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霉心病又称心腐病、霉腐病、红腐病、果腐病,是由多种真菌混合侵染引起的、发生在苹果上的病害。主要危害果实,尤以元帅系品种受害严重。果实受害从心室开始,逐渐向外扩展霉烂。病果果心变褐,充满灰绿色的霉状物,有时为粉红色霉状物;在贮藏过程中,当果心霉烂发展严重时,果实胴部可见水渍状、褐色、形状不规则的湿腐斑块,斑块可彼此相联成片,最后全果腐烂,果肉味苦。
病原特征
病原为多种真菌混合侵染引起的,主要有产生黑色菌丝体的链格孢菌(Alternariaalternata sp.),产生红色或粉红色霉层的粉红聚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 (Pers) Link),产生白色或桃红色霉状物的
镰刀菌(Fusarium sp.),产生灰白色稀疏霉状物的棒盘孢菌(Corynem sp.),产生灰色菌丝体的头孢霉菌(Cehalosporium sp.)、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
青霉(Penicillium sp.)等真菌,均属
半知菌亚门真菌。
链格孢菌:
分生孢子卵形,多胞,黑褐色,串生,大小(51-25)微米×36微米。
粉红聚端孢菌:分生孢子梗直立,无色,细长;分生孢子洋梨形,聚生,无色,大小(14-24)微米×(7-14)微米。
镰刀菌:
分生孢子梗无色,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大小(20-60)微米×(2-4.5)微米,小型分生孢子椭圆形,大小(4-30)微米×(1.5-5)微米。
棒盘孢菌:分生孢子梗无色至淡褐色,圆柱状;分生孢子褐色,棒状或纺锤形,表面光滑。
为害症状
果实受害从心室开始,逐渐向外扩展霉烂。病果果心变褐,充满灰绿色的霉状物,有时为粉红色霉状物;在贮藏过程中,当果心霉烂发展严重时,果实胴部可见水渍状、褐色、形状不规则的湿腐斑块,斑块可彼此相联成片,最后全果腐烂,果肉味苦。
病果在树上有果面发黄、未成熟失绿,果形不正或着色迟缓的现象,生长后期可见果实上半部分着色、下半部分不着色,这类果实多为霉心病果,但一般症状不明显,不易发现。此外,病菌的侵染还会引起幼果的大量脱落,导致减产。
苹果霉心病的症状归为三种类型:褐变型、霉心型和腐烂型。三种类型在田间比例,褐变型占43.22%,霉心型占26.1%,腐烂型占30.68%。褐变型主要是心室发生褐变;霉心型主要特点是心室发霉,在心室内产生绿、灰白、灰黑、粉红等颜色的霉状物,只限于心室,病变不突破心室壁,基本不影响果实的食用;霉烂型主要特点是导致果心区果肉从心室向外腐烂,严重时可烂透,直到果实表面,腐烂果果肉味苦。这三种症状类型在田间发生的时间不同。在果实生长早期,霉心病以褐变型出现最多,但是在落果中发现霉心病的果实心室内有粉红色粉状物,而且果柄中心已经褐色腐烂;在苹果成熟期和贮藏期,霉心病以腐烂型为主,切开苹果可以看到心室组织和部分果肉已腐烂。
侵染循环
病原在病僵果、坏死组织内芽鳞片间越冬。条件适宜时通过气流传播,在苹果开花期通过柱头侵入危害。苹果花开以后,在果园内及树体周围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各种真菌孢子,借助气流及昆虫传播到苹果花柱等花蕊组织上,随着花朵开放率的增长和开放时间的延长。花柱被侵染的比率迅速增高。病菌在花柱组织上定居后,逐渐通过枯死的花柱和开放的萼筒与心室之间的通道侵入果实心室。
流行规律
发病时期:花期侵入,6月份可见病果脱落,以果实生长后期脱落增多。有些病果在贮藏期才表现症状。
寄主抗性:苹果各品种间,凡果实萼口大,萼筒长与果心相连的易发病;萼口小、萼筒短的则较抗病。此外,霉心病的发生轻重,与果型指数、果实硬度、果个大小等因素也有一定关系。果型指数大,果实硬度高,发病较轻;中心果较边果发病重。
发病条件:花期前后降雨早、次数多、雨量大利于发病。果园管理粗放、四周杂草很多,果树结果量大,有机肥不足,矿质营养不均衡,地势低洼,树冠郁闭,树势衰弱等,均有利于发病;套袋果霉心病明显高于不套袋果。采收后,果实发病轻重与贮藏条件密切相关。在0℃条件下贮藏,病害不能发展;在0℃以上时,随着贮藏温度的提高,发病逐渐加重,特别是达到10℃以上时,心腐率显著增多。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化学防治
发芽前全园喷布一次5度石硫合剂,杀灭树上越冬病菌。苹果现蕾期喷一次1:3:300倍石灰多量式波尔多液。全园第一朵花开放时喷40%吡唑甲硫(喜福)700倍液,或50%
异菌脲1000-1500倍液。花落70%时喷70%
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3%
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300倍。花后10天可用10%
苯醚甲环唑1000-1200倍。及早疏果,选留优壮边果;把好采收,储运关;采果后及时分拣、装箱,入库保鲜,尽量减少储藏期间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