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
四川省辖地级市
德阳市,别称“旌城”,四川省辖地级市,位于成都平原东北部,地处龙门山脉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西北部为山地垂直气候,东南部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总面积5911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3月,全市下辖2个区、1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截至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45.3万人。
历史沿革
古为百濮之地。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即秦惠文王更元九年,秦灭巴蜀二国建巴蜀二郡,今德阳地区属蜀郡。郡下设县,县下有乡亭。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始析雒县、绵竹县部分地区置德阳县(今德阳市旌阳区),属益州。
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于雒县(今广汉市)置汉州,领5县,德阳县隶属于剑南道汉州管辖。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汉州为德阳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改德阳郡为汉州。
北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于雒县置汉州,领4县(含德阳县),隶属西川路。仁宗嘉佑四年(1059年),改西川路为成都府路。南宋时,汉州仍置,领县与北宋时相同。
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复置汉州,德阳县属之。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汉州仍领三县(含德阳县),属成都府。洪武十年(1377年),省德阳县入汉州,十三年(1380年)复置。
初,仍如明制。1659年,罗江县并入德阳县。1687年,降汉州为散州(单州),不再辖县,德阳县隶属成都府。1727年,德阳县改属绵州直隶州。1802年,析出罗江县。
1952年,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撤销川东、川南、川西、川北行署区,德阳县属绵阳专区。
1959年,撤销罗江县,其绝大部分乡镇并入德阳县,其余并入绵阳县、安州区。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在德阳两度设立工业区和进行三线建设,形成了现代大工业的基础和城市框架。
1983年2月17日,德阳县、二重厂、东方电机厂、东方电工机械厂、第一机电安装公司、德阳耐火材料厂、四川玻璃纤维厂、四川树脂厂、第二物探大队、四川德阳九五厂、绵阳地区旌阳磷肥厂、四川建筑工程机械厂、四川省建设厅德阳水泥制品厂13个单位关于德阳地区体制改革建议联系会召开,会议一致通过拟绕开绵阳地委直接给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的《关于德阳地区体制改革的报告》。
1983年3月10日,为了改变德阳地区的体制,建立隶属于四川省的德阳市,德阳县多部门联合行文,向四川省人民政府呈报了《关于再次请求建立德阳市的补充报告》。
1983年4月1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同意德阳县关于筹建地级德阳市的申请报告,并通知广汉、什邡、绵竹三县参加德阳建市筹备组。4月8日,德阳建市筹备组成立。4月12日,正式开始德阳建市的各项筹备工作。6月初,又增加中江县为筹备组成员单位。6月14日,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向国务院提交报告。
1983年8月18日,国务院函安(1983)156号文批复:“同意设立德阳市。德阳市驻德阳城关,辖城区街道办事处、汉旺镇和旌阳、城区、八角三个公社。将绵阳地区的德阳、中江、绵竹三县和成都市广汉什邡2县划归德阳市管辖。”
1984年9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德阳县建制,设立德阳市市中区。
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广汉县,设立广汉市。仍由德阳市代管。
1996年8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德阳市市中区,设立旌阳区和罗江县。
199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绵竹县、什邡县,设立绵竹市、什邡市。仍由德阳市代管。
2017年8月,国务院同意撤销罗江县,设立德阳市罗江区。
行政区划
截至2024年3月,德阳市辖2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另有2个城市功能区,共13个街道、67个镇、4个乡。市人民政府驻旌阳区长江西路一段37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德阳市位于成都平原东北边缘,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0°31′—31°42′、东经103°45′—105°15′之间。德阳市东北与绵阳市涪城区交界,东面与绵阳市三台县交界;东南与遂宁市大英县资阳市乐至县交界;南面与成都市金堂县青白江区新都区交界;西面与成都市彭州市交界;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交界;北面与绵阳市安州区交界。境域面积591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德阳市地处龙门山脉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按地形分,有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平原。呈西北至东南的蚕形。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市域地貌分为西北山区、中部平原、西南低山丘陵。西北为龙门山区,海拔一般2000—3000米,最高峰为狮子王峰,海拔4984.1米。中部属成都平原东北部,一般海拔465—750米。
东南地跨龙泉山脉为川中盆地丘陵区,海拔一般650—1000米,最低点在中江县普兴镇山川村二水口,海拔308米。市域内平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30.8%,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19.7%,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49.5%。
气候
德阳市西北部山地区和东南部的平原、丘陵地区气候有着明显的差异,西北部为山地垂直气候,东南部为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雨充沛,无霜期长,冬干明显。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回升不稳定,降水较少,常有春旱发生;夏季无酷暑多暴雨,常有洪涝;秋季气温下降快,常有连绵阴雨;冬季温暖少雨多阴天,雾日较多。年平均气温15℃—17℃,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6℃,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5℃。年平均日照时数1000—1300小时,日平均气温终年高于0℃,≥0℃积温5500—6000℃。
极端最高气温37.3℃,极端最低气温-7.6℃。年总降水量900—950毫米,降水量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西北部年降水量950毫米以上,中部900—950毫米,东南部960毫米以下。降水量多集中在5—10月,占年降水量的87—89%,降水量最多年达1400—1500毫米,最少年仅530—630毫米。年平均无霜期270—290天。平均每年降雪日数1—3天,多出现于隆冬季节。平原、丘陵盛行偏北风,年平均风速1.4—1.6米/秒,春季风最大,3—5月平均风速在1.6—2.0米/秒之间,最大风速达14—19米/秒。秋冬季风最小,10—2月平均风速0.9—1.5米/米之间。
水文
德阳市河流分属沱江涪江水系,主要河流有绵远河石亭江鸭子河清白江凯江等。市域西北部山区,属什邡绵竹的北部,为龙门山陷褶断束,地下水类型为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岩浆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层问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中部平原为川西台陷的成都断陷盆地的一部分,地下水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东南部丘陵区主要属川西台陷龙泉山穹褶束,地下水以碎屑岩类裂隙水为主,仅在凯江及其支流的河漫滩和阶地为松散岩类孔隙水。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德阳市属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植被水平分布差异不大,垂直分布差异较为明显,森林植被复杂多样,植被群落极为丰富。西北部龙门山区地势起伏大,相对高差达4000米以上,有大片自然保存的原始森林,植物种类繁多,由于海拔高度的差异,形成明显的植被垂直带。
动物资源
德阳市海拔7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除家养禽畜外,没有大型野生动物,一般只有小型野生动物,如黄鼠狼野兔田鼠家鼠姬鼠社鼠、田蛙、野鸡、杜鹃、云雀、麻雀、乌鸦、喜鹊、画眉、燕、白头翁、秧鸡、翠鸟、斑鸠、白鹭、野鸭等。海拔700~1800米的低、中山区,常见的野生动物有野猪黑熊鼬獾猪獾、鹿、豹、豪猪、松鼠、竹鼠、鼢鼠、蛇、林蛙、鹰、鸮、鹊、鸦、雉鸡、野山鸡、啄木鸟等。海拔1800—3600米的中、高山地区,属于国家一类保护的野生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牛羚、毛冠鹿等。属于二类保护的野生动物,有小熊猫、盘羊、红腹角雉、绿尾红雉、鸳鸯、小天鹅、大鲵等。海拔3600—4300米的高山区,主要野生动物有岩羊、鼠、兔、高山雉鸡、白马鸡、蓝马鸡、雪鸡以及鹰、雕等。全市野生动物种类有300种。国家、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8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9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6种,四川省重点保护动物26种。四川省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动物219种。
矿产资源
德阳市已发现35种矿产、200多个矿产地。能源矿产有煤、天然气、油页岩、泥炭;化工矿产有磷、硫铁矿、蛇纹岩、锶、碘、岩盐、卤水、含钾岩石(钾长石、绿豆岩、海绿石);建材矿产有石灰岩、白云岩、建筑用砂砾、粘土、花岗石、大理石、砂岩、石膏、石棉、脉石英、长石、石英砂岩;其他非金属矿产有膨润土、白云母;金属矿产有铝土矿、菱铁矿、磁铁矿、铅锌矿、铜钼矿、铜矿、铀钍矿;以及地下水、矿泉水等。探明储量的矿产有磷、煤、天然气、矿泉水、石灰岩、白云岩、蛇纹石、锶、碘、铝土矿、硫铁矿、砂砾石、粘土等。已经开发利用的矿产有磷、煤、天然气、石灰岩、白云岩、砂砾石、花岗石、大理石、砂岩石材、硫铁矿、粘土、矿泉水等。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德阳市常住人口为3456161人。
截至2023年末,德阳市常住人口345.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02.9万人,乡村人口142.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8.8%,比上年末提高1.2个百分点。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7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0万人。
参考资料来源
德阳市属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全市有回族、藏族、彝族、羌族等51个民族2.72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0.76%。全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约1.3万人。全市少数民族分布呈大分散、小聚居态势。世居的少数民族是回族,主要分布在市区的北街、旌阳区的孝泉镇和什邡的洛水镇以及广汉市区的下大北街,农村少数民族,分别散居于全市农村的63个(乡)镇100多个自然村中。
政治
现任领导
友好城市
经济
综述
2022年,德阳市地区生产总值(GDP)2816.8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1%。
2023年,德阳市地区生产总值(GDP)3014.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3.7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421.7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1289.0亿元,增长7.1%。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1%、48.2%和44.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5:48.0:41.5调整为10.1:47.2:42.7。
参考资料来源
2023年,德阳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6%。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6.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2.9%,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4.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4%。
2023年,德阳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3.6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税收收入109.5亿元,增长7.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91.5亿元,增长11.8%。
第一产业
2023年,德阳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72.2万亩,比上年下降0.9%;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52.2万亩,增长3.8%;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09.7万亩,增长2.3%;中草药材播种面积15.6万亩,增长3.6%。
2023年,德阳市粮食产量201.7万吨,比上年增长2.9%;其中小春粮食产量增长4.3%,大春粮食产量增长2.5%。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29.8万吨,增长1.2%;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77.2万吨,增长4.8%;园林水果产量19.3万吨,增长7.7%。
2023年,德阳市生猪出栏286.3万头,比上年增长1.8%;牛出栏7.1万头,增长0.9%;羊出栏23.0万只,下降1.8%。猪肉产量增长1.9%,牛肉产量增长1.4%,羊肉产量下降2.4%,禽肉产量增长0.4%。
截至2023年,德阳市累计培育建成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60个,其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6个。2023年新认定(晋级)市级现代农业园区9个。年末森林覆盖率达到26.4%,与上年末持平。
第二产业
2023年,德阳市工业增加值1279.1亿元,比上年增长6.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2.5%。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99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从“3+1”主导产业看,规模以上主导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7%。其中,机械装备产业增加值增长5.4%,材料化工产业增加值增长15.2%,食品饮料产业增加值增长7.2%,数字经济产业增加值增长15.7%。从高技术(制造)产业看,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6%。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10.6%,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22.8%,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下降0.7%,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下降33.6%,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30.7%。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燃汽轮机比上年增长113.4%,钢材增长93.6%,发电设备增长21.9%,精制食用植物油增长18.3%,聚氯乙烯树脂增长15.8%,大米下降43.5%,光缆下降30.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4.5%。
2023年,德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068.1亿元,比上年增长6.4%。实现利润总额381.3亿元,增长13.6%。实现利税总额557.7亿元,增长14.0%。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7.9%,比上年末提高1.0个百分点。
2023年,德阳市建筑业增加值143.2亿元,比上年增长8.1%。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407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200.4万平方米,下降31.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94.0万平方米,下降27.6%,其中住宅竣工面积356.4万平方米,下降38.8%。
第三产业
2023年,德阳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52.6亿元,比上年增长11.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0.7亿元,增长7.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84.7亿元,增长11.1%;金融业增加值116.1亿元,增长6.0%;房地产业增加值94.6亿元,下降0.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49.2亿元,增长9.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50.5亿元,增长7.5%。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0.2%,利润总额增长39.6%。
2023年,德阳市邮政业务总量21.3亿元,比上年增长4.1%;快递业务量1.5亿件,增长2.3%;实现快递业务收入19.3亿元,下降2.7%。电信业务总量35.6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63.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34.2万户。固定互联网用户161.4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116.7万户。年末光缆总长度20.1万皮长公里。
截至2023年末,德阳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527.3亿元,比年初增长11.3%。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121.9亿元,比年初增长13.3%。本外币贷款余额2894.0亿元,比年初增长12.2%。其中,住户贷款余额986.3亿元,比年初增长8.6%。
截至2023年末,德阳市共有保险公司48家,按业务性质分,产险公司20家、寿险公司28家;按资本国别属性分,中资公司38家,外资公司10家。全年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93.3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财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5.8亿元,下降2.2%;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67.5亿元,增长2.9%。全年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39.3亿元,增长25.0%。其中,财产险(公司)赔款支出18.4亿元,增长9.0%;人身险(公司)赔付支出20.9亿元,增长43.6%。
截至2023年末,德阳市有证券分支机构20家,证券开户数79.6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1%。全年证券交易额6289.0亿元,比上年增长6.0%。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2023年,德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16.1亿元。全年专利授权4963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882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4036件,商标申请8221件,商标注册4642件,新增地理标志产品核准使用专用标志企业2家;行政机关立案处理专利案件24件,审理结案24件,结案率100%。
截至2023年末,德阳市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3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高新技术企业44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5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3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2个,国家级星创天地5个,省级科普基地7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省级引才引智基地8个。市级以上孵化载体37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省级孵化器9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全年共登记技术合同767项,技术合同成交总额53.6亿元,比上年增长141.4%,其中技术交易额32.0亿元,比上年增长110.5%。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德阳市共有普通小学216所(含教学点),招生3.2万人,在校生17.8万人。普通初中101所,招生3.1万人,在校生9.5万人。普通高中27所,招生1.6万人,在校生4.9万人。特殊教育学校6所,招生179人,在校生695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6所,招生1.2万人,在校生3.1万人。共有普通高校14所,招生6.3万人,在校生16.7万人,毕业生4.6万人。参加学历教育自学考试6.9万人次。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德阳市公共图书馆7个,图书总藏书量287.9万册,文化馆7个,综合文化站115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共有博物馆13个(国有博物馆10个,民办博物馆3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6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8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6项。广播电视台7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国家一级图书馆:广汉市图书馆什邡市图书馆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德阳市医疗卫生机构2225个,其中医院89个(民营医院5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95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9852张,其中医院床位20107张;卫生技术人员2884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1057人,注册护士12831人。妇幼保健机构6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72人,注册护士523人;乡镇卫生院74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914人,注册护士1602人。
体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德阳市拥有全民健身路径1675条,全民健身工程1683个,公共体育场馆10个,四川省幼儿体育基地2个,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3个。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7.32亿元。
社会保障
2023年,德阳市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85.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6.1万人,参加职工医疗保险人数87.9万人,参加职工工伤保险人数65.5万人,参加职工生育保险人数47.6万人。
2023年,德阳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13.6万人,其中城镇2.1万人,农村11.6万人。年末拥有社会福利院123个,床位14507张;敬老院77个,床位8145张。
交通运输
概述
截至2023年末,全年公路货运量9577.2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84.3亿吨公里。公路客运量1711.9万人次,公路客运周转量8.5亿人公里。铁路客运量607.0万人次,铁路货运量1105.0万吨。年末境内铁路营运里程370公里,火车站19个。年末公路总里程10715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0627公里,占公路里程总数的99.2%;高等级公路487公里,高速公路360公里。
轨道交通
S11线(成都市域铁路S11线)(修建中),起止站点分别为成都市韦家碾站和德阳市德阳北站,共设车站15座,全长70.86千米。
公路
铁路
宝成铁路纵贯市域南北,西成客运专线(成绵乐城际铁路)在此设有德阳站德阳南站广汉北站罗江东站川青铁路在德阳境内设有三星堆站绵竹南站什邡西站
航空
南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50余千米,北距绵阳南郊机场约45千米,航空优势明显。德阳境内共有两个机场,分别是广汉机场什邡通用机场
历史文化
标识
2013年4月2日,四川省德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向社会公布德阳城市标识,其中“古蜀之源重装之都”成为德阳城市主标识,“古蜀风华阳光之都”、“大德如阳”为德阳城市辅助标识,分别配合主标识在不同领域和时段使用。
德阳城市主标识整体采用圆形构造,既有圆融之内涵,又取太阳之象形,呼应德阳之阳字。图形的左半部分是一个齿轮形状,代表了德阳重型装备制造业之都的地位。图形的右边上半部分是古蜀字之象形,寓意德阳是古蜀文明的源头;下半部分的图案则是广汉三星堆,代表着德阳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广汉三星堆遗址。红橙与蓝绿的亮丽色彩体现了德阳精彩绽放的活力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民俗
德阳地区民间端午龙舟竞渡、吃粽子等习俗自古流传不断。民国时期,德阳八角井绵远河、石亭江,广汉三水关与和兴场,中江城厢凯河,什邡李家碾、洞仙桥、马脚井,绵竹清道、板桥等地,一般都要举办3至5天的划龙船会。在河上进行快速行船、抢鸭子、夺猪尿泡等比赛。在大船“龙舟”上,人们敲锣打鼓呐喊助威,还表演歌舞及戏剧、播放留声机唱片。
节日
风景名胜
德阳市境内有三星堆古蜀文明遗址,其出土青铜大立人青铜面具青铜神树和金杖、边璋等一大批国宝级文物。还有三国文化遗踪白马关庞统祠、全国三大孔庙之一的德阳文庙、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的绵竹年画中国德孝城仓山大乐、现代石刻群德阳石刻艺术墙和特级英雄黄继光纪念馆。截至2017年末,德阳市境内有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66个。
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三星堆遗址是迄今为止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三星堆博物馆就位于遗址东北角,收藏和展示了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器、玉石器、金器以及陶器、骨器等千余件珍贵文物。三星堆博物馆有两个独立的展馆,第一展馆为综合馆,主要陈列金、铜、玉、石、陶等类文物,第二展馆为青铜专馆,陈列着出土的各种青铜器具。
九龙山—麓棠山旅游区
九龙山—麓棠山旅游区,地处德阳绵竹市西北,坐落于龙门山麓,是川内著名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距绵竹市区6.5千米,驱车10分钟即可抵达核心景区。景区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生态景观,整合玫瑰温泉、登山健身、滑翔滑草和农家乐等旅游资源,建成融合山区自然风光、沿山休闲游乐、生态观光农业、城镇度假于一体的新型乡村旅游区。
白马关
白马关,蜀道五关之一,秦入蜀的最后一道屏障,从这里,出,可以望天下;入,可以霸一方,由此可彰显其军事和政治地位。白马关景区内除了庞统祠外,还有庞统被射落马的落凤坡、刘备安葬庞统的庞统墓、以徽派迷宫院落为主的倒湾古镇;以及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国家级道路,连接南北走道的交通大干道——金牛古道;还有残存有昔日辉煌的点将台、换马沟、八卦古战场、五丁谷等三国遗踪,构成了德阳三国蜀汉文化。
名优特产
著名人物
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
德阳概况.德阳市人民政府.
德阳:一座崛起的成都北部新城.四川省人民政府.2016-11-02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7 08:4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