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南京皇宫的内城叫宫城,外城称
皇城。皇城是护卫宫城最近的一道城垣,环绕宫城等距而建。皇城呈凸字形,南北长五里,东西宽四里,周长九公里,开有六座城门。
洪武门是明皇宫南面的正门,位于都城
正阳门(即光华门)内北面。从洪武门进入皇城后,是一条纵贯南北的宽阔御街,两边建有连续的廊屋,故又称为千步廊。明皇朝中央军政机构“五部六府”就分设于御街两侧:御街之东,列吏、户、礼、兵、工五部(被称为“三法司”的刑部、都察院、大理寺设在
太平门),吏部之北为宗人府,宗人府之后为翰林院、詹事府、太医院;御街之西,列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后府之南为太常寺,府之后为通政司、锦衣卫、钦天监,通政司之北有鸿胪寺、行人司。
御街的尽头是外五龙桥,此为皇城前护城河上之桥,北对承天门。承天门实际上是皇城南面的正门。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九月,新宫建成时,洪武门尚未建造。可见,最初是以承天门作为皇城正南门的。至洪武十九年(1386年)才兴建洪武门,并筑城与皇城相连,使原呈四方形的皇城变成了凸字形,而洪武门也就成了皇城南面的正门了。这就是皇城的护城河在洪武门内承天门前的原因。在承天门之内,东为太庙,西为
社稷坛。
从承天门向北即为端门。端门之北有左、右阙门,古称象魏。端门之后是
午门,端门至午门的这一段道路被称为御道。在御道东西两侧,还建有南北向的宫墙,把东南的太庙、西面的社稷坛隔在外面,使得这条御道更加森严,成为通向宫城的交通线。今御道街就是在明皇城洪武门至承天门前外五龙桥的御街和承天门至午门前的御道故址上拓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