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上,心痹指风寒湿热等邪侵及形体,阻痹经气,复感于邪,内舍于心,久之损伤心气脉络,心脉运行失畅。以心悸、胸闷短气、心脏严重
杂音、颧颊紫红等为主要表现的内脏
痹病类疾病。西医上,
风湿性心脏病是指风湿热后所遗留下的心脏病变,以
心脏瓣膜病变为主。
病因
西医
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社会、经济条件差及居住环境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由链球菌引起的
急性风湿热是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链球菌膜抗原能使
淋巴细胞及大
单核细胞致敏,对人心脏细胞产生毒性,使心脏细胞病变有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造成
风湿性心脏病。
症状
二尖瓣狭窄
轻度或中度
二尖瓣狭窄可有明显体征和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大都能胜任一般体力活动。一旦出现
肺静脉和肺毛压增高、肺郁血时有多种症状:
呼吸困难、心悸、咳嗽、咯血、
声音嘶哑、胸痛。
二尖瓣关闭不全
轻度
二尖瓣关闭不全病例可以无自觉症状。有的患者无症状期较长,但一旦出现症状病情多较严重。出现左
心功能不全,心排血量降低。有疲倦、乏力和心悸,或因肺郁血而产生劳累后呼吸困难等。后期亦可出现右心不全的症状。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早期可无症状,或仅有心悸、颈部或头部有搏动感,活动后出现头晕、耳鸣现象,不能
左侧卧位等。晚期心前区有钝痛或心绞痛、劳累后呼吸困难等。少数患者发生晕厥。最后发展为
右心衰竭。
主动脉瓣狭窄
轻度狭窄无症状,狭窄程度重时,早期症状为疲乏,活动后呼吸困难。以后出现眩晕、昏厥、心绞痛及左室衰竭等,容易发生猝死。
检查
1 血常规、血型、尿常规、血沉、血离子、肝功能、乙肝五项、抗链“O”、
C反应蛋白、尿素氮、肌酐、血培养(疑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者)。
2 心电图、X线心脏正侧位片、超声心动图、心机图、心音图。
诊断
中医
1 多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
2 既往多有关节或肌肉游走性酸楚、疼痛等三痹病史。亦约有1/3的病人无三痹病史。
3 早期心脏症状表现不明显,经多年后始见心悸,气促,咳嗽,咯血,胸痛,浮肿人足跗起等典型症状。
4 体征有口唇发绀,颧颊紫红,心界扩大,心尖区或
主动脉瓣区收缩期或舒张期
杂音。并可见肝大、压痛,
颈静脉怒张,
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凹陷性水肿等。
5 化验血沉及抗“O”增高。X线检查
心脏扩大。心电图示
二尖瓣P波。
超声心动图可显示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情况等。
西医
⑴ 二尖瓣区舒张中晚期递减递增型杂音、舒张期震颤。
⑵ 超声心动图M型图二尖瓣前叶呈“城垛样”,前后叶同向运动,左房增大;二维实时图二尖瓣开放受限。瓣口面积减小及瓣叶增厚、瓣下结构异常;多普勒超声发现舒张期
二尖瓣口存在跨瓣压力阶差。
⑷X线检查发现梨形心,右心缘呈双弧影,左主支气管抬高及不同程度的肺郁血征象。
⑴ 二尖瓣区收缩期
短波的3级以上杂音,向左腋下传导(前叶损害为主)或向胸骨左缘第三肋间传导(后叶损害为主)。
⑵ 可伴有心尖部收缩震颤。
⑶ 中晚期病人可有左房左室增大。
⑷
超声心动图可见收缩期二尖瓣前后叶不能合拢;瓣叶增厚、钙化、脱垂、连枷;左室左房增大等。多普勒超声可见瓣口左房侧收缩期湍流。
⑸ 心电图可见左房增大及左室肥厚、劳损。
⑹ X线检查慢性晚期病例可见左房左室增大,有时可见瓣叶瓣环钙比影。左室造影可证实
二尖瓣返流。
⑴ 病人可有心绞痛、晕厥或黑蒙及左心衰竭等症状。
⑵ 主动脉瓣区收缩期
短波的3级以上的喷射性杂音,多向颈部传导。常伴有震颤。
⑶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且呈抬举性。
⑷ 超声心动图可见主动脉瓣开放幅度小于18mm,瓣叶增厚、钙化,主动脉根部增宽,左室后壁及室间隔对呈性增厚,左室流出道增宽。
⑸ 心电图表现为左室肥厚、劳损。
⑹ X线检查晚期病人可见左室扩大。升主动脉根部常呈窄后扩张。重度狭窄者多有瓣叶钙化影像。
⑴ 主动脉瓣区舒期早期
短波波长变长型杂音,是本病最重要体征。
⑵ 心尖部Austin一Flint杂音、脉压差大、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Duroziez征、点头征(De一Musset征),亦是本病的重要诊断依据。
⑶
超声心动图可见主动脉瓣关闭时不能合拢,瓣叶增厚、钙化、脱垂、连枷、赘生物及二叶式畸形等;左室腔及其流出道与升主动脉根部扩大;二尖瓣前叶在E峰后呈现幅度小于4mm的高频抖动。多普勒超声可见
主动脉瓣下方舒张期湍流。
⑷ 心电图可表现左室肥厚及舒张期负荷过重所致的相应改变和缺血性ST-T改变。
⑸ X线检查主要所见为左室增大伴升主动脉扩张、屈曲、延长,形如靴状;透视下可见主动脉搏动增强,和左心室搏动配合呈“摇椅式搏动”;逆行升主动脉根部造影可见主动脉瓣返流。
⑴胸骨左下缘舒张中晚期杂音,可伴舒张期震颤。
⑵ 可有右房扩大及体循环静脉郁血的症状和体征。
⑶ 超声心动图示三尖瓣叶增厚及活动受限。
⑷ 心电图及X线检查均显示右房大。
⑴ 主要体征为胸骨左下缘全收缩期杂音,吸气或压迫肝脏后该杂音增强。
⑵ 可见颈静脉及肝脏明显搏动。多有
右心衰竭的症状和体征。
⑶
超声心动图见右房右室大;声学造影及多普勒均可证实
三尖瓣返流。
⑷ 心电图可见右房右室肥厚及右束支阻滞。X线检查示右房右室扩大。
治疗
中医
1 中药治疗。
2 注意治疗
三痹,防止复发,避免受寒、久处阴湿之地及过度劳累。
3 出现心衰时应限制钠盐摄入。
分型治疗
(一)阴寒凝滞
证候:胸闷痞塞,气短心悸,或胸痛彻背,背痛彻胸,感寒痛甚,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舌苔白,脉沉迟。
治法:辛温通阳,开痹散寒。
症候: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痛甚,或见心悸不宁,舌质暗紫,脉沉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三)痰浊阻遏
证候:胸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喘促,肢体沉重,形体肥胖,
咳嗽痰多,舌苔滑腻,脉滑。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用药:栝蒌薤白半夏汤。
(四)心肾阴虚
证候:胸闷且痛,心悸盗汗,
头晕耳鸣,口干烦热,舌红或有紫斑,脉细数或细涩。
证候:胸闷隐痛,心悸气短,头昏乏力,面色少华,口干咽噪,
盗汗便秘,舌嫩红少苔,或有齿印,脉细数无力。
用药:生脉饮、五味子糖浆。
(六)阳气虚衰
证候:
胸闷气短,心痛心悸,畏寒肢冷,腰酸无力,面色苍白,汗出气促,唇甲淡白或青紫,舌淡白或暗紫,脉沉细或结或代。
治法:益气温阳,活血通络。
用药:参附汤和右归饮。
西医
1 药物治疗。
2 手术治疗。
预后
1 疾病初起,如积极治疗,病情尚可控制,愈后较好,如病人体质较弱,或治不及时,或治不彻底,疾病可进一步发展,损及关节及心脏,或疾病迁延,反复发作。
2 慢性
风心病病人以
二尖瓣狭窄为主者,可在20~30年内仍具有日常工作能力,一旦出现症状则往往于30~40岁死于顽固性
充血性心力衰竭。有
主动脉瓣病变者,预后较为严重,5年及10年的平均生存率为38%和20%。如出现
心绞痛、晕厥或
心力衰竭,往往于3年内死亡。青年病人发生
心绞痛常有猝死的危险性。
参考典籍
《素问·举痛论》
《金匮要略》
《诸病源候论》
《圣济总录·心痛总论》
《太平圣惠方》
《医宗必读·心腹诸痛》
《临证指南医案·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