恩施州境内土壤类型有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山地草甸土、山地沼泽土等地带性土壤和紫色土、石灰(岩)土、潮土、水稻土等非地带性土壤共11个土类。黄壤、黄棕壤、棕壤所占比例较高,占全州比例分别为16.89%、56.19%和16.68%,随海拔高度变化分带明显,从低到高依次由黄壤—黄棕壤—棕壤过渡,分界线分别是海拔800米和1500米左右。境内土壤大多偏酸性,土壤的有机质、含氮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耕层有机质一般占2%~4%。
自然灾害
恩施是山洪地质灾害多发地区,主要有山区山洪、中小河流洪水、城乡内涝、地质滑坡等灾害。山区地形影响下,汛期局地极端强降水、冰雹大风等极端气象灾害多发频发,且具有时间空间尺度小、突发性强、致灾风险高的特点。
2015年6月29日晚至30日白天,恩施州建始县、恩施市、宣恩县遭遇暴雨洪涝灾害,此次灾情造成州内恩施、建始、宣恩3个县市共124698人受灾,转移安置4514人,需紧急生活救助1291人;农作物受灾4819.2公顷,成灾2825.23公顷,绝收489.65公顷;倒塌房屋29户82间,严重损坏房屋56户152间,一般损坏房屋62户135间;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99.3万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1157.45万元。灾情发生后,州内各县市救灾工作有序展开,由民政部门以分散转移安置方式安排落实了转移安置费用和粮食等基本生活用品,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对房屋前后左右出现滑坡险情的农户,由乡镇加强监测,监视居住,必要时实施转移安置;气象部门加强对各种资料综合分析,提前发布多次灾害天气预警。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恩施州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降水量1543.7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24.2亿立方米。全州河流众多,长度在5000米以上的河流382条,分属清江、乌江、洞庭湖、三峡区间南岸、三峡区间北岸等水系。全州地下水资源量多年平均值为62.49亿立方米,类型主要为碳酸盐岩类岩溶水,补给主要以大气降水渗入为主,输出为河川基流、潜水蒸发和地下潜流。
土地资源
恩施州国土总面积约占湖北省国土面积的13%,在省内市、州中仅次于荆州,襄阳居第三位,居中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第16位。按中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分为8个一级类,38个二级类。恩施州共有农用地218万公顷,建设用地8.83万公顷,未利用地13.77万公顷。在农用地中耕地为45.26万公顷,占20.76%,园地5.51万公顷,占2.53%,林地为165.88万公顷,占76.09%,牧草地0.16万公顷,占0.07%,其他农地6.45万公顷,占2.96%,恩施州的林地面积是耕地面积的三倍多。西部开发土地调查评价结果表明,恩施州可供开发复垦耕地的后备资源有25.83万亩。
矿产资源
恩施州属沉积岩分布地区,种类较丰富、特色矿产鲜明,沉积矿产比较丰富。全州矿产资源以能源、黑色金属、化工原料、冶金辅助原料及建筑材料非金属矿产为主,天然气、煤炭、铁矿、硫铁矿、磷矿、耐火黏土、水泥用灰岩、石膏、高岭土、建筑石料、饰面石材等矿产较丰富。利川建南天然气是省内目前发现的唯一天然气田,煤炭、石煤、硫铁矿、铁矿、硒矿、磷、天然气、冶金用白云岩、生物大理石等资源储量居全省前列。
境内矿产资源分布较为集中、区域特色明显。恩施菊花石、高岭土、硒矿、硒矿泉水、浅层地热等矿产分布较为集中;利川天然气、页岩气、石膏、硫铁矿等矿产分布较为集中;建始煤炭、硫铁矿、铁矿分布较为集中;巴东煤炭、铁矿等矿产分布较为集中;咸丰方解石、大理岩、页岩气等矿产分布较为集中;鹤峰磷矿、钒矿、百鹤玉等矿产分布较为集中。
截至2020年,全州已发现各类矿产70余种,矿产地370余处,其中探明储量的有38种,矿产地235处,在31种矿产中,已探明大型矿床11处,中型矿床30处,小型矿床191处,矿点23处。全州共有探矿权59个;在建和正在生产矿山125个,在产矿山大中型矿山比例为11.20%。
生物资源
截至2023年1月,恩施州有维管束植物219科1038属4011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6种(水杉、珙桐、红豆杉、南方红豆杉、银杏、荷叶铁线蕨);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53种(桧叶白发藓、粗叶泥炭藓、石杉属、水蕨、篦子三尖杉、秦岭冷杉等),有挂牌保护古树13700株。截至2024年8月,全州森林覆盖率达67%。
截至2023年1月,恩施州有陆生脊椎野生动物30目91科57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物种18种(川金丝猴、白鹤、豹、云豹、扭角羚、林麝、金雕、中华秋沙鸭、穿山甲、豺、大灵猫、小灵猫、金猫、白冠长尾雉、秃鹫、乌雕、斑嘴鹈鹕、中国小鲵);国家二级保护物种96种(猕猴、毛冠鹿、豹猫、狼、貉、猕猴、短尾猴、黑熊、黄喉貂等)。
截至2023年1月,恩施州共建立自然保护地34处,自然保护地总面积达2425平方千米,占全州国土总面积10%。其中,自然保护区6处(国家级: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忠建河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二仙岩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28处(森林公园22处、湿地公园3处、地质公园3处)。
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利川、恩施、咸丰三县市境内,是恩施州成立最早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内山峦起伏,孤峰兀立,沟壑纵横,植物区系成份复杂,物种资源丰富,古老孑遗植物种类多,为中国重要的物种基因库之一。保护区属野生生物类别、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珍稀动植物种群和水杉原生种群及其模式标本产地,是列入世界自然基金会确定的全球优先保护的238个生态区之一。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境内,自然环境独特,地貌类型多样,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入选地之一。2023年7月9日,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入选世界最佳自然保护地。
行政区划
恩施州辖恩施、利川两市和建始、巴东、宣恩、来凤、咸丰、鹤峰六县。恩施州政府驻地在恩施市舞阳大道一巷21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末,恩施州户籍人口398.65万人,其中,男性207.34万人,占总人口的52.0%;女性191.31万人,占总人口的48.0%。全年出生人口1.95万人,出生率为4.77‰;死亡人口2.72万人,死亡率为6.65‰;自然增长率为-1.88‰。
根据恩施州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州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占17.92%;15-59岁人口占61.53%;60岁及以上人口占20.5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5.74%。
参考资料来源:
民族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一个以土家族、苗族聚居,侗族、白族、蒙古族、回族等少数民族散杂居为主要特征的少数民族地区。全州除汉族外,还居住着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土族、羌族、撒拉族、独龙族、珞巴族等28个少数民族。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清江以南,历史上属湖广土司域内,即来凤、鹤峰、咸丰、宣恩和利川5县市,巴东、建始和恩施3县市的土家族占其总人口的25%至30%不等。
苗族主要分布在利川、来凤、宣恩、咸丰,在其它各县市均有分布。以上四地苗族占全州苗族人口总数的90.8%,且都有较大的聚居村落,较为典型的有宣恩县的小茅坡营、苗寨,咸丰的官坝、小村、梅坪、龙坪,利川的文斗等。其他则散居于恩施、建始、鹤峰、巴东4县市。这4县市苗族占全州苗族总数的9.2%,聚居的村落很少,只有鹤峰原麻寮所的苗族居住比较集中。
侗族主要分布在宣恩、恩施、咸丰等县市交界的山区里。其中恩施侗族分布在该市的干溪、芭蕉、大集、白果、双河等地;咸丰县侗族分布在该县的黄金洞、清坪、活龙、马河等地;宣恩侗族分布在长潭的会口、洗马坪、龙马、兴隆、中间河,晓关的桐子营、覃家坪、八台、西坪、张官、猫山、大岩坝、晓关镇,李家河的板栗园、上洞坪,沙道的桂花园和椿木营等地。此外,利川的毛坝、黄泥塘、老屋基、忠路、小河等地也有侗族。
其他少数民族的分布各不相同,其中蒙古族主要分布在鹤峰的三家台等地和利川;白族主要分布在鹤峰的铁炉等地;回族在全州各县市均有分布;另外一些少数民族零星地分布全州各地。民族分布不均,导致州内各县市的民族成分构成具有明显的差异。
语言
恩施方言属于西南官话成渝片,算是四川话的一种,属于北方方言,俗称“官话”,包括境内的少数民族都说恩施话。恩施方言受土家语、苗语及周边方言区方言影响,有明显的民族差异和地域差异。大体上土家族、苗族聚居的地方,其方言有受土家语、苗语影响的明显痕迹。恩施州8个县市的方言在不断的交流、融合中,组成了新的恩施方言。巴东、建始、利川、咸丰、来凤与四川接壤的地方,更接近四川方言;来凤、鹤峰、宣恩等与湖南接壤的地方,其方言受湖南方言的影响比较明显;巴东与兴山、秭归、长阳、五峰接壤的地方,其方言又带有这些方言区方言的某些特点。
境内的土家族、苗族,都只有语言而无文字。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交往频繁,汉语逐渐成为各民族的共同语言。至今除少数人外,大部分土家族、苗族已不使用本民族语言,侗族、回族、蒙古族等其他民族均使用汉族语言和文字。
宗教信仰
恩施自治州的宗教历史比较久远。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五大宗教在州境内都有不同数量的信徒。初步统计全州信教的人数大约有10万余人。截至2020年2月,全州有18处宗教活动场,43名宗教教职人员。
除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外,境内百姓的信仰还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境内少数民族崇拜自然主要是崇拜古树和雷霆,例如来凤县覃氏子孙信奉古树,常于树下祭祀歌舞。清江流域的土家族谭姓中崇拜鹰图腾,土家族主要信奉覃、田、向3位土王,清江、溇水流域土家敬奉向王或向王天子,苗族则信仰祖先“阿普蚩尤”,侗族也多信仰有贡献的祖先。
经济
综述
恩施地处鄂西南武陵山区腹地、北纬30度“黄金产茶带”,是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多个国家战略的交汇点,区位优势明显。
恩施州享有“世界硒都”“华中药库”的美誉,是全国最大的富硒茶基地、湖北省重要的中药材产区,基本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现代医药工业、医疗大健康服务、医药商贸流通的产业体系。茶叶基地规模在市州级中问鼎全省、跻身全国前四强。
2023年,恩施州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81.2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6.24亿元,同比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355.88亿元,同比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859.17亿元,同比增长6.3%。三次产业结构比18.0:24.0:58.0。全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3614元。
参考资料来源:
第一产业
恩施州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品类众多的优质特色农产品,“茶烟菜药果畜粮蜂”八大产业已基本呈现全产业链发展的态势,全州有特色产业基地700万亩,农业农村部认证的“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全省最多,形成了“恩施硒茶”“恩施玉露”“利川红”“恩施土豆”等“恩施系”品牌矩阵,恩施农产品出口到53个国家和地区。
2023年,恩施州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281.39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4.8%。粮食种植面积563.22万亩,较上年增长0.15%,其中夏收粮食面积168.49万亩,增长0.23%;秋收粮食面积394.73万亩,增长0.11%。粮食总产量146.59万吨,较上年增长2.0%。其中,夏收粮食产量30.85万吨,增长1.7%;秋收粮食产量115.74万吨,增长2.0%。
2023年,恩施州油料产量12.81万吨,增产9.1%。烟叶产量4.50万吨,减产7.3%。蔬菜产量297.79万吨,增产2.9%。茶叶产量13.17万吨,增产7.1%。园林水果产量37.53万吨,增产12.6%。
2023年,恩施州猪牛羊禽肉产量38.11万吨,比上年增长4.4%;其中猪肉产量34.56万吨,比上年增长4.8%。禽蛋产量4.78万吨,比上年下降1.6%。年末生猪存栏299.96万头,增长3.1%;累计生猪出栏441.61万头,比上年增长3.9%。
2023年恩施州拥有农机124万台,农机总动力达到265.03万千瓦。
第二产业
恩施州融入全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和“51020”现代产业体系布局,对接成渝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全州拥有清洁能源、硒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绿色建材及新材料、电子信息、现代烟草等6大百亿级主导产业。
2023年,恩施州工业增加值283.61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6.1%。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82.77元,比上年减少0.55元;营业收入利润率6.36%,提高0.68个百分点;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11.70元,减少0.42元;单位成本费用94.47元,减少0.97元;每百元资产实现年营业收入44.97元,减少1.30元;资产负债率57.5%,下降0.8个百分点。
2023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4%,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8.4%,医药制造业下降6.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3.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1.7%。
第三产业
恩施州服务业为全州促增长的主引擎、惠民生的主渠道、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的主阵地,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为四大特色产业集群之一,现代服务业以武陵山文旅、商贸、物流、康养四大“区域中心”为重点培育产业。
2023年,恩施州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03.14亿元,比上年增长10.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7.98亿元,增长19.0%;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7.90亿元,增长6.9%;金融业增加值74.98亿元,增长7.9%;房地产业增加值110.52亿元,增长2.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36.93亿元,增长12.1%。
全年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11.28亿元,完成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8379.73万件。完成邮政函件业务29.68万件,包裹业务2.96万件,快递业务3560.39万件,快递业务收入6.07亿元。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9.13亿元。年末全州固定电话用户14.2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92.35万户,固定宽带接入用户169.86万户,光缆线路长度23.89万千米。
2023年,全州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7.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6.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0.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8.5%。民间投资下降3.8%。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1366.6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9.1%;竣工面积233.40万平方米,增长133.9%;销售面积235.37万平方米,下降0.8%;待售面积199.92万平方米,增长121.9%。商品房销售额124.05亿元,增长1.1%,其中住宅销售额111.46亿元,增长0.4%。
2023年,全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9.28亿元,比上年增长9.0%。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69.33亿元,增长16.4%。从限上企业经营所在地看,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58.66亿元,同比增长17.6%;乡村零售额10.67亿元,同比增长62.1%。限额以上商贸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增长23.5%。全年“832平台”实现销售额19.2亿元。
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0.4%,饮料类增长35.4%,烟酒类增长18.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8.6%,日用品类增长16.2%,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32.6%,家具类增长128.6%,通讯器材类下降13.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58.9%,石油及制品类增长9.9%,汽车类增长18.6%。
2023年,全州实际外商直接投资249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9.0%。对外贸易进出口额35.4亿元,增长78.3%。其中,出口35.3亿元,增长78.5%。
2023年,全州地方财政总收入188.96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3.07亿元,同比增长21.2%。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60.63亿元,同比增长11.5%。全州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73.00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教育支出77.11亿元,同比增长1.3%;卫生健康支出53.57亿元,同比增长8.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6.54亿元,同比增长19.0%;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4.58亿元,同比下降7.2%;农林水支出86.23亿元,同比增长13.0%。
全州共有1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网点388个。年末全州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170.9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0%,其中住户存款1744.27亿元,人均储蓄存款余额51447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813.54亿元,增长12.8%。
全州共有保险机构35家,其中财险公司18家、寿险公司17家。保险机构网点317个。保险中介机构55家。全年保险市场实现保费收入64.72亿元,比上年下降1.1%。其中,人身险市场实现保费收入40.07亿元,下降7.7%;财产险市场实现保费收入24.65亿元,增长11.9%。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金额26.45亿元,增长19.1%。其中,人身险业务赔款及给付9.37亿元,增长5.8%;财产险业务赔款17.08亿元,增长28.0%。
全州6家证券公司开设的股票基金账户10.31万个,比上年下降10.7%。全年保证金存款1.78亿元,比上年下降0.3%。交易额907.90亿元,增长50.0%。
经济功能区
截至2022年5月,恩施州共有8处开发区(工业园区),分别是恩施市硒都产业园区、湖北利川经济开发区、湖北建始工业园区、湖北巴东经济开发区、湖北宣恩工业园区、湖北咸丰工业园区、湖北来凤经济开发区、湖北鹤峰经济开发区。
2017年10月18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设立恩施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享受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相关政策。2018年1月18日,高新区与恩施市人民政府签订托管协议,正式托管六角亭街道办事处全境,面积约81.77平方千米;舞阳坝街道办事处金子坝村11.66平方千米维持原托管方式。2018年1月21日,中共恩施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作委员会、恩施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3月,恩施州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2.73%,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1.3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小学净入学率达100%,初中净入学率达100%,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4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5.04%,每县市办好1所特殊教育学校的目标全部实现,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0%以上。
2023年年末,恩施州共有幼儿园582所,学前教育在园幼儿8.68万人。小学437所,招生3.62万人,在校学生23.63万人。普通中学173所,招生7.29万人,在校学生22.3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12所,招生1.00万人,在校学生3.26万人。普通高校3所,招生2.20万人,在校6.11万人,毕业生1.75万人。特殊教育学校8所,招生68人,在校生552人,毕业生98人。
科技事业
2023年,恩施州高新产业实现增加值66.53亿元,占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全年登记科技成果34项,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1860项,成交金额达50.46亿元。年末州级以上创新平台401家。
2023年,恩施州获得专利授权2532件。其中,发明专利79件,实用新型专利1956件,外观设计497件。年末有效注册商标4.24万件,比上年增长12.9%。全年新注册商标5400件。地理标志商标38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4件,中国驰名商标5件。
文化事业
2023年,恩施州共有公共图书馆10个,书刊文献外借67.00万人次,图书流通146.62万册次;文化馆9个;博物馆9个,参观人数134.74万人次。2023年年末,全州文化和旅游系统有艺术表演场馆5个,艺术表演团体9个。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94%;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96%。全年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121家,实现营业收入59.5亿元。
体育事业
截至2023年3月,全州共有省级及以上注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9个(其中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3个),涵盖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等多个项目,共有国家级青少年营地1个,开展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户外拓展等多项活动。州民族体育馆青少年俱乐部常年开展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射箭等运动培训项目,并组队参加省、州各类青少年竞技体育比赛,获得省级比赛金牌27枚、银牌16枚、铜牌19枚。恩施市轮滑俱乐部在省十六运会俱乐部类短道速滑赛中,获1金3银1铜成绩。来凤县圣德体育俱乐部为国家单板滑雪国家集训队输送1名运动员。
2023年,恩施州成功举办第九届全国大众冰雪季、中国民族民间龙舟公开赛等大型赛事活动。全年完成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建设乡镇A类项目3个、村级A类项目7个。全州运动健儿在湖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中,共获得12金26银。
恩施州民族体校于1986年成立,在校学生最高达650人,代表恩施州参加省第十届运动会,奖牌总数排名全省第七。州体校培养并输送了大批省队、国家队优秀队员、教练员,其中,有田径项目残奥会冠军田龙兵、射击项目世界冠军(湖北射击史上首个世界冠军)、国家射击队教练童欣、柔道亚洲冠军谭发芳、女子皮划艇全国冠军李甜甜等杰出代表。
医疗事业
2023年,恩施州各级医疗卫生机构2717个,其中医院6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612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1个。卫生技术人员2.94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11万人,注册护士1.41万人。实有床位数3.00万张,其中医院1.99万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0.93万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0.08万张。
社会保障
2023年年末,恩施州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7.54万人。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3.98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5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206.93万人,其中农村居民参保人数204.59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52.39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4.61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17.7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4.6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8.36万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3.61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4.37万人。年末共有0.66万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15.38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1.82万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全年抚恤、补助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2.61万人。
2023年年末,恩施州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133个,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床位1.71万张,其中养老服务床位1.62万张、儿童服务床位218张。
环保事业
2023年,恩施州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稳定,环境空气质量位于全省二,完成159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治理项目和重点企业绩效提级任务,州城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90%,三个及以上灶头餐饮服务单位油烟净化设备安装率达100%。全州垃圾焚烧发电能力达1200吨/日、无害化填埋处理能力达910吨/日。
2023年,全州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100%,地质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38.2万立方米/日,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98.18%,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211个。25个国控、省控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14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长江、清江出州境断面水质保持Ⅱ类。
2023年,全州声环境质量和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在一类水平,辐射环境质量良好,农村环境质量稳定。全州5家碳排放纳管企业履约率100%。积极推动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加强垃圾分类、快递包装绿色治理、塑料污染治理,建成2个垃圾分类示范街道、25个垃圾分类示范社区。
交通
综述
恩施州地处鄂西边陲,武陵腹地,自古被誉为“川蜀咽喉、荆楚屏障”,是武汉都市圈连接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桥头堡”,是湖北的重要生态屏障和重要资源宝库,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州内已建成“公铁空”立体交通网络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两纵两横五线”国省干线公路网和“六纵五横四环”城区交通网已然形成。
2023年年末,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1465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25千米。内河航道通航里程589.97千米,其中等级航道186.41千米。铁路通车里程341千米,境内设有巴东站、恩施站、建始站、利川站等铁路客运营运站。恩施机场全年航班起降14595架次。
公路
1949年,巴东仅一条长56千米、路况极差的过境公路。1980年,川汉公路全线贯通,巴东迈入公路时代。2010年初,沪渝高速全线双向通行,打通恩施东出西进的高速通道,恩来恩黔高速、宣鹤高速陆续贯通。“十三五”期间,全州建成国省道123.458千米,农村公路4178.78千米,完成国省干线公路新改建699千米,相继建成巴野公路、鸦来公路等工程,公路密度达121千米/百平方千米。利万、宣鹤、建恩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实现“县县通高速”。截至2023年6月,恩施州境内国省干线总里程为3439千米,其中国道7条1509千米,省道26条1930千米。2023年年末,恩施州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1465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25千米。
铁路
2010年底,宜万铁路全线贯通,东连宜昌,西连重庆,实现全州第一条铁路通行。
2022年6月20日上午8时整,G1158次列车驶离郑渝高铁巴东站,驶出恩施州境内的第一列高铁,标志着恩施州正式迈入高铁时代‍。
恩施州境内共6个火车站,运营中有恩施、建始、利川、巴东4个火车站,隶属武汉铁路局宜昌车务段管辖,办理客运兼货运业务。咸丰、来凤火车站隶属广州铁路局管辖,暂未开通货运业务。截至2024年8月,全州已建成宜万、渝利、黔张常铁路和郑万高铁,铁路运营里程341千米。
航空
恩施机场公司前身为恩施航空站(1958年8月1日建站),航空站(老机场)位于恩施市内清江河畔,是湖北省最早的机场之一。2004年中南地区实施机场属地化改革,恩施机场公司于2004年3月17日挂牌成立,为国有企业,隶属于湖北机场集团有限公司。
2023年,恩施机场将执飞19条国内航线,通航23个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厦门、青岛、南宁、杭州、西安、郑州、温州、贵阳、天津、昆明、西宁、南昌、银川、福州、兰州、南京、海口、珠海,其中省会城市覆盖率60%。
截至2024年7月30日,恩施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003724人次,创下通航以来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的最快纪录。
水运
截至2022年8月,清江水布垭至恩施段航道工程、长江三峡库区支流沿渡河小溪河航道工程顺利验收,高等级航道比例持续提升。巴东港新改建项目全面完成,年客货运新增通过能力分别达126万人次、76万吨;恩施港核心港区建设有序推进,水布垭、景阳港区旅游码头实现合法经营,汾水港区大清江综合码头客运泊位竣工投产,清江水上旅游稳步迈上跨越发展的快车道。
截至2020年底,恩施州境内24条可通航河流的通航总里程达590千米(不含长江主航道38.5千米),其中三级及以上航道里程80.3千米。清江恩施港列入全省重要港口名录,溇水鹤峰港、唐崖河咸丰港、酉水来凤港列入全省一般港口名录,全州已形成由长江巴东港、清江恩施港2个重要港口,溇水鹤峰港、酉水来凤港、唐崖河咸丰港3个一般港口组成的水运发展新格局。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8月,恩施州新增新能源公交车509辆,新能源公交车占比72%,位居全省前列。智慧交通建设取得实效,全州客运班线全部实现实名制购票乘车,在全省率先运用驾培驾考新平台。实现“两客一危”营运车辆动态监控视频终端4G升级、客渡船北斗定位、国省干线长大隧道实时监控“三个全覆盖”。宣恩县建成智慧交通信息化平台,恩施市城市公交“一卡通”实现全国互联互通,公交停保场顺利建成投用。
人文
综述
恩施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积淀有丰富多彩的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如巴文化、土司文化、红色文化、土(家)苗风情文化等。例如唐崖土司城址是恩施州土司文化的代表,已被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恩施州境绝大部分地区属于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有着工农红军第四军旧址、中共湘鄂西特委大村会议旧址等红色遗址。
饮食
恩施位于湖北境内,是多民族居住地,各民族习俗相互影响,他们的美食也是互相交融,成了恩施特有的美食体系。
习俗
恩施女儿会起源于恩施市红土乡石灰窑、板桥镇大山顶一带,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展现土家民俗文化的“活化石”。恩施女儿会是土家儿女在追求自由婚姻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以集体择偶为主要目的,以赶场相亲、对歌传情为主要形式的节日盛会,体现了土家人追求幸福、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有着“土家情人节”的美誉。2009年,恩施土家女儿会被列入湖北省第二批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0年,恩施市获评“中国土家女儿会文化之乡”。至今,女儿会已成为恩施州四大民族节日之一。
月半节起源于明末清初,发祥地为恩施市红土乡石灰窑村,至今已传承数百年。每年农历7月12称之为月半节,这一天里,大家欢聚一堂,通过唱歌、跳舞、赶集等多种方式,庆团圆、迎丰收。青年男女们赶场相亲、寻觅爱情。
赶仗,又叫赶山、打猎,是鄂西土家族、苗族人民传统习俗之一。它既是一种具有吸引力的狩猎活动,又是一种锻炼筋骨的体育活动,深为人们所喜爱。每当秋后农闲季节,山中的野猪、獐、麂等野兽已经膘肥肉满,十分诱人,这时就有人开始赶仗,直到次年的春天。
在赶仗前要先组织好“班子”,少则三五人,多则十余人。班子组成后,在经验丰富的猎手的带领下,猎犬当前导,浩浩荡荡进山围猎。一般是在近处山场进行,早出晚归,也有远征他乡他县,时间长达月余或数月的。赶山有许多禁忌,如逢“戊”不赶山,因“戊”与“误”谐音,戊日赶山恐有误,故忌。上山前,要祭梅山神,祈赐好运,获丰收。
赶仗结束回村后,在院坝里摆上桌案,陈上酒肴,再谢梅山神。礼毕,开始解剖猎物,按既定规矩分享“战利品”。主枪手得兽头、兽皮和血口肉,以示奖赏。其余的人,按“沿山赶鸟,见者有份”的原则进行分配,不歧视任何一个参与者。
喝咂酒是恩施州土家族古老而奇特的酒俗文化现象。咂酒是以糯米或玉米、高粱、小麦等粮食酿制而成的甜酒,用大瓮装好至于窑内贮藏一年或数年,然后取出以凉水冲泡,数人以竹管进行吮吸的一种饮用方式,成为咂酒。多用于宴会招待嘉宾或田边地角劳作间隙进行咂酒,用于宴会助兴和劳动中解除疲劳。吮吸时,先由一人吸咂,叫开坛,然后彼此轮吸。
土家族牛王节是土家族重要的民族节日之一,因地区不同而定在农历的四月初七、初八、十七、十八等不同时间。土家人在牛王节这天,定要杀猪,做大坨肉祭祖先、祭牛王,摆宴席招待出嫁的姑娘和至亲好友,还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这种活动源于人们对牛的崇拜。在酉水流域来凤土家族有“人是吃的牛的饭”之说,传说土家人的祖先曾得“牛王”救助。因此,祭祀牛王有着不忘本的意蕴。土家族祖先爱牛、护牛早已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传统。
土家族牛王节,被湖北省认定为土家族四大民俗节日之一。2009年,“牛王节”成为恩施州民族传统节日。2013年10月,土家族牛王节入选湖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艺术
利川灯歌又名灯调,始于清代初期,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人们逢年过节之时以彩龙船为道具,划地为台、亦唱亦演的民间艺术形式。2011年5月,利川灯歌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利川灯歌表演时,载歌载舞,一唱众和,男女踏歌,翩跹进退。演员一般由一生、三旦(幺妹、丫环、媒婆)、一丑(艄公)组成。道具是对清江流域、荆楚大地飞渡龙舟的摹拟;人物是对土家幺妹婚嫁出门的刻画;歌曲由本地传统民歌结合玩灯特点世代演唱而成。内容多为本地风俗人情和男女情爱,方言方音,衬词诙谐、幽默,妙趣横生。旱地划船,舞的是龙舟竞渡,唱的是园里种瓜,演的是幺妹过河,曲调悠扬婉转,韵味无穷。
土家八宝铜铃舞俗称“解钱”,是流行于酉水流域宣恩、来凤等土家族地区的一种古老祭祀歌舞形式。2007年6月,宣恩土家八宝铜铃舞入选湖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宣恩土家八宝铜铃舞集歌、舞、乐于一体。舞蹈动作5套组合,独立动作14个,是步伐、形态、构图的有机统一,其核心舞步是“三步罡”,舞者扣胸曲膝、一步一颤,具有流动的韵律美。音乐多以“嗬嗬腔”为内核和主要节奏,形成一种独具明快节奏的歌乐门类。
宣恩耍耍也称“打耍耍”“跳耍神”或“喜乐神”,是流传于鄂西南土家族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是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表演风格以二人组合,唱跳融合,动作滑稽诙谐,唱腔明快优美,多有传统唱段,又可即兴编唱,人物可进可出,唱词可长可短,一领众和,营造出一种说唱并茂、歌舞融合的氛围,突出“喜”与“乐”的主题。
地区象征
恩施州州树为水杉,州花为珙桐。
水杉是世界上珍稀的孑遗植物,水杉有“活化石”之称,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它对于古植物、古气候、古地理和地质学,以及裸子植物系统发育的研究均有重要意义。水杉的发现地在利川,世界唯一的5000多棵水杉母树群落原产地也在利川忠路。
珙桐是珙桐科珙桐属落叶乔木,该属仅有珙桐和光叶珙桐两种,是中国特有的第三纪孑遗植物,故而有“植物活化石”和“绿色熊猫”之称。
文物古迹
截至2024年3月,恩施州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唐崖土司城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9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51处,尚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1044处。
唐崖土司城遗址位于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唐崖镇,主要遗存年代为明代中后期至清初(17世纪—18世纪初),占地规模约80公顷,为土家族唐崖覃氏土司治所。唐崖土司历史上大多为安抚司、长官司等,属等级较低的土司,管辖周围约600平方千米的领地。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7月,在德国波恩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唐崖土司城遗址考古已发现的遗存类型较为丰富,包括城防设施(城门、城墙等)、交通设施(道路、桥梁、码头等)、建筑基址、墓葬、苑囿、手工业遗址等多种类型,出土遗物主要有金银器、瓷器、印章、砖石质建筑构件等,其中以青花瓷器残片和石质建筑构件为主。其考古学年代判定主要集中于明代中后期,并有纪年题刻,与明天启崇祯年间(1621-1644年)田氏夫人集中建城等历史记载相符。城内保存完整、井然有序的道路、院落体系,呈现出城址主体一次性集中规划、营建的特征。
大水井古建筑群位于利川市柏杨坝镇水井村的半山腰上,南距利川城区45千米,东北距重庆市奉节约100千米,交通便利。整个建筑群由大水井李氏庄院、高仰台李盖五住宅和大水井李氏宗祠三部分组成,占地总面积2万余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2万余平方米。2001年6月25日,大水井古建筑群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8月,恩施州共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6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42项、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16项;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2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98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26人、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345人。
土家织锦,土家语称“西兰卡普”,汉语意为“土花铺盖”或“土家铺盖”,分开来说,“西兰”为“铺盖”之意,“卡普”为“花”之意。它是以麻、棉纱为经,以多色彩的粗丝、毛绒线为纬,采用通经断纬的方法编织而成的手工织锦。
土家织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秦至西汉,土家先民的纺织业逐渐发展,所织的“布”已成为纳贡之名品。到元明清时期,“西兰卡普”已被称为“土锦”“花布”,并大量用于服饰,《大明一统志》载:“土民喜服五色斑衣”;清同治本《来凤县志》也有关于“西兰卡普”的记载:“……染各色棉纱为经纬,斑然可爱”。
2009年5月,土家织锦“西兰卡普”入选湖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恩施板凳龙源自恩施市芭蕉侗族乡楠木园村杨家家传武术“板凳拳”,由“板凳拳”招式演变发展而来,最初形成时期大约在清末至民国初年。杨家祖居湖南,约在300年前迁移而来,数代习武,其子孙于农闲之余为强身健体,把坐的板凳当成道具耍弄表演,形似舞龙。先由一人表演,后逐渐形成经常性的、有多人参与的表演形式。在摆弄板凳的同时又配以鼓、锣、钹等响器,舞者踏节而动,或分或合,逐渐形成了板凳龙舞蹈程式。
2009年5月,恩施板凳龙入选湖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剧是流行于恩施州境内具有深刻影响的地方大剧种之一,常在庙台演出,又长于演唱连台大戏,俗称“施南调”“高台戏”。南剧剧目丰富,号称“八百出”,但实际是不止这个数,现存的手抄本剧本就有1300多个,剧目980出,这些资料现存于湖北省艺术研究院(原省戏工室),是研究南剧历史的重要文化遗存,十分珍贵。南戏剧目主要取材于历史演义和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南剧表演分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各行当都有自己的表演程式。2008年6月南剧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风景名胜
综述
2023年,恩施州A级景区达到41个,其中5A景区3个,4A景区23个。全年接待游客8590.57万人次。宣恩彭家寨、恩施鹿院坪、巴东野三关森林花海成功创建4A级景区,宣恩县兴隆老街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咸丰坪坝营入选全国首批“避暑旅游目的地”,利川市获评中国“2023避暑旅游优选地”,来凤县成功创建“荆楚文旅名县”。
重要景点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恩施大峡谷,以“雄奇险峻秀”名著于世,被誉为“世界地质奇观、喀斯特地形地貌天然博物馆”。景区位于湖北省恩施市沐抚办事处境内,距恩施市区60千米,距利川市区39千米,峡谷总长108千米,总面积300余平方千米。是享誉全国的“奇观之峡、古道之峡、森林之峡、科考之峡、康体之峡”,也是“灵秀湖北”十大旅游名片之一。
恩施土司城是集土家族、苗族、侗族三个主要少数民族建筑、雕刻、绘画艺术之大成的仿古土司庄园建筑群落,集中反映了土家族丰富而独特的建筑艺术,展示了土司文化。
1998年,州政府提出“打民族牌、唱开放戏”,决定了民族工作转型后的民族文化三大工程建设,将恩施土司城作为恩施州民族文化标志工程和建州20周年献礼工程,于1999年1月正式启动。2000年7月1日,恩施土司城破土动工,2002年正式对外开放;2006年,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
龙麟宫景区位于恩施市城西麒麟溪源头,相传有龙潜于渊,宋雍熙年间见麒麟出洞,故名“龙麟宫”。景区距市中心8千米,属地文景观类洞穴风景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溶洞分上、中、下三层,冬暖夏凉,平均气温20℃;洞中遍布石笋、石柱、石窟、石花、石瀑,有浮桥、龙麟迷宫、青云台、玉参厅等40多个景点。鬼斧神工的天然奇观与巧夺天工的光影技术高度融合,打造出新奇神秘的瑰丽幻境。
梭布垭石林旅游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面积21平方千米,位于恩施市西北部,是恩施、建始、重庆奉节三地交界处,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四季分明,夏季凉爽,平均温度24-28℃,是武陵山区避暑金三角之地。
梭布垭石林形成4.6亿年前的奥陶纪,独特的“溶纹”“戴冠”景观、狭缝秘境、化石古迹随处可见。景区有青龙寺、莲花寨、磨子沟、九龙汇四大景点,遍布奇峰怪石,置身石林,冬暖夏凉,幽谷禅境。
唐崖土司城遗址位于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唐崖镇,主要遗存年代为明代中后期至清初(17-18世纪初),占地规模约80公顷,为土家族唐崖覃氏土司治所。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7月,在德国波恩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唐崖土司城遗址目前考古已发现的遗存类型较为丰富,包括城防设施(城门、城墙等)、交通设施(道路、桥梁、码头等)、建筑基址、墓葬、苑囿、手工业遗址等多种类型,出土遗物主要有金银器、瓷器、印章、砖石质建筑构件等,其中以青花瓷器残片和石质建筑构件为主。城内保存完整、井然有序的道路、院落体系,呈现出城址主体一次性集中规划、营建的特征。
腾龙洞景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地质公园,世界特级溶洞,距利川城区4千米,是湖北省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地方”“中国最美的六大旅游洞穴”之一。
景区总面积69平方千米,以雄、险、奇、幽、秀为特色的洞穴系统景观、震撼创新的民族文化演艺为资源主体,形成了的多层次多类型的旅游景观系统。腾龙洞神奇的景观特质,构成了其最具核心意义的品牌价值“腾龙天下雄,演绎人间秀”。腾龙洞有着中国最为庞大的洞穴系统,整个洞穴群共有上下五层,已探明的洞穴总长度59.8千米,洞穴总面积200多万平方米。经中外洞穴专家两次实地考察论证,腾龙洞属世界特级洞穴之一。
神农溪是国家AAAAA级景区,国际旅游景点,位于长江西陵峡与巫峡接合处巴东县城北岸,发源于国家自然保护区神农架南坡,是一条常流性溪流,全长60千米,流向自北向南,年均流量20立方米/秒。沿途接纳17条支流,在巴东新县城对岸,西距巫峡口2.5千米的西壤口,破壁注入长江,流域面积1031平方千米,景区总面积300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
对外交流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11 10:21
目录
概述
名称衍变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