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简称“广州奖”)由
广州市人民政府、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组织、
世界大都市协会携手创办,旨在表彰城市和地方政府在城市创新领域中的成功实践。
奖项简介
2012年,
广州市与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合组织(简称“世界城地组织”,UCLG)和
世界大都市协会(METROPOLIS)携手创办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旨在交流城市治理创新发展的先进经验,推动全球城市的全面、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广州奖每两年举办一届,迄今已举办至第六届,累计参评城市创新项目超1300个,日益成为全球城市治理交流互鉴、全球地方推进落实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和《新城市议程》(NUA)的重要平台。广州奖入围城市案例于2020年纳入
联合国人居署城市最佳实践数据库。
奖项秉承公开、公正、独立和非营利性的原则,目的在于通过推进城市及地方政府的创新活动,为城市和地方政府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社会背景下实现全面、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奖项面向全球范围内的城市和地方政府评奖,包括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组织、
世界大都市协会会员以及其他城市。申请者可提交如
公共服务、公共部门组织与管理、
伙伴关系与
公共参与、
智慧城市、
可持续城市等领域的创新实践。每届颁奖数目不超过5项。每个广州奖获奖者将获得2万美元奖金、奖杯及获奖证书。
奖项口号
创新成就未来
“创新成就未来”高度概括国际城市创新理念,将广州奖致力于推动全球城市合作发展的目标凝结为响亮有力的口号。
So Dreams Come True
“So Dreams Come True” 表达的是广州奖对于城市创新发展与未来的美好愿景,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
奖项标识
广州奖标识由“广”“州”二字构成,形状似一幢拔地而起的高楼,而高楼则是城市的重要特征之一;此方案既体现了东道主——
广州,又响应了主题——
城市。主体顶部呈阶梯状,凸显向上之势,代表进取、创新的精神。标识以清爽、活泼的蓝色为主色调,用通过艺术化处理后的“广州”二字组合成摩天大楼的形状,简约、凝练、富有现代气息。
奖项奖杯
广州奖奖杯以标识为基底,二者统一,正面呈现“广州”二字组成的城市高楼形状,侧面看去强调上升之势,集中体现广州奖强调的新型城市与创新未来的理念。它将成为广州奖获奖者手中象征荣誉和嘉奖的桂冠。
奖项评选
评审流程
广州奖评选主要包含初评和终评环节。每届奖项启动后,组委会对案例进行基本整合后,将有效案例交由技术委员会,由其对全球城市创新案例进行初步评选,选出15个“入围城市”以及30个“专家推荐城市”。随后,15个入围城市将进行答辩会,交流展示治理创新案例详情,并由评审委员会进行终评,最终诞生5个广州奖“获奖城市”。另外,终评期间同步举行公众网络投票活动,全球网络用户可为喜欢的入围城市投票,活动期间获票数最高的城市将荣膺“网络人气城市”。
评审人员
每届广州奖评审团来自世界各地,由广州奖秘书处提名,经广州奖组委会批准聘任;评审团包括技术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
评审依据
申报条件
1. 广州奖面向全球范围内的城市和地方政府评奖,包括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组织、世界大都市协会会员以及其他城市。
2. 申报广州奖的实践活动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该实践必须是旨在促进城市和地方政府社会、经济和/或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独创性活动,包括新实施政策、项目、商业模式或做法;
(2) 该实践必须已经开始实施,或者已在过去两年内完成;
(3)该实践必须以事实或指标证明具有明显效应,及/或充分达到实践实施目标。
3.
可持续发展目标(尤其是目标11:可持续城市和社区)与《新城市议程》是广州奖认可主题和领域的首要准则。《新城市议程》下,重点主题和领域在于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发展融资、以及获得负担得起的住房、基础设施与服务。
4. 未获奖城市实践如有新证据或指标表明新的影响或变化,可继续参评广州奖。
评选标准
广州奖适用以下评奖标准:
1. 创新性:该实践必须是具有前瞻性的政策、独创项目、新型商业模式或具有创意的做法,以解决社会、经济、环境 或治理方面的重大问题;
2. 成效性:该实践必须已经达到或正在达到预期目标及 其它有利社会发展的成果;
3. 应用性:该实践必须具有显著的可示范效应和推广意义;
4. 影响性:该实践必须对解决公众关注问题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力。每一项评选标准在评选中所占比重相同。
创新研究会
广州国际城市创新研究会(Guangzhou Institute for Urban Innovation),于2013年在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框架下成立,为国际城市创新发展研究的单位及个人提供交流平台的学术性、综合性、非营利性的团体组织。
全球市长论坛
全球市长论坛由全国对外友协和
广州市共同发起,在广州奖基础上创设,是广州奖品牌战略升级和内涵延伸的又一创新成果,旨在建立“由我主导、积极作为、立足城市、面向世界”的地方政府多边交流合作平台。全球市长论坛每两年举办一次,同期举办广州奖系列活动。
首届全球市长论坛于2018年12月在穗举办,同期举办第四届广州奖系列活动。2021年全球市长论坛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世界城地组织、世界大都市协会、广州市政府共同举办,于11月8日至13日以线上线下融合形式举办。
历届广州奖
第一届
2011年6月,广州市以联合主席城市的名义倡议设立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并于12月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召开的UCLG世界理事会会议上获得通过,之后确定于2012年11月16日在广州揭晓颁奖,旨在表彰城市和地方政府在城市创新领域的成功实践。
首届广州奖共收到来自全球153个城市共255个项目的参评申请,覆盖全世界六大洲56个国家和地区,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城市规划、行政管理、智慧城市、生态环境、住房交通、社会服务、各方合作与公民参与、能力建设等。
获奖城市及案例:
加拿大温哥华“理想温哥华:打造全民的宜居可持续空间”
第二届
第二届广州奖共收到来自全球六大洲57个国家和地区177个城市259个项目注册报名,其中55个国家和地区159个城市209个项目提交有效申请材料。在项目数量、涉及领域等方面比上届都有新的突破。内容涵盖城市规划、行政管理、智慧城市、生态环境、住房交通、社会服务、各方合作与公民参与、能力建设等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城市重点发展领域。
获奖城市及案例:
公众嘉奖城市:
第二届广州奖还增设了“网络人气城市”、“媒体关注城市”和“公众推荐城市”等3个公众嘉奖城市。这3个公众参与的奖项在会期通过公众网络投票、媒体投票、嘉宾现场投票形式分别选出。获奖城市的分别为中国杭州、英国布里斯托尔和哥伦比亚安蒂奥基亚。
第三届
本届广州奖组委会共收到来自59个国家和地区共171个城市的301个有效申请项目参评。经过专家委员会初评,共选出15个“广州奖”入围城市和30个专家推荐城市。15个入围城市在连续两天的答辩评选中,围绕安全便捷性城市、参与性城市、包容性城市、可持续韧性城市等领域展开了激烈角逐。
获奖城市及项目:
网络人气城市:玻利维亚拉巴斯
特别推荐项目:中国义乌市“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创‘以外调外'新模式”
第四届
第四届广州奖共收到来自66个国家和地区193个城市的273个创新项目参评,由来自全球的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在印尼泗水市评选出15个入围城市。2018年12月7日晚,第四届广州奖颁奖活动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揭晓获奖城市并发布《全球市长论坛广州宣言》。
获奖城市及项目:
意大利米兰“米兰粮食政策:促进城市粮食体系可持续性与包容性的创新架构”
中国武汉“城市废弃垃圾场的‘重生’——生态修复弥合社会鸿沟”
第五届
本届广州奖在全球疫情的特殊背景下依然得到全球城市的广泛参与,共收到来自60个国家和地区175个城市的273个项目申报,参评城市和项目数量与往届持平,既反映了疫情下全球更加关注城市治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更彰显了广州奖日益增强的国际号召力和影响力。
获奖城市及项目:
第六届
当地时间2月23日,第六届广州奖全球案例征集启动仪式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成功举办。本次仪式在世界城地组织2023年务虚会期间举办,世界城地组织秘书长艾米莉亚·塞兹、世界大都市协会秘书长乔尔迪·巴克尔、广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邓昌雄作为广州奖联合主办方代表出席。
第六届广州奖案例征集现已正式启动。全球范围内的城市和地方政府,包括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组织、世界大都市协会会员以及其他城市的相关创新项目均可参评。诚邀全球城市与地方政府申报,分享创新城市治理的经验与智慧,加强交流互鉴,汇聚可持续发展城市合力。
2023年12月7日晚,第六届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颁奖仪式在
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获奖城市及项目:
历届评审团主席
第一届评审团主席
技术委员会主席:
评审委员会主席:
第二届评审团主席
技术委员会主席:
2014年广州奖技术委员会主席、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
仇保兴评审委员会联合主席:
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
世界银行原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
林毅夫原联合国人居署全球更安全城市网络主席、原墨西哥墨西哥城市长
马塞洛•埃布拉德第三届评审团主席
技术委员会主席:
宜可城(ICLEI)-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世界秘书处副秘书长莫妮卡•泽尔曼
评审委员会联合主席:
著名学者,政治学家,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兼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原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
俞可平原德国海德堡市市长,原欧洲议会成员,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外籍专家贝亚特·韦伯-舒勒赫兹
第四届评审团主席
技术委员会主席:
林肯土地政策研究院(Lincoln Institute of Land Policy)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项目副主任恩里克•R•席尔瓦
评审委员会主席:
新西兰惠灵顿市原市长、第四届广州奖评审委员会主席西莉雅·韦德-布朗
第五届评审团主席
技术委员会主席:
南非
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南非空间分析和城市规划首席研究员西尔维亚·克鲁斯
评审委员会联合主席:
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中共中央编译局原副局长、第一届技术委员会主席、第三届评审委员会联合主席俞可平
宾夕法尼亚大学城市研究所联合主任、联合国人居署世界城市运动原主席、联合国合作伙伴大会主席、第四届广州奖评审委员会成员尤金妮·伯奇