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角色是指个体在
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模仿学习获得的一套与自己性别相应的行为规范,反映着社会文化体系对男性或女性行为的不同期望和规范,包括男女两性所持的不同态度、情感、
人格特征和社会行为模式,也就是指在一个特定社会中被认为恰当的男性的和女性的
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因
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特点
性别角色是男女在
社会学上的差别,不仅与男女身心特征有关,而且随社会风俗与习惯制约的不同,表现出性别角色期待的不同,如“男人应当刚强”,“女人应当温柔”,“男主外,女主内”,“女留男走”等。研究认为,性别角色来自人类早期的社会分工,男性在他们的劳动经验中发展了
攻击性、
果断性、
独立性等心理品质,被称为男性气质;女性则发展了依赖性、
亲和性、合群性等心理品质,被称为
女性气质。
对于性别角色的特点应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1.
生物学角度。认为性别角色特质或多或少源于解剖生物学的独特性和早期经历的多样性,并逐渐形成了外貌、态度及行为方式等能区分两性的这些相对稳定的特质。
2.社会学角度。认为性别角色是在社会历史文化中表现出的符合生理性别的性格、情感、态度、
价值观和行为。
3.
社会心理学角度。认为性别角色是在
社会化过程中个体通过
模仿学习获得的一套与自己性别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产生
人类是由男女两性共同组成的一个自然整体,由于男女两性不同的解剖生理结构以及由此产生社会分工的不同,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男女两性迥然相异的性别角色。男女两性的性别角色正是由于人们的生物性因素不同而产生的男女有别的
社会态度、
人格特征和社会行为模式。性别角色的发展是人们依据自己的“性”特征获得特定文化中的性别角色特征的过程,它构成了人类在社会化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并持续终生的内容。
发展
儿童性别角色发展包括性别角色知识和性别角色概念两个方面。性别角色知识是指个体关于男性或女性各自适应的行为方式和活动的认识;性别角色概念按照时间顺序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性别认同的发展,性别稳定性的发展,性别恒常性的发展。
1 早期家庭教育对儿童性别角色发展起着奠基作用;
3 学校教育对儿童性别角色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关于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
1.精神分析理论 在性别角色形成过程中,强调个体生物本能支配两性的动作模式;
2.社会学习理论 强调社会因素的强化以及个体的社会学习历程在性别定型中的作用;
3.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注重认知理念的概化对性别角色定型的指导作用;
4.
性别图式理论 强调性别图式是发展中的个体通过学习所处社会文化界定的那些关于男性(女性)特质(图式)而形成的;
5.群体社会化理论 主要观点是家庭对儿童的性别角色影响不大,起重要作用的是同伴群体。
影响因素
生理因素、社会学习过程以及个体的认知因素在儿童性别角色分化中都具有重要作用。并且不同的研究者也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解释,主要有生物学的解释、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性别图式理论、群体社会化理论。家庭是儿童自幼学习角色观念、形成角色取向、模仿相应的角色行为的首要场所,是性别社会化的第一源泉,父母对孩子的性别角色影响最早。父母教养方式对性别角色的分化具有最直接、最初的和最有力的影响,它是父母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也代表着社会对个体的期望。对于男生而言,母亲的干涉保护、身体自我的力量、体育活动和自尊有利于男性气质的发展,母亲的温暖理解和身体自我的灵活有助于其女性气质的提高;而相对于女生而言,身体自我的自尊促进其男性气质的增强,身体自我的力量对其女性气质有负性影响,身体自我的外表可增强女生的女性气质。
测量量表
1974年,Sadra Bem等人设计了第一个测量双性化特质的
心理量表——贝姆性别角色量表(BSRI),把性别角色分为四种:双性化、男性化、女性化和未分化人格。
相关问题
性别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个性特征等方面予以的归纳、概括和总结,它直接会影响到男性和女性的知觉、归因、动机、行为以及不同职业的选择。社会环境因素是性别刻板印象的决定性影响因素。心理学家研究调查发现,自古至今,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即认为男性具有坚强、自信、能干、理智、成就动机等品质,而女性具有敏感、柔弱、重感情、被动、顺从等品质。男性在思维、能力、工作上都超过女性,且成就动机高、坚强能干;而女性善解人意、重感情、被动、顺从,这恰与古代传统的男强女弱、
男尊女卑的性别刻板印象有一脉相承的联系。
性教育主要涉及
性生理、
性心理和
性道德三方面的教育,性教育较多侧重生理层面,强调男女差异的生物本性。性别教育是以特定社会背景中的性别观念为基础,通过有形和无形的方式渗透到教育的各个环节,影响受教育者性别认知的发展和性别观念的形成,产生相应性别行为的社会化教育过程,性别角色教育包括:性别角色认同、性别角色差异、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因性施教、双性化教育等问题。
3.父母如何对男生女生进行性别角色教育?
对男生的性别角色教育,一方面强调母亲不应过多给予干涉保护,应鼓励他们多参加课外活动,促进其身体的力量、体育活动和自尊,更有利于形成男孩的男性气质;另一方面,母亲多给予温暖理解、增加身体自我的灵活性会有助于其女性气质的发展;对于女生的性别角色教育,一方面可以增强女生身体自我的自尊来促进其男性气质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弱化女生身体自我力量的感知,增强身体自我外表的积极感知有利于其女性气质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