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心病又称
心腐病、果腐病。导致
落果、烂果,是当前苹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各苹果产区均有发生,特别是
辽宁、
河北、
山西、
陕西、
河南、
山东、
四川、
北京、
天津等地发生较多。为害果实,造成果实心室发霉或果实腐烂,是元帅系品种和以元帅系品种做亲本培育的伏锦、露香等的一种重要果实病害。
症状
主要为害果实。果实受害多从心室开始,逐渐向外扩展霉烂。病果果心变褐、霉烂,充满灰色或粉红色霉状物。当果心霉烂发展严重时,果实胴部可见水浸状不规则的湿腐斑块,斑块可彼此相联,最后全果腐烂,果肉味苦。生长期,病果外观无症状,比健果早着色,易脱落。贮藏期,病部只在心室,呈褐色、淡褐色,有时夹杂青色或墨绿色,湿润状。
病原
多种
真菌侵染引起的,包括链格孢菌Alternariaalternata粉红聚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镰刀菌Fusarium sp.,棒盘孢菌Corynem sp.,头孢霉菌Cephalosporium sp.等真菌,均属
半知菌亚门真菌。链格孢菌
分生孢子卵形,多胞,黑褐色,串生。粉红聚端孢分生孢子梗直立,无色,细长;分生孢子洋梨形,聚生,无色。镰刀菌
分生孢子梗无色,
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小型分生孢子椭圆形。棒盘孢菌分生孢子梗无色至淡褐色,圆柱状;分生孢子褐色,棒状或纺锤形,表面光滑。
危害
该病在幼果期能造成严重落果, 采摘前, 占落果总数的15%~35%以上, 个别年份高达50%以上;有的省份 (如四川) 危害严重时, 果实采收期发病率可达70%~80%, 并可引起储藏期的果实腐烂, 严重影响果实的产量和品质, 甚至病果不堪食用, 丧失商品价值, 造成严重损失。
苹果霉心病分布范围很广, 是一个世界性病害。在我国, 辽宁、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四川、北京、天津等省市均有报导, 并有逐年蔓延之势。
发生规律
霉心病是有多种弱寄生病菌侵染心室后引起的病害。这些病菌在树体上、土壤中或周围植被上普遍存在。苹果开花期,病菌借气流从开裂的花瓣、雌雄蕊、花萼侵入,先在花柱上定植,然后向萼心间和心室扩展,进入果心后呈潜伏状态,到果实采收和贮藏期发病。以北斗苹果最感病,元帅、红星、新红星、等元帅系发病较重,金冠、富士、王林发病较轻。果园管理差,结果过量,树势衰弱发病。晚春高湿温暖,夏季忽干忽湿或阴湿果园发病重。贮藏期温度在10度以上病果率高。
侵染循环
病原菌的侵入时期
魏康年、Ellis和Barrat等认为, 苹果花期为苹果霉心病的主要侵染时期;刘勇研究后认为, 苹果霉心病的侵染时期长, 从苹果暴芽至果实萼筒封闭前的整个时期病菌均可侵染苹果花器组织, 但以苹果暴芽、显蕾、初花、盛花等时期为主要侵染时期, 最早是在暴芽期。病菌是通过芽鳞片、雌蕊、雄蕊及萼筒等花器组织进入果心的。
病原菌的侵入途径和侵染过程
Ellis和Barrat认为, 苹果开花后,Alternaria定殖于花期, 随后迅速向子房、心室运动至落花后20 d左右, 约半数的果实已有病菌进入;刘勇和冷怀琼提出花芽中潜带的病菌会随花朵的开放进入花器的内部组织 (包括子房) ;呼丽萍等认为病菌经花柱侵入, 通过萼筒心室间组织陆续进入心室, 采收后, 在常温储藏条件下, 继续向心室蔓延。
病原菌的传播方式
陈策认为, 细链孢菌能产生大量气传分生孢子。其它病原菌均未报导。
病原菌的越冬
有关病原菌的越冬方式及越冬场所的研究, 国内外报导较少, 刘勇和冷怀琼[5]研究后认为Alternariaspp.主要能以菌丝在苹果芽鳞、果台、枝梢、病痕、落叶和分生孢子形式在苹果树体组织表面及苹果芽内鳞片上越冬并成为初侵染源, 所以芽是霉心病的一个重要的一个越冬场所。
病害防治
苹果霉心病的防治应以加强果园管理,在增施
有机肥的基础上合理修剪,改善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和采用花期喷药相接合的综合防治措施。采收后要立即冷藏,控制病害发展。
对那些硬度差、果面缺乏光泽的果实,应剔除掉,杜绝入库。有条件者,可先在10-15℃的库内短期预贮,剔除发病果后,再放入
气调冷库中贮藏。
在苹果霉心病的防治中,
化学防治方法仍然是防治的主要方法, 常规主要有注射和花期喷洒等方法。同时筛选了大量药剂。如
波尔多液, 保湿剂中加用多菌灵, 4%的农抗120果树专用型肥料等, 多效灵, 洁尔阴。但还没有有效药剂控制该病害。尚需进一步研究药剂的使用时期和使用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