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是佛教用语,是摆脱过往的
恶业业力束缚获得新生之过程,俗称死亡。
详述
往生最殊胜是发愿往生阿弥陀佛
极乐净土。极乐净土是比弥勒净土更加易修的净土,具足信、愿、行即可往生,永脱六道轮回之苦。
上辈观,又作上品生观、上辈生想。往生净土者依其因,而有上、中、下三辈,三辈
复分上、中、下三品,总为
九品。上辈观即观上辈徒众自发
三心、修慈心不杀行等、临终蒙圣众迎接,及往生后得种种胜益之相。
中辈观,又作中品生观、中辈生想。即观中辈徒众受持五戒八戒、修孝
养父母之行等,及感得圣众迎接而往生等相。
下辈观,又作下品生观、下辈生想。即观下辈徒众虽造作
恶业,然临终遇
善知识,而知称念弥陀名号,因之得以往生,及蒙种种胜益之相。
快速方式
能够快速往生方式
与其待
色身散坏诸佛菩萨前来接引,不如当下即修心,先入心净土。如此修最快速,如此修色身散坏时去诸佛世界最有把握。因心净土可消业障,业障轻了,身坏后就不容易被
业力转去恶世,纵使遇到恶缘,诸佛菩萨把我们接出来也容易。诸佛菩萨慈悲普无有差别,但因众生业力不一,故有人命终得度,有人命终入恶世受报。所以《佛说阿弥陀经》言:“不可以
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入心净土不是得
念佛三昧(俗称功夫成片)。能入心净土1秒则得1秒之利益,10秒则得10秒之利益,如能得念佛三昧,则时时处净土,乃至眠时亦不昏沉非醒非睡业障不起,如是则去佛不远,不久自得心开见佛。
如果念佛时出现昏沉、妄想、烦恼,都是正常现象。
五浊恶世凡夫初修皆生昏沉、妄想、烦恼。如同治病,不可能刚吃药病就全好了,有个症状逐步减轻,逐渐获得健康的过程。
烦恼重时,
口诵佛号收摄心神是个很好的办法,凡是修过的人都亲证烦恼会依深浅次第逐个消灭。待不需口念亦可收摄心神时,则忆念弥陀比口诵佛号要更殊胜。
在古代
书面语的语境里,念指心念,上‘今’下‘心’,当下一心,是为念。如《佛说
无量寿经》:“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
十念。若不生者
不取正觉。唯除五逆
诽谤正法。”又如《佛说
观无量寿佛经》:“汝及众生。应当专心。系念一处。想于西方。”
如果口念则翻译为‘称’。如《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到
下品下
生时言:“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
归命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念佛之法
大势至菩萨念佛往生法
心念
弥陀净土应如何念?在《
楞严经》里,大势至菩萨有宣讲念佛之法:
“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
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
这一段是专门说给修行住菩萨的,修行住菩萨读到这就已经知道怎么念佛了,因为修行住菩萨“心地涉知,俱得明了”。
“若
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
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
圆通,我无选择;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
三摩地,斯为第一。”
这一段则是说给一切善男子善女人,只是所得含义不同。下面分述之。
如来念佛法
修行住菩萨
无生无灭,念佛不著,不著念念亦不著所念佛,故称如来。
“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
菩萨念佛法
以一念至诚心忆念弥陀,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得佛慈光,以佛慈光回向己
深心,安住于佛,广宣正法度脱众生修诸功德,愿生彼国。待业报身死,即得与阿弥陀佛及诸圣众相聚一处,所现诸境真实不虚。
起诸
善根以一念净心忆念弥陀,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得佛慈光,以佛慈光回向己净心,安住于佛,广读大乘,以
法布施利益众生,愿生彼国。待业报身死,即得与阿弥陀佛及诸圣众相聚一处,所现境如幻如化。
以一念至心忆念弥陀,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得佛慈心,以佛慈心回向己心,安住于佛,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愿生彼国。待业报身死,心不颠倒,即得与阿弥陀佛及诸圣众相聚一处,如在梦中。
声闻乘念佛法
起善根断恶念,以一念无恶之念忆念弥陀
愿佛接引,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得佛念来接,安住佛念,得一心不乱。此一心不乱能令众生次第得天眼、天耳、
他心智、神足。
凡夫乘念佛法
一心忆念弥陀愿佛接引,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得佛念来接,安住佛念,得一心不乱。此一心不乱能令众生免堕恶道。
如法修行
如法修行回向助念
念佛要做到时时忆念需要因缘具足,如果是在家居士,工作生活诸事所缠,要时时提起
正念很难,就需要兼修行法,将所修功德或福德
回向愿往生。佛在《佛说
无量寿经》和《佛说
观无量寿佛经》中用了很多的篇幅讲如何修行回向愿往生,因为如法修行回向愿往生是最得力的
助念。
僧伽吒法门
僧伽吒法门与执持往生咒
除了至心称南无阿弥陀佛、
大势至菩萨念佛法门,佛还宣讲了僧伽陀法门,
往生咒的内容就是
僧伽吒法门,佛在《
僧伽吒经》中称此法门如说修行可“过九十五亿千世界,如阿弥陀国。彼人
佛土亦复如是。”
僧伽吒法门:“问言:当于尔时说何等法?答言:尔时演说僧伽吒法门。若闻此法,当至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灭一切罪烦恼休息。汝今谛听,当为汝说,令汝闻已速得解脱。闻四句偈令不中阙,尽一切恶得
须陀洹,然后布施远离诸苦,受苦众生令得解脱,怖畏众生令得远离。”
往生咒:“南无无量光佛
如来 即说咒曰: 甘露涌现、甘露成就、甘露能施、甘露
遍能施、遍虚空施甘露、圆满成就(净土见佛)。”
五逆的表法义
五逆指五种逆正法之恶业。杀父、杀母、
杀阿罗汉、破和合僧、
出佛身血。但对已
发菩提心的菩萨而言,五逆各有其表法,除了不作
声闻五逆外,不行此表法之五逆也是要做到的。
父、母的表法义
父表法爱喜与贪等念;母表法无明。此二者均是佛接引众生至塔庙之内的方便。无明是不需
心意识驱动,会自行的念,意识不到所以称无明。佛能随顺众生无明摄受接引众生。爱喜与贪,比如声闻众最开始学佛多是因为爱喜可以得福报离恶道,虽然爱喜是烦恼,但此烦恼能伏住其他烦恼,佛化此爱喜为方便救度众生。诸如此种,佛有无量方便。那么什么是杀呢,因遇恶缘生恶念将这些向善无明向善烦恼伏住就是杀。还有一种方便的说法也称为杀实际是度化,就是发了菩提心后,不再需要父母的扶助养育,此时唯依菩提心,爱喜与无明皆悉度化,方便而说为杀。
如《佛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文殊师利言:“无明能生生死,是故名母,断无明故名为害母。
父名不正思惟及以喜爱,彼以永断名为害父。以诸法不可坏,方便坏众多想,亦坏诸行名为坏僧。应坏凡夫法名
阿罗汉,以不灭方便灭罗汉想名杀罗汉,以不灭方便灭如来想名出佛身血,如是等想已断已害毕竟无余。”
在《
大乘入楞伽经》中五逆则专指修观一切
法性相空寂者堕入空相,以有为空念断爱喜、无明、善根、诸善法,于一切行著故断一切行讲的。既不是声闻的五逆,也不是菩萨的五逆表法义。
阿罗汉的表法
阿罗汉表法善根(得
三解脱离诸不善业故),因慈悲不足断学般若或以妄心分别菩提烦恼无二之意自坏善根名杀阿罗汉。如《大乘大集
地藏十轮经》:“复次大梵。有
五无间大罪恶业。何等为五。一者故思杀父。二者故思杀母。三者故思杀阿罗汉。四者倒见破声闻僧。五者恶心出佛身血。”
和合僧的表法
表法义,分别诸佛法并与人说此法殊胜、此法不如彼法殊胜障碍其修行。比如分别
往生净土是钝根法求见性者不宜修,比如分别
摩诃般若为利根法求往生者不宜修。
《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
佛言,有三种
法相续,除障相应生名
三三昧耶。云何彼法相续生。所谓初心不观自性;从此发慧,如实智生,离无尽分别网,是名第二心
菩提无分别正等觉句;彼如实见已,观察无尽
众生界,悲自在转,无缘观,菩提心生,所谓离一切
戏论安置众生,皆令住于无相菩提,是名三三昧耶句。 复次
秘密主,有三三昧耶; 最初
正觉心,第二名为法; 彼
心相续生,所谓和合僧; 此三三昧耶,诸佛导师说;”
以菩提心摄
一切法,于一切法离妄自在,是名和合僧。当然这是如来境界,不是我们当下可受持的。但不解佛威神无量,于佛大乘法起分别我们当下即可断。于法起分别即为见解,《
圆觉经》言:“一切菩萨,见解为碍。”故欲学大乘法,当断解碍。正如经中所言,初心不观自性。初学佛时,菩提心尚未现前,此时不依己心唯依
佛智,是为不观自性。
出佛身血的表法
以恶心伤于己心之佛。于佛不恭敬不信乃至谤佛,或以贪著
五欲之
发心求于佛,或为名闻利养行法布施皆为出佛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