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膀胱炎是非特异性细菌感染引起的膀胱壁急性炎症性疾病,为
泌尿系常见病。其特点为发病急,伴严重
膀胱刺激征而
全身反应轻微。正常膀胱具有尿液抗菌、黏膜抗菌、尿液机械冲洗以及
膀胱颈括约肌、尿道外括约肌阻菌等防御措施,进入膀胱的细菌能否繁殖,取决于膀胱黏膜的防御能力、病菌数量和毒性以及下尿路排出的通畅性。
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多见,常为大肠埃希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产气荚膜梭菌、
变形杆菌属等。革兰阳性球菌(金葡菌、
链球菌属为主)少见,可为
混合感染。感染途径以上行感染为主。少有下行感染,血行、淋巴感染或邻近组织感染
直接蔓延极少见。
多因细菌感染而引起。其
致病菌多数为
大肠杆菌。通常多发生于女性,因为女性的尿道比男性的尿道短,又接近肛门,大肠杆菌易侵人。膀胱炎有多种因素引起:①膀胱内在因素,如膀胱内有结石、异物、
肿瘤和留置
导尿管等,破坏了膀胱黏膜防御能力,有利于细菌的侵犯。②膀胱颈部以下的
尿路梗阻,引起排尿障碍,失去了尿液冲洗作用,
残余尿则成为细菌生长的良好
培养基。③
神经系统损害,如
神经系统疾病或盆腔广泛手术(子宫或
直肠切除术)后,损伤支配膀胱的神经,造成排尿困难而引起感染。
卧床休息,多饮水,避免刺激性食物,热水坐浴或耻骨上热敷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症状。口服
碳酸氢钠或
枸橼酸钾碱化尿液,减少对尿路的刺激。
黄酮哌酯盐(
泌尿灵)、
颠茄、
阿托品,可解除
膀胱痉挛。
根据致病菌属,选用合适的
抗菌药物。在药敏结果之前,可选用
复方磺胺甲噁唑、
头孢菌素类、
喹诺酮类药物。经治疗后,病情一般可迅速好转,尿中脓细胞消失,
细胞培养转阴。应尽量采用短程的3天疗法,避免不必要的长期用药,以免产生
耐药性或增加副作用,但要加强
预防复发的措施。若症状不消失,尿脓细胞继续存在,培养仍为阳性,应考虑细菌耐药和有感染诱因,要及时调整更合适的抗菌药物,延长应用时间以期达到彻底治愈。
绝经期后妇女经常会发生
尿路感染,并易重新感染。
雌激素的缺乏引起阴道内
乳酸杆菌减少和致病菌的繁殖增加是感染的重要因素。雌激素替代疗法以维持正常的阴道
内环境,增加乳酸杆菌并清除致病菌,可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