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闪族
互联网或手机联系、现实生活中不认识的人
“快闪族”(Flash mob)是指一群通过互联网或手机联系、但现实生活中互不认识的人,在特定地点、特定时间聚集后,在同一时间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行为”,然后迅速分散。
出现过程
快闪族是于2000年最先在纽约出现,后来扩展至欧洲亚洲等。
快闪族最早起源于2000年3月美国纽约曼哈顿。当时一个名叫比尔的组织者召集了400余人,在纽约时代广场玩具反斗城中,朝拜一条机械恐龙,5分钟后众人突然迅速离去,快闪族因此而闻名。
快闪族是都市时尚文化中的一种,是现代人在忙碌之余和世界开的一个善意的玩笑。他们当中的多数人表示,如果活动设计合理,自己将会主动参加。当然,也有些人因为担心造成误会,而采取保守的态度。
在中国,2010年,由Creative Centre Entertainment旗下导演,原东方卫视的著名主持人朱莉叶策划剪辑的第一部快闪影片《百人横扫吴江路》,在没有任何推广的情况下,获得300万的点击量的疯狂转载。获得了网友公认的中国最棒快闪之名。开启了国内快闪与商业结合的大门。
如今,快闪活动风靡全球的同时,在中国很多城市,都可以见到快闪族的身影,以及他们类似于行为艺术的表演或娱乐。
快闪律例
1.所有快闪言行,必须遵守当地法规和注意安全;
2.快闪指令,必须“时间、地点、言行”三明确;
3.快闪内容,要简单易记、任何人士均可实施:
4.快闪的标准时间,要约定先进入某一网站或打电话到“117”报时台核准时间,做到分秒不差。
“FlashMob快闪族”,他们一般拥有高学历和有固定职业,只是平常接触电脑的机会多,并愿意去尝试一些新的行为,当然前提是不准损害社会和危及安全的言行。
快闪,Flash,做完了即闪,从网络的虚拟世界走入了现实社会后,就要快些闪回到虚拟世界去,绝不相认。如果你问其他快闪友:“我们一起去泡吧……好吗?”那可是违反了快闪族的“天条”了。
专业快闪
所谓“快闪族”(Flash Mobs),指的是一个从事看似自发、实则配合一致的行为的族群。创造者是《哈珀氏》杂志的编辑比尔·瓦希克,他把它当作一种街头表演,以对时髦文化的从众性构成反讽。瓦希克藏身在“纽约来的比尔”名字后,把指令通过电子邮件发给一群人,规定他们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集合,然后展开什么活动。此后的快闪包括一帮人群栖在中央公园同时学鸟叫,在旧金山进行“僵尸行走”,在伦敦维多利亚车站举办无声舞会。这些快闪基本无害,但可以吸引注意力。相关约定:
1. 发生要自然。不能让路人感觉到有明显的“开始”的痕迹。
2. 参与人数不能太少,没有气势(不过考虑到本国实际情况,很有可能被视为非法聚众.......)
3. 出现的地方路人也要多,这样才够戏剧化,看路人的表情应该是相当经典的!
4. 发生和结束都应该相应“闪”的号召,一定要快,快,快,在路人反应过来这是怎么回事之前一定要彻底消失在人群中。这样才能回味无穷。
5. 事先一定要排练,动作要整齐。时间分秒要把握好。这绝对是一个很有组织性和纪律性的事儿!
行动举例
行动一、300人齐集纽约曼克顿一间百货公司,同一时间一齐向售货员说要买同一款地毯,弄得店员不知所措。
行动二、在某个公众场合,碰见有几十个人、甚至几百人先低头看一看手表上的时间,立刻不约而同做出一些行为,譬如在报摊前“拍拍两下手掌,一齐指名要买某份报纸。
各国快闪
快闪行动”是新近在国际流行开的一种嬉皮行为。许多利用网络联系的人,约定一个指定的地点和时间同时做一个指定的不犯法却很引人注意的动作,然后赶快走人。又译“聪明暴民(SmartMobs)”、“暴民(Mobs)”、“快闪暴走族(flashmobs)”等。开“快闪”先河的是美国一名文化工作者,他认为自己是纯为搞笑,他形容参加者都是“莫名其妙的一伙”。
法国
如果你一下火车就看见你最喜欢的乐队主唱在高呼你的名字,或者被一群快乐小丑包围着逗你玩,又或者被一群蜂拥而上的美女疯狂示爱,又或者是置身于中国功夫日本忍术的江湖PK之中……遇到这种种场景,你会怎么样?法国用快闪方式制作的广告,让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很觉温暖!
意大利
假装买书:罗马是欧洲首个出现快闪族的地方。2007年7月24日,300人在10分钟内蜂拥至一家图书馆,向馆员查询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书,时间一到,他们一同拍手15秒后迅速散去。
加拿大
扮青蛙跳:8月初多伦多首度出现“快闪族”活动。当晚6时半,数十名本地快闪族在央街与艾灵顿道交界处一商场外聚集,听取道首领现场指示后,数十人便一起步入商场内的TOYSRUS玩具店,扮青蛙在店内跳来跳去。
德国
2007年7月24日,策划的男子在街头拿彩色雨伞,号令在场75人随意跳高、鼓掌或伸展双臂、转圈。8月1日傍晚6时过1分,德国柏林闹市区街头突然有40多个人一起使出手机,大喊“是啊是啊”,然后开始鼓掌。
西班牙
2011年2月14日,一群“快闪族”的年轻人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皇宫前进行了一场吸引人的枕头大战
英国
2009年1月,伦敦著名车站Liverpool street station,广告公司雇佣了350个舞者, 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播放音乐,所有人按照事先组织好的舞步跳跃, 终于引起很多乘客的共鸣,于是得到了最真实的人们兴奋场面。
所有的一切都被隐藏的Camera捕捉。
日本
日本的快闪族曾约定穿上黑色西装或套装,白衬衣,打黑色领带,戴黑色墨镜。在同一时刻出现于某广场上,然后一起拿起手机边走动边做打电话状。当上百号人按约定出现时,周围的人们都惊呆了:仿佛突然进入了“黑客帝国”一样。正当人们还在愕然时,突然哨子一响,“黑客”们迅速从四面八方撤离现场,10来秒钟的工夫就无影无踪了。
中国
Creative Centre Entertainment旗下艺人、导演,原东方卫视的著名主持人朱莉叶,是中国最棒歌舞类快闪影片的缔造者。结合了最优质的活动策划音乐制作、编舞,导演,后期剪辑,把“快闪”这一简单的概念与品牌推广、公益活动、甚至媒体影视相结合。将快闪这一线下活动,以专业影视制作角度及其独有对音乐舞蹈的理解重新诠释,推出了全新的定义——快闪影片,将快闪变的更具观赏性,更具传播力
朱莉叶凭借其创作、策划及独有的剪辑能力,在2010年首先推出了第一部快闪影片《百人横扫吴江路》,获得300万的点击量的疯狂转载。获得了网友公认的中国最棒快闪之名。
在2011年快闪影片《英雄惊现新天地》通过先锋的歌舞活动策划、资源、执行,以歌舞内容有效的结合产品、品牌理念,最有效的将品牌最大化的推广,这两个活动以最具性价比和效应的成果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让人们知道了潮流也可以那么公益、公益也可以那么娱乐,当仁不让的续写了中国最棒快闪的第二部。
而后她帮助东方卫视2011七夕特别节目组,指导拍摄剪完成了四部快闪影片《七夕情人节求婚快闪》特别节目,获得了收视好评。
2012年,她执导拍摄SMG新娱乐频道的快闪影片《春节回家——虹桥火车站》《欢迎回来——浦东国际机场》等一系列作品,不仅代表了中国一流快闪活动的水准,更赶超国际水平,让这些作品从被用作于网络到电视等全媒体领域,来传播起不同的品牌、理念。爆炸式的散播带来了良好的收视效果、社会效应及口碑。被公认“只有她能做出中国最棒的快闪影片!”。
2013年,朱莉叶和她的团队Creative Centre Entertainment再次创造出令人眼前一亮的快闪影片《云办公,微软随我行》。这部影片是为微软旗下Office365量身定制的快闪,同一时间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发生,通过后期制作将三地影片结合在一起,通过三地快闪,以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地点体现Office365的办公理念:随时随地,云端办公。
2003年8月,有人发起国内首个快闪行动,在指定日期时间到旺角一间电气店问店员有没有游戏机售卖(该店不卖游戏机),然后集体拍手叫好后各自离开。但到了行动当天,玩快闪的人只有发起者,一名十来岁的小孩而已。
2003年8月22日,一群外籍人士突然在铜锣湾时代广场的麦当劳,集体举起纸巾并跳芭蕾舞,行动持续了一分钟,之后四散离开。该行动被称为全港首个成功的快闪行动。
其他曾被提出的行动有,在尖沙咀钟楼外喊“我爱香港”、在某超级市场集体拍西瓜等。
2009年7月26日,贵阳快闪族模仿瑞典进行了纪念MJ的快闪活动,集结上百名“路人”在市中心齐跳MJ的舞曲,正当周围路人莫名其妙的时候音乐声戛然而止,舞者迅速散开恢复“路人”,这段视频上传不到一天就登上了优酷首页,当天点击率高达78万次,各大网站纷纷转载甚至在国外著名的视频网站Youtube上都备受好评。这次快闪被国外网友誉为当时中国内地最成功的快闪,随后国内各大城市网友受到启发纷纷效仿,以此作为对偶像的一种纪念方式。
深圳快闪族以快闪的方式为灾区哀悼,当天下午5点,在深圳华强北华强广场和茂业广场,随着一声哨音,数百名年轻男女突然定格,他们有的手牵着手摆出众志成城的造型,有的摆出爱心的手势;而更多的人动作更为随意,有的正在打电话、有的正在喝饮料、有的正在系鞋带、有的正在照镜子……两分钟后,又是一阵哨音,众人异口同声“舟曲加油”,随即恢复常态,渐渐消失在人流中。西安
西安快闪族成立于2009年8月2日,C&L全称为Crazy and love,取义为,我们是一群狂热的、充满激情与热情的的人们,同时我们也充满了爱,我们用我们的爱,我们的热情来感化来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们。
09年8月16日,西安快闪族于东大街的纪念Michael Jackson群舞《beat it》。
苏州:
某天苏州观前街玄妙观广场上突然聚集了百余名身穿橙色上衣,头戴火焰型面具的年轻人,他们在广场上逗留了一会后相互击掌,然后迅速向四面散开,整个过程不超过10分钟。这是首次出现于苏州街头的“快闪行动”。
“你愿意嫁给我吗?”北京一个青年男子手持玫瑰突然从路人中挤出单膝跪地向一名年轻女孩大声求婚。随后,人群中又闪出数个年轻人手持玫瑰向该女孩求婚。
不到一分钟,跪在女孩面前求婚的年轻人已经达到12人,其中竟然有3名女子。“你是用XX聊天软件的人吗,我只愿意嫁给这样的人。”女孩大声问道。半跪在地上的男女们竞相声称自己是,并和女孩一起大喊该软件名字。随后,这些年轻人迅速消失在惊讶的围观人群中。
2009年的一天,在呼和浩特某影城售票大厅里,准备看电影的市民正在排队买票,突然有人大喊一声:“有炸弹,卧倒。”只见一名青年男子在售票大厅中心安放了一个类似“炸弹”的东西。“咔嚓”、“咔嚓”,售票大厅里响起了电影里定时炸弹读秒的声音。这时,另一个人用手比成枪的姿势指着放炸弹的人的后脑勺,紧接着,在买票的人群中冲出多名青年男女,互相用手比出枪的形状,指着对方,场面非常紧张。“砰”!“砰”!“砰”!随着几声激烈的“枪响”,多名青年男女倒在地上。
排队买票的市民都看傻了,好大一会儿才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时,大厅里响起手机铃声,倒在地上的人纷纷站起来,打着电话四散离开,留下了沉思的观众。
2012年4月8日10点左右,在长春重庆路亚泰富苑门前,一群志愿者玩起“快闪”,同时亚泰富苑的楼外大屏幕也同时显示“请捡起身边的废纸片”的公益广告。据了解,此次快闪行动,是由心语协会、益家人协会等公益组织发起的。由于当日为扬沙天气,很多志愿者表示在这样的天气下进行环保宣传更具有现实意义,虽然弄得一脸的灰,但创意的公益实践让人更乐于参与!
2014年09月26日,重庆市解放碑前,中年男子声音刚落,两名花样潮男挤出人群,其中一人把吉他挎在胸前,配合回应“哟吼、嘿哟”。“腰杆子往上顶咯!脚板子要踩稳咯!”中年男子继续喊,潮男一边“嘿哟”,一边拨动手中的琴弦,一段优美的旋律,糅进民族和现代元素,似乎寓意,更精彩的画面即将出现。游客们正发懵,身边又一股脑窜出几十名年轻人。“在搞笑迈?”有人忍不住笑了,年轻人的奇怪造型,再次把游客雷倒。
正当市民和游客们在兴致勃勃观看时,这群人突然中止表演,消失在人群中。
美国
在美国的一些大城市,比如说纽约、华盛顿芝加哥克里夫兰等等,逐渐出现了快闪族出来抢劫和破坏的情况。而其中最为严重的,是费城。这样的趋势在美国有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蔓延的趋势。连马里兰州的一个小城也出现了商店被快闪族抢劫的事件。
美国费城市政府2011年8月8日宣布,为杜绝青少年快闪族揪团滋事,将针对18岁以下青年实施宵禁,并严格实行。
费城市长纳特宣布,凡是13岁以下的青少年必须在晚上10点前回家,13岁到18岁的青少年则需在半夜12点前到家,若被警察发现在街上逗留,将被处150美元的罚金,累犯最高可处500美元。
费城地区检察官赛斯·威廉斯表示,那些以快闪滋事活动为乐的人应视“宵禁”为警惕,“不要再犯”。
市中心及其邻近地区周五及周六将实施更严格的宵禁,所有18岁以下青少年需在9点前回到家。
此前,约有20至40名青少年在费城最具代表性市政厅附近闹事,规模横跨两个街区,两名无辜路人遭到殴打,一人昏迷,一人需动手术。
主要影响
对于“快闪”活动,有专家认为,采用这样激烈的形式的人可能具有比较强烈的“冒险心理”,敢于尝试,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都是希望被别人注意的。现代社会虽然通讯发达,但人们之间的内心关注却在减少,“快闪族”的出现,从表面上看,是通过一种有时甚至是“无厘头”的游戏在公众面前表现自我,跟社会开一个玩笑,实际上是为了寻找归属感,在一个群体中宣泄青春的各种情绪,满足一种心理需要。但这种行为应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损及他人,同时要注意安全。
快闪族强烈地希望通过刺激,最终的目的是希望进而“影响周围人”,吸引他们的注意。如果他们能“回归”社会,做一些既是个人兴趣爱好又对社会公益事业有好处的事情,比如涂鸦、街舞等和街头表演结合,也就更能被年轻人和大众接受了。
社会分析
一时没看懂
“挺有意思的。”路过的王小姐虽然没看懂眼前发生的一切,还是很喜欢这种方式,她说都市里年轻人活得很累,需要有释放的机会。但更多的旁观者却莫名其妙,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年纪较大的受访者则表示对“快闪族”无法理解。一名妇女在突然出现的“快闪族”面前搂紧了自己的孩子。她称很难猜透年轻人心里都想些什么,这样的行动没有任何意义。
渴望被人注视
快闪族中,年龄层次也同样集中在十几到二十几岁之间。一位护士李小姐也是某快闪族成员之一,她告诉记者,自己的工作感觉很平淡,总是不自觉在内心呼唤一种激情和被人注视,所以加入了这种外人眼里很荒唐的团体。“不过感觉很刺激很好玩,下次有活动还要参加。”
专家称他们宣泄青春情绪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科学研究中心副教授赵颖认为,现代社会人们内心的交流减少背景下,“快闪族”的出现,可以从三个角度看待,首先,从表面看是通过“无厘头”的游戏在公众面前表现自我,张扬自我,第二,就是寻求一种刺激,第三,现代社会年轻会常感觉到“无价值感,无意义感”,在日本被称作“无气力”,即没有生机地活着。我认为年轻人“力比多”充沛,但很多时候无处消耗,快闪运动提供了平台,宣泄青春情绪,于是风行起来。
快闪族所做的大喊大叫等被视作莫名其妙的动作或者没有实际意义的活动就是为了吸引眼球,引起周围人的注意。人生下来就有展现自我的意识,婴儿的大哭也是一种需要引起周围人的注意,需要得到周围人的“回应”。快闪族强烈地希望通过刺激,张扬自我,最终的目的是希望进而“影响周围人”,吸引他们的注意。
攻击他人的快闪族是因为安全感不足。同时,快闪族心理也是一种逃避现实压力的选择,他们在寻找刺激的过程中,从破坏性的行为中寻求满足自己本能上的快感。起初可能是从无意识的伤害到别人,如果当事人做出受到性侵害类似的尖叫、害怕、手足无措等反应,则会使实施者得到鼓励,进而使其有意识地伤害他人以获得快感。
行动条件
必须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下进行,值得提倡的行为是围绕一个主题,一般以环保,低碳等积极向上的行为为宗旨。在不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的情况下进行。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6 21:45
目录
概述
出现过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