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系统疾病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是一种以进行性肌无力肌萎缩肌强直为主要特点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系统疾病。该病包括强直性肌营养不良蛋白激酶基因(DMPK)变异导致的1型和细胞核酸结合蛋白基因(CNBP)变异导致的2型,其中1型是成年人最常见肌营养不良,发病率约为1/8000~1/7000。2型罕见。
发病机制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和2型分别和与DMPK和ZNF9基因重复序列增多有关,在骨骼肌出现肌营养不良样改变,同时存在内分泌、心脏和眼部晶状体等其他系统的损害。
临床表现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多在青少年期起病。首发症状是手部肌肉强直,表现为双手握拳后松开费力,伴随手部肌肉的无力,面部肌肉强直表现为用力闭眼不能迅速睁眼。随病情发展,出现前臂及手部肌肉萎缩,小腿肌肉无力和萎缩导致足下垂,行走时足尖抬起费力。面肌咬肌、颞肌萎缩导致面容瘦长,状似斧头,故名“斧状脸”。颈部的肌肉无力导致平卧抬头困难,部分患者因舌和咽喉肌肉的无力和强直而出现讲话及吞咽困难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2型女性多见,症状相对轻。首发症状是肢体近段无力,其次是出现手部肌肉强直和肌肉疼痛。
发病早的患者易于出现其他系统受累的表现。内分泌异常可见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出现多睡的表现,男性出现脱发、阳痿,女性出现月经不调不孕习惯性流产。在疾病晚期,心脏损害出现心慌、胸闷和气短,严重者出现心律失常;眼部出现白内障导致视力减退;胃肠道平滑肌功能障碍出现便秘;中枢神经损害导致认知功能障碍以及抑郁。
检查
用于诊断的辅助检查主要包括肌酸激酶、肌电图、基因检查。由于存在多系统的损害,需要进行相关器官的检查以了解病情发展,特别是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
2.肌电图
肌电图出现典型肌强直放电,受累肌肉出现连续高频强直波逐渐衰减,肌电图扬声器发出一种类似摩托车加速声音。
基因检测DMPK和CNBP基因,可以发现异常的重复序列。
诊断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典型肌强直放电肌电图,以及基因检测发现异常重复序列而明确诊断。
治疗
肌强直可用钠离子通道抑制剂,如硫酸奎宁普鲁卡因胺苯妥英治疗。但是这些药物对心脏传导有不良影响,应用时需要倍加小心。
其他系统损害还需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严重房室传导阻滞者可选择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白内障可手术治疗
护理
肌无力、视力减退等可影响日常活动,需要适当陪护或帮助。由于常可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等疾病,需要定期检查心电图,及时治疗。
预后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患者因肢体无力、多睡和认知功能障碍而影响工作。多因为心脏传导阻滞或心律失常而猝死。
遗传咨询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有较大的遗传风险,在生育前需要进行遗传咨询,妊娠后可以通过产前基因检查进行产前诊断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27 13:05
目录
概述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