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门,
南京故宫的正南门,原名广敬门,建成于1375年(明
洪武八年),洪武二十五年至二十八年之间改名洪武门。位于
正阳门(今
光华门)内北面。
洪武八年(1375年)
朱元璋放弃营建中都的计划,集中力量修建南京。 此次修建,增设午门左右两阙,在奉天门左右增加东西
角门,并增建
文华殿,
武英殿等建筑。
洪武二十五年(
1392年),再次增建,在
皇城外增设宫墙,以新墙之内为
皇城,原
皇城改称
宫城。 在
宫城皇城之北的太平门外),西侧为五军都督府。
沿着明故宫内的南北中轴线,由南向北,对皇城与宫城作一次巡礼。由皇城南端的洪武门进,到承天门中间的御道上,有五座石桥,名“外五龙桥”,桥下就是外
御河。在洪武门至外五龙桥之间的御道两侧,是明朝中央官署区。御道西侧是高级军事指挥机构,包括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以及太常寺、
通政司、
锦衣卫、旗手卫、
钦天监等;御道东侧是中央高级官署,包括
宗人府、史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以及翰书院、
詹事府、太医院等。在承天门与端门之间的御道两侧是庙社区,东边设置了祭祀皇帝祖宗的太庙,西边则是祭祀神灵的
社稷坛,再向北走就到了午门。
进入午门,又有五座石桥,称“内五龙桥”,桥下为内御河。过了桥就是
奉天门,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奉天、华盖和谨身三大殿。三大殿的东侧有文华殿和文楼,西边有武英殿和武楼,统称为“前朝”五殿。奉天殿,就是人们常说的金銮殿,是朱元璋举行重大典礼和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的地方。后来
北京故宫的太和、中和、保和三殿,就是模仿奉天、华盖、谨身三殿建造的。
三大殿之后,是
皇帝与后妃生活起居的地方,名叫“后廷”。处在中轴线位置上的是乾清、交泰、坤宁三宫,左有柔仪殿(东宫),右有春和殿(
西宫),两殿相对。东北角为东六宫,西北角为西六宫。在春和殿西侧还有御花园。“前朝”与“后廷”相结合,组成“朝廷”。
整个南京故宫,殿宇重重,楼阁森森,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气势恢宏,曾作为明初
洪武、
建文、
永乐三代皇宫,长达54年之久。直到明
永乐十九年(
1421年),明成祖
朱棣迁都
北京,
南京故宫才正式结束
王朝皇宫的使命,但仍由皇族和重臣驻守,地位仍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