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陀洹(
梵语:Srotāpanna,
巴利语:Sotapanna),又译为预流、入流,佛教术语,是南传佛教中的
修行位阶,为沙门
四果中的
初果。
南传佛教共有四个
果位,分别是须陀洹、
斯陀含、阿那含和
阿罗汉。须陀洹是南传佛教修行
证得的第一个果位。南传佛教认为,一个凡夫要修成阿罗汉果,前后要经历四个位次,也就是四个果位。换句话说,就是断一分烦恼,证一分真理。
第一果为须陀洹,意为
预流果,意思是凡夫通过修行断尽“见惑”,开始见到佛道,进入圣道之法流。证得须陀洹果以后,永远不会堕入
三恶道(
畜牲道、饿鬼道、
地狱道)。只会在
三善道(天道、
阿修罗道和人道)之间轮回。
第二果为
斯陀含,意为一来,谓凡夫在断见惑的基础上,进而断除欲界思惑。欲界思惑共有
九品,斯陀含只断除了前六品,尚有三品没有断尽,因此还需要在人间天上再受生一次,故名一来。
第
三果为阿那含,意为不还,意是在斯陀含的基础上进而断除欲界思惑后三品,不再还来欲界受生,故名不还。
以上四个
果位中,前三果称“
阿罗汉向”,指尚在修行阶段,而趋向于阿罗汉果的圣者;也就是说前三果的圣人烦恼尚未断尽,尚需继续修行。唯有阿罗汉断除三界
见思二惑,无需再修,无需再学,是
四果中的究竟果位。
正定聚(sammatta-niyata),又叫正性决定、决定正向于正觉,成为须陀洹之后,再也不会转为凡夫,必定到达最高的觉悟。证须陀洹果者,永不堕三恶道,然而尚须于人、天中往返投生,而至二果斯陀含薄贪嗔、三果阿那含梵行立,四果阿罗汉永断
五下分结与五上分结,完全解脱自在,不受后有,无生死之条件而永脱轮回。
不堕法(avinipata-dhamma),确立戒行,不犯恶事,不会再造恶果报,堕于地狱、饿鬼、畜生等
三恶道。
断疑:即断除了对佛、法、僧、戒律等的一切疑虑,对佛、法、僧等有了坚固不变的信心,不再怀疑,也就是“
净信”即四不坏信。
断戒禁取见:入流圣者见证了
苦集灭道与涅盘的过程,能分辨有益与无益的行为,不再迷信于无益的
宗教仪式、禁忌、戒条等。
断
我见:在见解上,不再认为五阴为永恒不变的“我”、“真我”、“实我”。
根据《巴利三藏》及南传佛教各位尊者的说法,仍处于可以证果的五千年正法时期中,修行
四念处乃至修行四
念处其中一个念处即有机会当生证果,且修行四念处是最佳的证果方法,也有观点认为修行
四念处是现今证果方法。修行四念处可以断三结、乃至断
五上分结,从而证得
初果(即须陀洹果)乃至
阿罗汉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